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熟諳戰法,夢三國的大用

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

馬謖, 字幼常, 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是侍中馬良之弟。 馬謖少時素有才名, 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 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 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馬謖“好論軍計”, 因此頗得諸葛亮的賞識, “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提拔為參軍, “以謖為參軍, 每引見談論, 自晝達夜。 ”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 不可大用, 君其察之!”可惜, 諸葛亮並未聽取。 看來, 諸葛亮對馬謖非常欣賞, 倆人可以通宵達旦交談。 對劉備的告誡, 諸葛亮也沒有採納, 鑄成“失街亭”之敗, 導致諸葛亮親自策劃的第四次北伐流產。

《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裡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話說馬謖失街亭後, “自縛跪於帳前。 孔明變色曰:‘汝自幼飽讀兵書, 熟諳戰法。 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 汝以全家之命, 領此重任。

汝若早聽王平之言, 豈有此禍?今敗軍折將, 失地陷城, 皆汝之過也!若不明正軍律, 何以服眾?汝今犯法, 休得怨吾。 汝死之後, 汝之家小, 吾按月給與祿糧, 汝不必掛心。 ’叱左右推出斬之。 卻說孔明斬了馬謖, 將首級遍示各營已畢, 用線縫在屍上, 具棺葬之, 自修祭文享祀;將謖家小加意撫恤, 按月給與祿米。 馬謖亡年三十九歲, 時建興六年夏五月也。 後人有詩曰:失守街亭罪不輕, 堪嗟馬謖枉談兵。 轅門斬首嚴軍法, 拭淚猶思先帝明。 ”這裡把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描寫的清清楚楚。 那麼,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真的發生過嗎?

《三國志·馬良馬謖傳》:“建興六年, 亮出軍向祁山, 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 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 而亮違眾拔謖, 統大眾在前, 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 為郃所破, 士卒離散。 亮進無所據, 退軍還漢中。 謖下獄物故, 亮為之流涕。 良死時年三十六, 謖年三十九。 ”這裡記述的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因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利, 敗退回漢中。 馬謖在獄中病逝, 諸葛亮聞知痛哭流涕。 這和《三國演義》描寫不同,

馬謖沒有被陣前斬首, 而是獄中病亡。

《三國志注·蜀書十二》《向朗傳》:“五年, 隨亮漢中。 朗素與馬謖善, 謖逃亡, 朗知情不舉, 亮恨之, 免官還成都。 ”問題又來了, 馬謖兵敗街亭並未“自縛帳前”, 向諸葛亮請罪, 而是畏罪潛逃。 向朗知情不報。 諸葛亮憤恨, 向朗被免官回成都。

那麼, 向朗為何知情不報呢, 他和馬謖關係很鐵嗎?在《三國志·廖立傳》記述了向朗與馬良兄弟的關係:“朗昔奉馬良兄弟”, 也就是說向朗以前在馬良、馬謖手下當差, 馬良兄弟待他不薄, 向朗後官至長史, 肯定與馬良兄弟舉薦有關, “謖逃亡, 朗知情不舉, ”也就不難理解了。

諸葛亮--《夢三國2》遊戲人物

據《三國志·馬良馬謖傳》“謖下獄物故, 亮為之流涕。 ”馬謖最終還是被緝拿歸案了, 後馬謖在獄中病故了, 由此可見, 諸葛亮並未“揮淚斬馬謖”, 馬謖是自己病死獄中——大概是因為兵敗、潛逃、抓捕、入獄, 從帳前將帥轉眼間淪為獄囚, 這一系列變故使得“才氣過人”的馬謖心情鬱悶、鬱鬱寡歡, 所以, 病亡在情理之中了。

陳壽在《三國志·後主傳》中頗為感慨地說:“又國不置史, 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以靡書。”陳壽撰寫《三國志》,曹魏、孫吳皆有國史,唯獨蜀漢沒有,導致蜀漢的史料極少,好多問題也就無法說清。看來,馬謖死亡之謎還有待考究。

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以靡書。”陳壽撰寫《三國志》,曹魏、孫吳皆有國史,唯獨蜀漢沒有,導致蜀漢的史料極少,好多問題也就無法說清。看來,馬謖死亡之謎還有待考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