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工商總局談商事制度改革:是否成功主要看監管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0日電 今日下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答中外記者問。 圖/新華社

人民日報記者:商事制度改革在過去幾年中哪些取得成效?在商事制度改革推進過程中又遇到哪些主要的問題和困難?謝謝。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市場競爭的環境也不斷改善, 總體社會評價還是向好。 今年從大資料分析, 正面評價增長4%,

特別是國家企業信用資訊一張網, 公用企業對於限制競爭的查處, “雙隨機、一公開”這些方面, 包括企業的誠信氛圍也在加強。 從網路的大資料分析, 這些方面還是向好的趨勢。

一年來存在的問題, 一是協調推進得還不夠, 便利化的程度還有待於提高。 企業拿到營業執照, 前置審批還有34項, 後置審批按大類算, 將近300項, 所以有一些企業拿到照就可以經營了, 有一些企業需要拿證, 或者拿證很費勁, 拿不到證也經營了, 這種企業也有, 這樣監管就容易出現“真空”。 世界銀行對營商環境有一個評估體系, 分九項指標, 第一項就是企業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便利化。 商事制度改革三年, 每年提高6位, 提高了18位, 我國的營商環境有所改善,

但是, 我們仍然在世界189個經濟體當中處在中游位置。 我們自己感覺營商環境改善了不少, 但是在對比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改進餘地。

另外, 市場監管還不到位。 改革的成敗我曾經反復強調過, 是否成功主要看監管。 如果樹立起好的信用體系, 我們改革就取得成功, 否則就是失敗。 現在“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這個原則還沒有完全落實。

二是小微企業的環境仍然需要改善。 因為小微企業生存在起步的時候, 企業的經營、用工、融資等這些問題, 都是今年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謝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