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鼠之雜記:何時把鼠肉送上了餐桌?

文/白頭翁

壬辰秋上, 去河北滿城看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陵墓。 劉勝的王陵是座沒有被盜過的“原始”漢墓, 著實珍貴。 走進靖王陵, 一切都是“原模原樣”, “原汁原味”, 那就是2000多年前西漢王朝諸侯王的生活。 我驚訝地發現, 在劉勝倉廩庫房中, 存放著一條條肉脯, 竟然是鼠肉做成的肉脯、肉乾。 難道2000多年前, 人們就把鼠肉送上了餐桌?西漢的王已經在宮中有滋有味地吃鼠肉了?中國西漢的風俗是視死如生, 劉勝把他生前在宮中的一切生活享受都帶到地下了, 是不是可以這樣推論, 西漢時期, 至少在中山國,

鼠肉已經是人們食品中的美味佳餚, 否則它不會進入到王的食品庫中。

據我考證,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吃的鼠肉當為田鼠肉, 而不是我們說的倉鼠肉俗稱耗子肉。

什麼年代中國人不吃鼠肉, 厭惡鼠類?沒有查到史料文字的記載。 有文字記載吃鼠的,

似乎只有西漢時期的蘇武, 蘇武在被匈奴放逐到北海邊上, 今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邊放羊, 用等公羊生了小羊才送他回漢朝來威脅和動搖他。 蘇武不為其所動, 志堅如鐵, 他就依靠挖野菜和逮田鼠為食, 而且為了生存, 他是生啖活鼠的。 蘇武了不起, 但他吃鼠是被迫不得已, 但他畢竟吃過老鼠, 且是常年吃。

唐代柳宗元有“永某氏之鼠”為證, 別說吃鼠肉, 見到老鼠都噁心, 稱之為“陰類惡物也”。 於是“假五六貓, 闔門撤瓦灌穴, 購僮羅捕之。 殺鼠如丘, 棄之隱處, 臭數月乃已。 ”如唐人食鼠, 如丘之鼠, 恐怕剝其皮可做鼠皮大衣, 食之肉, 恐怕亦有數百斤之多, “棄之隱處”, 豈不惜哉?

到了明王朝時, 蒲松齡寫過一隻大耗子, 民間老話說快成精的耗子。

蒲松齡在此篇中並非“神聊”, 更不是編什麼“狐狸精”、“耗子精”的故事。 蒲松齡是用寫實的手法在記述他聽說的一件事, 因為此事發生在明萬曆年間的皇宮內, 蒲松齡不可能親眼見, 但他能親耳聽。 萬曆年間皇宮中的這只大耗子真凶, 個兒長得跟貓差不多, 比貓凶得多, 把宮中的貓都當獵物咬死當餐。 此乃有文字記載中第一次記有耗子吃貓的記載。 沒辦法, 因為這只大耗子太鬧騰, “為害甚劇”, 又無“剋星”, 鬧騰為害得日甚一日。 恰巧有外國進貢的獅貓, 這才演出一場精彩而激烈、智慧而殘酷的貓鼠大戰。 其結果也讓人驚心動魄。 “貓即疾下, 爪掬頂毛, 口齕首領, 輾轉爭持, 貓聲嗚嗚, 鼠聲啾啾。 啟扉急視, 見鼠首已嚼碎矣。
”要不是引進一隻外國“獅貓”, 這只宮中的大老鼠還不得把萬曆皇上的五臟六腑全吃了。

鼠是高智商的動物。

明末崇禎年間, 北方屢鬧大旱, 赤地千里顆粒無收, 老百姓只得吃“觀音土”。 農民懂得田鼠, 為活命, 常常舉家去地裡挖鼠洞, “搶”田鼠的口糧為生,

誰知道田鼠洞幾乎洞洞皆空, 更讓人難解的是赤地千里, 竟然千里不見一鼠。 老鼠早已“舉族”逃難, 搬遷遠遁。

上世紀四十年代, 豫中大旱、大饑, 災民扶老攜幼上山下地, 把能謀生的手段都用上了, 從樹葉、樹皮、草根、野菜全部吃光以後, 把能找到的昆蟲、野獸、動物都吃進肚子, 為活命, 他們抓光了幾乎一切動物, 但沒有人抓住過一隻鼠類, 不是人類無能, 災民早已餓紅了眼, 但鼠類似有預報, 在大災發生時, 還沒到吃它們的時候, 它們就跑了, 跑得無影無蹤了。 據說黃河發大水之前, 村裡連一隻耗子都看不見, 仿佛它們已經得到了凶訊。

有年半夜, 擺渡撐船的老船工半夜醒來, 聽見河中仿佛有千軍萬馬正渡河。 慌得他連忙站到船頭, 借著月光往河裡一看,嚇得他差點一頭栽進河裡。原來河上正有數不盡的老鼠在渡河,一排排、一列列、一片片、一陣陣,數也數不盡,哪兒來的這麼多老鼠?為什麼有那麼多老鼠要過河?他一個船工不知道,只好對著月亮合十禱告,求老天保佑。三天以後,河那邊發生了地震,那就是邢臺大地震。

行船中,船艙中有老鼠,據說有的連頭帶尾長達一尺有餘,在船艙中常常大搖大擺,不慌不忙的“招搖過市”,別說船員連船長對耗子都畢恭畢敬。因為船艙裡的老鼠對他們來說是福星,如果老鼠們在船艙中過的悠然自得、幸福美滿,這就說明此船無礙,走你的吧。如果船艙之中的老鼠皆如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尖叫逃竄甚至以頭撞艙板,那這船危在旦夕,朝不保夕,大難臨頭。世世代代的船老大口口相傳,百試不爽。老鼠有特異功能。

老鼠這“神物”也真了不得,它曾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李斯。《史記·李斯列傳》中說:“李斯者,楚上蔡人氏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老鼠是李斯從政的啟蒙先生。

我在新華通訊社山西分社當記者時,經常下煤礦,常在煤礦的井下工作面上看見賊眼閃耀的大老鼠,有的還三五成群。礦工們對它們也是不煩不厭,尤其在井下班中餐時,井下的老鼠會圍上來,有的甚至會跳到礦工腿上討吃的,礦工尤其是老礦工都高高興興和言悅色地喂它們,通常是老鼠和礦工一塊進行班中餐,老鼠吃飽以後會自覺地蹲在礦工跟前,友好親切地看著礦工們吃飯、喝湯、說笑。礦工們說,有老鼠在,咱就安全,如果有一天井下無鼠,礦工們會一溜煙一窩蜂地上井,井下已有安全隱患,很可能瓦斯、大水、冒頂、塌方就在眼前。據說也是百試不爽。

許多老礦工不敢把老鼠稱耗子,都恭恭敬敬地稱“爺”、“老爺”或“大爺”,不但在煤礦上不敢開罪老鼠,就是在家裡也不敢滅鼠,怕得罪了老鼠井下遭報應。據說有位礦工家裡來了位親戚,帶著只花貓,那只花貓果然厲害,果然好手段,一連幾天幾乎把那位礦工家的老鼠抓完了。又一次礦工下班回家正趕上花貓在捉一隻老鼠,礦工連忙攆貓護住老鼠,沒想到那只花貓身手矯健,一個“鷂子翻身”,咬住老鼠就跑。礦工蹲在地上半天沒起來。後來井下發生塌方,只死了一個人,就是他。當然這是傳說,可煤礦井上井下的礦工都信,都信是真的。

其實,老鼠還有一項極其了不得的特異功能。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老鼠繁殖極快,最多可以達到“幾十代同堂”。科學家把老鼠放在一個固定的空間中,老鼠可以自由的繁殖,很快這個空間中的老鼠成幾何增長,當它們增長到幾乎沒有生存空間時,老鼠竟然停止繁殖,母鼠停止受孕。如果還生存不下去,老鼠不會全部餓死,這時候它們就主動咬死一些年老、體弱、幼小的老鼠。老鼠真乃太聰明了,千百萬年的生存考驗鍛煉了它們,也完善了它們的生存之道。老鼠有靈。

都說廣東人吃鼠,說得鬚眉畢見、信誓旦旦,但問了不少廣東人,都說聽說、好像、可能、也許、估計。但他雖是廣東人,可確實不吃也沒吃過老鼠。

老鼠肉香。亦有人為證,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授、大學問家潘光旦。

潘先生吃過老鼠肉,不僅僅是他吃,他還招待當時在昆明聯大的數位教授去家中享受此美味。

原來潘光旦先生所在的清華大學,抗戰以後和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大搬遷到雲南昆明。當時正值抗日戰爭艱苦階段,供應極差,三月肉不嘗。有一天潘光旦先生下帖子請幾位同事到家中小酌,開開胃。眾人早就饞得口腔清苦,夢之最美無非就是一頓席,且潘光旦留美博士平時就非常講究吃喝。眾教授皆大喜,真可謂喜從天來。

在潘光旦家吃得極幸福,真有久旱得雨之覺,真有解民於倒懸之感,此言非吾言,俱清華之著名教授在潘光旦家邊吃邊喝時的感言。吃完收箸上茶潘先生才露底,說你們問我憑什麼弄到的臘肉?是不是從美國寄來的?皆不是!他說咱們今天吃的是一頓鼠肉餐。說罷,領眾人去廚房,果然,廚房灶上還吊著十數條臘好的大老鼠。眾教授皆大驚,皆相視無言。

潘先生的小女說:“老鼠肉很好吃,又香又脆”。有位教授因為在潘先生家吃了老鼠肉,其夫人威脅要和他離婚,鬧得教授後悔誤吃老鼠肉悔得腸子老青了。從此素食,葷腥不沾。可見吃鼠之惡也,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和其夫人亦不能脫俗。

潘光旦有一番高論,不愧為中國的大學問家。他說老鼠的肉俱精瘦,無贅肉,高蛋白,肉類中的上佳之品也,且昆明的老鼠體壯個大,食之正好。老鼠偷吃糧食、啃咬衣物,且繁殖很快,生長不苛求外部條件,我們現在很多人吃不飽,沒營養,沒肉吃,為什麼不吃老鼠?把老鼠送上餐桌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何樂不為?況且吃鼠只是人們的習慣問題,有人說鼠身上有疫,吃不好要吃出病來,其實河豚身上有劇毒,吃不好會吃出人命來,但現在不是依然拼死吃河豚嗎?

1958年到了,毛澤東發出號召,就是最高指示,消滅“四害”,“四害”之首就是老鼠。

那年連我們小學生都全心全意投入到消滅“四害”的群眾運動中,我記得“送喜報”時,小推車上推著一車又一車的老鼠屍體,小推車四周都插滿紅旗。那時候“除四害”真是把人民群眾真正發動起來了,捉老鼠連貓都不用,因為貓抓住老鼠叨到一邊三口兩口吞到肚裡,讓“除四害”的人拿不到成績。記得每個工廠、單位、街道、學校、食堂、倉庫凡是有可能有老鼠的地方都成立了“滅鼠專業隊”,用鼠夾子、鼠籠子、下鼠藥、掏鼠洞、灌水、堵白灰。後來看到一絕招,把一隻活捉的老鼠的“屁眼”用細線縫住,然後放“生”。這只被縫住肛門的老鼠因不能排便,憋急了,就兇悍無比,它會咬死它遇到的一切老鼠,直到它最後憋死。這招不知是哪位高人發明的,申請沒申請智慧財產權?

殺傷力最大的要數下毒藥。據說當時用的毒藥都是劇毒,用香油和拌料炒伴時,都有員警現場值勤,因為稍一不注意,人沾上一點立馬翻眼。據說連部隊的防化學兵、衛生兵都出動了,軍民共同打一場滅鼠的人民戰爭。殺死的老鼠用擔挑、筐抬、車拉,估計那年可能讓老鼠陷入滅頂之災。即使那樣,滅鼠的戰場也不可能打掃得那麼徹底,於是第二年老鼠的天敵黃鼠狼、貓頭鷹、蛇、狐狸、野貓,大量死亡。還是老鼠厲害,六十年代,老鼠繁殖得更快了,一窩一窩,一窩俱十幾隻,且都能茁壯成長,因為滅鼠運動已經過去了,而老鼠的天敵沒有一個能像老鼠恢復得那麼快,老鼠橫行於城鎮,遍佈於鄉下,終成燎原之勢。

現在養貓的人確實多了,吃鼠的貓卻越來越少了。

剛到晉西北農村插隊時,因為老鼠鬧過“鬼”。

睡到半夜時分,仿佛被惡夢驚醒,但覺得腦門上似乎有窸窸窣窣的響動,又仿佛是忽忽喇喇的響聲,又好像咕咚咕咚有小鬼在舉著鐵錘敲腦門,一下子驚出一身汗,咕嚕一聲從炕上爬起來,一個打挺站在炕上,細聽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風吹著屋外的棗樹葉嘩嘩地響。趕快跳下炕,摸黑點著了油燈,小屋子是亮了,一片暗黃色的沉光,照到牆上、窗戶紙上,燈苗一動一搖,四周牆上的投影一會兒變得猙獰可惡起來,一會兒變得像妖,像鬼起來,這些我們倒不害怕,我們嘴裡念叨著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耳朵卻像兔爺似的張大了聽,難道剛才真是做夢夢見鬼啦?什麼事沒有,虛驚一場,自個嚇自個,又吹滅燈躺倒重睡。這回還沒睡著就聽見了,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就在腦門子上確實有動靜,漸漸地由遠而近,由小而大,由整齊到嘈雜,到亂麻似的。真有鬼啊,真像聊齋中講的房梁上有吊死鬼啊,因為我聽明白了,那聲音來自頭頂上。跳下炕點著燈,端著燈照房頂,一片白慘慘的迴光返照,什麼都沒有,沒照見鬼影。一夜鬧了七八回。第二天才鬧明白,是房上頂棚裡的老鼠吃飽了喝足了再互相追逐著婚配呢,我問房東有多少老鼠在上面折騰,他說沒准,多了會有十幾隻、少了也有七八隻,那為什麼不把它們聚而殲之?房東說:它們又不礙事,你又逮不住它,只好由它們鬧去吧,這才叫咱過咱們的日子,它們過它們的家家。

說樑上君子,果然有生活。

有一次我跟著生產隊長去庫房出糧食,保管把庫房門打開裡面陰暗暗的,為防賊防盜庫房的窗戶都被用磚石砌死了,外面陽光燦爛裡面黑咕隆咚。等眼睛適應後,我一眼看見蹲在糧食囤子上面,竟然齊刷刷的有七八隻老鼠,老鼠們並不慌張,並不急著藏躲,反而鼓起賊亮賊亮的小老鼠眼,一動不動的在審視著我們。

我大驚,倉庫裡有耗子那還了得,疾呼隊長有老鼠,隊長不經意地說是有老鼠,我說那還不捉老鼠?隊長不屑的說那東西比您都精,你能拿住?

事後,我問過保管,他說庫房騰空時都要用白灰補老鼠洞,庫房的地也是用磚砌的,磚縫都是用石灰灌封的,牆根是用石頭砌的,窗戶都是用磚石封的,誰知道那老鼠是怎麼鑽進去的?進了糧食囤的老鼠老天爺拿它都沒辦法,放貓進去不行,貓一進去就把糧食堆上打的印版全踩亂了,放毒餌就更不行了,這庫的糧食都是人吃的,放夾子籠子更白瞎忙,糧食囤裡的老鼠個個精,有的是糧食吃誰肯上套?老保管說,糧庫裡有句真理不怕鼠吃就怕人盜。

原來除了投鼠忌器外,還有投鼠忌糧。想起唐朝詩人曹鄴的一首詩:“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請譴朝朝入君口。”

生產隊飼養棚中,常常演出耗子和騾子爭食的一出。

我們生產隊有一頭駕轅的老騾子,是我們生產隊的功臣,飼養員每次餵料都要多加一把糧食。這形成了一條規矩,老騾子是單拴單住有一個食槽,免得別的牲口爭食,但住在飼養棚中的老鼠卻不守這個規矩,極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看見了老鼠和騾子爭食的場景。飼養員加了料剛一轉身,不知從何處竄出五六隻碩大的全灰色的大老鼠,大老鼠個個身手矯健,三尺多高的食槽順著槽柱爬上食槽如履平地。為了搶食槽中的高粱,老鼠們就像蹲在船幫上的魚鷹,一個猛子紮到水裡銜上一條魚又鑽上來。這些老鼠好生了得,個個比著“手疾眼快”紛紛跳進食槽吃高粱,然後又一個跳躍跳到老騾子的鼻樑上耀武揚威。把老騾子折騰得只能搖頭,急了就用蹄子踢地,老鼠一點都不害怕它,常常是老騾子仰起頭,避開老鼠的進攻。等老鼠吃完它再進餐;有時候被老鼠欺負急了,老騾子就會劇烈的搖頭,把頸下的銅鈴鐺搖得山響,這時候飼養員就會走過來,老鼠真賊,立時煙消雲散,老騾子才開始安詳地吃料。如果飼養員有事一轉身那群老鼠立馬像鬼魂一樣又出現在食槽的幫上。

我來農村以前,在北京上見過老鼠,京片子叫耗子,但從沒見過田鼠,到農村廣闊天地才發現田鼠才是莊稼地的主人。

田鼠那年頭多,幾乎每畦每壟都有田鼠洞,早晨出工時遠遠地能看到田鼠們一群群,一家家,胖乎乎地擠在地沿上抬著前爪立直了身子正迎著朝霞在檢閱我們這些上工去的學大寨大軍。田鼠也極聰明,他們都牢牢掌握著安全係數,遠遠地他們決不理你,近到一定程度時,他們才呼的一下地遁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田鼠比家裡的耗子長得喜人,胖乎乎的,圓滾滾的,腦袋也是圓溜溜的,嘴能咧得很大,不像家耗子似的尖嘴,嘴大吃四方。老百姓說,天底下餓死莊稼人餓不死田老鼠。

幹活休息時,大家都往地頭上一坐,抽煙閒聊沒事幹,但年輕人精力充沛坐不住,他們就帶著我隨便找個大田鼠洞,仔細看看洞口細土上的田鼠鼠爪印,判斷此洞非死洞,有一大家子田鼠住在裡面。然後就用鐵鍬在鼠洞的下邊方方正正的直上直下的挖一個規規矩矩的立方體,挖一尺多深,告訴我明天來幹活時,這個洞子下面至少有兩隻金黃色的大田鼠,我問為什麼?他們說:等到下半夜,夜深人靜了,田鼠會覺得危險已經過去,地裡確實沒有人了,之後就會出洞散步散心,這時就會一腳踏空,掉到這個深洞中,想爬就再也爬不上去了。這時候它就會發出求救的呼喚,洞中的另一隻大田鼠或公或母就會急急忙忙跑出來,結果也是一腳踏空,掉進去。我將信將疑,老鼠是鬼賊精,怎麼會自己掉進陷阱?怎麼會讓另一隻也掉下去尋死?

第二天上地幹活我急急忙忙地跑到地頭上一看,真神了!果不其然,立方體的土洞底下是兩隻抓耳撓腮的大田鼠,一見有人,嚇得一個勁的往上躥、往上爬、往上跳。但一切都是徒勞的。老鄉告訴我,田鼠這東西最講感情,如果一隻公田鼠先掉進去,那只母田鼠明知是死也要心甘情願的跳下去,一是為了救它,二是有難共赴,看著那兩個驚慌失措的小東西我心裡竟然產生出一些憐憫來。老鄉們抓田鼠也不僅僅是為了玩,如果他們抓住一對白毛的田鼠,純白的,像十二月的雪花那麼白,拿到城裡能賣三塊錢,那歲月的三塊錢頂住老鄉一年的現金收入,老鼠再狡猾也鬥不過人。

明朝的宋濂寫了一個老鼠鬥不過人的小故事,說的有聲有色的。說“鼠好夜竊粟,越人質粟於盎,恣鼠齧於不顧。”老鼠高興之極,呼朋引伴,結隊成行鑽到盎中大快朵頤,不亦樂乎。過些日子越人悄悄的把盎中,即一種腰大口小的罐子中的糧食倒出來,灌進去水,然後再用一層糠皮漂浮在上面。“而鼠不知也。逮夜,複呼群次第入,鹹溺死。”

老鼠再賊也賊不過人。它不知道三十六計中有一計,欲擒故縱。

原標題:鼠之雜記

白頭翁作品《飄雪有韻遠行無聲》,此書分為3輯,一輯“雪落無聲,風月有情”,是對既往人生歲月的追憶,有情有義;第二輯“歷史無痕,花開有意”,是讀書隨筆,寫的多是歷史述評,對歷朝帝王的點評,有聲有色;第三輯“心靈無間,時空有序”,寫的是心靈故事,充滿生活情趣的小品隨筆,有真有善。京東、當當均有售。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是購書連結。

借著月光往河裡一看,嚇得他差點一頭栽進河裡。原來河上正有數不盡的老鼠在渡河,一排排、一列列、一片片、一陣陣,數也數不盡,哪兒來的這麼多老鼠?為什麼有那麼多老鼠要過河?他一個船工不知道,只好對著月亮合十禱告,求老天保佑。三天以後,河那邊發生了地震,那就是邢臺大地震。

行船中,船艙中有老鼠,據說有的連頭帶尾長達一尺有餘,在船艙中常常大搖大擺,不慌不忙的“招搖過市”,別說船員連船長對耗子都畢恭畢敬。因為船艙裡的老鼠對他們來說是福星,如果老鼠們在船艙中過的悠然自得、幸福美滿,這就說明此船無礙,走你的吧。如果船艙之中的老鼠皆如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尖叫逃竄甚至以頭撞艙板,那這船危在旦夕,朝不保夕,大難臨頭。世世代代的船老大口口相傳,百試不爽。老鼠有特異功能。

老鼠這“神物”也真了不得,它曾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李斯。《史記·李斯列傳》中說:“李斯者,楚上蔡人氏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老鼠是李斯從政的啟蒙先生。

我在新華通訊社山西分社當記者時,經常下煤礦,常在煤礦的井下工作面上看見賊眼閃耀的大老鼠,有的還三五成群。礦工們對它們也是不煩不厭,尤其在井下班中餐時,井下的老鼠會圍上來,有的甚至會跳到礦工腿上討吃的,礦工尤其是老礦工都高高興興和言悅色地喂它們,通常是老鼠和礦工一塊進行班中餐,老鼠吃飽以後會自覺地蹲在礦工跟前,友好親切地看著礦工們吃飯、喝湯、說笑。礦工們說,有老鼠在,咱就安全,如果有一天井下無鼠,礦工們會一溜煙一窩蜂地上井,井下已有安全隱患,很可能瓦斯、大水、冒頂、塌方就在眼前。據說也是百試不爽。

許多老礦工不敢把老鼠稱耗子,都恭恭敬敬地稱“爺”、“老爺”或“大爺”,不但在煤礦上不敢開罪老鼠,就是在家裡也不敢滅鼠,怕得罪了老鼠井下遭報應。據說有位礦工家裡來了位親戚,帶著只花貓,那只花貓果然厲害,果然好手段,一連幾天幾乎把那位礦工家的老鼠抓完了。又一次礦工下班回家正趕上花貓在捉一隻老鼠,礦工連忙攆貓護住老鼠,沒想到那只花貓身手矯健,一個“鷂子翻身”,咬住老鼠就跑。礦工蹲在地上半天沒起來。後來井下發生塌方,只死了一個人,就是他。當然這是傳說,可煤礦井上井下的礦工都信,都信是真的。

其實,老鼠還有一項極其了不得的特異功能。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老鼠繁殖極快,最多可以達到“幾十代同堂”。科學家把老鼠放在一個固定的空間中,老鼠可以自由的繁殖,很快這個空間中的老鼠成幾何增長,當它們增長到幾乎沒有生存空間時,老鼠竟然停止繁殖,母鼠停止受孕。如果還生存不下去,老鼠不會全部餓死,這時候它們就主動咬死一些年老、體弱、幼小的老鼠。老鼠真乃太聰明了,千百萬年的生存考驗鍛煉了它們,也完善了它們的生存之道。老鼠有靈。

都說廣東人吃鼠,說得鬚眉畢見、信誓旦旦,但問了不少廣東人,都說聽說、好像、可能、也許、估計。但他雖是廣東人,可確實不吃也沒吃過老鼠。

老鼠肉香。亦有人為證,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授、大學問家潘光旦。

潘先生吃過老鼠肉,不僅僅是他吃,他還招待當時在昆明聯大的數位教授去家中享受此美味。

原來潘光旦先生所在的清華大學,抗戰以後和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大搬遷到雲南昆明。當時正值抗日戰爭艱苦階段,供應極差,三月肉不嘗。有一天潘光旦先生下帖子請幾位同事到家中小酌,開開胃。眾人早就饞得口腔清苦,夢之最美無非就是一頓席,且潘光旦留美博士平時就非常講究吃喝。眾教授皆大喜,真可謂喜從天來。

在潘光旦家吃得極幸福,真有久旱得雨之覺,真有解民於倒懸之感,此言非吾言,俱清華之著名教授在潘光旦家邊吃邊喝時的感言。吃完收箸上茶潘先生才露底,說你們問我憑什麼弄到的臘肉?是不是從美國寄來的?皆不是!他說咱們今天吃的是一頓鼠肉餐。說罷,領眾人去廚房,果然,廚房灶上還吊著十數條臘好的大老鼠。眾教授皆大驚,皆相視無言。

潘先生的小女說:“老鼠肉很好吃,又香又脆”。有位教授因為在潘先生家吃了老鼠肉,其夫人威脅要和他離婚,鬧得教授後悔誤吃老鼠肉悔得腸子老青了。從此素食,葷腥不沾。可見吃鼠之惡也,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和其夫人亦不能脫俗。

潘光旦有一番高論,不愧為中國的大學問家。他說老鼠的肉俱精瘦,無贅肉,高蛋白,肉類中的上佳之品也,且昆明的老鼠體壯個大,食之正好。老鼠偷吃糧食、啃咬衣物,且繁殖很快,生長不苛求外部條件,我們現在很多人吃不飽,沒營養,沒肉吃,為什麼不吃老鼠?把老鼠送上餐桌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何樂不為?況且吃鼠只是人們的習慣問題,有人說鼠身上有疫,吃不好要吃出病來,其實河豚身上有劇毒,吃不好會吃出人命來,但現在不是依然拼死吃河豚嗎?

1958年到了,毛澤東發出號召,就是最高指示,消滅“四害”,“四害”之首就是老鼠。

那年連我們小學生都全心全意投入到消滅“四害”的群眾運動中,我記得“送喜報”時,小推車上推著一車又一車的老鼠屍體,小推車四周都插滿紅旗。那時候“除四害”真是把人民群眾真正發動起來了,捉老鼠連貓都不用,因為貓抓住老鼠叨到一邊三口兩口吞到肚裡,讓“除四害”的人拿不到成績。記得每個工廠、單位、街道、學校、食堂、倉庫凡是有可能有老鼠的地方都成立了“滅鼠專業隊”,用鼠夾子、鼠籠子、下鼠藥、掏鼠洞、灌水、堵白灰。後來看到一絕招,把一隻活捉的老鼠的“屁眼”用細線縫住,然後放“生”。這只被縫住肛門的老鼠因不能排便,憋急了,就兇悍無比,它會咬死它遇到的一切老鼠,直到它最後憋死。這招不知是哪位高人發明的,申請沒申請智慧財產權?

殺傷力最大的要數下毒藥。據說當時用的毒藥都是劇毒,用香油和拌料炒伴時,都有員警現場值勤,因為稍一不注意,人沾上一點立馬翻眼。據說連部隊的防化學兵、衛生兵都出動了,軍民共同打一場滅鼠的人民戰爭。殺死的老鼠用擔挑、筐抬、車拉,估計那年可能讓老鼠陷入滅頂之災。即使那樣,滅鼠的戰場也不可能打掃得那麼徹底,於是第二年老鼠的天敵黃鼠狼、貓頭鷹、蛇、狐狸、野貓,大量死亡。還是老鼠厲害,六十年代,老鼠繁殖得更快了,一窩一窩,一窩俱十幾隻,且都能茁壯成長,因為滅鼠運動已經過去了,而老鼠的天敵沒有一個能像老鼠恢復得那麼快,老鼠橫行於城鎮,遍佈於鄉下,終成燎原之勢。

現在養貓的人確實多了,吃鼠的貓卻越來越少了。

剛到晉西北農村插隊時,因為老鼠鬧過“鬼”。

睡到半夜時分,仿佛被惡夢驚醒,但覺得腦門上似乎有窸窸窣窣的響動,又仿佛是忽忽喇喇的響聲,又好像咕咚咕咚有小鬼在舉著鐵錘敲腦門,一下子驚出一身汗,咕嚕一聲從炕上爬起來,一個打挺站在炕上,細聽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風吹著屋外的棗樹葉嘩嘩地響。趕快跳下炕,摸黑點著了油燈,小屋子是亮了,一片暗黃色的沉光,照到牆上、窗戶紙上,燈苗一動一搖,四周牆上的投影一會兒變得猙獰可惡起來,一會兒變得像妖,像鬼起來,這些我們倒不害怕,我們嘴裡念叨著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耳朵卻像兔爺似的張大了聽,難道剛才真是做夢夢見鬼啦?什麼事沒有,虛驚一場,自個嚇自個,又吹滅燈躺倒重睡。這回還沒睡著就聽見了,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就在腦門子上確實有動靜,漸漸地由遠而近,由小而大,由整齊到嘈雜,到亂麻似的。真有鬼啊,真像聊齋中講的房梁上有吊死鬼啊,因為我聽明白了,那聲音來自頭頂上。跳下炕點著燈,端著燈照房頂,一片白慘慘的迴光返照,什麼都沒有,沒照見鬼影。一夜鬧了七八回。第二天才鬧明白,是房上頂棚裡的老鼠吃飽了喝足了再互相追逐著婚配呢,我問房東有多少老鼠在上面折騰,他說沒准,多了會有十幾隻、少了也有七八隻,那為什麼不把它們聚而殲之?房東說:它們又不礙事,你又逮不住它,只好由它們鬧去吧,這才叫咱過咱們的日子,它們過它們的家家。

說樑上君子,果然有生活。

有一次我跟著生產隊長去庫房出糧食,保管把庫房門打開裡面陰暗暗的,為防賊防盜庫房的窗戶都被用磚石砌死了,外面陽光燦爛裡面黑咕隆咚。等眼睛適應後,我一眼看見蹲在糧食囤子上面,竟然齊刷刷的有七八隻老鼠,老鼠們並不慌張,並不急著藏躲,反而鼓起賊亮賊亮的小老鼠眼,一動不動的在審視著我們。

我大驚,倉庫裡有耗子那還了得,疾呼隊長有老鼠,隊長不經意地說是有老鼠,我說那還不捉老鼠?隊長不屑的說那東西比您都精,你能拿住?

事後,我問過保管,他說庫房騰空時都要用白灰補老鼠洞,庫房的地也是用磚砌的,磚縫都是用石灰灌封的,牆根是用石頭砌的,窗戶都是用磚石封的,誰知道那老鼠是怎麼鑽進去的?進了糧食囤的老鼠老天爺拿它都沒辦法,放貓進去不行,貓一進去就把糧食堆上打的印版全踩亂了,放毒餌就更不行了,這庫的糧食都是人吃的,放夾子籠子更白瞎忙,糧食囤裡的老鼠個個精,有的是糧食吃誰肯上套?老保管說,糧庫裡有句真理不怕鼠吃就怕人盜。

原來除了投鼠忌器外,還有投鼠忌糧。想起唐朝詩人曹鄴的一首詩:“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請譴朝朝入君口。”

生產隊飼養棚中,常常演出耗子和騾子爭食的一出。

我們生產隊有一頭駕轅的老騾子,是我們生產隊的功臣,飼養員每次餵料都要多加一把糧食。這形成了一條規矩,老騾子是單拴單住有一個食槽,免得別的牲口爭食,但住在飼養棚中的老鼠卻不守這個規矩,極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看見了老鼠和騾子爭食的場景。飼養員加了料剛一轉身,不知從何處竄出五六隻碩大的全灰色的大老鼠,大老鼠個個身手矯健,三尺多高的食槽順著槽柱爬上食槽如履平地。為了搶食槽中的高粱,老鼠們就像蹲在船幫上的魚鷹,一個猛子紮到水裡銜上一條魚又鑽上來。這些老鼠好生了得,個個比著“手疾眼快”紛紛跳進食槽吃高粱,然後又一個跳躍跳到老騾子的鼻樑上耀武揚威。把老騾子折騰得只能搖頭,急了就用蹄子踢地,老鼠一點都不害怕它,常常是老騾子仰起頭,避開老鼠的進攻。等老鼠吃完它再進餐;有時候被老鼠欺負急了,老騾子就會劇烈的搖頭,把頸下的銅鈴鐺搖得山響,這時候飼養員就會走過來,老鼠真賊,立時煙消雲散,老騾子才開始安詳地吃料。如果飼養員有事一轉身那群老鼠立馬像鬼魂一樣又出現在食槽的幫上。

我來農村以前,在北京上見過老鼠,京片子叫耗子,但從沒見過田鼠,到農村廣闊天地才發現田鼠才是莊稼地的主人。

田鼠那年頭多,幾乎每畦每壟都有田鼠洞,早晨出工時遠遠地能看到田鼠們一群群,一家家,胖乎乎地擠在地沿上抬著前爪立直了身子正迎著朝霞在檢閱我們這些上工去的學大寨大軍。田鼠也極聰明,他們都牢牢掌握著安全係數,遠遠地他們決不理你,近到一定程度時,他們才呼的一下地遁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田鼠比家裡的耗子長得喜人,胖乎乎的,圓滾滾的,腦袋也是圓溜溜的,嘴能咧得很大,不像家耗子似的尖嘴,嘴大吃四方。老百姓說,天底下餓死莊稼人餓不死田老鼠。

幹活休息時,大家都往地頭上一坐,抽煙閒聊沒事幹,但年輕人精力充沛坐不住,他們就帶著我隨便找個大田鼠洞,仔細看看洞口細土上的田鼠鼠爪印,判斷此洞非死洞,有一大家子田鼠住在裡面。然後就用鐵鍬在鼠洞的下邊方方正正的直上直下的挖一個規規矩矩的立方體,挖一尺多深,告訴我明天來幹活時,這個洞子下面至少有兩隻金黃色的大田鼠,我問為什麼?他們說:等到下半夜,夜深人靜了,田鼠會覺得危險已經過去,地裡確實沒有人了,之後就會出洞散步散心,這時就會一腳踏空,掉到這個深洞中,想爬就再也爬不上去了。這時候它就會發出求救的呼喚,洞中的另一隻大田鼠或公或母就會急急忙忙跑出來,結果也是一腳踏空,掉進去。我將信將疑,老鼠是鬼賊精,怎麼會自己掉進陷阱?怎麼會讓另一隻也掉下去尋死?

第二天上地幹活我急急忙忙地跑到地頭上一看,真神了!果不其然,立方體的土洞底下是兩隻抓耳撓腮的大田鼠,一見有人,嚇得一個勁的往上躥、往上爬、往上跳。但一切都是徒勞的。老鄉告訴我,田鼠這東西最講感情,如果一隻公田鼠先掉進去,那只母田鼠明知是死也要心甘情願的跳下去,一是為了救它,二是有難共赴,看著那兩個驚慌失措的小東西我心裡竟然產生出一些憐憫來。老鄉們抓田鼠也不僅僅是為了玩,如果他們抓住一對白毛的田鼠,純白的,像十二月的雪花那麼白,拿到城裡能賣三塊錢,那歲月的三塊錢頂住老鄉一年的現金收入,老鼠再狡猾也鬥不過人。

明朝的宋濂寫了一個老鼠鬥不過人的小故事,說的有聲有色的。說“鼠好夜竊粟,越人質粟於盎,恣鼠齧於不顧。”老鼠高興之極,呼朋引伴,結隊成行鑽到盎中大快朵頤,不亦樂乎。過些日子越人悄悄的把盎中,即一種腰大口小的罐子中的糧食倒出來,灌進去水,然後再用一層糠皮漂浮在上面。“而鼠不知也。逮夜,複呼群次第入,鹹溺死。”

老鼠再賊也賊不過人。它不知道三十六計中有一計,欲擒故縱。

原標題:鼠之雜記

白頭翁作品《飄雪有韻遠行無聲》,此書分為3輯,一輯“雪落無聲,風月有情”,是對既往人生歲月的追憶,有情有義;第二輯“歷史無痕,花開有意”,是讀書隨筆,寫的多是歷史述評,對歷朝帝王的點評,有聲有色;第三輯“心靈無間,時空有序”,寫的是心靈故事,充滿生活情趣的小品隨筆,有真有善。京東、當當均有售。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是購書連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