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什麼是真正的航海精神?”——再訪中國近代第一位遠洋船長陳幹青故居的感想!

中國近代第一位遠洋船長陳幹青故居——“思蓼山莊”。

“一帶一路”推進中如何學習航海家陳幹青?

——再訪中國近代第一位遠洋船長陳幹青故居

這是我第二次去陳幹青故居, 在6個月前當踏入陳幹青故居——“思蓼山莊”就給了我心靈深處非常震撼的觸動。 我也寫下了參觀故居的感想, 並且向有關部門反映了航海家陳幹青故居目前的現狀和急需政府部門出面保護陳幹青故居的必要性。

為慶祝6.25國際海員日而舉辦的“2017國際船舶管理暨首家海商會”內容安排, 根據上海海務、機務聯合會商議, 讓我帶隊, 由原中遠海運王以京高級船長、時陽輪機長和一位元攝影記者組成了採訪團, 於2017年6月9日專程去往位於上海市縣崇明縣港西鎮的團結村。 專訪中國近代第一位遠洋船長陳幹青故居——“思蓼山莊”。 這是非官方的採訪, 我們採訪的收穫將徹底顛覆了中國對近代中國航海的固有的看法和觀念。

航海家陳幹青是現代航海人必須尊重的中國近代航海家、社會家以及錚錚鐵骨的愛國志士!

我穿上船長制服採訪陳幹青故居(右二為陳曉鐘船長)

當我們一行人按時抵達“思蓼山莊”時, 陳幹青的家人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

我迎上前去與敬仰的陳曉鐘船長熱情握手, 我的雙手中頓時感覺到有了穿越兩代航海人的情感熱流。

為了接待我們的採訪, 陳老早早就做好了準備。 他把從國外收集帶來的、已經壓在多個樟木箱內封存60多年的陳幹青檔案、當年的中外航海圖書以及親書的墨寶全部攤在一張長桌上。 航海人特有的敏感, 迅速意識到我們來到了真正的中國近代航海文化的發源地。 團員們愛不擇手地拿起陳幹青的歷年親書的航海日記、工作日記以及生活日記、當年的公文公函翻看。 經陳曉鐘船長的同意, 我們小心翼翼地展開了陳幹青近百年的大量書軸、大量航海圖書, 那一股墨香伴隨著航海家陳幹青的崇高愛國品質躍然眼前。

每位採訪人眼睛都被激動模糊了眼睛, 我們進入了中國近代航海家的寶藏之庫, 這是埋沒在崇明海島深處的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石——中國航海文化的寶藏。

航海圖書

親筆墨寶之一

保存的陳幹青日記

陳幹青不但是中國第一位遠洋船長,而且是滿腹詩經的文人、愛國、愛家、愛崇明,富有中國人骨氣的政治家、企業家、航海家。我站在陳幹青故居前思緒萬千,概括一句話:是中國推動農耕文化和近代航海文化相融的“中國近代航海家之父!”。

因為在清末民初上海吳淞商船學校的那些辦校者都是他的學弟!薩鎮冰是他的老師。

陳幹青出身於1891年(清光緒17年)、崇明縣三星鎮人(現團結村人),是家境一般的家庭。少年讀私塾,後投筆從戎參加辛亥革命,革命後又回到崇明縣小學,18歲後來到浦東中學成為蔣經國先生的學哥。1911年報考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在3000多學子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80名學子之一,從此,他跨入了中國航海領域。

陳幹青畫像

1914年,他在海軍“保民”輪練習艦實習。船長是英國人,在海上他詢問實習老師:“如果中英交戰,這位英國艦長能夠指揮我軍進攻英軍嗎?”這位實習老師感歎,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於是當他不斷努力之後,在外國人統治的中國航海界中衝破外國人殖民者的重重刁難,終於獲得了第一張中國遠洋船長證書,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遠洋船長。

此後,他不斷努力學習,又將統治中國引航界的外國人趕下了駕駛台,維護了國家尊嚴,收回了中國引航權。為了保障海上人命安全,他又創造了中國參與國際海事勞工保障的會議,成為了在職船長參與國際海事法規的制定。

在中國抗日戰爭如火如荼時機,日本人和汪偽政府想讓陳幹青船長為其服務。但航海家陳幹青船長甯為玉碎不為瓦全,憤然拒絕,寫下了錚錚鐵骨,浩氣萬丈的墨寶忠言,不亞于革命志士的豪言壯語:“人生上壽不過百年歎,無長生之理遺臭流芳;各自去擇,與其富貴而遺臭不如貧困而流芳,望後輩勉之!”

為了國家,幹丹心照

浩然正氣能與宋朝愛國將領文天祥那句氣貫長虹的詩相媲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航海家陳幹青離世70多年後,我們才在108名遠洋船長聯合倡議下,國務院在2005年批復了設立了“中國7.11航海日”。早在1948年航海家陳幹青就是中國首屆航海節的籌備處主任。最終留在了祖國大陸。解放後,他有參與了很多中國航海界的活動。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航海家。

陳曉鐘船長是航海家陳幹青最小的兒子,在家屬中也是唯一繼承父業成為遠洋船長,他說:

2017年1月訪問陳曉鐘船長

“航海是我父親整個生涯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是,父親借助航海職業將他的智慧發揮到了極致。涉及忠於國家(不管是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是航海家,成為了中國近代第一位遠洋船長;他又是航海領域的帶頭人,改變了中國航海被外國人統治的局面;他是愛國者,與國家的敵人英勇智鬥,表現了民族大義;他是企業家,不遺餘力經營滬崇渡輪航線;他是慈善家,正當國難臨頭之際,他救助了崇明的一個孤兒院,使得很多饑寒交迫的嬰兒獲了救治。

當我站在一張漂亮女士帶著小女孩站在駕駛臺上的照片時,陳曉鐘船長給我講起了一段他的太太王麗玲的故事。

請參考附圖。

陳曉鐘王麗玲妻子與女兒

陳曉鐘船長的愛妻是當年第一位遠洋油輪的報務主任

當今,在我們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進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向中國近代航海家陳幹青學習;並且繼承他的航海遺產,將他的航海情操移植到中國海洋強國的中國夢中。

當今,在我們正在為年輕人逃離航海職業的社會浮躁情緒下,我們應該向年輕人介紹航海家陳幹青以及他的小兒子陳曉鐘學習,而後者更是我們能夠直接交流的精神矍鑠、精神飽滿的富有國家航海情懷的老人,更是我們能夠一睹航海風采的老人。

我感慨現在社會的浮躁環境需要金錢,但我們也要對中國的航海做出奉獻。在陳幹青的年代,如果他們也是為了金錢,那麼我國還有航海權、引航權嗎?

當今,當航海界普遍對中國海員失去希望的情緒沮喪環境中,我們應該向航運界的推介中國航海家陳幹青,看看他是如何在外國殖民者的強暴下,奪回了各種航海權的壯舉。看看海員對國家和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此,我要憤青一句:“尊敬的航海界的領袖們,你們應該到崇明區去,到團結村去,到陳幹青故居去!在這裡,你可以反思中國海洋強國的未來,你可以汲取中國航海先輩的偉大愛國精神;在這裡,你知道什麼是航海家的素質、航運人的本事,什麼的航海文化的精髓!”

採訪組採訪陳曉鐘,右一是團結村吳書記,航海文化的積極推進者

陳幹青的故居在崇明港西鎮團結村,正好寓意“團結”!團結就是力量!是否我們的航海界、航運界的朋友團結一致為中國航海事業添一塊磚;和一把航海水泥(不是和稀泥);紮航海建築的鋼筋骨架;建一座航海強國的泰山!

通過我們採訪陳幹青船長的故居,我的感悟:

中國是5000多年的農耕文化,我們需要崇明的“農家樂”去娛樂,豐富現代人的物質願望;崇明也是近代航海家的搖籃,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文化的體現, 把崇明船長的航海文化傳播出去,將農耕文化和航海文化融化在一起。我們需要用航海文化去建立一座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橋樑,

或許參觀陳幹青故居,我們海事界的朋友有對航海文化的重新認識,或許我們的海事院校培養航海新人,也能從西部擴招的怪圈中走出來。

陳幹青收藏的古董(現陳曉鐘保管)

我仰視“思蓼山莊”牌匾,心中如同洶湧澎拜的大洋,激起了我心中對陳幹青敬仰的思緒漣漪。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陳幹青故居。

保存的陳幹青日記

陳幹青不但是中國第一位遠洋船長,而且是滿腹詩經的文人、愛國、愛家、愛崇明,富有中國人骨氣的政治家、企業家、航海家。我站在陳幹青故居前思緒萬千,概括一句話:是中國推動農耕文化和近代航海文化相融的“中國近代航海家之父!”。

因為在清末民初上海吳淞商船學校的那些辦校者都是他的學弟!薩鎮冰是他的老師。

陳幹青出身於1891年(清光緒17年)、崇明縣三星鎮人(現團結村人),是家境一般的家庭。少年讀私塾,後投筆從戎參加辛亥革命,革命後又回到崇明縣小學,18歲後來到浦東中學成為蔣經國先生的學哥。1911年報考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在3000多學子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80名學子之一,從此,他跨入了中國航海領域。

陳幹青畫像

1914年,他在海軍“保民”輪練習艦實習。船長是英國人,在海上他詢問實習老師:“如果中英交戰,這位英國艦長能夠指揮我軍進攻英軍嗎?”這位實習老師感歎,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於是當他不斷努力之後,在外國人統治的中國航海界中衝破外國人殖民者的重重刁難,終於獲得了第一張中國遠洋船長證書,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遠洋船長。

此後,他不斷努力學習,又將統治中國引航界的外國人趕下了駕駛台,維護了國家尊嚴,收回了中國引航權。為了保障海上人命安全,他又創造了中國參與國際海事勞工保障的會議,成為了在職船長參與國際海事法規的制定。

在中國抗日戰爭如火如荼時機,日本人和汪偽政府想讓陳幹青船長為其服務。但航海家陳幹青船長甯為玉碎不為瓦全,憤然拒絕,寫下了錚錚鐵骨,浩氣萬丈的墨寶忠言,不亞于革命志士的豪言壯語:“人生上壽不過百年歎,無長生之理遺臭流芳;各自去擇,與其富貴而遺臭不如貧困而流芳,望後輩勉之!”

為了國家,幹丹心照

浩然正氣能與宋朝愛國將領文天祥那句氣貫長虹的詩相媲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航海家陳幹青離世70多年後,我們才在108名遠洋船長聯合倡議下,國務院在2005年批復了設立了“中國7.11航海日”。早在1948年航海家陳幹青就是中國首屆航海節的籌備處主任。最終留在了祖國大陸。解放後,他有參與了很多中國航海界的活動。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航海家。

陳曉鐘船長是航海家陳幹青最小的兒子,在家屬中也是唯一繼承父業成為遠洋船長,他說:

2017年1月訪問陳曉鐘船長

“航海是我父親整個生涯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是,父親借助航海職業將他的智慧發揮到了極致。涉及忠於國家(不管是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是航海家,成為了中國近代第一位遠洋船長;他又是航海領域的帶頭人,改變了中國航海被外國人統治的局面;他是愛國者,與國家的敵人英勇智鬥,表現了民族大義;他是企業家,不遺餘力經營滬崇渡輪航線;他是慈善家,正當國難臨頭之際,他救助了崇明的一個孤兒院,使得很多饑寒交迫的嬰兒獲了救治。

當我站在一張漂亮女士帶著小女孩站在駕駛臺上的照片時,陳曉鐘船長給我講起了一段他的太太王麗玲的故事。

請參考附圖。

陳曉鐘王麗玲妻子與女兒

陳曉鐘船長的愛妻是當年第一位遠洋油輪的報務主任

當今,在我們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進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向中國近代航海家陳幹青學習;並且繼承他的航海遺產,將他的航海情操移植到中國海洋強國的中國夢中。

當今,在我們正在為年輕人逃離航海職業的社會浮躁情緒下,我們應該向年輕人介紹航海家陳幹青以及他的小兒子陳曉鐘學習,而後者更是我們能夠直接交流的精神矍鑠、精神飽滿的富有國家航海情懷的老人,更是我們能夠一睹航海風采的老人。

我感慨現在社會的浮躁環境需要金錢,但我們也要對中國的航海做出奉獻。在陳幹青的年代,如果他們也是為了金錢,那麼我國還有航海權、引航權嗎?

當今,當航海界普遍對中國海員失去希望的情緒沮喪環境中,我們應該向航運界的推介中國航海家陳幹青,看看他是如何在外國殖民者的強暴下,奪回了各種航海權的壯舉。看看海員對國家和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此,我要憤青一句:“尊敬的航海界的領袖們,你們應該到崇明區去,到團結村去,到陳幹青故居去!在這裡,你可以反思中國海洋強國的未來,你可以汲取中國航海先輩的偉大愛國精神;在這裡,你知道什麼是航海家的素質、航運人的本事,什麼的航海文化的精髓!”

採訪組採訪陳曉鐘,右一是團結村吳書記,航海文化的積極推進者

陳幹青的故居在崇明港西鎮團結村,正好寓意“團結”!團結就是力量!是否我們的航海界、航運界的朋友團結一致為中國航海事業添一塊磚;和一把航海水泥(不是和稀泥);紮航海建築的鋼筋骨架;建一座航海強國的泰山!

通過我們採訪陳幹青船長的故居,我的感悟:

中國是5000多年的農耕文化,我們需要崇明的“農家樂”去娛樂,豐富現代人的物質願望;崇明也是近代航海家的搖籃,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文化的體現, 把崇明船長的航海文化傳播出去,將農耕文化和航海文化融化在一起。我們需要用航海文化去建立一座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橋樑,

或許參觀陳幹青故居,我們海事界的朋友有對航海文化的重新認識,或許我們的海事院校培養航海新人,也能從西部擴招的怪圈中走出來。

陳幹青收藏的古董(現陳曉鐘保管)

我仰視“思蓼山莊”牌匾,心中如同洶湧澎拜的大洋,激起了我心中對陳幹青敬仰的思緒漣漪。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陳幹青故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