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中國七八成中小學生足弓異常 孩子“腳累”是大事兒

如果孩子經常喊“腳累”, 家長們可別大意!我國多地中小學生健康監測檢查發現, 七八成中小學生有足弓異常的問題。

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 全國政協委員于兵、張波分別就“呼籲足脊健康教育常態化”、“遏制中小學生扁平足比率上升”提交提案, 引起社會關注。 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侯任主委、復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世益特別提醒, 在18歲左右下肢發育停止發育前, 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運動的過程中, 都要正確護理足部。

國家體育總局體質評價與運動機能監控重點實驗室、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重慶2000名中小學生中抽取891名學生做健康監測調查, 發現受測學生八成有足弓異常, 重度異常的比例也接近20%。

同樣, 廣州市越秀區某小學曾為全校1282名學生做了足印分析檢查。 結果顯示, 有近七成的學生足部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現象。

而扁平足僅僅是足部問題的其中一種, 常見的如足踝傷病, 大約占運動系統疾病的20%以上。

兩項調查的主辦方都表示, 調查過程中發現, 這些學生多不知道自己有足部問題, 家長與老師也缺乏正確護理足部健康的知識。

關愛孩子的足部健康, 要從小做起——

像扁平足、足弓異常等足部問題, 不僅會影響正常行走, 造成足部疼痛, 嚴重的扁平足甚至會導致成年後全身骨骼變形, 造成關節炎等多種疾病, 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更別說正常的運動了。 “其實很多足部問題是可以改善的, 別讓它們持續到成年, 給孩子終身健康留下後遺症。 ”陳世益主任提醒。

是否扁平足, 3歲見分曉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上了“扁平足”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運濤介紹,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地上撒一層麵粉, 讓寶寶踩上去, 再看寶寶的腳底, 一般來說, 正常的腳, 足內緣不應觸地, 所以不會沾上麵粉, 而扁平足剛好相反, 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會被麵粉覆蓋。

扁平足分先天和後天兩種。 一般來說, 正常嬰幼兒足部脂肪豐滿, 大多為扁平足, 這是正常的, 不需擔心, 但是, 在寶寶3歲時就應該能看到較明顯的足弓了, 如果那時腳底板還是平平的, 需警惕了。

有的寶寶不是天生扁平足, 而是因身體發育和足部韌帶的關係, 也會導致足弓塌陷。 如果在寶寶3歲後, 還是常出現走路姿勢不穩、運動後容易腳部發軟、疲勞, 或是不喜歡走路, 建議儘早帶寶寶去看骨科醫生。

四類寶寶易得扁平足, 六個動作巧緩解——

嬰兒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 骨骼柔軟, 易變形, 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 因此, 如果過早讓孩子學走路, 身體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負擔, 時間長了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 形成駝背、“X”型腿和“O”型腿, 影響體形健美, 還易形成扁平足。

除了過早走路外, 還有三類寶寶容易得扁平足, 一是小胖墩, 太重了, 小腳丫難以承受, 足弓被“壓塌”了;二是穿鞋不當的孩子, 比如穿硬底鞋和高跟鞋, 會影響足弓發育;三是缺鈣的孩子。 如果在孩子5歲前, 家長發現有這種傾向, 應邊觀察邊慢慢糾正。

另外, 有些扁平足還和遺傳有一定關係, 如果父母都是扁平足, 那更應重視對寶寶足弓的觀察和保護。

六個小動作, 緩解扁平足 預防扁平足, 家長平時可訓練孩子用大腳趾和二腳趾夾東西, 或做踮腳練習, 以促進足弓發育。 同時, 不要給孩子穿太硬的鞋子。

對於很明顯的扁平足, 建議先帶孩子到醫院測量足弓, 再根據具體情況訂做適合腳型的鞋或鞋墊。

另外, 還有一些小動作能幫助緩解:一、身體立直, 兩腳開立, 雙腳腳趾抓地。 足背拱起, 並稍停;二、身體立直, 雙手扶牆, 連續提踵10~20次, 呼吸均勻;三、身體立直, 兩腳站立足外翻, 以腳掌外緣著地, 並稍停;四、身體立直, 雙手輕扶一固定物, 雙腳踩地面的圓棒做原地踏步10~20次;五、屈體坐地, 兩腳依次抬起向上做勾腳趾、繃足背的練習10~20次;六、夏天赤腳, 用腳前掌走路, 平時應穿有後跟的鞋。(綜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時報)

平時應穿有後跟的鞋。(綜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時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