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逃到烏江卻不渡,不是羞愧,只因懷疑烏江亭長是“劉家”人!

關於項羽兵敗不過烏江的原因, 現在流傳最為普遍的是因為項羽羞愧難當, 無顏見江東父老。 此說法的得出大概是根據是根據《史記》的記載:“項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以何渡為!且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只一人還,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我以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 獨不愧於心乎?”

但我們推敲一下, 項羽與劉邦的對峙, 自固陵戰役後, 就接連失利, 退到垓下, 突圍時也是往東南方向, 最後才來到烏江邊。 而早在垓下被包圍的時候, “虞姬死而子弟散”, 渡淮之後僅有百餘人, 逃至烏江邊只有28騎。 如果是因為8千子弟葬送性命沒臉回江東, 在垓下項羽就羞愧自殺了, 為什麼還要選一條江東方向的突圍奔逃路線呢?由此可見, 項羽早就有退守江東之意!

還有一種說法是項羽為了眾生免收塗炭之苦, 想儘早結束戰爭, 於是自尋死路了, 不過這個有點太主觀了, 從項羽坑殺20萬親兵, 火燒阿房宮來看, 暴虐的項羽不太可能有這種念頭。

那究竟為什麼不過江呢?

從史書記載看, 項羽有幾個缺點, 大事猶豫鴻門宴不決放走了劉邦, 任人唯親致使韓信等一干能臣歸了劉邦, 說白了, 項羽的猜疑心很重, 不相信外人。 在垓下突圍時破天荒的相信了農夫一次, 結果還是身陷天澤, 被漢軍圍住了。

當時的場景是“烏江亭長艤船待”, 烏江亭長在這裡等候, 細思恐極。 他是怎麼知道項羽要走這裡?項羽突圍, 然後被農夫所騙臨時到達此地, 事先肯定是沒有報信。 即便是亭長探知消息, 有所準備, 那就有足夠的時間調度船隻, 為什麼不調一隻大船, 載項羽28人一塊過江東?這個亭長是不是已經投靠了劉邦?所以, 面對亭長的一臉誠懇和善意, 項羽是猶豫的、懷疑的, 與其受烏江亭長淩毒, 倒不如自行了斷爽快!

當然, 項羽究竟為何不渡烏江, 還沒有定論, 需要進一步靠史料來證實。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 如有不妥, 請大家在留言指出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