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三國中極品男劉安為何殺掉老婆來招待劉備

在演義第十七回有個劉安殺妻的故事, 影響挺大。 很多讀者對劉安殺妻都很不理解, 也有不少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新解。 比如說認為劉安是想借著獻上食物討好劉備換個一官半職, 實在沒有食物才殺掉妻子。 有人又認為劉安是諂媚之徒, 就像是以前齊桓公手下的易牙一樣, 殺掉兒子來討好領導。 也有人認為劉備之所以沒有帶走劉安, 就是因為看穿了劉安, 覺得劉安很可怕。 這些見解確實挺有新意, 尤其是有時代氣息, 用現在的眼光去解釋演義中的故事。 在新版《水滸》中導演也花了許多的功夫去掩飾,

去說明水滸原著中那些殺人放火, 吃人肉, 剝人皮的血腥情節, 比如孫二娘賣人肉包子, 矮腳虎王英要吃人心肝等等。 這些新解和改動對於當前的讀者來說, 或許更便於接受, 不過也都違背歷史, 違背真實。 既然在《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確實存在類似殺妻、吃人的情節, 我們就應該正視, 去探究出現這種文學現象的歷史原因, 從而更瞭解真相, 瞭解過去。

網路配圖

從羅貫中的角度看寫劉安殺妻的用意很明顯。 在演義中, 劉備一直扮演的是“仁君”的角色, 早在陶謙死時, 劉備堅決推辭, 不肯接受徐州這個燙手山芋, “次日, 徐州百姓擁擠府前, 哭拜曰:‘劉使君若不領此郡, 我等皆不能安生矣!’”百姓對劉備極為擁戴, 非他不可。 當劉備被呂布打敗, 只能選擇投靠曹操保全性命的時候, 書中又寫道:“玄德依言, 尋小路投許都。 途次絕糧, 嘗往村中求食, 但到處, 聞劉豫州, 皆爭進飲食。 ”劉備屬於人見人愛的偶像級明星, 只要劉備出馬, 無數人願意貢獻出自己的食物。 這句話為後文劉安殺妻,

做了一個伏筆。 也就是說, 獵戶劉安, 只是羅貫中用來烘托劉備仁德之君光輝形象的一個龍套, 是眾多熱愛擁護劉備的粉絲的一個縮影, 只是劉安這個龍套有幾句特色臺詞, 被羅貫中又即寫實又誇張的手法弄得比較吸引眼球罷了。

從劉安本人的心理看, 殺妻也出於無奈。 劉安是個獵戶, 居住地當在山中。 當聽說是劉備來到自己家中, 劉安很激動, 立刻想到要給劉備準備食物, 劉安也想過出門去打獵, 可是“一時不能得”, 為什麼?在當時天下大亂, 老百姓什麼不吃呢?即便是在山中, 很多的鳥獸野味也被捕獵的七零八落, 很難在短時間抓到了。 即便是獵戶劉安家, 也沒一點存貨。 劉安在無法為劉備立刻準備晚飯的前提下,

才殺掉妻子。 當劉備問起這是什麼肉的時候, 劉安謊稱是狼肉, 劉安的心裡也是知道吃人肉是端不上檯面的事情, 於是用謊話掩飾。 當劉備離別時, 肯定曾經邀請劉安隨自己一同前行, 奔個前程, 可是劉安拒絕了, 說自己本來也想跟劉備一起走, 可是自己還有個老母親, 因此不能遠行。 劉安殺妻, 不但不是個變態, 反而是個不求富貴的大孝子!

在羅貫中的筆下, 對劉安的描繪是正面的, 積極的, 羅貫中借第三者曹操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當曹操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 很欣賞劉安, 給了孫乾一百兩金子讓賞賜給劉安。 而羅貫中的態度, 其實也就代表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的道德輿論傾向。 雖然劉安殺了自己的妻子,

可是沒有人責怪劉安, 反倒應該得到賞賜, 得到頌揚。 這樣的道德觀念和現在相比, 有些衝突, 也有一些延續。

我們首先要瞭解漢朝末年的天下大局, 尤其是百姓真實的生存狀態。 在《三國志》中記載“漢末, 黃巾賊起, 天下饑荒, 人民相食”, 漢朝末年, 由於朝廷外戚和宦官的互相攻擊, 朝政日漸混亂, 而各地的豪強也借機搶奪土地, 壓迫百姓, 老百姓無法生存於是紛紛造反。 可是, 黃巾起義換來的並不是和平而是更大更持久的災難。 常年征戰, 老百姓都死光了, 像洛陽長安地區, 原本是兩漢都城, 有幾百萬人口, 可是先有董卓亂政後來他的部將又狗咬狗, 幾年功夫關中老百姓就死光了。 曹操在《蒿裡行》中也寫到“白骨露於野, 千里無雞鳴”, 曾經人煙稠密的中原地區,在十數年混戰之後,老百姓死了都沒人埋葬,到處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在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三國志》記載“是歲穀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徐州地區在陶謙治理的十多年基本上遠離中原爭奪,但是後來曹操藉口父親被殺征討陶謙,徐州糧食瘋長,沒糧食吃就只能吃人了。淮南地區,本來堪稱富庶,可是由於袁術橫徵暴斂,窮奢極欲,“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百姓也變得窮苦,幾乎到處都是空房子。在偏遠的遼東,也並不太平,公孫一族統治多年,但和曹魏之間和附近的一些少數民族之間連年征戰,“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

有關人吃人的現象幾乎就貫穿了整個三國時代,遍佈中國的大江南北。在亂世,人吃人是生存的一種常態,雖然這種常態其實很變態。

而對於殺妻,也是自古觀念使然。中國從夏禹開始建立正式的王朝就已經是父系社會,男性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一直延續到現在。古代的將軍在守城抗敵的時候,一旦糧草匱乏,往往會做同一件事,就是殺掉自己的小妾給大家充饑,於是將士用命,人人感動。小妾比妻子的地位要低下,不過妻子也只是丈夫的私有財產。毛宗崗曾經歸納演義中出現三個現象“呂布戀妻,劉備棄妻,劉安殺妻”。按照我們現在的道德標準、愛情觀念,呂布無疑是好男人好丈夫,可是無論是毛宗崗看來,還是羅貫中看來,或者是幾百年的讀者看來,呂布不過是個貪戀女色拋卻江山的失敗者。而一直奉行“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這句格言的劉備,反倒讓無數人膜拜。在水滸世界中,無數英雄也是以不近女色為榮,一旦被女人迷住了,必將為人所不齒。這樣看來,劉安殺妻不大受到古代道德譴責也就可以理解了。

正史中的劉備和演義中的劉備有很多相似,對妻子的態度就是其一。劉備多次拋棄自己的妻子獨自逃亡,和呂布爭奪徐州,和曹操爭奪徐州,在新野逃亡的路上,一旦災難來臨,劉備對妻子沒有絲毫的眷戀,拍拍屁股就走。劉備很少丟棄都是男人,像糜竺、孫乾、諸葛亮等人,關羽、張飛也不離左右,這些文臣武將都是以後發家致富的資本。至於女人,只要有了權勢,要多少有多少。號稱奸雄的曹操在這點上和劉備看似不同,本質上卻極為相似。劉備表面比較忠厚,不拈花惹草,曹操卻喜歡美女,毫不掩飾,一旦攻打下某個城池,經常第一時間去搜羅美女,即便是一些有夫之婦也毫不介意,一方面說明曹操這個人比較通達,另一方面也說明曹操對女人只是當成玩物,隨意取得,也隨手丟棄。

在演義當中的劉備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當劉備吃了肉之後問劉安,“此何肉也?”劉備為何有此一問?就因為劉備吃了肉之後有所懷疑,首先絕對不是經常吃的豬肉、狗肉。劉安回答是狼肉,狼肉比較少吃到。那劉備相信了劉安的話嗎?沒有。但是劉備假裝相信了劉安的話,大口大口的把人肉吃了下去。劉備是吃過人肉的。在《三國志·先主傳》中就明確記載,在劉備和呂布爭奪徐州失敗之後,劉備率軍攻打廣陵,當時腹背受敵,軍糧斷絕,“吏士大小自相啖食”,這中間當然包括全軍最高統帥劉備。正由於劉備對於人肉的滋味比較瞭解,在吃到劉安妻子時才會有此一問。但是可怕的是,明明知道碗中的是人肉,劉備依然大口大口的吃了個肚圓。曾經有人評價劉備“非常人也”,這個男人確實不是尋常男人,他對於道德觀念的瞭解,對於人心的掌控,對於儒家仁德之術的精通,堪稱三國第一人。這樣的男人不成功才是怪事。在劉備看來,在曹操看來,在劉安看來,劉安的妻子為英明領袖實現遠大理想而死去,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事情。

曾經人煙稠密的中原地區,在十數年混戰之後,老百姓死了都沒人埋葬,到處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在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三國志》記載“是歲穀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徐州地區在陶謙治理的十多年基本上遠離中原爭奪,但是後來曹操藉口父親被殺征討陶謙,徐州糧食瘋長,沒糧食吃就只能吃人了。淮南地區,本來堪稱富庶,可是由於袁術橫徵暴斂,窮奢極欲,“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百姓也變得窮苦,幾乎到處都是空房子。在偏遠的遼東,也並不太平,公孫一族統治多年,但和曹魏之間和附近的一些少數民族之間連年征戰,“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

有關人吃人的現象幾乎就貫穿了整個三國時代,遍佈中國的大江南北。在亂世,人吃人是生存的一種常態,雖然這種常態其實很變態。

而對於殺妻,也是自古觀念使然。中國從夏禹開始建立正式的王朝就已經是父系社會,男性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一直延續到現在。古代的將軍在守城抗敵的時候,一旦糧草匱乏,往往會做同一件事,就是殺掉自己的小妾給大家充饑,於是將士用命,人人感動。小妾比妻子的地位要低下,不過妻子也只是丈夫的私有財產。毛宗崗曾經歸納演義中出現三個現象“呂布戀妻,劉備棄妻,劉安殺妻”。按照我們現在的道德標準、愛情觀念,呂布無疑是好男人好丈夫,可是無論是毛宗崗看來,還是羅貫中看來,或者是幾百年的讀者看來,呂布不過是個貪戀女色拋卻江山的失敗者。而一直奉行“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這句格言的劉備,反倒讓無數人膜拜。在水滸世界中,無數英雄也是以不近女色為榮,一旦被女人迷住了,必將為人所不齒。這樣看來,劉安殺妻不大受到古代道德譴責也就可以理解了。

正史中的劉備和演義中的劉備有很多相似,對妻子的態度就是其一。劉備多次拋棄自己的妻子獨自逃亡,和呂布爭奪徐州,和曹操爭奪徐州,在新野逃亡的路上,一旦災難來臨,劉備對妻子沒有絲毫的眷戀,拍拍屁股就走。劉備很少丟棄都是男人,像糜竺、孫乾、諸葛亮等人,關羽、張飛也不離左右,這些文臣武將都是以後發家致富的資本。至於女人,只要有了權勢,要多少有多少。號稱奸雄的曹操在這點上和劉備看似不同,本質上卻極為相似。劉備表面比較忠厚,不拈花惹草,曹操卻喜歡美女,毫不掩飾,一旦攻打下某個城池,經常第一時間去搜羅美女,即便是一些有夫之婦也毫不介意,一方面說明曹操這個人比較通達,另一方面也說明曹操對女人只是當成玩物,隨意取得,也隨手丟棄。

在演義當中的劉備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當劉備吃了肉之後問劉安,“此何肉也?”劉備為何有此一問?就因為劉備吃了肉之後有所懷疑,首先絕對不是經常吃的豬肉、狗肉。劉安回答是狼肉,狼肉比較少吃到。那劉備相信了劉安的話嗎?沒有。但是劉備假裝相信了劉安的話,大口大口的把人肉吃了下去。劉備是吃過人肉的。在《三國志·先主傳》中就明確記載,在劉備和呂布爭奪徐州失敗之後,劉備率軍攻打廣陵,當時腹背受敵,軍糧斷絕,“吏士大小自相啖食”,這中間當然包括全軍最高統帥劉備。正由於劉備對於人肉的滋味比較瞭解,在吃到劉安妻子時才會有此一問。但是可怕的是,明明知道碗中的是人肉,劉備依然大口大口的吃了個肚圓。曾經有人評價劉備“非常人也”,這個男人確實不是尋常男人,他對於道德觀念的瞭解,對於人心的掌控,對於儒家仁德之術的精通,堪稱三國第一人。這樣的男人不成功才是怪事。在劉備看來,在曹操看來,在劉安看來,劉安的妻子為英明領袖實現遠大理想而死去,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