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鄉愁記憶:商南白魯礎人的洋芋情節(陳江)

我最愛吃的一種食物是洋芋, 而且是老家的洋芋。

洋芋的書名叫馬鈴薯, 也叫土豆, 在我國北方和大部分省份都有適宜生長的地方。

在家中每頓要做飯時, 我都會叫母親把飯裡煮點洋芋, 無論是糊湯, 麵條, 米飯, 還是趟剩飯。 這已經成了我在家吃飯時必不可少的主食。

白魯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 氣候寒冷, 洋芋生長週期長, 所產的洋芋好吃。 我們老家種的洋芋大致有三種:一種是紅皮白肉的, 叫六八紅, 名字的由來大概是六八年哪位農科學家研製的一個品種;一種是紅皮黃肉的, 叫五號洋芋;一種是白皮白肉的, 就叫白洋芋。 白洋芋個大, 產量高, 但澱粉含量少, 一般都是做菜用, 所以我們不太喜歡吃。 六八紅吃起來最面, 老家做的最好吃的是洋芋糊湯。

這是村裡的寶貝疙瘩

洋芋糊湯做法簡單, 水開後把洋芋大致煮熟, 然後攪包穀糝。 這個飯說起來是口頭禪, 不同人做出來的結果卻大不相同!母親說洋芋糊湯的稠稀是這個飯的關鍵, 其次是火的大小, 再就是攪的頻率。 把握好這三點就能成功。 曾經, 老家人娶媳婦主要要考察女方會不會攪洋芋糊湯, 這是衡量一個准媳婦茶飯能力的第一標準。

母親攪洋芋糊湯時始終在鍋背後站著, 直到做好才離開, 因此從不會胡, 不會稠, 堿放的合適, 所以和易性極好!媳婦做的還是沒有母親的水準高, 她總是抱怨煤氣灶火不行, 電飯煲不適宜攪糊湯, 或者說我們白魯礎人老土, 咋愛吃個洋芋糊湯等等!

我們偶爾為這個爭議。 原因是她很少攪糊湯, 最生氣的是她很少攪糊湯還攪成白糊湯!

勤懇勞作的白魯礎人

呵呵, 現在想想, 各人的成長經歷不同, 生活習慣也是不同。 吃紅薯長大的人怎麼會喜歡洋芋呢?

所以她現在攪糊湯時我儘量請她炒個洋芋片或洋芋絲, 攪不好洋芋糊湯就白糊湯吧!慢慢地, 也明白領悟了凡事爭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只有相互謙讓, 才會彼此感動, 生活才會越過越和諧!

洋芋糊湯

五號洋芋肉黃黃的, 炒菜特別好吃!也可以下在糊湯裡, 蒸在米飯裡, 臘肉蒸洋芋, 切成厚片做湯, 趟剩飯等等。

我們勤勞的父母, 把洋芋加工成洋芋粉, 曬製成洋芋幹, 為好多個餐飲老闆招待了多少英雄豪傑呢!也讓我們在家裡的親朋招待中增添色彩, 引來一片片呼聲和廣泛讚譽!是我們的驕傲!

在大城市的白魯礎人, 在縣城的白魯礎人, 沒有哪個不喜歡吃洋芋。 回老家最想帶的是洋芋。

無論是戰亂還是和平年代, 一代又一代的白魯礎人, 種著洋芋, 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沒有受到任何侵犯和干擾。雖然我們長到二十來歲老家才通了公路,用上電。

涼拌洋芋絲兒是幼時我們愛吃的美味

點著煤油燈和松亮,吃著洋芋糊湯,走出了家賢,好歹也是億萬家產;

翁博吃了十八年洋芋糊湯,走進了國務院辦公廳;

還有在美國的那位訪問學者李家春。還有忠堂,剛喜,李韜,傳華。

他們都用自己的努力從農村走向了城市,但他們更懷念白魯礎的洋芋和那些還在種洋芋的人!

祖先把我們留在白魯礎這個曾經被城裡人取笑的地方,我們沒有抱怨,因為那是我們的天堂!

吃著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吸收著大自然最優質的氧氣;耕種著並不貧瘠的土地,享受著人間的優雅和安逸,這是多麼美好的人生!

沒有受到任何侵犯和干擾。雖然我們長到二十來歲老家才通了公路,用上電。

涼拌洋芋絲兒是幼時我們愛吃的美味

點著煤油燈和松亮,吃著洋芋糊湯,走出了家賢,好歹也是億萬家產;

翁博吃了十八年洋芋糊湯,走進了國務院辦公廳;

還有在美國的那位訪問學者李家春。還有忠堂,剛喜,李韜,傳華。

他們都用自己的努力從農村走向了城市,但他們更懷念白魯礎的洋芋和那些還在種洋芋的人!

祖先把我們留在白魯礎這個曾經被城裡人取笑的地方,我們沒有抱怨,因為那是我們的天堂!

吃著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吸收著大自然最優質的氧氣;耕種著並不貧瘠的土地,享受著人間的優雅和安逸,這是多麼美好的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