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意式風情體驗-阿爾法羅密歐Giulia品鑒

前言:近來, 圈子裡有個事件直處於風口浪尖, 那就是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從去年開始, Giulia的諜照、入華傳聞, 一直到官方確認入華, 對阿爾法羅密歐粉絲來講激動之情節節攀升, 同時Giulia也是阿爾法羅密歐以官方名義進口的第一款車, 故得到極高關注度。 而筆者也在今天有幸參加了阿爾法羅密歐Giulia的預賞會, 一起來近距離看一下充滿義大利情懷的Giulia。

其實Alfa Romeo Giulia已經距離全球首發將近兩年的時間了, 在發佈之時, 菲克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CEO Sergio Marchionne曾多次表示, 公司將在“不久之後”將這個義大利百年品牌引入中國大陸。 而這不久之後, 一等就是將近兩年的時間。

此次以官方名義正式進口中國的車型有三種排量, 分別是:2.0T低功率、2.0T高功率、2.9T雙渦輪V6, 售價方面官方並沒有正式公佈, 從現在的洩露消息來看, 普通版本價格區間為33w-46.8w, 限量版售價為43.38w, 而2.9T高性能版售價則高達102w。

限量版車型將在3月21日的天貓開始搶購購買名額, 限量為350台, 限量版跟普通版2.0T高功率豪華版的動力配置一致, 限量表現在限量輪轂以及翼子板和車內內飾。

2.9T雙渦輪高性能版就是官方的Giulia Quadrifoglio版本, 因為車身兩側鑲嵌有四葉草標誌, 所以也被大家所成為四葉草版本, 彰顯了性能之外也寓意平安、好運。 而這個版本的發動機則是來源於法拉利的縮缸版本(8缸縮至6缸), 百公里加速時間可達3.9s。

Giulia前臉辨識度非常之高, 得益於其標誌性的倒三角進氣格柵, 三個粗大的進氣孔, 配合上比較犀利的LED大燈以及引擎蓋上兩條隆起的線條, 瞬間就有一種動感在裡面, 而整個前臉看起來則跟鷹隼的頭略有幾分相似, 動感中充滿了犀利。

而側面腰線則沒有正臉來的那麼有吸引力, 並沒有普通豪華品牌的金屬鍍鉻裝飾,而2820mm的軸距也僅僅是比短軸版三系多了10mm,而且我猜Alfa Romeo至少近期也不會推出迎合中國市場的加長軸距版本。

尾部有一點賓士C級一樣上翹的屁股,尾燈相比起其標新立異的前臉來講,略顯平庸。雙邊雙出的大口徑排氣孔、粗大的擾流板集成在厚大的包圍上,無一不表達著這是一台運動型車。

反光鏡雖然與A柱連接方式顯得過於普通,但是其圓潤的造型與整車比較犀利的造型形成一個對比,顯得嚴肅中有一些俏皮。

令我不解的一點就是,本身渾然一體的非常具有運動、非常有激情的紅色車身,竟然在門把手上有個鑰匙鎖孔。眾所周知,即便是帶有無鑰匙進入功能的汽車,也都會在門上預留一個機械鎖孔應急,但往往都是有一個塑膠板蓋著,為的就是不破壞整車和諧。而這台Giulia非但沒有塑膠板蓋著,就連鍍層都不上,不知道是這台展車的原因還是所有的車型都這樣。

標配18英寸的輪轂,放在這輛車上顯得非常大氣,不算厚的胎壁從視覺上看也是充滿了運動風格,但是筆者更喜歡四葉草版本上的蓮花造型輪轂以及Milano限量版上的大斧子造型的輪轂。

其採用“雙橫臂前懸架配合半虛擬轉向軸設計”,咳咳,筆者也懵比了,總之達到的效果就是無論是直線行駛還是高速過彎,輪胎始終垂直於地面,獲得輪胎與地面的最大接觸面積,用來提升高速過彎的抓地力。

原廠六活塞前刹車卡鉗,在四葉草版本上則更是使用了碳陶瓷刹車盤,以保證其在高速時的制動力。無論是普通版本的六活塞卡鉗還是高性能版本上的碳陶刹車盤,都在彰顯著自己的運動血液。

前排設計方面,平底方向盤、紅黑內飾搭配、拉絲裝飾條,一眼看上去似乎一直在跟我說運動、運動、運動,中控採用的為一塊大液晶顯示幕,但是液晶顯示幕並不能夠觸控,只能通過扶手箱前面的懸壓按鈕來操作。

空調控制區域集成度很高,包括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均在空調控制區域,使用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下面則是多媒體控制、駕駛模式選擇、檔杆、水杯架以及電子手刹。當我不使用中控區域的水杯架時,可以像圖中狀態,上車後直接將手機、錢包等放置在空調控制區域下方,而且有一個USB介面方便充電。左右的擋板在你急轉彎時可以很好的把物品擋住。

檔杆看上去的感覺,確實讓我感覺一般般,儘管其使用的是電子檔杆,換檔方式跟奧迪S3的手動模式一樣,前後推拉檔杆實現換擋,但是其造型設計的總覺得略有些彆扭。

平底方向盤、炮筒式儀錶盤、纖細狹長的換擋撥片以及那看了就令人激動地方向盤上的點火裝置,如果能換成紅色的,哈哈哈,無一不表示著動感、激情。

前排儲物空間除了車門能放標準裝礦泉水一瓶、中央控制區域兩個杯座外,中央扶手箱也有一個比較小的儲物空間,裡面有一個12V電源以及一個USB介面,因為空間限制,可以在裡面放置一些票據之類的。當然手枕就不能前後以及上下調節了,前排的儲物空間也就剛剛夠用。

後排儲物空間相比起前排來講就更加捉襟見肘,門板上的水杯槽要比前門小不說,除了前排座椅靠背有個網兜,後座的中央扶手箱以及後排空調出風口處都沒有放置零碎東西的地方。雖然門扣是封死的,但是因為門扣比較小,所以手機之類的也放不進去。

後備箱空間雖然算不上特別工整,整體來講還算是比較工整的,但是作為家用車來看的話,後備箱開口面積小,雖然後排座椅可以放到,但是從後備箱通向第二排的開口又做了一次縮小,所以實用性並不是特別高。

前排座椅偏硬,但是支撐性很好,其實個人覺得這種偏硬的支撐遠比那種很軟很榻那種感覺要舒服。座椅的設計也很有感覺,兩側有非常大的側翼、、、側翼、、感覺怪怪的,咳咳,就是側翼了,能夠提供非常強的側向支撐,當然這得取決於你的體型~~~因為其不支持側向包裹的角度調整,整體來講座椅的舒適性還是非常高的。 而乘坐空間方面,義大利人秉承的造型設計原因,頭部空間富裕不多,無天窗版本相對要好一些。

前排座椅支持腿托調整,這個就非常人性化了,在跑長途時,可以根據駕駛者的身高來調節腿托,以減緩長途駕駛的疲勞感。不過缺點就是腿托調整的這個縫隙簡直就是垃圾聚集地,需要車主勤打掃。

後排舒適性同前排一樣,沒毛病,只是乘坐空間只能說夠用,筆者身高175cm,前排合適之後,後排腿部空間能有一拳左右的富裕,而因為該車使用天窗的緣故,車頂偏厚,故頭部空間比較局限。而我最想吐槽的就是那個傳動軸的鼓包了,是我坐過的所有車裡鼓包最大的一款,又寬又高,高度基本跟座椅差一個坐墊的高度,加上其後排的縱向空間並不大,所以後排坐三人基本就是短途應急。

雖然是從高性能V6發動機作為基礎研發的該款4缸2.0T版本,但是發動機艙並不會因為少了兩個缸而顯得空蕩,依舊滿滿當當。而後排乘坐空間之所以沒有表現出2820mm應該有的水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發動機艙,整個發動機艙相比一般車輛要長一些,發動機為前中置,所以為了強調運動,空間做出的妥協真的不少。

而為了追求性能,該車雖然沒有使用全車身鋁合金結構,但是在例如車門、懸架、機艙蓋等方面也使用了大量的鋁合金材質,以減輕車身重量,作為一個軸距超過2.8米的B級車,最終將體重控制在了1.5噸左右。而四葉草版本的引擎蓋、前下唇擾流板均採用碳纖維材質。然而這些對性能妥協的結果就是,雖然控制了體重,但是後期的維修成本可能會隨之增加,碳纖維一碎必然要換,價格不菲,而普通版本的鋁合金如果出了事故發生較大形變也不能通過鈑金恢復,能做的就是換、換、換。

總結:

作為Alfa Romeo復興或者說打開中國市場大門所推出的第一款進口車而言,其依舊保持了該有的義大利人的執著,也保留了Alfa Romeo最早作為一家賽車生產廠商的血液,對美的執著以及對速度的追求,並沒有像其他進口、合資品牌一樣,為了順應中國市場加長軸距。但正是這種執著,放棄的東西也要更多,首先是乘坐空間,家用的話同樣的定位級別我可能會選擇A4L。其次是內飾做工用料,雖然沒有硬性的bug,但是在實際感受上,並沒有這個級別該有的享受,尤其是按鈕的手感,僅僅是滿足功能使用,跟上乘手感這類字眼不沾邊。

如果你喜歡標新立異,不願意隨大流,喜歡激情,喜歡駕駛,那麼相信這款Giulia是你的不二之選,儘管在此之前有以駕駛感受諸城的ATS-L,價格還比這款Giulia低,儘管兩者都有著百年歷史,但對筆者而言,ATS-L相比Giulia還是少了那麼一份美感以及品牌情懷。如果僅僅是家用車,那麼上述的缺點基本都是針對家用車的需求點而來,所以僅僅是家庭用車,還是推薦已經在中國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BBA品牌系列。

並沒有普通豪華品牌的金屬鍍鉻裝飾,而2820mm的軸距也僅僅是比短軸版三系多了10mm,而且我猜Alfa Romeo至少近期也不會推出迎合中國市場的加長軸距版本。

尾部有一點賓士C級一樣上翹的屁股,尾燈相比起其標新立異的前臉來講,略顯平庸。雙邊雙出的大口徑排氣孔、粗大的擾流板集成在厚大的包圍上,無一不表達著這是一台運動型車。

反光鏡雖然與A柱連接方式顯得過於普通,但是其圓潤的造型與整車比較犀利的造型形成一個對比,顯得嚴肅中有一些俏皮。

令我不解的一點就是,本身渾然一體的非常具有運動、非常有激情的紅色車身,竟然在門把手上有個鑰匙鎖孔。眾所周知,即便是帶有無鑰匙進入功能的汽車,也都會在門上預留一個機械鎖孔應急,但往往都是有一個塑膠板蓋著,為的就是不破壞整車和諧。而這台Giulia非但沒有塑膠板蓋著,就連鍍層都不上,不知道是這台展車的原因還是所有的車型都這樣。

標配18英寸的輪轂,放在這輛車上顯得非常大氣,不算厚的胎壁從視覺上看也是充滿了運動風格,但是筆者更喜歡四葉草版本上的蓮花造型輪轂以及Milano限量版上的大斧子造型的輪轂。

其採用“雙橫臂前懸架配合半虛擬轉向軸設計”,咳咳,筆者也懵比了,總之達到的效果就是無論是直線行駛還是高速過彎,輪胎始終垂直於地面,獲得輪胎與地面的最大接觸面積,用來提升高速過彎的抓地力。

原廠六活塞前刹車卡鉗,在四葉草版本上則更是使用了碳陶瓷刹車盤,以保證其在高速時的制動力。無論是普通版本的六活塞卡鉗還是高性能版本上的碳陶刹車盤,都在彰顯著自己的運動血液。

前排設計方面,平底方向盤、紅黑內飾搭配、拉絲裝飾條,一眼看上去似乎一直在跟我說運動、運動、運動,中控採用的為一塊大液晶顯示幕,但是液晶顯示幕並不能夠觸控,只能通過扶手箱前面的懸壓按鈕來操作。

空調控制區域集成度很高,包括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均在空調控制區域,使用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下面則是多媒體控制、駕駛模式選擇、檔杆、水杯架以及電子手刹。當我不使用中控區域的水杯架時,可以像圖中狀態,上車後直接將手機、錢包等放置在空調控制區域下方,而且有一個USB介面方便充電。左右的擋板在你急轉彎時可以很好的把物品擋住。

檔杆看上去的感覺,確實讓我感覺一般般,儘管其使用的是電子檔杆,換檔方式跟奧迪S3的手動模式一樣,前後推拉檔杆實現換擋,但是其造型設計的總覺得略有些彆扭。

平底方向盤、炮筒式儀錶盤、纖細狹長的換擋撥片以及那看了就令人激動地方向盤上的點火裝置,如果能換成紅色的,哈哈哈,無一不表示著動感、激情。

前排儲物空間除了車門能放標準裝礦泉水一瓶、中央控制區域兩個杯座外,中央扶手箱也有一個比較小的儲物空間,裡面有一個12V電源以及一個USB介面,因為空間限制,可以在裡面放置一些票據之類的。當然手枕就不能前後以及上下調節了,前排的儲物空間也就剛剛夠用。

後排儲物空間相比起前排來講就更加捉襟見肘,門板上的水杯槽要比前門小不說,除了前排座椅靠背有個網兜,後座的中央扶手箱以及後排空調出風口處都沒有放置零碎東西的地方。雖然門扣是封死的,但是因為門扣比較小,所以手機之類的也放不進去。

後備箱空間雖然算不上特別工整,整體來講還算是比較工整的,但是作為家用車來看的話,後備箱開口面積小,雖然後排座椅可以放到,但是從後備箱通向第二排的開口又做了一次縮小,所以實用性並不是特別高。

前排座椅偏硬,但是支撐性很好,其實個人覺得這種偏硬的支撐遠比那種很軟很榻那種感覺要舒服。座椅的設計也很有感覺,兩側有非常大的側翼、、、側翼、、感覺怪怪的,咳咳,就是側翼了,能夠提供非常強的側向支撐,當然這得取決於你的體型~~~因為其不支持側向包裹的角度調整,整體來講座椅的舒適性還是非常高的。 而乘坐空間方面,義大利人秉承的造型設計原因,頭部空間富裕不多,無天窗版本相對要好一些。

前排座椅支持腿托調整,這個就非常人性化了,在跑長途時,可以根據駕駛者的身高來調節腿托,以減緩長途駕駛的疲勞感。不過缺點就是腿托調整的這個縫隙簡直就是垃圾聚集地,需要車主勤打掃。

後排舒適性同前排一樣,沒毛病,只是乘坐空間只能說夠用,筆者身高175cm,前排合適之後,後排腿部空間能有一拳左右的富裕,而因為該車使用天窗的緣故,車頂偏厚,故頭部空間比較局限。而我最想吐槽的就是那個傳動軸的鼓包了,是我坐過的所有車裡鼓包最大的一款,又寬又高,高度基本跟座椅差一個坐墊的高度,加上其後排的縱向空間並不大,所以後排坐三人基本就是短途應急。

雖然是從高性能V6發動機作為基礎研發的該款4缸2.0T版本,但是發動機艙並不會因為少了兩個缸而顯得空蕩,依舊滿滿當當。而後排乘坐空間之所以沒有表現出2820mm應該有的水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發動機艙,整個發動機艙相比一般車輛要長一些,發動機為前中置,所以為了強調運動,空間做出的妥協真的不少。

而為了追求性能,該車雖然沒有使用全車身鋁合金結構,但是在例如車門、懸架、機艙蓋等方面也使用了大量的鋁合金材質,以減輕車身重量,作為一個軸距超過2.8米的B級車,最終將體重控制在了1.5噸左右。而四葉草版本的引擎蓋、前下唇擾流板均採用碳纖維材質。然而這些對性能妥協的結果就是,雖然控制了體重,但是後期的維修成本可能會隨之增加,碳纖維一碎必然要換,價格不菲,而普通版本的鋁合金如果出了事故發生較大形變也不能通過鈑金恢復,能做的就是換、換、換。

總結:

作為Alfa Romeo復興或者說打開中國市場大門所推出的第一款進口車而言,其依舊保持了該有的義大利人的執著,也保留了Alfa Romeo最早作為一家賽車生產廠商的血液,對美的執著以及對速度的追求,並沒有像其他進口、合資品牌一樣,為了順應中國市場加長軸距。但正是這種執著,放棄的東西也要更多,首先是乘坐空間,家用的話同樣的定位級別我可能會選擇A4L。其次是內飾做工用料,雖然沒有硬性的bug,但是在實際感受上,並沒有這個級別該有的享受,尤其是按鈕的手感,僅僅是滿足功能使用,跟上乘手感這類字眼不沾邊。

如果你喜歡標新立異,不願意隨大流,喜歡激情,喜歡駕駛,那麼相信這款Giulia是你的不二之選,儘管在此之前有以駕駛感受諸城的ATS-L,價格還比這款Giulia低,儘管兩者都有著百年歷史,但對筆者而言,ATS-L相比Giulia還是少了那麼一份美感以及品牌情懷。如果僅僅是家用車,那麼上述的缺點基本都是針對家用車的需求點而來,所以僅僅是家庭用車,還是推薦已經在中國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BBA品牌系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