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名作家馮驥才: 不幹事跟貪腐的動機一樣,都是為了錢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陳瓊珂

政協文藝組會場名人不少, 而被昵稱為“大馮”的著名作家、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 是記者們“點擊率”最高的委員之一。 他娓娓道來, 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

近日,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馮驥才, 聽他分享對反腐敗、傳統文化傳承、古村落保護等熱點問題的觀點。

談反腐:與腐敗相比, 懶政更直接影響老百姓的感受

馮驥才說, 有一句老話叫“當官發財”, 是我們民族文化中負面的東西。 如果說當了官就生活得好了, 其中隱含的意思就是, “有點權力就伸手拿不應該拿的錢”,

這是不對的。 我認為反腐敗最重要的是樹立正氣, 樹立一個國家民族的正氣、党的正氣, “把權力關進籠子”中很重要一點, 是在權力能夠轉化為利益這個環節上立一道閘。

“反腐對於國家是一種使命, 決定存亡的使命。 ”馮驥才認為, 腐敗腐蝕我們的社會, 敗壞了我們國家和整個民族的肌體;決不僅僅是一個腐敗分子弄走多少錢;可怕的是它像一個個癌腫物, 存在於我們的肌體中, 惡性的癌細胞要擴散、發展、轉移, 最終毀掉我們的政治生命與國家生命。 腐敗會產生民怨和民憤, 因此, 反腐得到群眾的關注和支持也是很正常的。

十八大以來的強力反腐, 馮驥才認為“很難得”, 過去那麼些年, 很多東西是很難動的, 現在也動了。

以前, 雖然也有貪官被查, 但總體上不僅打掉的貪官數量少, 而且是動標不動本。 這次不一樣, 是全面從嚴治黨, 力度大、覆蓋廣。 “這個變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老百姓是十分贊成的。 ”

然而, 馮驥才也直言, “我們官場的風氣, 還沒有完全扭轉過來。 ”他不認為這是一年半年能夠解決的, 需要一點一點堅定不移地扭轉, 糾正風氣的工作一定要死抓不放, 反腐鬥爭要能夠堅定不移, 哪怕是做到我們下一代, 也必須堅決和徹底扭轉它。

此次兩會,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嚴厲治懶政, 馮驥才對此也很關注, “管理部門不作為, 是普遍現象。 與腐敗相比, 懶政更能直接影響老百姓的感受。 ”

馮驥才分析, 過去很多貪官給人“能幹”的印象,

但他實際在幹事的過程中撈了好處。 比如說做工程, 他確實把房子蓋起了, 但你很難清楚, 他從中拿了多少錢?現在一些官員不作為的一個原因, 就是撈不到好處了, 所以不願意幹事了。 “懶政已經引起民怨, 對社會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

要治理這些官員的懶政、怠政, 根源是他們的動機有問題, 必須從根子上來治。 不幹事跟貪腐的動機是一樣的:貪腐是為了個人拿到好處, 不幹事是現在拿不到錢, 都是為了錢。 所以, 治理懶政就必須政府想辦法, 他建議有關部門應該研究制定嚴厲的治理措施。

談傳統文化:坐在飛馳的車裡, 我們需要“把手”

“文化不只是知識, 文化是讓我們享受的, 特別是好的傳統文化。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一直在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

對於“國學熱”, 馮驥才覺得很正常, “我們的社會發展速度太快了, 如果車開得太快, 你總得要抓住把手。 今天各種文化互相交流碰撞, 你總得找到這個‘把手’。 有了這個把手, 你才有定力, 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定力。 因此傳統文化的回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

如何親近傳統文化?馮驥才表示, 應循序漸進, 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把傳統文化編入教材, 讓學生們學習、獲得一些知識, 把他們帶領到傳統生活裡去。 他說, 傳統文化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典籍中文本式的傳統文化;一種是融於日常中的生活文化。 教材中的文化讓孩子明白傳統的知識, 而在生活中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是感性的,

要親身感受, 明白古人為什麼這樣做, 才能感知傳統文化的精髓, 並熱愛它。

馮驥才舉例說, 馬上要清明節了, 如果我們要寫進課本裡, 就是清明節的習俗:掃墓, 懷念故人。 其實古代這個節日還有人們親近春天的意思, 踏青、插柳、放風箏、打秋千, 很多活動。 你給孩子們解釋, 他們只是概念上知道, 沒有感覺和親身體驗, 老師要帶著學生去踏青就不一樣了。 “我小時候, 老師帶著去踏青, 腳下踩著嫩綠的草, 陽光、空氣, 都是有感覺的。 這時候, 孩子再去問老師清明是怎麼回事, 他接受的東西, 既飽滿, 也立體。 這是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地進入傳統文化。 ”

“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似乎為傳統文化的普及探索了新路, 有人評價“國人詩心未死”。 馮驥才認為,不同於具商業屬性的流行文化的轉瞬即逝,中華詩詞是代代傳頌的經典。中國詩詞大會的大熱也反映了大家心中對詩詞的熱愛。我們是有詩歌的民族,“熱愛詩歌的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馮驥才說,儘管文化多元、消費文化形成風潮、傳統文化看似與社會生活疏離,其實,傳統文化是流淌在每一個人血液中的。

不過,要讓傳統文化浸潤每個人的心靈,“不是做幾台節目熱鬧熱鬧,就可以簡單實現的,有的傳統文化可能並不適合‘詩詞大會’這樣的展現形式,應該有更多創意出來。”他說,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激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喜愛,進而影響人們的心靈和氣質,這才是真正的影響。

時下很多年輕人喜歡泡在網上,馮驥才分析,不少網上流傳的東西,大多是消費型的,不要求給你留下什麼東西,只求給你刺激和快感。“他會很吸引你,但不會帶你走向更高、更深、更廣的階段,因為你在原地不停地被刺激著。”

他說,“文化的學習一半來自體驗”。比如說,你到去劇場看話劇、現場聽音樂會,跟你在網上看體驗肯定是不一樣的,文化是心靈的東西,如果你在一個藝術的情境裡,你會受到更深的感染。

談古村落保護:要留住對“鄉愁”的記憶與認同

“文化旅遊產業可以搞,但必須承擔社會責任,不能為了GDP而過分開發旅遊。” 馮驥才曾在不同場合多次疾呼,古村落是很脆弱的,不能搞一哄而上,如果拆掉了再建,那就失去了本來的價值。

2012年,住建部等部委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目前已公佈4批傳統村落名錄,4153個村被納入保護範疇。馮驥才認為,這些傳統村落是我國數千年農耕文明史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有著深厚的傳統內涵,並保持著活態的文化傳承。從精神價值看,它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根基之一,是鄉愁的載體。

可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當這些村落被列入國家名錄,成為農耕文化耀眼的代表之後,即刻擁有了較高的旅遊價值。很多傳統村落已經把旅遊當做唯一的脫貧甚至致富之路。於是,快速上馬和粗鄙化的旅遊開發使得一些在城市中找不到土地的開發商湧入進來,把傳統村落打造成為一種旅遊商品,隨之造成新的破壞性衝擊。”

“千人一面,一擁而上。”馮驥才走訪了很多古村落之後發現,一些村落的管理權已落入投資方手中;國家制定的各項保護措施得不到有力的執行。在經過模式化的旅遊開發之後,傳統村落正出現雷同化、同質化、商品化。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異化和歪曲。新一輪的破壞已經出現,如不加強有力和有效的管理,大批列入國家名錄的傳統村落就會得而復失。

“歷史遺產是一次性的,一旦改壞了,沒辦法再改回去。”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是不是反科學,這是馮驥才最為敏感的,“留住鄉愁,不僅是要留住村落原住民的鄉愁,還有作為古代農耕大國的、整個民族的鄉愁,這是最主要的。”

在浙江紹興與寧波交界處有一個山間小村落,因為要修水庫蓄水,整村都需要搬遷。那是一個古村落,裡面有不少宋代的文化遺存。村民們想請馮驥才寫個村碑,“村民們在山上建了兩個倉庫,自發地把村裡的東西都搬了出來,房子繪圖造冊。存放的建築、牌坊、民居的構件都做了標號,傢俱、物什就連洗衣板、舂年糕的石臼都留了下來,幾十棵古樹也挖出來放在外面,還在村中挖了幾十袋子土作紀念。”這樣故土難離的感情,讓馮驥才感到震撼,更被深深感動。

“留住鄉愁,並不是說不能搞旅遊開發。”馮驥才建議,建立國家對傳統村落開展旅遊的批准機制,凡列入國家名錄的傳統村落應向國家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未經批准不能開展旅遊,而且要按照國家的保護規定與標準制定嚴格的保護規劃和旅遊規劃,報請國家管理部門核准。

同時,申請開展旅遊的傳統村落,要對村民進行傳統村落的重要價值、保護內容與方法的宣傳和教育,啟發村民的文化自覺。“村民是村落的主人,只有村民主動地保護好代代相傳的遺產,文化傳統才能得以存續與傳承。”

文/陳瓊珂

馮驥才認為,不同於具商業屬性的流行文化的轉瞬即逝,中華詩詞是代代傳頌的經典。中國詩詞大會的大熱也反映了大家心中對詩詞的熱愛。我們是有詩歌的民族,“熱愛詩歌的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馮驥才說,儘管文化多元、消費文化形成風潮、傳統文化看似與社會生活疏離,其實,傳統文化是流淌在每一個人血液中的。

不過,要讓傳統文化浸潤每個人的心靈,“不是做幾台節目熱鬧熱鬧,就可以簡單實現的,有的傳統文化可能並不適合‘詩詞大會’這樣的展現形式,應該有更多創意出來。”他說,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激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喜愛,進而影響人們的心靈和氣質,這才是真正的影響。

時下很多年輕人喜歡泡在網上,馮驥才分析,不少網上流傳的東西,大多是消費型的,不要求給你留下什麼東西,只求給你刺激和快感。“他會很吸引你,但不會帶你走向更高、更深、更廣的階段,因為你在原地不停地被刺激著。”

他說,“文化的學習一半來自體驗”。比如說,你到去劇場看話劇、現場聽音樂會,跟你在網上看體驗肯定是不一樣的,文化是心靈的東西,如果你在一個藝術的情境裡,你會受到更深的感染。

談古村落保護:要留住對“鄉愁”的記憶與認同

“文化旅遊產業可以搞,但必須承擔社會責任,不能為了GDP而過分開發旅遊。” 馮驥才曾在不同場合多次疾呼,古村落是很脆弱的,不能搞一哄而上,如果拆掉了再建,那就失去了本來的價值。

2012年,住建部等部委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目前已公佈4批傳統村落名錄,4153個村被納入保護範疇。馮驥才認為,這些傳統村落是我國數千年農耕文明史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有著深厚的傳統內涵,並保持著活態的文化傳承。從精神價值看,它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根基之一,是鄉愁的載體。

可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當這些村落被列入國家名錄,成為農耕文化耀眼的代表之後,即刻擁有了較高的旅遊價值。很多傳統村落已經把旅遊當做唯一的脫貧甚至致富之路。於是,快速上馬和粗鄙化的旅遊開發使得一些在城市中找不到土地的開發商湧入進來,把傳統村落打造成為一種旅遊商品,隨之造成新的破壞性衝擊。”

“千人一面,一擁而上。”馮驥才走訪了很多古村落之後發現,一些村落的管理權已落入投資方手中;國家制定的各項保護措施得不到有力的執行。在經過模式化的旅遊開發之後,傳統村落正出現雷同化、同質化、商品化。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異化和歪曲。新一輪的破壞已經出現,如不加強有力和有效的管理,大批列入國家名錄的傳統村落就會得而復失。

“歷史遺產是一次性的,一旦改壞了,沒辦法再改回去。”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是不是反科學,這是馮驥才最為敏感的,“留住鄉愁,不僅是要留住村落原住民的鄉愁,還有作為古代農耕大國的、整個民族的鄉愁,這是最主要的。”

在浙江紹興與寧波交界處有一個山間小村落,因為要修水庫蓄水,整村都需要搬遷。那是一個古村落,裡面有不少宋代的文化遺存。村民們想請馮驥才寫個村碑,“村民們在山上建了兩個倉庫,自發地把村裡的東西都搬了出來,房子繪圖造冊。存放的建築、牌坊、民居的構件都做了標號,傢俱、物什就連洗衣板、舂年糕的石臼都留了下來,幾十棵古樹也挖出來放在外面,還在村中挖了幾十袋子土作紀念。”這樣故土難離的感情,讓馮驥才感到震撼,更被深深感動。

“留住鄉愁,並不是說不能搞旅遊開發。”馮驥才建議,建立國家對傳統村落開展旅遊的批准機制,凡列入國家名錄的傳統村落應向國家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未經批准不能開展旅遊,而且要按照國家的保護規定與標準制定嚴格的保護規劃和旅遊規劃,報請國家管理部門核准。

同時,申請開展旅遊的傳統村落,要對村民進行傳統村落的重要價值、保護內容與方法的宣傳和教育,啟發村民的文化自覺。“村民是村落的主人,只有村民主動地保護好代代相傳的遺產,文化傳統才能得以存續與傳承。”

文/陳瓊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