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隋朝傑出的軍事家,詩人楊素:口出狂言差點獲罪

楊素不但是隋朝傑出的軍事家, 還是著名詩人。

楊素出身北朝貴族, 在北周時期官拜車騎將軍, 並參加了著名的平定北齊的戰役。

他和後來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結交甚厚, 兩人曾同朝為官, 同為北周宰相。 後來楊堅建立隋朝, 楊素被封為御史大夫。 後又因攻陳立功, 進爵為越國公, 任內史令。 楊堅死後, 楊素輔佐楊廣, 官拜司徒, 被改封楚國公。

楊素治軍極嚴, “有犯軍令者立斬之, 無所寬貸”。 他每次指揮打仗, 因不聽將令、違反軍紀而被斬的人, “多者百餘人, 少不下十數”。 這位“流血盈前, 言笑自若”的大將軍, 可謂“無情”與“冷血”。 可是當陳兵盡割隋軍的鼻子以邀功求賞之時, 楊素卻對陳朝的俘虜實行優待政策, 對俘虜不殺不辱, 寬慰後還全部釋放。 除此之外, 他對陳朝的百姓也是秋毫不犯, 從而大得民心。

曾有人說, 三國時期的周瑜不算名帥, 因為他只喜水戰而不善陸戰,

而魯肅只能打打埋伏。 按照這樣的說法, 楊素堪稱名副其實的良將了。 他不但善於陸戰, 打起水戰來也是毫不含糊。 滅陳之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西元588年(開皇八年)2月, 隋朝皇帝楊堅下詔征討陳後主, 楊素被封為行軍元帥之一, 統領水軍主力。 2月中旬, 隋軍整裝待發, 楊素帶領部隊出巴郡進三峽, 發起伐陳的第一輪攻勢。 部隊行進至流頭灘(今湖北宜昌西北虎頭灘)遭遇陳將戚昕抵抗, 戚昕依據險要地勢堅守不戰, 眾將一籌莫展。 楊素分析敵我形勢, 認為白天不易出戰, 且兵貴神速。 於是, 決定水軍主力進攻, 陸軍加以配合, 制定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 乘夜突襲。

到了深夜, 楊素親率戰船數千艘, 趁著夜色突然開始正面進攻,

陸軍一部由長江南岸攻擊別柵, 鐵甲騎兵從江陵西進攻擊北岸白沙據點。 第二天拂曉, 隋軍在楊素的指揮下一舉擊潰陳軍。 只有主將戚昕一人逃走, 殘部盡數被俘。

楊素得勝之後, 立即頒下一條命令:隋軍將士一律不得為難所俘的陳軍將士, 不得騷擾附近百姓。 楊素的這一舉動不僅贏得了長江沿岸居民百姓的愛戴, 也消弱了陳軍對隋軍的仇恨, 間接地打擊了陳軍的戰鬥意志, 最終取得了伐陳戰爭的勝利。

但是這位文韜武略的將軍卻差一點死在自己的妻子手上。

楊素的妻子鄭氏是一個典型的悍婦, 一次楊素忍無可忍地對妻子說:“幸好我不是皇帝, 就算是我當上了皇帝, 我也不會讓你這樣的人成為後宮之首的。

”沒想到鄭氏竟然把這話上奏給隋文帝楊堅。 這時, 楊素如碰上一位心胸狹窄的皇帝腦袋就可能搬家了, 好在楊廣知道楊素不可能謀反, 所以並沒有加罪於他。

楊素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 而且他的詩如其人, 詩風上也表現出平實、曠達和強勁。 歷來公認他的兩首《出塞》詩為他的代表詩作, 其中不僅素描了他直目戰場的歷歷情景, 也映射和表明了他對邊事、戰事、國事的態度、意向和主張。 後人對楊素的詩歌評價也頗高, “沉雄華瞻, 風骨甚遒, 已辟唐人陳、杜、沈、宋之軌”。

【智慧點撥】

所謂“江湖險惡, 人心叵測”, 人的語言和行為往往能夠暴露出很多問題和資訊。 所以一個君子要想在社會樹立其很高的威望和名聲的話必需必需謹慎自己的言行,

讓自己的言談和行為都符合一個君子的作風, 而不要做一些卑鄙低俗的事情, 說一些無聊粗俗的話語。 人的言行也往往是一個人內心的反應, 一個人內心高貴, 他的行為必然也高貴。 他的內心邪惡, 他的行為必然也猥瑣。 人們在相互交往時, 當然願意選擇那些談吐優雅、氣質出眾者相結交, 而厭惡與那些行為不檢者為伍。 因此, 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增加自己的人際交往圈, 就要首先從端正自己的言行開始。

【引申名言】

言禍降忠。 ——(明)徐階《官智經》

【名言釋義】

言語帶來的禍患會降臨給忠臣。

【名言智慧】

忠臣都是要講真話的, 因言致禍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其實, 講真話更要注意技巧和方法, 如果毫無顧忌, 那麼便是取禍之道了。 逆耳之言一定要婉轉道出,切不可讓人有咄咄逼人的感覺。不能在言語上得罪封建當權者,否則這不僅無助于達成志向,而且會因小失大,立陷困境。

逆耳之言一定要婉轉道出,切不可讓人有咄咄逼人的感覺。不能在言語上得罪封建當權者,否則這不僅無助于達成志向,而且會因小失大,立陷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