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新中產暴漲,為澳洲食品及農產品市場帶來“投資盛筵”

根據金融服務提供者畢馬威(KPMG)和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聯合發佈了一份名為《中國對澳投資探秘》的報告。

根據報告, 2016年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創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 達到154億澳元, 比上年增長12%。 其中, 商用物業、基礎設施和農業最受歡迎。

澳大利亞畢馬威的亞洲及國際市場部負責人弗格森(Doug Ferguson)表示:“由於中國中產階級人口不斷擴大, 中國對澳大利亞農業企業的投資受到高檔食品需求快速增長的推動。 ”

報告顯示, 2016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農業投資有12億澳元, 這是2015年投資額3.75億澳元的3倍, 投資集中在乳製品、肉類、海鮮和葡萄酒行業。

在澳投資, 不只有房地產。 今天《澳洲財經見聞》為大家帶來的是一份在澳投資食品產業的完全指南, 希望能對各位讀者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為什麼選擇投資澳大利亞食品業?

澳大利亞經濟穩定、富有彈性、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此外, 澳大利亞經商環境風險相對較低。 農業和食品業投資者還會發現澳大利亞監管環境透明, 與亞太地區貿易和文化聯繫緊密。

經濟增長強勁

繼連續25年保持經濟增長後, 具有AAA主權評級的澳大利亞有望持續保持經濟增長。

儘管澳大利亞人口僅占全球總人口的0.3%, 但是澳大利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卻占到了全球經濟的2%。

產業發達

農業企業被視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弄潮兒。

澳大利亞農業企業具有顯著的優勢, 孕育著大量契機。 為了贏得全球農業市場競爭,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全球合作、行業整合和供應鏈重組必不可少。

得益於透明的食物鏈和高效監管, 澳大利亞食品一直享有安全、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的美譽。 此外, 澳大利亞人口、文化多元為新興食品概念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測試市場。

戰略地理位置

澳大利亞農業以出口為導向, 大量食品、飲料和商品出口至亞洲各個市場。 澳大利亞是生鮮產品可靠、長期、穩定的出口國, 可向北半球國家提供反季產品。

澳大利亞氣候條件多樣化, 涵蓋熱帶到溫帶以及涼爽的自然環境, 適宜從小眾產品生產到大規模放牧和農作物種植的各類生產系統。

市場准入

澳大利亞簽署了大量自貿協定(FTAs), 為進入快速發展的亞洲市場提供便利。

最近, 澳大利亞與日本、韓國、中國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成員國就簽署廣泛合作協定進行磋商, 以減少貿易壁壘為現有FTA提供補充。

政府支持

澳大利亞政府一直致力於大力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農業和食品業。 《農業競爭力白皮書》和《北澳發展白皮書》制定了相關措施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為發展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投資研發以推動生產力發展、打開海外市場。

世界一流的研發和創新

澳大利亞研究機構與企業以卓越的農業和食品研發享有盛譽。 合作機會廣泛, 尤其是商業化專業知識投資。 澳大利亞本土企業採用新技術和製造工藝以提高生產力的意願強烈。

澳大利亞具有集高校、政府和各專業研究中心於一體的強大農業研發網路。 研究領域富有多樣性涵蓋動植物健康、可持續農業和遺傳資源等, 為國際合作和技術投資提供了契機。

澳大利亞國家科研機構——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是世界領先的科研機構。

CSIRO:

憑藉在生物和食品科學領域的卓越表現, 為食品與纖維製品業提供可持續的生產力增長和價值, 對澳大利亞農業價值鏈產生深遠的影響。

表現優於歐洲同類組織, 以論文引用量來衡量, CSIRO是一家具有權威研究影響力的機構。

管理著多個重要的國家級研究機構, 如世界一流的澳大利亞國家動物健康實驗室(AAHL)。

澳大利亞農業與食品業一覽

雖然澳大利亞在全球食品貿易中的占比不到3%,但是該國先進的農業一直處於健康的盈餘狀態,產能足以養活本國三倍的人口。

澳大利亞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從可溯源的農產品如小麥和牛肉等到優質加工產品如嬰兒營養配方、葡萄酒、糖果和乳酪。

澳大利亞農產品和食品研發歷史悠久,培育了領先的農業技術和技藝、實現了生物技術的複雜應用。

澳大利亞食品業的成就建立在:

通過技術創新和適應性生產體系實現在世界最乾旱大陸上耕種的奇跡;

卓越的農業研發團隊——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植物、動物和農業科學家;

具有人類健康和營養研究的專業知識和優勢;

穩健的監管保護,確保檢疫、食品安全和食品標籤符合標準。

隨著對澳大利亞安全、優質食品需求上升,與本地區供應鏈關係日益緊密,澳大利亞農業和食品業投資呈持續上升態勢。

澳大利亞不斷壯大的農業和食品業不僅為尋求擴大食品與纖維製品生產的投資者提供了契機,同時也為下游加工業增加附加值提供了途徑。

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進入食品和纖維製品出口市場,贏得亞太市場客戶。

澳大利亞食品與纖維製品出口目的國/地區

澳大利亞的戰略地位和良好的貿易關係可以為投資者進入快速發展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基地。據預計,亞太地區中產階級消費群體人數將從2009年的5.25億人增長至2030年的32.28億人。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市場之一。 經過數十年的改革,澳大利亞不僅單方面減少了貿易壁壘,而且簽署了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目前這些FTA已經覆蓋了澳大利亞絕大部分貿易活動。

FTA的簽署增加了澳大利亞的貿易和投資競爭力,推升了主要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尤其是對於農產品、食品和纖維製品進出口而言,FTA顯得尤為重要。FTA不僅有助於澳大利亞本土企業躋身全球價值鏈,而且也夯實了澳大利亞作為外資企業進軍亞洲的戰略地位。

澳大利亞簽署的一系列FTA可為投資者進入亞洲市場提供便利。這一優勢是北美或歐洲經濟體所無法比擬的。

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目前簽署有9份FTA。2015年前生效簽署國占澳大利亞貿易總額的42%。隨著與中國締結的FTA生效,這一資料已升至65%。

澳大利亞各州/領地

從穀物、乳製品到肉類和海鮮,澳大利亞多樣性的生長環境為各類產品生產提供了廣泛的投資機會。澳大利亞各州/領地都有自己獨特的產業,為農業和食品價值鏈多樣發展提供契機。

維多利亞州(Victoria)占澳大利亞乳製品總產量的2/3以上。澳大利亞食品加工研發企業超過30%位於維多利亞州。維多利亞州生產基地的優勢為專業乳製品、肉類、穀物等高附加值食品加工以及果蔬園藝提供了大量機會。

昆士蘭州(Queensland)氣候富有多樣性,為大量農產品的生產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該州作物包括香蕉、芒果、草莓、鱷梨、甘蔗和穀物(包括小麥和高粱)。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肉牛產地和主要肉類加工地。昆士蘭州生物技術產業發達,為有益人類健康的食品生產提供了支援。

南澳大利亞州(South Australia)以優質食品、葡萄酒、小麥、大麥、牛肉、羊肉、家禽和海鮮而著名。 南澳大利亞企業廣泛提升了果蔬園藝和糧食作物的附加價值。此外,著名的Waite研究所(Waite Institute)就坐落在這裡。Waite研究所擁有澳大利亞最大的農業研發人員團隊。

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擁有大量農業綜合企業和食品企業。產能涵蓋穀物、豆類、油籽、食品加工、水果和蔬菜。 該州處於功能性食品、納米技術、新加工技術(輻照、高壓處理、低能電子束處理、脈衝電場處理)、“智慧”物流控制與電子商務研究與應用的前沿。

西澳大利亞州(Western Australia)農業具有多樣性和高效的特點,反應了當地的地理風貌。該州生產優質海鮮、肉牛、穀物、油籽、羊肉和羊毛。該州提供大量原材料促進加工出口業的發展包括葡萄酒、霜淇淋、大麥麥芽、麵條和精緻皮革。此外,西澳大利亞州也是

龍蝦、明蝦和珍珠主要供貨地。

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農業享有世界一流的美譽。地價便宜、水資源豐富功不可沒。該州的主要產業包括葡萄酒、乳製品、紅肉、水果、蔬菜、罌粟、水產養殖和野生漁業。塔斯馬尼亞州盛產超細羊毛並享有世界盛譽。 目前該州正在大力吸引境外投資參與“Sense-T項目”。後者是指將各類資料來源進行整合,為企業、政府和當地社區進行管理決策提供便利。

北領地(The Northern Territory)地理位置上靠近亞洲新興市場,擁有大量的田園作業。 該地盛產肉牛,銷往本國其他地區和出口。北部有大型的芒果農場和其他熱帶作物如各種瓜類、亞洲蔬菜和香蕉。農業投資機會涵蓋北部海岸線地區的明蝦、海參等水產養殖以及優質肉類、皮革等用於出口國際市場。

澳大利亞北部農業產業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北領地、昆士蘭州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承諾創造一個友好的經商環境,以促進澳大利亞北部地方的投資。

澳大利亞北部為投資者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澳大利亞北部地方正致力於發展成為乾淨綠色農產品、小眾高值食品與纖維製品的低風險產地。

到2035年,在未來近20年內,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業(包括水產養殖)和食品纖維加工發展潛力巨大。 研發將帶來更大的收益和盈利能力包括探索新產品、生產方式、生產技術和廣泛創新。對土壤、水質、熱帶和亞熱帶蟲害,疾病和雜草的深入瞭解以及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將持續提高北部地方的資產價值。

澳大利亞北部投資機會包括:

牛肉生產加工

園藝和灌溉作物

水產養殖和漁業

鱷魚生產加工

生物燃料生產

生態系統服務

澳大利亞食品業投資-各產業機遇

穀物

澳大利亞穀物產值170億澳元,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農業產業。主要農作物包括小麥、粗糧(大麥、高粱和燕麥等)、油籽和豆類。澳大利亞年穀物產量68%用於出口。對於穀物跨國企業而言,澳大利亞是戰略產區。

得益于當地空氣清潔乾燥的自然優勢,澳大利亞生產的高品質穀物享有盛譽。該國穀物生產企業生產效率居世界首列。20世紀70年代末,澳大利亞穀物年產量平均以2.6%的增長率上升。澳大利亞研發結構廣泛,支援澳大利亞糧食生產創新並確保生產力得到持續改善。

澳大利亞前12大糧食出口市場中,亞太地區就占了10個。舊有和新增的雙邊貿易協定為快速增長地區市場降低了成本。相比北美和歐洲的競爭對手,澳大利亞具有進入東南亞(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的貨運優勢,散貨運費率成本相對要低得多。

行業特點:

農場高效生產,生產力持續不斷提高

享有安全、健康、和優質穀物的國際盛譽

地理、氣候富有多樣性

組織良好的前沿研發基礎設施

無障礙供應鏈

即時配送能力和地理優勢

生產與品種的專業技術

牛肉

澳大利亞地域遼闊,食草肉牛產業包括大大小小的農場、肉牛繁殖與生產體系。得益於生產多樣化,澳大利亞2013-14年牛肉出口占總產量的7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三大牛肉出口國,牛肉出口至100多個國家。

澳大利亞也是全球主要的生牛出口國。中東和東南亞是其主要出口市場。2015年澳大利亞與中國簽署了生牛出口協議,預計每年出口至中國的生牛為100萬頭。

截至2014年的三年裡,澳大利亞牛肉出口銷售接連創下新高。2014年出貨量總計130萬噸,較2013年增長17%。當年澳大利亞北部天氣相對乾燥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更大的因素則來自全球市場的旺盛需求。

乳製品

乳製品是澳大利亞第4大農業產業,就附加值而言居本國農業產業前列。乳酪是該產業主導產品,國內銷量和出口銷量各占50%。澳大利亞也生產各種配方奶粉,主要用於出口。

澳大利亞在世界乳製品貿易中享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國內和出口市場生產均衡。

因此,雖然出口市場對該產業非常重要,但是該產業在澳大利亞國內也享有非常穩定的消費市場。

澳大利亞的乳製品安全和品質體系在亞洲和中東新興市場享有很高的評價。因此澳大利亞乳製品產業成為功能性乳製品原料的首選供應商。

澳大利亞擁有一系列富有多樣性的乳製品生產體系,牧場餵養是常態。乳製品生產結構富有多樣性包括農民合作社、外資子公司、上市公司和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此外,很多企業通過合資企業的形式進行合作,以確保關鍵乳製品原料的供應和獲得市場准入。

果蔬

果蔬園藝是澳大利亞第2大農業產業。2013-14年的總產值達90多億澳元。其中,水果和堅果產值為39億澳元、蔬菜38億澳元、而其他園藝業務為15億澳元。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地理氣候富有多樣性。因此全年有大量水果和蔬菜出口。本產業主要由小型家庭農場組成,但是有逐步向大中型農場發展的趨勢。

中央市場的生鮮食品批發商在分銷給各地零售商和餐飲管道以及定價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當地也有直供大型超市的管道。

得益于富有多樣性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優勢,澳大利亞果蔬園藝產業出口前景向好。新鮮果蔬從挑選、包裝後可在48至60小時內抵達亞洲出口市場,海運時間通常為12至20天。

水產養殖

澳大利亞水產養殖業是穩步增長的行業,主要沿著本國海岸線發展。澳大利亞水產養殖,雖然主要集中在高價值品種如珍珠、三文魚、金槍魚和牡蠣。但有商業水產養殖品種仍然多達40多種。

2012-13年度澳大利亞水產養殖總產值達10億澳元,占澳大利亞漁業生產總值的43%。同期水產養殖產量為80,066噸,占漁業總產量的35%。澳大利亞有約1980個水產養殖戶。其中南澳大利亞州水產養殖戶最多。塔斯馬尼亞州是另一個重要的水產養殖地區,盛產三文魚。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出口的海鮮是高價優質產品。隨著對澳大利亞本土產品的需求持續上升,澳大利亞海鮮品質符合世界標準,廣受全球消費者認可表明澳大利亞水產養殖業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

結語

在中澳自貿協定的利好下,澳大利亞的市場准入機會、可預見性和透明度也大為提高,為中國投資進入澳大利亞提供了更加有利條件。

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優質農產品的強勁需求增加了澳大利亞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收入,中國資本進入澳農業領域也為澳農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更強競爭力。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國內資本積累完全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特別是在農業領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政府對農業的投資嚴重不足,中國資本面臨著大好機遇。如果充分利用包括中國資本在內的外資,澳大利亞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將在短期內實現翻番。

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投資的進入,澳大利亞媒體卻借機炒作中國投資威脅論,導致部分澳民眾對中國投資感到恐慌。

實際上,與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相比,中國對澳農業投資份額相當有限。澳大利亞政府去年9月發佈的農業用地所有權登記報告顯示,英國是持有澳大利亞農業用地最多的外國投資者,澳大利亞農業用地目前由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約占總量的13.6%,其中52%掌握在英國手中,美國、荷蘭、新加坡位列其後,中國僅占0.38%。

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在全世界排第六位,經濟總量居全球第十二位,人口卻只排在第五十八位。這些數字說明,要想使經濟獲得可持續發展,實施開放、友好的外資政策是至關重要的,減少外資進入等同于降低未來的生活水準,這是澳大利亞兩大主要政黨的共識。

中國資本在澳農業領域有著光明的前景,中國企業要想在澳大利亞立足,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更大的耐心。

本文作者:Anna陽映紅 Cynthia高晨曦

圖片製作:Chloe Liu

雖然澳大利亞在全球食品貿易中的占比不到3%,但是該國先進的農業一直處於健康的盈餘狀態,產能足以養活本國三倍的人口。

澳大利亞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從可溯源的農產品如小麥和牛肉等到優質加工產品如嬰兒營養配方、葡萄酒、糖果和乳酪。

澳大利亞農產品和食品研發歷史悠久,培育了領先的農業技術和技藝、實現了生物技術的複雜應用。

澳大利亞食品業的成就建立在:

通過技術創新和適應性生產體系實現在世界最乾旱大陸上耕種的奇跡;

卓越的農業研發團隊——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植物、動物和農業科學家;

具有人類健康和營養研究的專業知識和優勢;

穩健的監管保護,確保檢疫、食品安全和食品標籤符合標準。

隨著對澳大利亞安全、優質食品需求上升,與本地區供應鏈關係日益緊密,澳大利亞農業和食品業投資呈持續上升態勢。

澳大利亞不斷壯大的農業和食品業不僅為尋求擴大食品與纖維製品生產的投資者提供了契機,同時也為下游加工業增加附加值提供了途徑。

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進入食品和纖維製品出口市場,贏得亞太市場客戶。

澳大利亞食品與纖維製品出口目的國/地區

澳大利亞的戰略地位和良好的貿易關係可以為投資者進入快速發展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基地。據預計,亞太地區中產階級消費群體人數將從2009年的5.25億人增長至2030年的32.28億人。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市場之一。 經過數十年的改革,澳大利亞不僅單方面減少了貿易壁壘,而且簽署了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目前這些FTA已經覆蓋了澳大利亞絕大部分貿易活動。

FTA的簽署增加了澳大利亞的貿易和投資競爭力,推升了主要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尤其是對於農產品、食品和纖維製品進出口而言,FTA顯得尤為重要。FTA不僅有助於澳大利亞本土企業躋身全球價值鏈,而且也夯實了澳大利亞作為外資企業進軍亞洲的戰略地位。

澳大利亞簽署的一系列FTA可為投資者進入亞洲市場提供便利。這一優勢是北美或歐洲經濟體所無法比擬的。

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目前簽署有9份FTA。2015年前生效簽署國占澳大利亞貿易總額的42%。隨著與中國締結的FTA生效,這一資料已升至65%。

澳大利亞各州/領地

從穀物、乳製品到肉類和海鮮,澳大利亞多樣性的生長環境為各類產品生產提供了廣泛的投資機會。澳大利亞各州/領地都有自己獨特的產業,為農業和食品價值鏈多樣發展提供契機。

維多利亞州(Victoria)占澳大利亞乳製品總產量的2/3以上。澳大利亞食品加工研發企業超過30%位於維多利亞州。維多利亞州生產基地的優勢為專業乳製品、肉類、穀物等高附加值食品加工以及果蔬園藝提供了大量機會。

昆士蘭州(Queensland)氣候富有多樣性,為大量農產品的生產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該州作物包括香蕉、芒果、草莓、鱷梨、甘蔗和穀物(包括小麥和高粱)。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肉牛產地和主要肉類加工地。昆士蘭州生物技術產業發達,為有益人類健康的食品生產提供了支援。

南澳大利亞州(South Australia)以優質食品、葡萄酒、小麥、大麥、牛肉、羊肉、家禽和海鮮而著名。 南澳大利亞企業廣泛提升了果蔬園藝和糧食作物的附加價值。此外,著名的Waite研究所(Waite Institute)就坐落在這裡。Waite研究所擁有澳大利亞最大的農業研發人員團隊。

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擁有大量農業綜合企業和食品企業。產能涵蓋穀物、豆類、油籽、食品加工、水果和蔬菜。 該州處於功能性食品、納米技術、新加工技術(輻照、高壓處理、低能電子束處理、脈衝電場處理)、“智慧”物流控制與電子商務研究與應用的前沿。

西澳大利亞州(Western Australia)農業具有多樣性和高效的特點,反應了當地的地理風貌。該州生產優質海鮮、肉牛、穀物、油籽、羊肉和羊毛。該州提供大量原材料促進加工出口業的發展包括葡萄酒、霜淇淋、大麥麥芽、麵條和精緻皮革。此外,西澳大利亞州也是

龍蝦、明蝦和珍珠主要供貨地。

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農業享有世界一流的美譽。地價便宜、水資源豐富功不可沒。該州的主要產業包括葡萄酒、乳製品、紅肉、水果、蔬菜、罌粟、水產養殖和野生漁業。塔斯馬尼亞州盛產超細羊毛並享有世界盛譽。 目前該州正在大力吸引境外投資參與“Sense-T項目”。後者是指將各類資料來源進行整合,為企業、政府和當地社區進行管理決策提供便利。

北領地(The Northern Territory)地理位置上靠近亞洲新興市場,擁有大量的田園作業。 該地盛產肉牛,銷往本國其他地區和出口。北部有大型的芒果農場和其他熱帶作物如各種瓜類、亞洲蔬菜和香蕉。農業投資機會涵蓋北部海岸線地區的明蝦、海參等水產養殖以及優質肉類、皮革等用於出口國際市場。

澳大利亞北部農業產業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北領地、昆士蘭州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承諾創造一個友好的經商環境,以促進澳大利亞北部地方的投資。

澳大利亞北部為投資者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澳大利亞北部地方正致力於發展成為乾淨綠色農產品、小眾高值食品與纖維製品的低風險產地。

到2035年,在未來近20年內,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業(包括水產養殖)和食品纖維加工發展潛力巨大。 研發將帶來更大的收益和盈利能力包括探索新產品、生產方式、生產技術和廣泛創新。對土壤、水質、熱帶和亞熱帶蟲害,疾病和雜草的深入瞭解以及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將持續提高北部地方的資產價值。

澳大利亞北部投資機會包括:

牛肉生產加工

園藝和灌溉作物

水產養殖和漁業

鱷魚生產加工

生物燃料生產

生態系統服務

澳大利亞食品業投資-各產業機遇

穀物

澳大利亞穀物產值170億澳元,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農業產業。主要農作物包括小麥、粗糧(大麥、高粱和燕麥等)、油籽和豆類。澳大利亞年穀物產量68%用於出口。對於穀物跨國企業而言,澳大利亞是戰略產區。

得益于當地空氣清潔乾燥的自然優勢,澳大利亞生產的高品質穀物享有盛譽。該國穀物生產企業生產效率居世界首列。20世紀70年代末,澳大利亞穀物年產量平均以2.6%的增長率上升。澳大利亞研發結構廣泛,支援澳大利亞糧食生產創新並確保生產力得到持續改善。

澳大利亞前12大糧食出口市場中,亞太地區就占了10個。舊有和新增的雙邊貿易協定為快速增長地區市場降低了成本。相比北美和歐洲的競爭對手,澳大利亞具有進入東南亞(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的貨運優勢,散貨運費率成本相對要低得多。

行業特點:

農場高效生產,生產力持續不斷提高

享有安全、健康、和優質穀物的國際盛譽

地理、氣候富有多樣性

組織良好的前沿研發基礎設施

無障礙供應鏈

即時配送能力和地理優勢

生產與品種的專業技術

牛肉

澳大利亞地域遼闊,食草肉牛產業包括大大小小的農場、肉牛繁殖與生產體系。得益於生產多樣化,澳大利亞2013-14年牛肉出口占總產量的7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三大牛肉出口國,牛肉出口至100多個國家。

澳大利亞也是全球主要的生牛出口國。中東和東南亞是其主要出口市場。2015年澳大利亞與中國簽署了生牛出口協議,預計每年出口至中國的生牛為100萬頭。

截至2014年的三年裡,澳大利亞牛肉出口銷售接連創下新高。2014年出貨量總計130萬噸,較2013年增長17%。當年澳大利亞北部天氣相對乾燥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更大的因素則來自全球市場的旺盛需求。

乳製品

乳製品是澳大利亞第4大農業產業,就附加值而言居本國農業產業前列。乳酪是該產業主導產品,國內銷量和出口銷量各占50%。澳大利亞也生產各種配方奶粉,主要用於出口。

澳大利亞在世界乳製品貿易中享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國內和出口市場生產均衡。

因此,雖然出口市場對該產業非常重要,但是該產業在澳大利亞國內也享有非常穩定的消費市場。

澳大利亞的乳製品安全和品質體系在亞洲和中東新興市場享有很高的評價。因此澳大利亞乳製品產業成為功能性乳製品原料的首選供應商。

澳大利亞擁有一系列富有多樣性的乳製品生產體系,牧場餵養是常態。乳製品生產結構富有多樣性包括農民合作社、外資子公司、上市公司和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此外,很多企業通過合資企業的形式進行合作,以確保關鍵乳製品原料的供應和獲得市場准入。

果蔬

果蔬園藝是澳大利亞第2大農業產業。2013-14年的總產值達90多億澳元。其中,水果和堅果產值為39億澳元、蔬菜38億澳元、而其他園藝業務為15億澳元。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地理氣候富有多樣性。因此全年有大量水果和蔬菜出口。本產業主要由小型家庭農場組成,但是有逐步向大中型農場發展的趨勢。

中央市場的生鮮食品批發商在分銷給各地零售商和餐飲管道以及定價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當地也有直供大型超市的管道。

得益于富有多樣性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優勢,澳大利亞果蔬園藝產業出口前景向好。新鮮果蔬從挑選、包裝後可在48至60小時內抵達亞洲出口市場,海運時間通常為12至20天。

水產養殖

澳大利亞水產養殖業是穩步增長的行業,主要沿著本國海岸線發展。澳大利亞水產養殖,雖然主要集中在高價值品種如珍珠、三文魚、金槍魚和牡蠣。但有商業水產養殖品種仍然多達40多種。

2012-13年度澳大利亞水產養殖總產值達10億澳元,占澳大利亞漁業生產總值的43%。同期水產養殖產量為80,066噸,占漁業總產量的35%。澳大利亞有約1980個水產養殖戶。其中南澳大利亞州水產養殖戶最多。塔斯馬尼亞州是另一個重要的水產養殖地區,盛產三文魚。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出口的海鮮是高價優質產品。隨著對澳大利亞本土產品的需求持續上升,澳大利亞海鮮品質符合世界標準,廣受全球消費者認可表明澳大利亞水產養殖業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

結語

在中澳自貿協定的利好下,澳大利亞的市場准入機會、可預見性和透明度也大為提高,為中國投資進入澳大利亞提供了更加有利條件。

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優質農產品的強勁需求增加了澳大利亞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收入,中國資本進入澳農業領域也為澳農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更強競爭力。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國內資本積累完全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特別是在農業領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政府對農業的投資嚴重不足,中國資本面臨著大好機遇。如果充分利用包括中國資本在內的外資,澳大利亞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將在短期內實現翻番。

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投資的進入,澳大利亞媒體卻借機炒作中國投資威脅論,導致部分澳民眾對中國投資感到恐慌。

實際上,與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相比,中國對澳農業投資份額相當有限。澳大利亞政府去年9月發佈的農業用地所有權登記報告顯示,英國是持有澳大利亞農業用地最多的外國投資者,澳大利亞農業用地目前由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約占總量的13.6%,其中52%掌握在英國手中,美國、荷蘭、新加坡位列其後,中國僅占0.38%。

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在全世界排第六位,經濟總量居全球第十二位,人口卻只排在第五十八位。這些數字說明,要想使經濟獲得可持續發展,實施開放、友好的外資政策是至關重要的,減少外資進入等同于降低未來的生活水準,這是澳大利亞兩大主要政黨的共識。

中國資本在澳農業領域有著光明的前景,中國企業要想在澳大利亞立足,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更大的耐心。

本文作者:Anna陽映紅 Cynthia高晨曦

圖片製作:Chloe Liu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