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萬萬沒想到,古代竟有這樣的消防神器!

消防從無到有,

從原始到高能,

今天,

消防蜀黍跟你一起窺見它的“前世今生”......

“消防”一詞, 系日本語, 在江戶時代開始出現這個詞。 最早見於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 1724年), 武州新倉郡的《王人帳前書》, 有“發生火災時, 村中的‘消防’就趕到”的記載。

古代消防救火圖

古代消防隊是怎樣的

我國古代並無消防員之稱, 而稱“火師”, 周稱司煊、司耀, 宋代稱防隅、潛火軍, 元代、明代稱救火兵丁, 清代初年稱防範火班。

宋朝出現中國最早意義上的專職消防隊, 主要任務是“夜間巡警”, 督促居民按時熄燈, 消防火災隱患。 發現火警及時報告。

軍巡鋪作為我國最早的專職消防部隊, 其組織之嚴密, 器械之眾多, 制度之完善, 恐怕在世界消防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1902年, 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總局後, 救火會便交由我國監管, 改稱南段巡警總局消防隊。 這便是我國第一支消防員警隊。

古代有沒有消防站

宋明道元年, 東京禁中起火, 八殿盡毀於火中, 火災頻頻的發生, 給宋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 為此, 宋朝政府專門制定了一系列防範措施, 望火樓的產生便是其中的一項, 這便是中國最早的消防站。

清代, 南京建立城市消防系統, 名稱並不叫消防隊, 而叫“水龍局”。

水龍局的“消防員”分為扛龍夫和挑水夫兩類, 一架水龍必須配備水桶十擔跟隨。 “水龍”是當時救火的主要工具, 由一個橢圓形大木桶、兩個紫銅活塞缸以及一根橫木杆組成, 使用時啟動橫木帶動活塞, 用壓力將水從輸水帶中噴出。

古代消防的十八般兵器

唐代開始用皮帶、濺筒滅火器。

北宋仁宗時, 便有了水袋、水囊、麻搭。

明清兩代國都的紫禁城宮殿前面放著這樣的大水缸

清康熙年間,始有防範火班,火班又稱機桶處,機桶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救火器具,已經安裝了四個輪子,是消防車的前身或雛形。

古代消防船

水龍是清代出現的引水滅火工具。其工作原理是一壓一抬木質手柄,裝在桶裡面的水受壓通過軟水管噴出來,這時只要將軟水管對準著火點,就能滅火了。

古代救火的雲梯

古代消防識趣之最早的消防法規

古代年關歲末官府會發佈防火安民告示

道路遺灰,就要斷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殷商時代的法令。我國第一條消防法規,出現在距今3600年前的殷商時期。“殷王法”中有一條:“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即不能在道路上遺棄灰燼,因為其中可能有火,導致複燃而釀成火災。

春秋戰國時期,更明確了“失火”與“縱火”的概念,強調對火災責任人的嚴酷處罰。秦、晉、十六國:棄灰於道臉刺字,就是在臉上刺作記號並塗上墨黑,以示懲罰。隋唐以後,出現了“全民消防”的律例。至元代,有關火災處罰的規定較為完備,有對失火、放火、百姓日常防火的規定,到了《大明律》中,則區分了“失火罪”和“放火罪”,強調了火災問責制度。尤其是對於擅離職守引起火災或是趁火打劫侵吞財務的行為,明朝政府都會給予嚴厲的打擊和懲處。

從元、明、清到中華民國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火災也隨之增加,而消防治理、消防技術又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明清兩代國都的紫禁城宮殿前面放著這樣的大水缸

清康熙年間,始有防範火班,火班又稱機桶處,機桶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救火器具,已經安裝了四個輪子,是消防車的前身或雛形。

古代消防船

水龍是清代出現的引水滅火工具。其工作原理是一壓一抬木質手柄,裝在桶裡面的水受壓通過軟水管噴出來,這時只要將軟水管對準著火點,就能滅火了。

古代救火的雲梯

古代消防識趣之最早的消防法規

古代年關歲末官府會發佈防火安民告示

道路遺灰,就要斷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殷商時代的法令。我國第一條消防法規,出現在距今3600年前的殷商時期。“殷王法”中有一條:“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即不能在道路上遺棄灰燼,因為其中可能有火,導致複燃而釀成火災。

春秋戰國時期,更明確了“失火”與“縱火”的概念,強調對火災責任人的嚴酷處罰。秦、晉、十六國:棄灰於道臉刺字,就是在臉上刺作記號並塗上墨黑,以示懲罰。隋唐以後,出現了“全民消防”的律例。至元代,有關火災處罰的規定較為完備,有對失火、放火、百姓日常防火的規定,到了《大明律》中,則區分了“失火罪”和“放火罪”,強調了火災問責制度。尤其是對於擅離職守引起火災或是趁火打劫侵吞財務的行為,明朝政府都會給予嚴厲的打擊和懲處。

從元、明、清到中華民國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火災也隨之增加,而消防治理、消防技術又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