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魏無忌:名流顯貴很多,真正貴族太少

信陵君魏無忌

中國有富人而少貴族, 富與貴不一樣, 富是物質的, 貴是精神的。

貴族不是擁有財富與權力, 重要的是精神;

貴族精神的三大支柱:第一是修養,

第二是責任, 第三是自由。

真正的尊重, 與財富和地位無關,

與修養有關, 尊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這就是修養。

在戰國時期, 魏國的大樑城門下,

一位貴公子帶著厚禮, 好像是要去面見什麼重要人物, 令大家驚訝的是, 這個所謂的重要人物, 不過是個守城門的大爺。

這位公子叫魏無忌,

是戰國時魏昭王的小兒子,

是魏安釐王的弟弟,

是天下聞名的信陵君,

而那位守城門的老者叫侯嬴,

堂堂王孫公子拜見一個守門的大爺, 已經是屈尊, 去送禮還不肯要, 太不給面子, 要是平常人, 早就不鳥他了。

但魏無忌不這樣認為, 反而更加想要結交這位老者。 在家設下宴席, 親自駕著馬車, 虛左以待, 去迎接守大門的侯嬴。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王孫貴公子, 親自駕著馬車, 當眾迎接守大門的老頭, 這真不敢想像, 換做普通人, 肯定感動的一塌糊塗。

而侯嬴卻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 直接坐上馬車, 對著魏無忌說:“公子, 駕車吧!”借此觀察魏無忌的神態, 敢情是把魏公子當做車夫了。

侯嬴心裡想:如果魏無忌因為自己無理, 面露不悅之色, 說明這個年輕人結交並非出自真心, 只是在大家面前作秀。

可是魏無忌絲毫不顧忌身份, 還就把自己當做車夫, 面對侯先生, 神態更加恭敬, 在大庭廣眾下, 親自為侯嬴駕車。

侯嬴又說:“我有個朋友是菜市場的屠夫, 請公子載我去見他。 ”

魏無忌駕車到菜市場, 侯嬴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朱亥, 兩人聊個沒完沒了, 而魏無忌就在菜市場靜靜地守候,

絲毫沒有抱怨之色。

出身魏國王室, 身份何等高貴,

王孫公子大多不屑與市井之徒相交,

而魏公子不然, 為守門之人當眾駕車,

公子為人仁愛, 對下面的人無比尊重,

無論對方地位如何, 是否有才能,

他都以禮相待,

不因為自己身份高貴就輕視對方 ,

這就是貴族的修養。

也正是因此, 方圓幾千里的士人都爭相歸附於他, 人數有三千之眾。

真正的貴族有能力, 但能力越大,

肩負著責任越大。

秦趙長平一戰, 震驚天下, 武安君白起坑殺趙軍30萬, 秦昭王繼續攻趙, 揮師直指趙都邯鄲, 趙國陷入危險之境。

當時, 趙國向六國求救, 魏王派將軍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 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 魏王害怕秦國, 就命令晉鄙停止進軍,

天下諸侯莫不畏秦, 都不敢救趙。

魏公子無忌心急如焚, 多次請求魏王出兵, 但是魏王害怕秦國, 沒有聽從魏公子的意見。

魏公子明白, 一旦趙國淪陷敗亡, 接下來就是魏國, 趙魏兩國唇亡齒寒, 作為魏國的公子, 為魏國的未來, 也為自己的姐姐(趙國平原君的夫人), 自己不能袖手旁觀。

在勸說魏王無望的情況下, 魏公子無忌不願苟活而眼睜睜看趙國滅亡, 於是請來門客, 集結一百多輛戰車, 慷慨赴義, 準備與趙國共存亡。

好一個魏公子,

當強秦讓天下諸侯畏懼而不敢向前,

獨公子及門客敢挺身而出,

道義責任所在, 縱明知不敵,

也要拼死一搏。

抵抗強秦, 捨生取義,

這就是貴族的責任擔當。

當魏公子率隊出大樑城門,

正好遇見侯嬴, 把自己想要同秦軍拼命的情況告訴侯嬴。

侯嬴卻說:“公子努力吧, 老臣不能隨行。 ”

魏公子走了好幾裡地, 心裡想不明白, 肯定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妥的地方, 侯先生才會說這樣的話, 於是調頭向侯嬴問清楚。

侯嬴便向公子表明自己不隨行的原因, 是不願看公子白白送死, 於是獻計公子, 竊虎符調兵救趙, 魏公子聽從侯嬴的計策, 借魏王寵妾如姬之手盜出虎符。

當得知要殺老將晉鄙, 魏公子心中感到不忍, 難過得哭了。

竊符救趙

什麼是仁者,仁者是發自內心的,當得知為大義卻要殺死老將,為此難過落淚,真仁者愛人也。

侯嬴向公子推薦朱亥,協助公子錘殺晉鄙。魏公子前去邀請朱亥,以往自己多次拜訪,朱亥一概不予回應;

而這次朱亥說:“我只是菜市場操刀的屠夫,公子屈尊多次登門拜訪,我之所以不回應,是認為拘泥小節沒什麼用,如今公子需要我,這是我為公子捨身效命的時候了。”

到魏公子向侯嬴告辭的時候,侯嬴說:“我本應隨公子同去,但年紀老了,不能隨行,我計算你的行程,在你到達軍隊的那一天,我就向北自刎,為公子送行。”

魏公子有知人之賢,

侯嬴不過是守大門的老頭,

朱亥是街上的屠夫,

要不是公子,恐怕沒人會注意他們,

侯嬴與朱亥都甘願為公子而死,

其門客都願與公子共赴死;

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

所謂霸者無雙,勇者無懼,仁者無敵,

霸者殺伐天下,以武力征取,

只能讓人身體屈服;

而仁者,以德行令人感佩,

讓人真正地心悅誠服;

精神上的誠服,才能凝聚人心,

這才是真正的無敵。

當魏無忌率領魏軍直奔邯鄲,諸侯聽說公子到來,士氣大振,變得比虎狼還猛,一舉擊敗秦軍,秦軍遂解圍撤軍而去,邯鄲得救,趙國保住了。

以秦國之強,天下諸侯莫不畏懼,何以區區一公子,有如此號召力,令五國放下恩怨,上下一心,共同抗秦,兩次擊敗強秦,令秦國多年不敢出函谷關。

以往各國合縱聯盟,貌合神離,各懷鬼胎,用心不一,大多以失敗告終,合縱攻秦,重在凝聚人心,唯魏公子能為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公子名無忌,無所畏忌,

必是愛自由之人,

當強秦橫行,天下諸侯避之不及,

公子敢挺身而出,

當魏王不肯發兵救趙,

公子為大義,不惜違逆兄王,竊符以救趙,

當平原君認為,公子結交賭徒酒鬼之人,有辱名聲,

而公子卻不以為然,認為只要對方賢能,

就值得相交,不管是守門的,還是殺豬的 ,

即便對方是賭徒酒鬼。

魏公子說:“以前聽聞平原君賢德,現在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好慕虛名,而不是求取賢士人才,與賢才人士相交,我還擔心他們不接納我,平原君竟然因對方身份低微,而覺得羞恥,他不值得我結交。”

平原君的門客,聽說了這件事,有一半離開平原君歸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往魏公子門下,魏公子的門客大大超過平原君。

公子結交朋友,不拘束世俗之見,為人豪放不羈;公子貴族的自由精神,遺世而獨立,公子愛自由,但更重視身上的責任擔當。

與國家存亡相比,

個人生死算什麼,面子算什麼。

魏公子救趙後,留在趙國十年沒有回魏國,秦國趁公子不在,不停地發兵攻打魏國,魏國陷入危險之地,魏王焦慮萬分,派人去請魏無忌回國。

魏國有難,公子不知王兄是否完全原諒自己,當年竊符救趙,是欺君之罪,心中十分糾結。

這時,公子在趙國結交的賭徒酒鬼向公子說:“公子所以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不只是因為公子的德行,還有魏國存在的原因啊。現在秦國猛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卻無動於衷,假使秦國攻破大樑而夷平魏國宗廟,公子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

立刻回國,魏無忌說,快馬加鞭直奔魏國,十年在外的生活,回到家鄉難免觸景生情,兄弟多年不見,兩個大男人竟然面對面哭起來,一哭泯恩仇,兄弟齊心保衛家國,魏王把將軍印交給公子,魏無忌為三軍統帥。

魏公子通知各諸侯抗秦,天下諸侯得知魏無忌擔任統帥,紛紛出兵援助,當年公子救趙,率諸侯敗秦,天下皆信服公子 。

得道者多助,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縱然秦再強,亦抵不過公子之威。

魏公子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河外大敗秦軍,趕跑秦國名將蒙騖,一直乘勝追擊到函谷關,秦軍退守關內不敢出來。秦軍不可一世,卻兩次敗給魏公子,公子之名威震天下。

秦王感覺到魏公子這個可怕的對手,只要手他握重兵,統一大業無望,

怎麼辦?離間計。

多少名將沒能死在戰場,而被謠言所害,白起是這樣,李牧也是這樣,魏公子的下場又將如何呢?

秦王派人拿萬金到魏國,到處散播謠言,天下諸侯只知道魏國有公子無忌,卻不知有魏王,大家打算擁立魏公子為魏王。

謠言,無形的刀劍,這把刀子直指魏公子,明知是針對自己,卻無法躲避;

謠言是最容易傳播的,聽一兩次沒什麼,聽多了,就會讓人信以為真,何況魏王本來對公子就有所顧忌,最終公子被收回兵權。

公子知道自己不被王兄相信,於是他交出所有權力,再不過問政事,託病不去上朝。

空懷一番抱負,而不得施展,眼見秦國狼子野心,覬覦魏國領土,自己卻無能為力,只得借酒消愁,不過四年就抑鬱而死。

秦國聽說魏公子去世的消息,便立馬攻打魏國,一口氣連下二十多座城池,公子死後十八年,秦軍攻下魏國,俘虜魏王,血洗魏國國都大樑。

魏公子之生死,系國之存亡,天下之安穩,

他貴為王族,對人一視同仁,

不以地位高低區別對待,

這就叫修養!

當天下諸侯都害怕秦國,不敢出兵救趙,

公子敢率千人門客前往,

這就是責任擔當;

明知是送死,也毅然前往,

一旦國家有難,便奮不顧身,

豪放不羈,不受世俗之偏見,

唯恐錯過賢士,

修養,責任,自由,

魏公子三者皆具,

這是真正的貴族。

魏公子不懼強權,

得到全天下人的尊重,

力主抗秦振臂一呼,回應者雲集,

公子仁德智勇兼備,忠君愛國,扶助危難,充滿正義,嚮往文明秩序,

反對野蠻屠殺,反對自私自利,

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公子死後四十多年,劉邦即位為皇帝,每次經過大樑,常常去祭拜魏公子,作為公子的頭號忠粉,劉邦早在年幼的時候,就多次聽說魏公子的俠義之事,視公子為偶像。

在擊敗叛將英布後,劉邦從前線回都經過大樑,還特意為魏公子安排五戶人家守墓,讓他們世世代代四季安生祭拜公子,表達自己對公子的敬仰之情。

趙孝成王: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太史公: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李白:大樑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複存魏,英威天下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梁啟超:信陵君去千乘之位,而入虎穴,以急朋友之難,籲,何可及也。論者以廁諸平原、孟嘗、春申之列,烏足以知公子。

徐世昌:六國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趙,隻身公子能有以二退強秦。

公子名揚千古,多少豪傑敬佩,

這就是精神的感召,

魏氏有此公子,幸甚至哉!

今天的社會,富有及位高權重的人不少,

他們條件優越,崇尚優雅的生活方式,

被稱為新一代的“貴族”,

但這只是物質上的富,而沒有精神上的貴,

這種所謂的“貴族”,

已經遮蓋他本來的面貌,

現在我們不缺這樣的“貴族”,

唯獨缺像魏公子的人,

知道公子的不多了,但總有人會提起,

真正的貴族大家不會遺忘,

也總有人會以此為榜樣,

修養,責任,自由的貴族精神,

公子離我們很久遠了,縱死猶聞俠骨香!

竊符救趙

什麼是仁者,仁者是發自內心的,當得知為大義卻要殺死老將,為此難過落淚,真仁者愛人也。

侯嬴向公子推薦朱亥,協助公子錘殺晉鄙。魏公子前去邀請朱亥,以往自己多次拜訪,朱亥一概不予回應;

而這次朱亥說:“我只是菜市場操刀的屠夫,公子屈尊多次登門拜訪,我之所以不回應,是認為拘泥小節沒什麼用,如今公子需要我,這是我為公子捨身效命的時候了。”

到魏公子向侯嬴告辭的時候,侯嬴說:“我本應隨公子同去,但年紀老了,不能隨行,我計算你的行程,在你到達軍隊的那一天,我就向北自刎,為公子送行。”

魏公子有知人之賢,

侯嬴不過是守大門的老頭,

朱亥是街上的屠夫,

要不是公子,恐怕沒人會注意他們,

侯嬴與朱亥都甘願為公子而死,

其門客都願與公子共赴死;

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

所謂霸者無雙,勇者無懼,仁者無敵,

霸者殺伐天下,以武力征取,

只能讓人身體屈服;

而仁者,以德行令人感佩,

讓人真正地心悅誠服;

精神上的誠服,才能凝聚人心,

這才是真正的無敵。

當魏無忌率領魏軍直奔邯鄲,諸侯聽說公子到來,士氣大振,變得比虎狼還猛,一舉擊敗秦軍,秦軍遂解圍撤軍而去,邯鄲得救,趙國保住了。

以秦國之強,天下諸侯莫不畏懼,何以區區一公子,有如此號召力,令五國放下恩怨,上下一心,共同抗秦,兩次擊敗強秦,令秦國多年不敢出函谷關。

以往各國合縱聯盟,貌合神離,各懷鬼胎,用心不一,大多以失敗告終,合縱攻秦,重在凝聚人心,唯魏公子能為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公子名無忌,無所畏忌,

必是愛自由之人,

當強秦橫行,天下諸侯避之不及,

公子敢挺身而出,

當魏王不肯發兵救趙,

公子為大義,不惜違逆兄王,竊符以救趙,

當平原君認為,公子結交賭徒酒鬼之人,有辱名聲,

而公子卻不以為然,認為只要對方賢能,

就值得相交,不管是守門的,還是殺豬的 ,

即便對方是賭徒酒鬼。

魏公子說:“以前聽聞平原君賢德,現在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好慕虛名,而不是求取賢士人才,與賢才人士相交,我還擔心他們不接納我,平原君竟然因對方身份低微,而覺得羞恥,他不值得我結交。”

平原君的門客,聽說了這件事,有一半離開平原君歸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往魏公子門下,魏公子的門客大大超過平原君。

公子結交朋友,不拘束世俗之見,為人豪放不羈;公子貴族的自由精神,遺世而獨立,公子愛自由,但更重視身上的責任擔當。

與國家存亡相比,

個人生死算什麼,面子算什麼。

魏公子救趙後,留在趙國十年沒有回魏國,秦國趁公子不在,不停地發兵攻打魏國,魏國陷入危險之地,魏王焦慮萬分,派人去請魏無忌回國。

魏國有難,公子不知王兄是否完全原諒自己,當年竊符救趙,是欺君之罪,心中十分糾結。

這時,公子在趙國結交的賭徒酒鬼向公子說:“公子所以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不只是因為公子的德行,還有魏國存在的原因啊。現在秦國猛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卻無動於衷,假使秦國攻破大樑而夷平魏國宗廟,公子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

立刻回國,魏無忌說,快馬加鞭直奔魏國,十年在外的生活,回到家鄉難免觸景生情,兄弟多年不見,兩個大男人竟然面對面哭起來,一哭泯恩仇,兄弟齊心保衛家國,魏王把將軍印交給公子,魏無忌為三軍統帥。

魏公子通知各諸侯抗秦,天下諸侯得知魏無忌擔任統帥,紛紛出兵援助,當年公子救趙,率諸侯敗秦,天下皆信服公子 。

得道者多助,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縱然秦再強,亦抵不過公子之威。

魏公子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河外大敗秦軍,趕跑秦國名將蒙騖,一直乘勝追擊到函谷關,秦軍退守關內不敢出來。秦軍不可一世,卻兩次敗給魏公子,公子之名威震天下。

秦王感覺到魏公子這個可怕的對手,只要手他握重兵,統一大業無望,

怎麼辦?離間計。

多少名將沒能死在戰場,而被謠言所害,白起是這樣,李牧也是這樣,魏公子的下場又將如何呢?

秦王派人拿萬金到魏國,到處散播謠言,天下諸侯只知道魏國有公子無忌,卻不知有魏王,大家打算擁立魏公子為魏王。

謠言,無形的刀劍,這把刀子直指魏公子,明知是針對自己,卻無法躲避;

謠言是最容易傳播的,聽一兩次沒什麼,聽多了,就會讓人信以為真,何況魏王本來對公子就有所顧忌,最終公子被收回兵權。

公子知道自己不被王兄相信,於是他交出所有權力,再不過問政事,託病不去上朝。

空懷一番抱負,而不得施展,眼見秦國狼子野心,覬覦魏國領土,自己卻無能為力,只得借酒消愁,不過四年就抑鬱而死。

秦國聽說魏公子去世的消息,便立馬攻打魏國,一口氣連下二十多座城池,公子死後十八年,秦軍攻下魏國,俘虜魏王,血洗魏國國都大樑。

魏公子之生死,系國之存亡,天下之安穩,

他貴為王族,對人一視同仁,

不以地位高低區別對待,

這就叫修養!

當天下諸侯都害怕秦國,不敢出兵救趙,

公子敢率千人門客前往,

這就是責任擔當;

明知是送死,也毅然前往,

一旦國家有難,便奮不顧身,

豪放不羈,不受世俗之偏見,

唯恐錯過賢士,

修養,責任,自由,

魏公子三者皆具,

這是真正的貴族。

魏公子不懼強權,

得到全天下人的尊重,

力主抗秦振臂一呼,回應者雲集,

公子仁德智勇兼備,忠君愛國,扶助危難,充滿正義,嚮往文明秩序,

反對野蠻屠殺,反對自私自利,

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公子死後四十多年,劉邦即位為皇帝,每次經過大樑,常常去祭拜魏公子,作為公子的頭號忠粉,劉邦早在年幼的時候,就多次聽說魏公子的俠義之事,視公子為偶像。

在擊敗叛將英布後,劉邦從前線回都經過大樑,還特意為魏公子安排五戶人家守墓,讓他們世世代代四季安生祭拜公子,表達自己對公子的敬仰之情。

趙孝成王: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太史公: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李白:大樑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複存魏,英威天下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梁啟超:信陵君去千乘之位,而入虎穴,以急朋友之難,籲,何可及也。論者以廁諸平原、孟嘗、春申之列,烏足以知公子。

徐世昌:六國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趙,隻身公子能有以二退強秦。

公子名揚千古,多少豪傑敬佩,

這就是精神的感召,

魏氏有此公子,幸甚至哉!

今天的社會,富有及位高權重的人不少,

他們條件優越,崇尚優雅的生活方式,

被稱為新一代的“貴族”,

但這只是物質上的富,而沒有精神上的貴,

這種所謂的“貴族”,

已經遮蓋他本來的面貌,

現在我們不缺這樣的“貴族”,

唯獨缺像魏公子的人,

知道公子的不多了,但總有人會提起,

真正的貴族大家不會遺忘,

也總有人會以此為榜樣,

修養,責任,自由的貴族精神,

公子離我們很久遠了,縱死猶聞俠骨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