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第一位走進北平的將軍莫文驊中將頒發的畢業證


莫文驊(1910-2000), 原名莫萬, 字六琴。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軍事指揮員。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榮獲一級八一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長征

1934年10月初的一天, 剛從火線上下來的莫文驊接到紅軍總政治部的一封特急電報, 命令莫文驊兩天內趕到駐古龍崗鎮的紅八軍團報到, 擔任該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 電報末特地加了一句:“如遲到了, 就跟不上隊伍!”此時的莫文驊知道, 中央紅軍已無法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 主力可能要突圍離開中央蘇區, 如不按時趕到紅八軍團駐地, 就跟不上主力轉移。 古龍崗遠在100公里外, 情況緊急, 莫文驊來不及和師裡的領導同志告別, 留下張便條,

就連夜啟程。 兩天后他趕到古龍崗, 匆忙投入到紅軍長征的行列中。 ◆莫文驊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時, 在延安窯洞門前留影。

少奇贈馬

部隊天天行軍打仗, 政治機關工作也非常繁忙。 長征路才走了幾天, 莫文驊的傷腳就發炎紅腫了, 莫文驊只好拄著棍子, 一瘸一拐地趕路。1938年11月,他隨部隊經廣東邊境進入湖南。

一天早上,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帶莫文驊去見軍團黨代表劉少奇,劉少奇看了莫文驊的腳傷後指著身旁的一匹黃馬對莫文驊說:“你的腳腫了,沒馬騎,工作又忙,前面的道路還很艱苦,這匹黃馬給你用吧。”莫文驊連忙說:“謝謝黨代表,可我不能要您的馬,還是您用吧。”劉少奇說:“這匹黃馬是我從瑞金騎來的,馬是老了些,但還健壯,它老實,走路小心,記性好,還有許多優點呢!”儘管莫文驊一再拒絕,但在劉少奇的堅持和羅榮桓的勸說下,最後莫文驊還是收下了這匹大黃馬。事實上,劉少奇此時送馬,對莫文驊來說,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三個一次

在開國將軍中,由於工作關係,莫文驊是與毛澤東同志接觸較多,直接受到毛澤東同志教誨較多的一位。長征路上,莫文驊堅決與張國燾一夥進行鬥爭,受到毛澤東的高度讚揚;抗戰時期,毛澤東派莫文驊參與創辦抗大,擔任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擔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在長期的革命交往中,毛澤東對莫文驊既有熱切的鼓勵,也有嚴厲的批評。然而,無論鼓勵也好,批評也罷,莫文驊總能從中學到東西、受到教育。

一次鼓勵

1956年,莫文驊與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一方面軍幹部團與四方面軍的軍事學校合併,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校長、政委均由四方面軍的同志擔任,劉少奇任政治部主任,但他們都沒有到職,學校由張國燾的追隨者、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任教育長,臨時主持學校工作,幹部團政治處主任莫文驊任黨支部書記,臨時負責政治部工作。一天,李特和莫文驊談工作時,公開誣衊幹部團右傾,公然挑撥莫文驊與幹部團之間的關係。他對莫文驊說:“你們紅一方面軍幹部團很散漫,著裝不整齊,精神不振作,表現出右傾。”莫文驊看著李特的表演,聽著他的話語,心裡感到非常吃驚,莫文驊理直氣壯地反駁了李特的看法,指出幹部團是很有戰鬥力的,長征中立過大功。

脾氣暴躁的李特聽了莫文驊的話,頓時火冒三丈。恰在此時,正好有一位衣衫襤褸,一手提著個羊頭,一手拿著個土罐子的一方面軍幹部從窗前走過,李特好象找到了重要證據,他把莫文驊拉到窗前,指著窗外的那位幹部說:“你看,你看!他像個什麼樣子?這不是明擺著向困難投降嗎?難道向困難投降還不是右傾機會主義嗎?”聽李特這麼一講,莫文驊的情緒有些激動,聲音也提高了許多:“這是休養連的病號,他是師級幹部,帶病堅持跟部隊一起行軍,這說明他對革命的信念是堅定的,怎麼能說他是向困難投降,是右傾機會主義呢?我看你的邏輯的確是有些問題!”李特見莫文驊的觀點與自己相去甚遠,便沒有再說什麼。但第二天,他又把莫文驊叫了過來。他先請莫文驊吃了些在當時很難得的苞米糊糊,接著才言歸正傳,重提前一日的話題:“我們昨天談的事,你想過沒有?幹部團是右傾機會主義啊!承認它,好轉變!” 莫文驊態度仍然堅決,立即反駁道:“事實不是這樣的,你叫我承認什麼?”李特見此,開始做迂回工作:“你讀過書吧?”莫文驊說:“讀過一年半中學。”

李特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了起來:“那麼說,你是知識份子嘍,難怪不坦白承認錯誤!”聽李特這麼一說,莫文驊不覺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他深知,張國燾歧視知識份子,在四方面軍是出了名的,如果誰被戴上了知識份子的帽子,是非常危險的!但莫文驊轉念一想,便有了對策。莫文驊知道,李特是從蘇聯學習回國的,是軍政大學的學生,論文化比自己高出許多,於是莫文驊譏諷地對李特說:“我哪能談得上是知識份子!如果我也算是個知識份子,也不過只是個小知識份子。而你教育長可是地地道道的大知識份子呀?如果說不承認錯誤是小知識份子的特點,那麼造謠滋事就是你們這些大知識份子的特點嘍!”

李特聽了臉一沉,沉思了一會,但他並沒有表示出氣憤,反而笑咪咪地問:“你過去幹過什麼工作?”莫文驊實事求是地回答道:“當過參謀、輜重隊長、連長、連政委、遊擊隊臨時總指揮、軍分區司令、師政治部主任、軍團宣傳部長、上級幹部隊政委,最近是擔任幹部團的政治處主任。”李特開始挑撥了:“像你這樣的幹部在四方面軍當軍級幹部也是可以的了!”莫文驊聽他話裡有話,便說:“在一方面軍,你我這樣的幹部多得很,我算得了什麼!”就這樣,兩人談了半個多鐘頭,話不投機,莫文驊起身要走,李特又陰沉地說:“這個問題你還是要慎重考慮考慮啊!”莫文驊也針鋒相對地說:“我看你還是及早收回你的不正確言論吧!”莫文驊回去以後,反復思考著李特的所做所為,莫文驊感到這絕不只是一般的閒談開玩笑,而分明是借誣衊幹部團右傾來攻擊黨中央,並且挑撥離間,搞小團體、小組織分裂活動。莫文驊想,這一情況必須向上級反映。於是,莫文驊立即動身趕往毛兒蓋,首先找到上級幹部隊的肖勁光、董必武、徐特立、李一氓和馮雪鋒等幾位熟悉的同志,講明瞭李特的談話內容,徵詢他們的意見和看法。他們聽後,都感到非常氣憤,積極支持莫文驊向上級反映這一情況。於是,莫文驊找到了總政治部代主任博古和副主任李富春,把情況做了詳細彙報,兩位領導聽後表示:“要和他繼續鬥爭,要發動群眾批判他的錯誤觀點!”同時,他們兩人還說要把這一情況向黨中央、毛主席報告,讓莫文驊留一夜再回去。

第二天一早,李富春找到了莫文驊,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莫文驊做得對,有原則性。可以繼續和李特鬥爭,但組織不宜出面,還不是時候!”聽了李富春的話後,莫文驊深感毛主席胸懷寬廣、謀慮深遠,鬥爭策略高明,因為當時四方面軍的廣大幹部還沒有完全認清張國燾的錯誤,在這樣的時候,發動群眾與李特鬥爭是不合時宜的。莫文驊暗下決心,回去以後,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堅決與李特及其錯誤行為鬥爭到底!

一次批評

1962年,莫文驊(右1)陪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接見政治學院畢業學員。

1937年8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第三期正式開學,當時國內正處於全國性抗戰全面展開的新階段。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飛速發展,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大批幹部,去宣傳、組織、武裝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因此,抗大第三期的中心任務便是努力提高紅軍幹部的軍政素質,團結教育好知識青年,培養造就更多的抗日骨幹,以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

第三期開學後不久,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林彪被任命為第一一五師師長(仍兼任抗大校長),前往山西抗日前線,副校長劉伯承被任命為第一二九師師長,率部進入太行山區。抗大的實際領導工作便由教育長羅瑞卿和政治部主任莫文驊兩同志主持。為了把抗大的工作抓緊抓好,羅瑞卿和莫文驊認真貫徹落實同年4 月毛澤東同志為抗大制定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精神,在加強軍事教育、政治教育的同時,嚴格政治紀律、軍事紀律和生活紀律,特別注重良好的作風養成。學校明確要求,教職學員不論職務多高,資歷多老,歷史貢獻多大,都必須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學校的紀律。諸如:都應按時起床、出操、就餐,內務要整潔有序,外出要請假,軍容要嚴整,不准結婚,等等。對於違反規定、觸犯紀律者,不管是誰,都應一律從嚴查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位負責同志,因婚姻問題違犯了不許與在校學習的女青年戀受結婚的規定,青年學生議論紛紛,毛澤東同志得知這一情況後,親自做了批示,要求給這位幹部降職處分。當時的學校領導念及這位幹部對革命有功,想從輕處理。作為黨總支部書記、政治部主任的莫文驊還就此事給毛澤東同志寫了報告,為這位幹部說情,在報告中,莫文驊還用了個非常不恰當的詞,即:收回成命。

毛澤東看過莫文驊的報告後,心裡很不高興。他讓人把莫文驊找來,非常嚴肅地說:“莫文驊啊莫文驊,學校的紀律規定是你們做出的,而你們又帶頭違反這些這規定,這怎麼能行呢?”毛澤東批評莫文驊等校領導,強調了革命紀律的嚴肅性,糾正了姑息遷就的錯誤思想,最後仍然決定給這位違紀幹部以降職處分。這件事的嚴肅處理,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有的知識青年開始不滿意,後來覺得共產黨、八路軍辦事是認真的,感動得直流淚,使他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紀律教育。這件事在毛澤東的關注下,得以公正處理,也使莫文驊受到了很大震動,吸取了非常深刻的教訓。

一次解圍

1964年,莫文驊陪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接見解放軍政治學院第一期畢業生。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留守兵團與陝甘寧邊區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關係十分密切。但抗戰初期,在邊區的困難日益加重的情況下,軍政軍民之間也難免產生一些矛盾。當時,留守兵團和邊區群眾都在搞生產,比如去定邊運鹽,部隊是用公家騾馬運,費用少;而老百姓是用自己的騾馬運,費用高。開騾馬大店,部隊的人吃公家的飯,老百姓吃自己的飯,部隊開的騾馬大店收費少等,因而出現了與民爭利的情況。再比如為了占荒山軍地之間也發生過糾紛。對此,軍地都有一些同志不能正確對待,相互埋怨。隨之而來的,軍隊發生的不尊重邊區政府和違犯群眾紀律的事情也增多了,單純軍事觀點和軍閥殘餘思想影響有所抬頭。有的幹部只強調自己的困難和需要,袒護部隊,使一些不良傾向得不到及時有力的糾正。同時,國民黨頑固派還千方百計地挑撥和破壞紅軍與人民群眾的關係。1939年冬天,莫文驊到駐在永坪的警備四團檢查工作時,瞭解到軍民關係存在一些問題,部隊反映當地群眾對部隊支持不夠。他便給邊區政府高自立副主席打電報反映了這一情況,請求邊區政府説明解決部隊的困難。

莫文驊檢查部隊工作回來後不久,突然毛澤東派人把他叫了去。莫文驊一進門,見到毛主席、朱總司令、任弼時、李富春,留守兵團司令員肖勁光,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高自立,還有西北局書記高崗都在場,莫文驊想看樣子是正在開會當中把自己叫去的。毛澤東見莫文驊進了門,便開門見山地批了起來:“你們軍民關係搞不好,不檢討自己,還向中央告狀,埋怨邊區政府!”聽了毛澤東的這番話,莫文驊心想,一定是那封電報出了問題,於是,莫文驊趕緊做檢討,並聲明那封電報是給私人發的,中央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莫文驊不清楚,但是自己決無告狀的意思。

莫文驊把情況說清楚後,邊區政府的一位領導又講了一些部隊不遵守群眾紀律的事。莫文驊聽了雖然心裡很不舒服,但也不敢做出解釋。此時,毛澤東親自為他解圍!毛澤東耐心地聽完這位領導的話後,揮了揮手,轉向邊區的幾位負責人說:“莫文驊做了檢討,你們也要檢討檢討嘛!軍隊要擁護政府,要愛護人民。你們做地方工作的同志,也要支持擁護軍隊,照顧子弟兵才對啊!”毛澤東的話不僅為莫文驊解了圍,同時,也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莫文驊領悟到,在軍政軍民關係發生矛盾時,軍隊應該首先嚴格檢討自己,作自我批評,而決不能只強調自己的困難。尤其是軍地雙方,更應相互諒解,不能互相埋怨、互相指責。

社會評價

他一生戎馬倥傯數十載,南征北戰,馳騁疆場,為中國人民的偉大解放事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博學多才,兼資文武,素有“儒將”之稱。

一瘸一拐地趕路。1938年11月,他隨部隊經廣東邊境進入湖南。

一天早上,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帶莫文驊去見軍團黨代表劉少奇,劉少奇看了莫文驊的腳傷後指著身旁的一匹黃馬對莫文驊說:“你的腳腫了,沒馬騎,工作又忙,前面的道路還很艱苦,這匹黃馬給你用吧。”莫文驊連忙說:“謝謝黨代表,可我不能要您的馬,還是您用吧。”劉少奇說:“這匹黃馬是我從瑞金騎來的,馬是老了些,但還健壯,它老實,走路小心,記性好,還有許多優點呢!”儘管莫文驊一再拒絕,但在劉少奇的堅持和羅榮桓的勸說下,最後莫文驊還是收下了這匹大黃馬。事實上,劉少奇此時送馬,對莫文驊來說,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三個一次

在開國將軍中,由於工作關係,莫文驊是與毛澤東同志接觸較多,直接受到毛澤東同志教誨較多的一位。長征路上,莫文驊堅決與張國燾一夥進行鬥爭,受到毛澤東的高度讚揚;抗戰時期,毛澤東派莫文驊參與創辦抗大,擔任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擔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在長期的革命交往中,毛澤東對莫文驊既有熱切的鼓勵,也有嚴厲的批評。然而,無論鼓勵也好,批評也罷,莫文驊總能從中學到東西、受到教育。

一次鼓勵

1956年,莫文驊與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一方面軍幹部團與四方面軍的軍事學校合併,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校長、政委均由四方面軍的同志擔任,劉少奇任政治部主任,但他們都沒有到職,學校由張國燾的追隨者、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任教育長,臨時主持學校工作,幹部團政治處主任莫文驊任黨支部書記,臨時負責政治部工作。一天,李特和莫文驊談工作時,公開誣衊幹部團右傾,公然挑撥莫文驊與幹部團之間的關係。他對莫文驊說:“你們紅一方面軍幹部團很散漫,著裝不整齊,精神不振作,表現出右傾。”莫文驊看著李特的表演,聽著他的話語,心裡感到非常吃驚,莫文驊理直氣壯地反駁了李特的看法,指出幹部團是很有戰鬥力的,長征中立過大功。

脾氣暴躁的李特聽了莫文驊的話,頓時火冒三丈。恰在此時,正好有一位衣衫襤褸,一手提著個羊頭,一手拿著個土罐子的一方面軍幹部從窗前走過,李特好象找到了重要證據,他把莫文驊拉到窗前,指著窗外的那位幹部說:“你看,你看!他像個什麼樣子?這不是明擺著向困難投降嗎?難道向困難投降還不是右傾機會主義嗎?”聽李特這麼一講,莫文驊的情緒有些激動,聲音也提高了許多:“這是休養連的病號,他是師級幹部,帶病堅持跟部隊一起行軍,這說明他對革命的信念是堅定的,怎麼能說他是向困難投降,是右傾機會主義呢?我看你的邏輯的確是有些問題!”李特見莫文驊的觀點與自己相去甚遠,便沒有再說什麼。但第二天,他又把莫文驊叫了過來。他先請莫文驊吃了些在當時很難得的苞米糊糊,接著才言歸正傳,重提前一日的話題:“我們昨天談的事,你想過沒有?幹部團是右傾機會主義啊!承認它,好轉變!” 莫文驊態度仍然堅決,立即反駁道:“事實不是這樣的,你叫我承認什麼?”李特見此,開始做迂回工作:“你讀過書吧?”莫文驊說:“讀過一年半中學。”

李特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了起來:“那麼說,你是知識份子嘍,難怪不坦白承認錯誤!”聽李特這麼一說,莫文驊不覺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他深知,張國燾歧視知識份子,在四方面軍是出了名的,如果誰被戴上了知識份子的帽子,是非常危險的!但莫文驊轉念一想,便有了對策。莫文驊知道,李特是從蘇聯學習回國的,是軍政大學的學生,論文化比自己高出許多,於是莫文驊譏諷地對李特說:“我哪能談得上是知識份子!如果我也算是個知識份子,也不過只是個小知識份子。而你教育長可是地地道道的大知識份子呀?如果說不承認錯誤是小知識份子的特點,那麼造謠滋事就是你們這些大知識份子的特點嘍!”

李特聽了臉一沉,沉思了一會,但他並沒有表示出氣憤,反而笑咪咪地問:“你過去幹過什麼工作?”莫文驊實事求是地回答道:“當過參謀、輜重隊長、連長、連政委、遊擊隊臨時總指揮、軍分區司令、師政治部主任、軍團宣傳部長、上級幹部隊政委,最近是擔任幹部團的政治處主任。”李特開始挑撥了:“像你這樣的幹部在四方面軍當軍級幹部也是可以的了!”莫文驊聽他話裡有話,便說:“在一方面軍,你我這樣的幹部多得很,我算得了什麼!”就這樣,兩人談了半個多鐘頭,話不投機,莫文驊起身要走,李特又陰沉地說:“這個問題你還是要慎重考慮考慮啊!”莫文驊也針鋒相對地說:“我看你還是及早收回你的不正確言論吧!”莫文驊回去以後,反復思考著李特的所做所為,莫文驊感到這絕不只是一般的閒談開玩笑,而分明是借誣衊幹部團右傾來攻擊黨中央,並且挑撥離間,搞小團體、小組織分裂活動。莫文驊想,這一情況必須向上級反映。於是,莫文驊立即動身趕往毛兒蓋,首先找到上級幹部隊的肖勁光、董必武、徐特立、李一氓和馮雪鋒等幾位熟悉的同志,講明瞭李特的談話內容,徵詢他們的意見和看法。他們聽後,都感到非常氣憤,積極支持莫文驊向上級反映這一情況。於是,莫文驊找到了總政治部代主任博古和副主任李富春,把情況做了詳細彙報,兩位領導聽後表示:“要和他繼續鬥爭,要發動群眾批判他的錯誤觀點!”同時,他們兩人還說要把這一情況向黨中央、毛主席報告,讓莫文驊留一夜再回去。

第二天一早,李富春找到了莫文驊,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莫文驊做得對,有原則性。可以繼續和李特鬥爭,但組織不宜出面,還不是時候!”聽了李富春的話後,莫文驊深感毛主席胸懷寬廣、謀慮深遠,鬥爭策略高明,因為當時四方面軍的廣大幹部還沒有完全認清張國燾的錯誤,在這樣的時候,發動群眾與李特鬥爭是不合時宜的。莫文驊暗下決心,回去以後,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堅決與李特及其錯誤行為鬥爭到底!

一次批評

1962年,莫文驊(右1)陪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接見政治學院畢業學員。

1937年8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第三期正式開學,當時國內正處於全國性抗戰全面展開的新階段。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飛速發展,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大批幹部,去宣傳、組織、武裝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因此,抗大第三期的中心任務便是努力提高紅軍幹部的軍政素質,團結教育好知識青年,培養造就更多的抗日骨幹,以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

第三期開學後不久,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林彪被任命為第一一五師師長(仍兼任抗大校長),前往山西抗日前線,副校長劉伯承被任命為第一二九師師長,率部進入太行山區。抗大的實際領導工作便由教育長羅瑞卿和政治部主任莫文驊兩同志主持。為了把抗大的工作抓緊抓好,羅瑞卿和莫文驊認真貫徹落實同年4 月毛澤東同志為抗大制定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精神,在加強軍事教育、政治教育的同時,嚴格政治紀律、軍事紀律和生活紀律,特別注重良好的作風養成。學校明確要求,教職學員不論職務多高,資歷多老,歷史貢獻多大,都必須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學校的紀律。諸如:都應按時起床、出操、就餐,內務要整潔有序,外出要請假,軍容要嚴整,不准結婚,等等。對於違反規定、觸犯紀律者,不管是誰,都應一律從嚴查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位負責同志,因婚姻問題違犯了不許與在校學習的女青年戀受結婚的規定,青年學生議論紛紛,毛澤東同志得知這一情況後,親自做了批示,要求給這位幹部降職處分。當時的學校領導念及這位幹部對革命有功,想從輕處理。作為黨總支部書記、政治部主任的莫文驊還就此事給毛澤東同志寫了報告,為這位幹部說情,在報告中,莫文驊還用了個非常不恰當的詞,即:收回成命。

毛澤東看過莫文驊的報告後,心裡很不高興。他讓人把莫文驊找來,非常嚴肅地說:“莫文驊啊莫文驊,學校的紀律規定是你們做出的,而你們又帶頭違反這些這規定,這怎麼能行呢?”毛澤東批評莫文驊等校領導,強調了革命紀律的嚴肅性,糾正了姑息遷就的錯誤思想,最後仍然決定給這位違紀幹部以降職處分。這件事的嚴肅處理,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有的知識青年開始不滿意,後來覺得共產黨、八路軍辦事是認真的,感動得直流淚,使他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紀律教育。這件事在毛澤東的關注下,得以公正處理,也使莫文驊受到了很大震動,吸取了非常深刻的教訓。

一次解圍

1964年,莫文驊陪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接見解放軍政治學院第一期畢業生。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留守兵團與陝甘寧邊區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關係十分密切。但抗戰初期,在邊區的困難日益加重的情況下,軍政軍民之間也難免產生一些矛盾。當時,留守兵團和邊區群眾都在搞生產,比如去定邊運鹽,部隊是用公家騾馬運,費用少;而老百姓是用自己的騾馬運,費用高。開騾馬大店,部隊的人吃公家的飯,老百姓吃自己的飯,部隊開的騾馬大店收費少等,因而出現了與民爭利的情況。再比如為了占荒山軍地之間也發生過糾紛。對此,軍地都有一些同志不能正確對待,相互埋怨。隨之而來的,軍隊發生的不尊重邊區政府和違犯群眾紀律的事情也增多了,單純軍事觀點和軍閥殘餘思想影響有所抬頭。有的幹部只強調自己的困難和需要,袒護部隊,使一些不良傾向得不到及時有力的糾正。同時,國民黨頑固派還千方百計地挑撥和破壞紅軍與人民群眾的關係。1939年冬天,莫文驊到駐在永坪的警備四團檢查工作時,瞭解到軍民關係存在一些問題,部隊反映當地群眾對部隊支持不夠。他便給邊區政府高自立副主席打電報反映了這一情況,請求邊區政府説明解決部隊的困難。

莫文驊檢查部隊工作回來後不久,突然毛澤東派人把他叫了去。莫文驊一進門,見到毛主席、朱總司令、任弼時、李富春,留守兵團司令員肖勁光,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高自立,還有西北局書記高崗都在場,莫文驊想看樣子是正在開會當中把自己叫去的。毛澤東見莫文驊進了門,便開門見山地批了起來:“你們軍民關係搞不好,不檢討自己,還向中央告狀,埋怨邊區政府!”聽了毛澤東的這番話,莫文驊心想,一定是那封電報出了問題,於是,莫文驊趕緊做檢討,並聲明那封電報是給私人發的,中央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莫文驊不清楚,但是自己決無告狀的意思。

莫文驊把情況說清楚後,邊區政府的一位領導又講了一些部隊不遵守群眾紀律的事。莫文驊聽了雖然心裡很不舒服,但也不敢做出解釋。此時,毛澤東親自為他解圍!毛澤東耐心地聽完這位領導的話後,揮了揮手,轉向邊區的幾位負責人說:“莫文驊做了檢討,你們也要檢討檢討嘛!軍隊要擁護政府,要愛護人民。你們做地方工作的同志,也要支持擁護軍隊,照顧子弟兵才對啊!”毛澤東的話不僅為莫文驊解了圍,同時,也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莫文驊領悟到,在軍政軍民關係發生矛盾時,軍隊應該首先嚴格檢討自己,作自我批評,而決不能只強調自己的困難。尤其是軍地雙方,更應相互諒解,不能互相埋怨、互相指責。

社會評價

他一生戎馬倥傯數十載,南征北戰,馳騁疆場,為中國人民的偉大解放事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博學多才,兼資文武,素有“儒將”之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