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盧照鄰:初唐詩傑照比鄰,自悲時運投水矣

盧照鄰:初唐詩傑照比鄰, 自悲時運投水矣

吳布衣

我們很多人知道這一句唐詩:“願作鴛鴦不羨仙”, 但不一定知道這句唐詩的作者和出處, 這句詩選自《長安古意》, 作者是號稱“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

《長安古意》是盧照鄰最有名氣的一首詩, 憑藉此詩, 盧照鄰在唐朝的一流詩人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留下千古美名, 但也正是因為此詩, 莫名得罪權貴, 遭致了下半輩子的黴運。

可謂是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說起初唐F4, 那哥幾個都是神童, 在當時就是偶像。

王勃、駱賓王是為大家耳熟能詳的, 詩文都入選了語文課本,

幼稚園的小朋友張口就能來《詠鵝》, 江湖好漢也能說“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 而楊炯本身就是通過“舉神童業”而走上仕途的, 盧照鄰自幼聰穎異常, 少時即以才學著稱, 年紀輕輕被稱為“司馬相如”。

但這四個人又全都是倒楣蛋。

王勃早夭, 駱賓王參與徐敬業造反後下落不明, 楊炯一輩子為小小官吏, 懷才不遇, 中年而卒。

然最悲苦者, 當屬照鄰。

盧照鄰, 字升之, 號幽憂子, 幽州范陽人, 出身名門望族。 其具體生卒年, 史無明載。 後人只能據其詩作及聯繫相關事件等, 推測其生卒時間, 約636-695年後, 也有稱在634-686年, 各有說法。

但可以確切地知道, 他的主要活動時期當在唐高宗和武則天兩朝。

唐朝建國之初, 萬象更新, 欣欣向榮, 有志之士一個個打了雞血似的,

想建立一番功業, 流芳百世。

照鄰當然也是少年意氣, 躊躇滿志, 但博學能文的他卻一輩子偏不得志, 不僅如此, 他中年後又身患怪疾, 手腳俱殘, 半生輾轉病榻上, 滿腹才學付床簀。

初時, 盧照鄰和唐時其他文人一樣, 依附達官貴人, 然後依靠他們的舉薦, 走上仕途之路。

這是和終南捷徑不同的一條路, 李白杜甫後來也走過。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 盧照鄰進入鄧王李元裕府內, 做了一個小小的秘書。

雖地位低微, 卻甚受器重。 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七子, 是當時皇帝李治的叔父, 藏書甚豐, 盧照鄰利用工作之便, 得以博覽群書, 獲益不少。

663年初, 盧照鄰任益州新都尉, 669年底, 盧照鄰二考秩滿去官。

時年, 盧照鄰27歲左右,

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年紀, 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學為朝廷建功立業。

去官離開蜀地後, 盧照鄰寓居洛陽。

東都洛陽, 雖然不是唐朝政治中心, 但是經濟和交通中心, 快馬輕裘, 鶯歌燕舞, 繁榮程度甚至勝於京都長安。

在洛陽, 盧照鄰生活優渥, 時與文人墨客詩賦往來, 詩名鵲起。 但是, 他和初唐四傑其他三傑一樣, 恃才放曠, 自視極高, 因此招致一些人的嫉恨。

此時, 他寫下了為他獲得千古聲譽的傑作《長安古意》, 裡面就有他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 願作鴛鴦不羨仙。 ”

此詩傳誦甚廣, 很快就傳到長安。 文人一時興起的作品, 本來並無大事, 但有好事者拿了這首詩給武三思看了。

武三思雖然粗通詩文, 也寫過一些不入流的詩,

按理不會上綱上線, 但通過別有用心之人添油加醋一解釋, 尤其是“梁家畫閣中天起, 漢帝金莖雲外直”一句, 武三思經過三思, 惱羞成怒:“我為梁王, 這不是把我比作漢朝大奸梁冀麼?”

雖然“文字獄”一名自明清時才有, 但文字獄實際上早就存在, 此為一例。

盧照鄰禍從天降, 被捕入獄。 家人積極設法營救, 但最終營救自然無果, 盧照鄰飽受了牢獄之災。

獄中的幾年生活, 對盧照鄰的影響可想而知。

首先是他的身體狀況, 一個文弱書生, 在監獄經過幾年折騰, 身體已經到了臨近崩潰的境地, 出獄時, 已經染上怪疾, 以後就一直生活在與疾病鬥爭之中。

生活上, 他的經濟狀況已經大不如以前, 不得不離開繁華都市, 擇長安附近太白山居住。

儘管經此無端厄運, 但盧照鄰尚對自己的前途抱著幻想, 積極治病, 希望統治者能起用自己, 一展心中抱負。

但因為急病亂投醫, 服丹藥中毒, 手足殘廢。 後轉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 又徙居陽翟具茨山下, 買園數十畝, 疏鑿潁水, 環繞住宅, 預築墳墓, 偃臥其中。

從此完全過著隱居生活, 斷絕交遊。

寫作上, 從年少氣盛, 風華正茂轉向悲愴淒涼, 悲歎自己的不幸遭遇。 《新唐書》本傳裡說盧照鄰“自以當高宗時尚吏, 己獨儒;武后尚法, 己獨黃老;後封嵩山, 屢聘賢士, 己已廢。 著《五悲文》以自明。 ”

杜甫有詩《戲為六絕句其二》雲:“王楊盧駱當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

有人說, 初唐四傑的排名, 最早就是根據杜甫的這首詩而來, 其實這是不對的,在王楊盧駱所處的時代就應該已經有這樣的說法了。

楊炯自己就曾經說過:“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說明楊炯對這個排名榜有不同的看法。

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詩歌駢文,其詩七言歌行,對推動七言古詩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豔,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

其七絕開創一代新風,李白杜甫等人奉為圭臬。

盧照鄰的後期詩歌以抒發仕宦不遇、貧病交加之憂憤為主,亦有揭露上層統治者之驕奢淫逸,嘲諷其權勢榮華不可久恃之作,意境清迥。

盧照鄰的文學地位,時人就有評論。楊炯譽之為“人間才傑”,甚至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對於一向自視極高的楊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難能可貴,也間接說明了盧照鄰文學上的造詣和對當時文壇的影響。

後人也有不少評論,清代陳僅在《竹林答問》說:六朝之為有唐,四傑之力也。中間唯盧升之出入風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雖然偏頗,但有見地。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後選擇自投潁水而死,一切苦痛隨著生命的結束而最終得到解脫。

斯人已去,但是“初唐四傑”所開創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自此洶湧而來,匯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澎湃的文學大潮,唐詩成為了這一時期的標誌性文學體裁。

其實這是不對的,在王楊盧駱所處的時代就應該已經有這樣的說法了。

楊炯自己就曾經說過:“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說明楊炯對這個排名榜有不同的看法。

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詩歌駢文,其詩七言歌行,對推動七言古詩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豔,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

其七絕開創一代新風,李白杜甫等人奉為圭臬。

盧照鄰的後期詩歌以抒發仕宦不遇、貧病交加之憂憤為主,亦有揭露上層統治者之驕奢淫逸,嘲諷其權勢榮華不可久恃之作,意境清迥。

盧照鄰的文學地位,時人就有評論。楊炯譽之為“人間才傑”,甚至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對於一向自視極高的楊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難能可貴,也間接說明了盧照鄰文學上的造詣和對當時文壇的影響。

後人也有不少評論,清代陳僅在《竹林答問》說:六朝之為有唐,四傑之力也。中間唯盧升之出入風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雖然偏頗,但有見地。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後選擇自投潁水而死,一切苦痛隨著生命的結束而最終得到解脫。

斯人已去,但是“初唐四傑”所開創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自此洶湧而來,匯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澎湃的文學大潮,唐詩成為了這一時期的標誌性文學體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