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天壇公園“人臉識別廁紙機”背後的中國廁所革命

由於公廁免費手紙頻繁被過量使用, 還有一些老人把整卷廁紙裝包帶走, 北京天壇公園近日在園內公廁試點安裝了六台“人臉識別廁紙機”, 以限制廁紙的供應。

工作人員說, 使用者站在特定識別區前通過螢幕識別人臉, 機器就會自動出紙, 長度約60釐米。 園方表示, 試點結束後, 將視市民遊客的反映來決定是否繼續推廣。

在包括國內官方媒體在內的多家報紙報導天壇公園無奈之下的這一“奇招”後, 外媒也注意到了這處世界文化遺產景區正在實施的策略。

事實上, 很多國外遊客到中國上公廁時,

最尷尬的事就是沒有廁紙。 一些公廁不放紙, 正是因為擔心被人成卷帶走。

香港《南華早報》早先的一篇報導說, 多年來, 一些當地居民總會從公共衛生間拿走整卷廁紙帶回家, 近來中國內地媒體的調查發現, 大多數偷拿廁紙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20日報導說, 天壇公園自2007年起開始在園內衛生間提供免費廁紙, 那之後不久就出現了廁紙被大卷帶走的情況。 對此, 園方貼出了告示, 並動用廣播呼籲遊客節約用紙。

大量拿取廁紙的行為, 給公廁管理者帶來了不小的財務負擔。 有時候, 工作人員剛剛重新上架的廁紙, 在一分鐘內就又不見了, 讓其他內急如廁的人無紙可用。

人們在使用“人臉識別廁紙機”時,

攝像頭會記住使用者的面部, 讓此人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再次用紙。 針對這一新科技的使用, 工作人員表示, 他們也還在提供傳統廁紙盒, 因為不是所有遊客都能接受新鮮事物。

北京當地媒體報導說, 新措施似乎卓有成效, 如今每日用紙量已經下降20%。 但也有人反映, 機器對人臉的識別速度太慢, 經常需要工作人員説明。 此外, 在週末的遊客高峰期, 還有兩部廁紙機因不堪重負受損。

除此之外, 《南華早報》說, 攝像頭需要使用者摘掉帽子和墨鏡, 這讓一些人擔心個人隱私問題。 另外, 人臉識別時間有時只需三秒, 但有時則超過一分鐘, 這讓本已內急的人更要著急跺腳叫苦不迭。

面對這一新事物, 英國《衛報》聯想到了其背後的政策。

該報援引路透社去年12月的一篇報導說, 中國已表示要加大對旅遊業的投資, 而升級公廁就是相關計畫中的優先專案之一。

按照計畫, 作為“十三五”2萬億旅遊業投資計畫的一部分, 從2016年到2020年, 中國的“廁所革命”將新建或翻新10萬處公廁以提升國內旅遊景點的廁所衛生水準, 進而改善旅遊體驗。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 2015年中國共建有公共廁所12.6萬座, 每萬人擁有公共廁所不足3座。 人均數量最多的黑龍江是每萬人5.13座, 而北京人均只有1.53座。

中國疾控中心改水中心主任陶勇說, 判斷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物質文明看廚房, 精神文明看廁所”, 公廁乾淨與否直接影響人們對一個城市的評價。 判斷一座城市的健康水準, 最好是去公廁走一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協同創新生態設計中心主任武洲說, 中國公廁普遍缺乏人性化設計, 乾淨、衛生和私密是公共廁所的最低標準。 中國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管理水準, 還體現在缺少人性化關懷。

他說, 如廁是較隱私的行為, 公廁要設置隔斷和門。 另外, 對於殘疾人和老年人, 還應準備專用坐便器, 並安裝扶手、設置掛衣鉤等。 但目前即便在中國的大城市, 很多公廁仍無法達到這些基本要求。

在維護方面, 武洲說, 日本的中小學廁所衛生主要靠學生, 而中國很少有家長讓孩子打掃廁所。 沒有打掃過廁所的人在使用時往往很任性, 不注意廁所衛生。 而有了清理廁所的經歷, 就會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在武洲看來,

廁所和廚房都應該是最乾淨的地方。 中國人應重視廁所的建設和管理, 讓“去肯德基上廁所”變成“去廁所裡吃肯德基”。

廁所大規模升級改造箭在弦上。 《衛報》引述《中國日報》去年的一則報導提醒人們, 政府計畫建立一項評級機制, 對廁所進行從A到AAA的評級打分, 一些新建廁所未來還可能會出現大螢幕電視、沙發、WiFi和自動提款機。

北京之外, 重慶也在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休息室”打廣告。 報導說, 重慶有一處建有戶外和室內廁所並配有天井的多層大型建築。 而被稱為“最牛廁所”的那裡, 甚至已成為一處招攬遊客的景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