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虎皮戰衣到馬褲長靴,中國近代軍服的百年演變

鴉片戰爭早期, 弓箭大刀對抗英軍槍炮

第一次鴉片戰爭可謂是中國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線, 之前雖早與西方有頻繁接觸, 但是中原王朝仍堅守住江山社稷,

沒有吃太多虧。 但是這場鴉片戰爭擊碎了天朝的心理優勢, 開啟了一百年求索圖強的漫漫長路, 本文的主題雖然只是軍服演變, 但卻可以窺見國人在迷茫中求索的絲縷脈絡。

身著虎皮戰衣的清軍勇士與英軍肉搏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簽字儀式, 中方仍是長衫氊帽, 英方服裝明顯幹練

滿清入關後, 將漢人編入綠營兵, 軍服稱號衣, 胸口一般繡有“勇”字, 由於熱兵器的發展, 盔甲迅速過時, 更多是穿著棉甲。 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原承平已久, 軍隊無法提供事業平臺, 逐漸成為懶漢聚集地。

清軍無論是八旗還是綠營, 都墮落成一個混吃等死的腐爛群體, 對近代軍事技術的追求也基本是一句空話, 直到西洋的遠海巨獸真正攻打到國門之前。

鴉片戰爭時期裝備了少量鳥槍, 注意最右側仍有虎皮軍士兵持盾牌

清軍被洋鬼子打蒙了,

少數人開始大聲疾呼。 十年後, 太平軍席捲半個中國, 清廷不得不啟用各地豪強編練鄉勇對抗太平軍。 值得一提的是, 太平軍向天父兄弟們購買了大量的西式槍炮, 把仍迷信滿服騎射的清軍打得屁滾尿流, 也算是給軍事近代化做出了貢獻。 太平軍後, 清廷開始重用漢人鄉勇編練而成的湘軍和淮軍。

抗擊法軍的中國軍民

1864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剛從平定太平軍勝利中重拾自信的清廷又被徹底打蒙了, 最為依仗的僧格林欣部在八裡橋被使用近代密集步兵戰術的英法聯軍打成了渣渣, 直接催生了清廷洋務派的崛起, 清軍不得不再次加速近代化進程。

北洋海軍的軍服設計是清軍傳統號衣向近代軍服的一次嘗試

1884年,為了爭奪南方藩屬國越南的控制權,清法戰爭爆發,一年多後清廷服軟,將千年藩屬國越南拱手相讓給法國人,退守國境線。關於海防和邊防之爭在朝廷進行了很久,最終以海陸並進而宣告了一個較為理想的折衷。左宗棠率軍平定新疆叛亂,李鴻章編練北洋海軍,北洋海軍的軍服設計堪稱中西結合的首次嘗試。

北洋名艦致遠號的官兵合影,中間為鄧世昌,其身旁為洋員教官

北洋海軍的軍服以中式開襟設計為主,在士兵服上考慮到攜帶子彈的便利而增加了武裝帶。

北洋海軍陸戰隊的紅色軍服

重建後的北洋海軍海圻號槍炮官合影

1894年,更沉重的打擊到來,明治維新後的日軍擊敗了天朝這個千年老師傅,洋務運動的樣板工程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此戰讓清廷威信徹底掃地,舊式軍隊包括湘軍和淮軍都成為過去式,清廷不得不參考日本的崛起模式,委派在朝鮮戰場獲得功勳的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清軍開始大幅度擺脫舊式軍隊的痕跡。

清廷官員檢閱小站新軍

清軍新軍軍服,腳上的皮靴還是號衣時代的式樣

小站新軍逐漸成為各省編練新軍的樣板,在這個過程中,清廷對各地新軍基本是失控的。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就起自武昌新軍,隨即各省紛紛相應,擁兵自立,中國陷入空前的大分裂。

舊式軍官和小站新軍軍官

幸運的是,自漢唐以來深厚積累的中華文化已經使得中國具有天然的統一特性,各省雖宣佈獨立,實則無法獨立建國,國內鬥爭主流是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系和南方革命政權之爭,這個時期盛行五族共和之五色五角星,直到1925年孫中山主導的北伐戰爭,打破了民國初期的亂局。

新軍高級軍官仍戴舊式官帽,中下層官兵使用西式大簷帽

民國早年,由各省新軍編練而來的軍閥部隊的軍服或多或少保留了清末新軍的特色。北洋軍服參考了日軍近代軍服的設計,同樣簡約但又考慮了官兵區別和軍銜等級。

小站新軍的歷史合影

今天的小站練兵重演情景

北洋早期軍服的設計,以及北伐戰爭帶來的新識別字號,在下一節裡再介紹。

本系列尚有數篇,歡迎延伸閱讀:

一、牛仔的戰衣,二戰美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二、惡魔的符號,二戰日軍軍服為什麼難看

三、紅色的盛裝,二戰蘇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四、迷途的漢斯,二戰德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歡迎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的精彩。

北洋海軍的軍服設計是清軍傳統號衣向近代軍服的一次嘗試

1884年,為了爭奪南方藩屬國越南的控制權,清法戰爭爆發,一年多後清廷服軟,將千年藩屬國越南拱手相讓給法國人,退守國境線。關於海防和邊防之爭在朝廷進行了很久,最終以海陸並進而宣告了一個較為理想的折衷。左宗棠率軍平定新疆叛亂,李鴻章編練北洋海軍,北洋海軍的軍服設計堪稱中西結合的首次嘗試。

北洋名艦致遠號的官兵合影,中間為鄧世昌,其身旁為洋員教官

北洋海軍的軍服以中式開襟設計為主,在士兵服上考慮到攜帶子彈的便利而增加了武裝帶。

北洋海軍陸戰隊的紅色軍服

重建後的北洋海軍海圻號槍炮官合影

1894年,更沉重的打擊到來,明治維新後的日軍擊敗了天朝這個千年老師傅,洋務運動的樣板工程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此戰讓清廷威信徹底掃地,舊式軍隊包括湘軍和淮軍都成為過去式,清廷不得不參考日本的崛起模式,委派在朝鮮戰場獲得功勳的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清軍開始大幅度擺脫舊式軍隊的痕跡。

清廷官員檢閱小站新軍

清軍新軍軍服,腳上的皮靴還是號衣時代的式樣

小站新軍逐漸成為各省編練新軍的樣板,在這個過程中,清廷對各地新軍基本是失控的。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就起自武昌新軍,隨即各省紛紛相應,擁兵自立,中國陷入空前的大分裂。

舊式軍官和小站新軍軍官

幸運的是,自漢唐以來深厚積累的中華文化已經使得中國具有天然的統一特性,各省雖宣佈獨立,實則無法獨立建國,國內鬥爭主流是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系和南方革命政權之爭,這個時期盛行五族共和之五色五角星,直到1925年孫中山主導的北伐戰爭,打破了民國初期的亂局。

新軍高級軍官仍戴舊式官帽,中下層官兵使用西式大簷帽

民國早年,由各省新軍編練而來的軍閥部隊的軍服或多或少保留了清末新軍的特色。北洋軍服參考了日軍近代軍服的設計,同樣簡約但又考慮了官兵區別和軍銜等級。

小站新軍的歷史合影

今天的小站練兵重演情景

北洋早期軍服的設計,以及北伐戰爭帶來的新識別字號,在下一節裡再介紹。

本系列尚有數篇,歡迎延伸閱讀:

一、牛仔的戰衣,二戰美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二、惡魔的符號,二戰日軍軍服為什麼難看

三、紅色的盛裝,二戰蘇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四、迷途的漢斯,二戰德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歡迎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的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