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銳參考·記者調查|全球反恐壓力不減反增 IS擴散效應怎麼破?

近來, 恐怖襲擊事件在全球各地頻繁發生。 伊朗、澳大利亞、英國和法國等地連續遭遇襲擊事件, 造成較大規模人員傷亡。 全球反恐壓力不減反增。 國際反恐專家認為, 全球恐襲事件頻發與“伊斯蘭國”組織因遭受沉重打擊而採取的報復行動有關, 也是中東恐怖主義勢力外溢的一種表現。 打擊恐怖主義, 需要加強全球反恐合作, 合力消除恐怖主義的根源。

歐洲:極端“獨狼式”襲擊防不勝防

參考消息駐布魯塞爾記者周珺6月14日報導 2015年以來, 巴黎、布魯塞爾、尼斯、柏林、倫敦等歐洲主要城市連續遭遇恐襲,

在歐盟及歐洲國家不斷加大反恐力度的背景下, 恐襲事件依然防不勝防, 凸顯歐洲的安全困境。 英國和法國最近發生的恐襲顯示, 在國際恐怖主義的影響下, 內生的極端化對於歐洲國家安全構成嚴峻挑戰。

6月6日, 倫敦員警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 (新華社發)

邊緣青年群體易被“洗腦”

目前的調查顯示, 絕大多數恐怖嫌疑人受了“伊斯蘭國”組織極端思想的影響, 襲擊者有的具有移民背景, 有的是土生土長的本國人。 在巴黎手持榔頭襲警的作案男子在法國一所大學就讀, 出生於阿爾及利亞。 他作案時高呼“為了敘利亞”, 並稱自己是“伊斯蘭國”成員。 曼徹斯特體育館自殺式爆炸襲擊者22歲, 是出生於曼徹斯特的利比亞裔。 在威斯敏斯特橋上行兇的英國男子皈依伊斯蘭教, 有刑事犯罪案底。 英國警方認為, 此人犯案是受到“國際恐怖主義的蠱惑”。

專家認為, 歐洲國家未能很好地解決移民融入問題, 為極端主義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 去年布魯塞爾連環爆炸案造成30多人死亡,

3名自殺性恐怖分子均為移民後代。 據歐洲刑警組織報告, 2015年歐盟國家有約5000人前往中東地區加入“聖戰”組織, 這些“聖戰”分子回流對歐洲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法國內政部長熱拉爾·科隆說, 包括最近倫敦恐襲案在內, 恐怖主義發生了新變化, 由精心策劃轉向可以利用任何手段發動襲擊。

據英國媒體報導, 過去三個月裡在英國發動的三起襲擊事件, 基本上是在英國本土策劃的。 警方認為, 英國面對的主要威脅來自國內。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說, 英國三起恐襲的策劃和行動互不關聯, 但是都源自一種“單一、邪惡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

據路透社報導, 目前全英有2.3萬人被軍情五處列為“潛在”暴力極端分子, 其中3000人被認為“構成威脅”。

對此, 倫敦警察局局長克雷茜達·迪克說, 將兩萬人置於嚴密監視之下非常困難。 按路透社的說法, 對一名嫌疑人進行24小時監視需要20多名警力。 “這代價很高, 而且有難度, 要想知道別人腦子裡在想什麼很難。 ”迪克說。

發生在歐洲的恐襲越來越多的是類似“獨狼式”的小規模作案, 嫌疑人策劃簡單, 作案工具隨處可見, 這種襲擊幾乎防不勝防。

防範極端思潮傳播

歐洲反恐問題專家亞歷山大·裡茨曼認為, 當前歐洲恐怖主義形勢複雜, 襲擊者既有貧困、低教育階層、有前科的犯罪分子, 也有受過良好教育、正當職業人群, 許多恐怖分子對宗教信仰不太瞭解, 極端化是他們的共同特徵。 這使歐洲決策者面臨壓力, 打擊恐怖主義不僅需要更多的警力、情報和監視,

還需要教育和社會工作者的努力、促進移民融合、關注青年弱勢群體, 所有這些政策領域都是重要的。

裡茨曼說, 反恐工作涉及諸多因素, 鑒於公共財政預算薄弱, 歐洲政策制定者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打擊極端化, 一是阻遏互聯網成為極端思想擴散和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 另一個是同穆斯林社區建立信任關係, 通過政府和社會機構的共同努力防範“獨狼”的產生。

在特雷莎·梅提出的英國反恐新舉措中, 包括加大對恐襲相關罪名的懲罰, 以及加強網路監控等內容。 她說, 英國對極端主義“太過容忍”, 而所面臨的威脅性質更複雜、碎片化和具有隱蔽性, 今後英國需要制訂相應的策略, 更加有力地查處, 全社會團結一致對付極端主義。

自2015年11月巴黎連環恐怖襲擊後,法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之後經過多次延長。英國曼徹斯特恐襲案後,法國宣佈繼續延長國家緊急狀態至今年11月,認為法國面臨的恐怖威脅仍處於很高水準。瑞典政府日前也公佈了一系列反恐新措施,主要是打擊塑造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態來防止恐怖事件的發生。瑞典政府計畫在教育機構開展培訓,防範極端主義與種族主義思潮在學校傳播。警方和安全部門將獲取更多情報和監控錄影,以加強執法力度。

在歐盟層面上反恐合作也得到加強。歐洲刑警組織自2016年1月正式啟動歐洲反恐中心,協助歐盟成員國在打擊外籍“聖戰”分子、追查恐怖組織資金來源、打擊互聯網煽動行為和武器走私等方面加強情報共用與行動協調。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中心訪問學者馬克·皮耶裡尼認為,處於社會邊緣化的歐洲年輕群體容易受到極端思想的蠱惑,恐怖組織對他們進行“洗腦”並提供支援,他們可以在歐洲自由行動,這是歐洲面臨的反恐困境。歐洲要在“反激進化”、嫌疑人監控等方面採取更多有效舉措,嚴厲打擊本土恐怖主義。

伊朗:恐襲凸顯“伊斯蘭國”擴散效應

參考消息駐德黑蘭記者穆東6月14日報導 6月7日,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伊朗議會大樓和霍梅尼陵分別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52人受傷。據當地媒體報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宣稱此次襲擊是其所為。伊朗安全部門也確定了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均為加入“伊斯蘭國”的伊朗人,都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打過仗。而就在此次襲擊發生前一天,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敘利亞民主軍”聲稱已在美國協調下,發動對“伊斯蘭國”在敘大本營拉卡的總攻。

多年平靜被打破

其實,“伊斯蘭國”對伊朗窺視已久。去年齋月期間,伊朗安全部門就挫敗了一場針對首都德黑蘭和其他省份的恐怖襲擊陰謀,不僅逮捕了大批嫌疑人,還沒收了大量炸彈和爆炸物。今年齋月,恐怖分子再次把目標對準了伊朗。

分析人士指出,“伊斯蘭國”目前面臨來自國際反恐聯盟的強力打擊,不斷受挫,漸漸顯出大勢已去的跡象。在此背景之下,這些受“伊斯蘭國”操縱的伊朗極端分子不得不從敘利亞和伊拉克撤回本土繼續從事恐怖活動,他們在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議會大樓以及具有宗教標誌意義的霍梅尼陵進行槍擊和自殺式炸彈襲擊。這種“無差別”殺戮行徑是“伊斯蘭國”製造聲勢的慣用伎倆,但在國際打擊的高壓火力下節節敗退卻仍然喪心病狂地製造恐襲,也暴露了其虛張聲勢的嘴臉。

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之所以如此不擇手段,對伊朗連續發起恐怖襲擊,一方面是其窮途末路前的狗急跳牆,另一方面,也說明“伊斯蘭國”目前在中東受到的壓力日益增大,恐怖主義出現外溢擴散效應。再者,“伊斯蘭國”與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伊朗本就水火不容,在崛起之初就把伊朗看作心腹大敵。這是為何伊朗雖然被美國和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多國以“支持恐怖主義”為藉口打擊排斥的同時,也被“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視為打擊物件的主要原因。

伊朗最近一次遭遇嚴重襲擊還是在1981年。當時,伊斯蘭共和黨位於德黑蘭的總部遭遇爆炸襲擊,至少72人死亡。此後,伊朗安全部門和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全國範圍內加強了安保,伊朗逐漸成為中東地區比較安全的國家。但此次恐襲打破了多年的平靜,接下來“伊斯蘭國”是否會在伊朗繼續發動襲擊,值得密切關注。此外,伊朗和塔利班組織也有宿怨,恐怖分子從阿富汗滲透過來發動恐襲的可能性也值得警惕。

需參與國際反恐合作

伊朗安全措施歷來嚴厲,此次恐襲後,料將更加強化,尤其是將加強對外國人海關入境篩查和國內群體活動隱患排查。另外,此次伊朗恐襲讓人們看到,敘利亞、伊拉克等地的恐怖分子今後很有可能繼續潛入伊朗以躲避國際反恐高壓風頭並製造事端。伊朗安全環境日趨嚴峻。所以,伊朗反恐重心或進一步從內部擴展到週邊,通過國際反恐合作這一聯合作戰方式來解除恐怖活動的威脅。德黑蘭大學政治學教授薩德克指出,通過全球反恐合作打擊極端恐怖組織對伊朗來說十分有利,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強伊朗在中東地緣政治圈中的話語權,還能在自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的同時提升國際形象。

不過,雖然伊朗對“伊斯蘭國”的恐襲行徑咬牙切齒,發誓報復,但這並不代表它能與美國和沙特同仇敵愾。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公開表示,德黑蘭恐襲將增加伊朗人民對美國和沙特的仇恨。一些政府官員甚至含沙射影美國和沙特在德黑蘭恐襲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伊朗如何參與國際反恐合作,前景仍不明朗。

澳大利亞:危險或潛伏在平靜社區

參考消息駐坎培拉記者趙博6月14日報導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澳大利亞位居美國和法國之後,與英國並列成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第三大襲擊目標。澳雖然尚未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但一直被恐怖陰雲籠罩。

2014年12月,悉尼咖啡館發生襲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槍手莫尼斯被警方擊斃。在2015年澳新軍團日前夕,墨爾本警方破獲一起針對紀念活動的潛在襲擊。6月5日,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發生劫持人質事件。警方在交火中擊斃一名索馬里裔嫌疑人,一名平民遇害,3名警員受傷,人質獲救。當地警方認為,這似乎是一起“獨狼式”行動。澳媒分析,對於生活在社會邊緣、思想極端的穆斯林青年來說,“伊斯蘭國”組織煽動的聖戰理念對他們很有號召力,危險也許就潛伏在某個看似平靜的社區。

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國家,該國用極其優惠的政策廣泛吸引技術移民,但隨著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恐怖主義活動,奉行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壓力陡增。

在多次發生恐怖襲擊之後,澳大利亞政府意識到自己的反恐機制需要跟隨形勢變化而改變。為此,澳政府首先考慮修改法律加大自身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並多次發佈有關反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報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報告強化反恐和安全政策的同時,也在強化國家強力機構的權力。國家安全法修正案賦予了情報部門更大的權力,比如可以不經司法程式羈押、更大範圍的監控等。

澳大利亞總理和國防部長在不同場合都表示,聯邦政府準備制定一個快速啟動機制,一旦出現類似恐襲事件,立刻出動澳武裝部隊進行干預,儘量避免員警和無辜民眾受到傷害。

為了防止恐怖分子在監獄散播極端思想,澳大利亞政府還準備在監獄設立獨立設施關押恐怖嫌疑人,將他們與其他罪犯隔離。

澳大利亞政府還加強了與鄰國的反恐合作。澳政府認為應對全球化恐怖主義威脅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國際夥伴密切合作,當恐怖分子跨越國界時,澳大利亞將支持盟友展開跨界反恐行動。澳大利亞已經與東南亞一些國家簽署反恐合作備忘錄,共用反恐情報,打擊恐怖組織的洗錢活動,以切斷其資金來源。

對於今後的預防恐怖襲擊工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問題專家克萊夫·威廉斯表示,恐怖主義分子將繼續發動基本不可預測的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的保護措施和良好的情報收集可以減少傷害。

全社會團結一致對付極端主義。

自2015年11月巴黎連環恐怖襲擊後,法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之後經過多次延長。英國曼徹斯特恐襲案後,法國宣佈繼續延長國家緊急狀態至今年11月,認為法國面臨的恐怖威脅仍處於很高水準。瑞典政府日前也公佈了一系列反恐新措施,主要是打擊塑造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態來防止恐怖事件的發生。瑞典政府計畫在教育機構開展培訓,防範極端主義與種族主義思潮在學校傳播。警方和安全部門將獲取更多情報和監控錄影,以加強執法力度。

在歐盟層面上反恐合作也得到加強。歐洲刑警組織自2016年1月正式啟動歐洲反恐中心,協助歐盟成員國在打擊外籍“聖戰”分子、追查恐怖組織資金來源、打擊互聯網煽動行為和武器走私等方面加強情報共用與行動協調。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中心訪問學者馬克·皮耶裡尼認為,處於社會邊緣化的歐洲年輕群體容易受到極端思想的蠱惑,恐怖組織對他們進行“洗腦”並提供支援,他們可以在歐洲自由行動,這是歐洲面臨的反恐困境。歐洲要在“反激進化”、嫌疑人監控等方面採取更多有效舉措,嚴厲打擊本土恐怖主義。

伊朗:恐襲凸顯“伊斯蘭國”擴散效應

參考消息駐德黑蘭記者穆東6月14日報導 6月7日,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伊朗議會大樓和霍梅尼陵分別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52人受傷。據當地媒體報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宣稱此次襲擊是其所為。伊朗安全部門也確定了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均為加入“伊斯蘭國”的伊朗人,都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打過仗。而就在此次襲擊發生前一天,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敘利亞民主軍”聲稱已在美國協調下,發動對“伊斯蘭國”在敘大本營拉卡的總攻。

多年平靜被打破

其實,“伊斯蘭國”對伊朗窺視已久。去年齋月期間,伊朗安全部門就挫敗了一場針對首都德黑蘭和其他省份的恐怖襲擊陰謀,不僅逮捕了大批嫌疑人,還沒收了大量炸彈和爆炸物。今年齋月,恐怖分子再次把目標對準了伊朗。

分析人士指出,“伊斯蘭國”目前面臨來自國際反恐聯盟的強力打擊,不斷受挫,漸漸顯出大勢已去的跡象。在此背景之下,這些受“伊斯蘭國”操縱的伊朗極端分子不得不從敘利亞和伊拉克撤回本土繼續從事恐怖活動,他們在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議會大樓以及具有宗教標誌意義的霍梅尼陵進行槍擊和自殺式炸彈襲擊。這種“無差別”殺戮行徑是“伊斯蘭國”製造聲勢的慣用伎倆,但在國際打擊的高壓火力下節節敗退卻仍然喪心病狂地製造恐襲,也暴露了其虛張聲勢的嘴臉。

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之所以如此不擇手段,對伊朗連續發起恐怖襲擊,一方面是其窮途末路前的狗急跳牆,另一方面,也說明“伊斯蘭國”目前在中東受到的壓力日益增大,恐怖主義出現外溢擴散效應。再者,“伊斯蘭國”與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伊朗本就水火不容,在崛起之初就把伊朗看作心腹大敵。這是為何伊朗雖然被美國和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多國以“支持恐怖主義”為藉口打擊排斥的同時,也被“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視為打擊物件的主要原因。

伊朗最近一次遭遇嚴重襲擊還是在1981年。當時,伊斯蘭共和黨位於德黑蘭的總部遭遇爆炸襲擊,至少72人死亡。此後,伊朗安全部門和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全國範圍內加強了安保,伊朗逐漸成為中東地區比較安全的國家。但此次恐襲打破了多年的平靜,接下來“伊斯蘭國”是否會在伊朗繼續發動襲擊,值得密切關注。此外,伊朗和塔利班組織也有宿怨,恐怖分子從阿富汗滲透過來發動恐襲的可能性也值得警惕。

需參與國際反恐合作

伊朗安全措施歷來嚴厲,此次恐襲後,料將更加強化,尤其是將加強對外國人海關入境篩查和國內群體活動隱患排查。另外,此次伊朗恐襲讓人們看到,敘利亞、伊拉克等地的恐怖分子今後很有可能繼續潛入伊朗以躲避國際反恐高壓風頭並製造事端。伊朗安全環境日趨嚴峻。所以,伊朗反恐重心或進一步從內部擴展到週邊,通過國際反恐合作這一聯合作戰方式來解除恐怖活動的威脅。德黑蘭大學政治學教授薩德克指出,通過全球反恐合作打擊極端恐怖組織對伊朗來說十分有利,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強伊朗在中東地緣政治圈中的話語權,還能在自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的同時提升國際形象。

不過,雖然伊朗對“伊斯蘭國”的恐襲行徑咬牙切齒,發誓報復,但這並不代表它能與美國和沙特同仇敵愾。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公開表示,德黑蘭恐襲將增加伊朗人民對美國和沙特的仇恨。一些政府官員甚至含沙射影美國和沙特在德黑蘭恐襲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伊朗如何參與國際反恐合作,前景仍不明朗。

澳大利亞:危險或潛伏在平靜社區

參考消息駐坎培拉記者趙博6月14日報導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澳大利亞位居美國和法國之後,與英國並列成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第三大襲擊目標。澳雖然尚未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但一直被恐怖陰雲籠罩。

2014年12月,悉尼咖啡館發生襲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槍手莫尼斯被警方擊斃。在2015年澳新軍團日前夕,墨爾本警方破獲一起針對紀念活動的潛在襲擊。6月5日,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發生劫持人質事件。警方在交火中擊斃一名索馬里裔嫌疑人,一名平民遇害,3名警員受傷,人質獲救。當地警方認為,這似乎是一起“獨狼式”行動。澳媒分析,對於生活在社會邊緣、思想極端的穆斯林青年來說,“伊斯蘭國”組織煽動的聖戰理念對他們很有號召力,危險也許就潛伏在某個看似平靜的社區。

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國家,該國用極其優惠的政策廣泛吸引技術移民,但隨著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恐怖主義活動,奉行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壓力陡增。

在多次發生恐怖襲擊之後,澳大利亞政府意識到自己的反恐機制需要跟隨形勢變化而改變。為此,澳政府首先考慮修改法律加大自身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並多次發佈有關反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報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報告強化反恐和安全政策的同時,也在強化國家強力機構的權力。國家安全法修正案賦予了情報部門更大的權力,比如可以不經司法程式羈押、更大範圍的監控等。

澳大利亞總理和國防部長在不同場合都表示,聯邦政府準備制定一個快速啟動機制,一旦出現類似恐襲事件,立刻出動澳武裝部隊進行干預,儘量避免員警和無辜民眾受到傷害。

為了防止恐怖分子在監獄散播極端思想,澳大利亞政府還準備在監獄設立獨立設施關押恐怖嫌疑人,將他們與其他罪犯隔離。

澳大利亞政府還加強了與鄰國的反恐合作。澳政府認為應對全球化恐怖主義威脅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國際夥伴密切合作,當恐怖分子跨越國界時,澳大利亞將支持盟友展開跨界反恐行動。澳大利亞已經與東南亞一些國家簽署反恐合作備忘錄,共用反恐情報,打擊恐怖組織的洗錢活動,以切斷其資金來源。

對於今後的預防恐怖襲擊工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問題專家克萊夫·威廉斯表示,恐怖主義分子將繼續發動基本不可預測的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的保護措施和良好的情報收集可以減少傷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