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它是薑子牙坐騎,被八國聯軍搶走,成為清朝奇恥大辱!

熟悉《封神演義》的讀者朋友們應該非常清楚, 西周的軍師姜子牙, 有一頭神獸坐騎, 名喚“四不像”。 四不像者, 乃“角像鹿, 面像馬, 蹄像牛, 尾像驢”, 但又“似鹿非鹿, 似馬非馬, 似牛非牛, 似驢非驢”, 故稱之為“四不像”。

許多傳說中的神獸是來自于古人的想像, 但“四不像”這種動物, 在現實當中是存在的, 其學名叫做“麋鹿”。 麋鹿的家鄉是在中國, 作為一種天性溫馴的大型鹿科動物, 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捕殺的主要對象。 而我國關於麋鹿馴養的記載, 最早也可追溯到西周時期。

由於人類捕殺過度, 麋鹿從鼎盛時期上億頭的規模急劇下降, 後來被皇室圈養起來, 成為了只有皇帝才能擁有的珍獸, 供皇家園林觀賞和狩獵使用。 如此一來, 野外的麋鹿漸漸消亡, 麋鹿逐漸變成了人類的圈養動物。

而且, 隨著頻繁的戰亂和朝代更替, 麋鹿數量越來越少。 到清朝初年, 全世界的麋鹿種群, 只剩下皇室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圈養的200多頭而已。

由於麋鹿長期與世隔絕, 老百姓根本無從得見, 因此民間一直將麋鹿視為傳說中的“四不像”, 以為只是一種神話生物, 只有皇家子弟才知道麋鹿的真實存在。

1865年, 法國傳教士大衛在北京考察之時, 意外地發現了麋鹿這一西方從未見過的物種。 於是他花二十兩銀子買通守衛, 偷偷運走了兩隻麋鹿, 使西方人大開眼界。 此後, 英、法、德等國家都對中國的這種神奇生物虎視眈眈, 用各種手段偷走了我國幾十隻麋鹿。

到了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攻佔北京後,

列強除了洗劫皇宮財寶外, 更加念念不忘的就是南海子皇家獵苑那些珍貴的“四不像”。 於是, 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西逃的同時, 園子裡這些麋鹿就成了八國聯軍的戰利品, 被全部裝船運走。 這也代表麋鹿這種古代生物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絕跡。

麋鹿被運往西方各個國家的動物園之後, 由於水土不服, 加之西方人不懂飼養, 數量進一步減少, 有面臨絕種的危機。 英國的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得知此事後, 花重金將全世界僅剩的18頭麋鹿全部買下, 在自己的莊園裡飼養。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終於達到了上千頭的數量。

在二戰時期, 貝福特公爵害怕受德軍炮火轟炸, 導致自己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於是陸續將麋鹿運到世界上不同地方飼養。 但直到1985年, 英國政府才決定向中國捐贈麋鹿, 使“四不像”們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在我國民間文化中,“四不像”是與“麒麟”齊名的神獸,其寓意為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與安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200多萬年。沒想到竟因為清末慈禧太后的腐朽統治,被洋人們像俘虜一樣帶走,離開了故鄉,還險遭滅頂之災,實在令人唏噓不已。儘管在人們的努力之下,目前我國麋鹿的數量已達到數千頭,滅絕的危險已大大減小。但當年由於國家貧弱導致“神獸被劫”的恥辱,我們仍不應該忘記。

在我國民間文化中,“四不像”是與“麒麟”齊名的神獸,其寓意為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與安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200多萬年。沒想到竟因為清末慈禧太后的腐朽統治,被洋人們像俘虜一樣帶走,離開了故鄉,還險遭滅頂之災,實在令人唏噓不已。儘管在人們的努力之下,目前我國麋鹿的數量已達到數千頭,滅絕的危險已大大減小。但當年由於國家貧弱導致“神獸被劫”的恥辱,我們仍不應該忘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