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岳陽一老師體罰學生被下課!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才是端正孩子行為的良方

5月24日,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來到岳陽, 就此事展開了調查。

學生:午休遲到被打得“皮開肉綻”

5月24日,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在岳陽市君山區見到了餘勝一家。

小余告訴記者, 他所就讀的岳西中學有規定, 中午所有學生必須在教室裡午休。 5月16日中午, 他和另外兩名學生去打籃球, 導致午休遲到了20來分鐘。 第二天早讀後, 三人便被班主任李老師帶到了政教處。

“王主任進來對我們說了幾句後, 便讓我脫下褲子趴在辦公桌上, 拿起兩根放在角落的竹條攥在一起就開始打我的屁股。 ”小余口中的“王主任”, 就是年過五旬的政教處主任王助賢。

“打第一下我就已經認錯求饒了, 但王主任沒理我, 一直打了8下。 ”小餘說, 同去的另外兩名同學有一名也挨了打, “但是傷得沒我重”。

小餘被打後, 班主任李老師便給小余的父親余勝打了電話, 說其兒子在學校表現不好, 讓他來一趟學校, 但並沒有提及小餘被打一事。

被打後, 小餘的臀部出現了明顯的條狀傷痕。

余勝來到學校時, 發現兒子走路時一瘸一拐, 他覺得很奇怪, 追問下, 小餘才說一個小時前被政教處的王助賢主任打了。 余勝脫下兒子的褲子一看, 發現上面都是血。 餘勝震驚且憤怒:“看到自己的小孩被打成這樣, 做父母的誰不心疼啊。 ”於是, 餘勝便帶著兒子找到了王助賢。

王助賢的態度讓餘勝“有些心寒”。 “我問他為什麼打我兒子, 他開始沒有回答, 我問得多了他就說‘你不是同意讓我打嗎?’”

餘勝說, 他確實和王助賢說過, 如果孩子不聽話, 可以適當的體罰。 但餘勝強調:“我說的體罰, 只是打打手心、罰罰站的意思, 而不是下手這麼重。 ”

校方:教師只是用錯了方法

“王主任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沒有注意方法, 但出發點還是好的。 ”5月25日, 岳西中學一名陳姓校長接受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採訪時說。

陳校長介紹, 岳西中學有2000多名學生, 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寄宿生, 學生管理需要耗費大量精力。 “王主任來我們學校任教已經14年了, 是一名優秀且負責的老師。 ”

對於那天為什麼要把小余等學生帶到政教處, 班主任李老師向記者詳細敘述了事發經過。 原來, 5月16日午飯後, 是住校生統一的午休時間, 而整個午休期間, 李老師發現小余等三名學生都沒有在教室, 這讓她很著急。

“之前我們附近的一個學校就有三個孩子溺水死亡, 我也怕他們出意外。 ”李老師說。

下午上課後, 李老師找到了小餘等人詢問,

小餘等人說中午沒有午睡是因為在政教處打掃衛生。 對此, 李老師將信將疑。

5月17日晨讀時, 李老師瞭解到小餘等人在說謊, 便把小餘等三名學生帶到了學校政教處。

到政教處後, “因為王助賢主任跟我說, 他們都是青春期的男孩, 我在現場並不合適, 於是我就走了。 ”對於之後發生的事情, 李老師稱“不清楚”。

李老師承認:“王主任此前確實也體罰過學生, 但程度都比較輕。 ”她還表示, 小餘被打當晚, 她就和學校負責人以及王助賢去了被打的兩名學生家裡賠禮道歉, “給每個學生都買了水果, 還給了1000元錢”。 而這些錢, 都是王助賢自掏腰包。

對於水果及慰問金一事, 餘勝也給予了證實。

君山區人民醫院出具的病歷記錄顯示, 小餘臀部軟組織挫傷。

教育局:已給予當事教師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小余被老師體罰的事情發生後, 也引起了當地教育部門的重視。 君山區教育局副局長危濤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被打當日, 學生家長便帶著孩子來到了他的辦公室, 看到小餘的傷口後, 教育局便派人去了學校瞭解情況,確認事情屬實後,當天就給出了初步處理結果。

“一是學校負責人、當事教師要向家長和學生賠禮道歉;二是保證給予當事教師嚴肅處理。”危濤表示,5月18日,他還專程去了岳西中學,對校長和當事教師進行了批評教育。“當事教師也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並口頭保證今後再也不體罰學生了。”

記者採訪瞭解到,5月19日,君山區教育局黨委啟動應急預案,紀檢部門在岳西中學進行了調查取證。5月22日,給予了王助賢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停職反省。

“當事教師跟我說過,打學生是被氣得沒辦法,小餘之前多次在學校違反紀律。”危濤告訴記者,從事情發生到處理結果出來期間,王助賢向家長和學生賠禮道歉不下於三次,“態度非常誠懇”。

危濤還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到岳西中學關於體罰學生的投訴,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如此嚴重地處分一名老師。”

當記者提出採訪王助賢本人時,岳西中學和君山區教育局都予以婉拒。

社會學家:應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此事發生後,在當地教育部門也引起了討論。

班主任李老師說:“口頭教育學生左耳進右耳出,體罰學生又不可以,那到底該怎麼教育才好?”她現在感覺有些困惑。對此,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採訪了湖南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陸福興。

“中國一直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但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肯定是不合適的。主管部門也有規定,不能體罰學生。”陸福興告訴記者,在學校,老師有責任保護學生的安全,維護學生的尊嚴,“在這個事件中,老師都沒有做到”。

在針對學生家長群體的隨機採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家長贊同對孩子適度體罰。對於這一點,陸福興表示:“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都可以理解,但也正是家長的這一觀念,加重了孩子在學校受到的體罰。”

“適度體罰”這一概念陸福興也不認可。“作為家長,沒有授予老師體罰孩子的權力。而適度的‘度’到底在哪裡,也沒有明確的界定,一旦發生體罰,家長和老師可能會有分歧。”

“體罰不適用了,那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繼續沿用不恰當的舊方法。畢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讓人心服口服。”

網路配圖

編後:

不久前,曾是中國舊時私塾專用器具的“戒尺”悄然流行,淘寶網店銷售量高的,一個月就賣了8000多把。一些家長買戒尺,是為了震懾孩子,但另一部分家長卻將戒尺送給了老師,暗示老師要對孩子“嚴加管教”。

儘管我國明令禁止體罰孩子,但依舊阻擋不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管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家長將管教的責任推給老師,甚至如今天文中家長一般,給了老師一句模棱兩可的“適當管教”,便往往容易產生糾紛;同樣,王助賢是領導和同事眼中負責任的好老師,卻因“氣得沒辦法”體罰了孩子,不僅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被停職反省,這也的確值得反思:傷害孩子的身體,真的就能改變孩子的心嗎?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動輒體罰學生的校長並沒能改變叛逆少年們一絲一毫,但耐心的老師卻用音樂和愛感化他們,從而影響了學生們的人生軌跡。管教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能夠省心的事,盲目體罰或盲目保護都不是端正孩子行為的良方。只有改進教育觀念,對不同個性的孩子因材施教,注重家長、老師、學校的多方溝通,才能讓孩子們的青春之旅快樂而又向上——成長,本身就是一場愛的修行呀。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羅雅潔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依依

教育局便派人去了學校瞭解情況,確認事情屬實後,當天就給出了初步處理結果。

“一是學校負責人、當事教師要向家長和學生賠禮道歉;二是保證給予當事教師嚴肅處理。”危濤表示,5月18日,他還專程去了岳西中學,對校長和當事教師進行了批評教育。“當事教師也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並口頭保證今後再也不體罰學生了。”

記者採訪瞭解到,5月19日,君山區教育局黨委啟動應急預案,紀檢部門在岳西中學進行了調查取證。5月22日,給予了王助賢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停職反省。

“當事教師跟我說過,打學生是被氣得沒辦法,小餘之前多次在學校違反紀律。”危濤告訴記者,從事情發生到處理結果出來期間,王助賢向家長和學生賠禮道歉不下於三次,“態度非常誠懇”。

危濤還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到岳西中學關於體罰學生的投訴,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如此嚴重地處分一名老師。”

當記者提出採訪王助賢本人時,岳西中學和君山區教育局都予以婉拒。

社會學家:應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此事發生後,在當地教育部門也引起了討論。

班主任李老師說:“口頭教育學生左耳進右耳出,體罰學生又不可以,那到底該怎麼教育才好?”她現在感覺有些困惑。對此,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採訪了湖南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陸福興。

“中國一直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但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肯定是不合適的。主管部門也有規定,不能體罰學生。”陸福興告訴記者,在學校,老師有責任保護學生的安全,維護學生的尊嚴,“在這個事件中,老師都沒有做到”。

在針對學生家長群體的隨機採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家長贊同對孩子適度體罰。對於這一點,陸福興表示:“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都可以理解,但也正是家長的這一觀念,加重了孩子在學校受到的體罰。”

“適度體罰”這一概念陸福興也不認可。“作為家長,沒有授予老師體罰孩子的權力。而適度的‘度’到底在哪裡,也沒有明確的界定,一旦發生體罰,家長和老師可能會有分歧。”

“體罰不適用了,那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繼續沿用不恰當的舊方法。畢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讓人心服口服。”

網路配圖

編後:

不久前,曾是中國舊時私塾專用器具的“戒尺”悄然流行,淘寶網店銷售量高的,一個月就賣了8000多把。一些家長買戒尺,是為了震懾孩子,但另一部分家長卻將戒尺送給了老師,暗示老師要對孩子“嚴加管教”。

儘管我國明令禁止體罰孩子,但依舊阻擋不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管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家長將管教的責任推給老師,甚至如今天文中家長一般,給了老師一句模棱兩可的“適當管教”,便往往容易產生糾紛;同樣,王助賢是領導和同事眼中負責任的好老師,卻因“氣得沒辦法”體罰了孩子,不僅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被停職反省,這也的確值得反思:傷害孩子的身體,真的就能改變孩子的心嗎?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動輒體罰學生的校長並沒能改變叛逆少年們一絲一毫,但耐心的老師卻用音樂和愛感化他們,從而影響了學生們的人生軌跡。管教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能夠省心的事,盲目體罰或盲目保護都不是端正孩子行為的良方。只有改進教育觀念,對不同個性的孩子因材施教,注重家長、老師、學校的多方溝通,才能讓孩子們的青春之旅快樂而又向上——成長,本身就是一場愛的修行呀。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羅雅潔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依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