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稱帝后選擇這個小縣定都,劉伯溫看後說了七個字,結果朱元璋立即放棄

眾所周知, 明朝有兩個都城, 一個是南京, 另一個是北京。 但是可能鮮為人知的是, 朱元璋曾希望把家鄉安徽鳳陽, 那麼為何最終朱元璋沒有在把鳳陽建設成為都城呢?

朱元璋在奪取天下時, 選擇了南京(金陵)作為自己的根據地。 之所以選擇這裡, 是因為這裡地形險要, 北有長江天塹, 比如三國東吳、東晉, 南朝宋、齊、梁、陳, 五代十國的南唐都曾以此地為都城。 朱元璋攻取金陵之後, 隨即改名應天府。 1369年, 朱元璋的的最大競爭對手陳友諒、張士誠已經被消滅, 而且元順帝北逃, 於是“建都之議”被提上日程。 可是當時天下並沒有平定, 因此定都之事只能暫時擱置。

洪武元年正月, 朱元璋在應天稱帝, 在登基詔書中, 稱應天為京師。 雖然稱應天府為京師, 但是朱元璋並不滿意這裡, 因此沒有正式將這裡定位國都。 至於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歷史上以這裡為國都的朝代都氣數不長;二、應天府偏于東南, 這不利於對全國的統治;三、應天府位於江左, 這不利於城防;四、江水面積太大難以鎖住龍氣。

洪武二年八月, 陝西被朱元璋平定, 於是定都之議再起, 當時的備選城市有長安、洛陽、應天、汴梁、北京等地, 但是大臣們各抒己見,

誰也說服不了誰。 就在這時朱元璋拋出了自己心中的一個想法, “臨濠前江後淮, 以險可恃, 以水可漕, 朕欲以為中都, 何如?”(注:鳳陽在元朝時稱濠州, 洪武七年改稱鳳陽, 即如今的安徽鳳陽縣)

朱元璋的提議沒有群臣反對, 於是他著手準備在家鄉鳳陽建都,

下令工匠按照南京規制進行修建中都。 當時的鳳陽和其他城市不同, 這裡啥都沒有。 為了讓中都修建的更加壯觀, 朱元璋不惜調集了全國百萬工匠, 而建築所用的木材, 更是是彙集了天下所有的名材, 甚至於還派使都到附屬國去求“大木”。

洪武八年四月二日, 朱元璋來到鳳陽, 現場查看進展並論功賞賜。 當時朱元璋在鳳陽呆了26天, 可是回到南京後立即下旨, “罷中都役作”。 那麼朱元璋為何要停止中都建設呢?目前眾說紛紜, 據說就在中都修建的熱火朝天時, 開國軍師劉伯溫去鳳陽實地考察之後, 隨即上奏朱元璋, 內容只有七個字:雖帝鄉, 非建都地!

有專家表示,“建都城于此,完全是朱元璋為了朱家王朝造風水。它嚴格按照《周禮·考工記》的標準,宛如半月,和皇陵遙遙相對,此為最佳風水,而最終罷建的主要原因是山水不夠。”

有專家表示,“建都城于此,完全是朱元璋為了朱家王朝造風水。它嚴格按照《周禮·考工記》的標準,宛如半月,和皇陵遙遙相對,此為最佳風水,而最終罷建的主要原因是山水不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