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這樣說話,我保證,孩子肯定會很聽話(建議永久保存)

經常在後臺收到一些媽媽的留言, 抱怨孩子不聽話, 怎麼說都不管用, 該怎麼辦?孩子做事磨磨蹭蹭, 對大人愛答不理怎麼辦?

對於這種情況, 我不會告訴媽媽們要對孩子耐心一點, 反而會警告媽媽們, 注意一下你的說話方式。 因為如果媽媽的說話方式不對, 那就算有再多的耐心, 說再多的話, 孩子也聽不進去。

所以, 睿媽列舉以下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場景, 學學這些說話的小技巧, 幫助媽媽們養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1

不想上床睡覺

場景:

到了該睡覺的時間, 孩子仍坐在沙發上直勾勾地看電視, 一點睡意也沒有。

通常的說法:

“你看看這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到底讓我說幾遍你才聽啊?趕快去睡覺!”然後啪的一下把電視關了。

後果

孩子表面上沒做反抗, 然後生著悶氣倔噠倔噠地回房間去了。 等孩子躺到床上以後, 心裡肯定在想:“我又不困, 幹嘛非得讓我睡覺!我就是想看會兒電視怎麼了, 連這點自由都不給我嗎?”最後生著悶氣睡著了。

正確說法

“還有10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 你是想先洗漱還是先收拾一下書包?”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給出孩子兩個選擇, 讓他自己做決定, 一來他會更願意去實行自己的決定,

二來也不會使孩子產生被強迫的感覺。 另外, 給孩子固定了一個睡覺時間, 等形成生物鐘以後, 都不用你催, 孩子自己到點兒就會去睡覺了。

2

不愛搭理人

場景:

媽媽看孩子一個人坐在那裡發呆, 想問問他在幹嘛, 結果問了好幾遍, 孩子都像沒聽見一樣,

沒有一點回應。

通常的說法:

“媽媽跟你說話呢, 你是聾了還是啞巴了啊?倒是回個話啊。 ”

後果

本來孩子可能沒什麼事, 就想自己靜靜地待一會兒, 或者在學校裡遇到了什麼事, 在想解決辦法。 可媽媽這樣一說, 孩子心裡能好受嗎?恐怕本來就不太明朗的心情, 現在更加鬱悶了吧?

正確說法

“孩子, 有什麼我能幫到你的嗎?如果你不想說就算了, 不過媽媽很擔心你。 ”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不會給孩子壓力, 讓他能夠在體會到媽媽的關心後, 情緒得到舒緩, 慢慢的自然就把心裡想的說出來了, 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記住, 對孩子說話時不要太強勢, 孩子不是仇人。

3

不愛分享

場景:

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做客, 兩個孩子在一邊玩玩具, 你和朋友在一邊聊天。 這時, 兩個孩子打了起來, 原因是你家孩子不肯把玩具給朋友家孩子玩。

通常的說法:

“人家是客人, 你要讓著人家知道嗎?這個玩具你不是天天玩嘛, 要懂得分享, 別這麼自私!”

後果

玩具對於孩子來說, 也許只是大人眼中的一個玩物而已, 但卻是孩子幼小心靈的一個陪伴。當有人未經允許而拿走他的玩具時,就相當於搶了他的兄弟姐妹一般。如果你強行讓孩子分享玩具的話,他本能反應肯定是不情願,覺得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最愛而傷心難過,甚至會覺得媽媽不愛自己了。

正確說法

“孩子,你是想先玩一會兒,再給他玩,還是他先玩一會兒,你再玩?或者我們給他找另外一個玩具玩好不好?”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時,給出孩子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不管怎麼選,兩個人都可以玩到玩具。孩子都是“順毛驢”,你得溫柔一點的引導他,而不要直接強硬地說出你的想法。

4

用哭來達到目的

場景:

孩子想再看會兒電視,再玩會兒遊戲,媽媽不答應,他就一直哭,直到媽媽答應了。

通常的說法:

“哭哭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還能幹什麼?人家誰家孩子像你這樣啊,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孩子。”

後果

孩子之所以會用哭來達到目的,一定是之前媽媽讓他嘗到了這方面的“甜頭”。有時候,家長怕麻煩,一看到孩子哭就繳械投降,索性答應孩子的要求,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家長是省事了,卻沒有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而讓孩子誤以為哭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等將來孩子走向社會,哪還有人像家長這樣慣著他?

正確說法

“你先冷靜一下好不好?我們一起商量一下該怎麼辦。現在,你可以告訴媽媽你是怎麼想的,媽媽聽你說。”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當孩子情緒不受控制的時候,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穩住孩子的情緒,引導他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哭沒有用,如實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

5

做事磨磨蹭蹭

場景:

當你們準備出門時,孩子不是還沒穿好衣服,就是忘拿東西了,總之,出個門得磨蹭個半小時才行。

通常的說法:

“還在那磨蹭什麼呢?就你這樣的,幹什麼能行啊?趕緊的吧,快遲到了,聽到沒有!”

後果

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給孩子貼上了“磨蹭”的標籤,這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傷害,甚至孩子還會故意和媽媽唱反調:“你不是說我磨,那我就磨給你看。”其實當你不停地催促孩子時,在不經意間就已將孩子的節奏給打亂了。而孩子一被打亂節奏,各種“後遺症”也會接踵而來——易煩躁、耐性差等。

正確說法

“我們還有10分鐘就要出門了,你是先穿好衣服,還是先去上趟廁所?”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給出孩子有選擇性的督促,提醒孩子該做什麼,有助於孩子秩序感的形成。其實有時候孩子根本沒意識到他在磨蹭,因為他們的時間意識很淡薄,還以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已。

以上只是生活中幾個常見的例子,媽媽每天和孩子說的話肯定不止這幾句,睿媽只是希望你能從中領會到說話的奧秘,做一個會和孩子說話的好媽媽。

jiaoziyoufang

但卻是孩子幼小心靈的一個陪伴。當有人未經允許而拿走他的玩具時,就相當於搶了他的兄弟姐妹一般。如果你強行讓孩子分享玩具的話,他本能反應肯定是不情願,覺得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最愛而傷心難過,甚至會覺得媽媽不愛自己了。

正確說法

“孩子,你是想先玩一會兒,再給他玩,還是他先玩一會兒,你再玩?或者我們給他找另外一個玩具玩好不好?”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時,給出孩子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不管怎麼選,兩個人都可以玩到玩具。孩子都是“順毛驢”,你得溫柔一點的引導他,而不要直接強硬地說出你的想法。

4

用哭來達到目的

場景:

孩子想再看會兒電視,再玩會兒遊戲,媽媽不答應,他就一直哭,直到媽媽答應了。

通常的說法:

“哭哭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還能幹什麼?人家誰家孩子像你這樣啊,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孩子。”

後果

孩子之所以會用哭來達到目的,一定是之前媽媽讓他嘗到了這方面的“甜頭”。有時候,家長怕麻煩,一看到孩子哭就繳械投降,索性答應孩子的要求,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家長是省事了,卻沒有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而讓孩子誤以為哭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等將來孩子走向社會,哪還有人像家長這樣慣著他?

正確說法

“你先冷靜一下好不好?我們一起商量一下該怎麼辦。現在,你可以告訴媽媽你是怎麼想的,媽媽聽你說。”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當孩子情緒不受控制的時候,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穩住孩子的情緒,引導他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哭沒有用,如實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

5

做事磨磨蹭蹭

場景:

當你們準備出門時,孩子不是還沒穿好衣服,就是忘拿東西了,總之,出個門得磨蹭個半小時才行。

通常的說法:

“還在那磨蹭什麼呢?就你這樣的,幹什麼能行啊?趕緊的吧,快遲到了,聽到沒有!”

後果

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給孩子貼上了“磨蹭”的標籤,這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傷害,甚至孩子還會故意和媽媽唱反調:“你不是說我磨,那我就磨給你看。”其實當你不停地催促孩子時,在不經意間就已將孩子的節奏給打亂了。而孩子一被打亂節奏,各種“後遺症”也會接踵而來——易煩躁、耐性差等。

正確說法

“我們還有10分鐘就要出門了,你是先穿好衣服,還是先去上趟廁所?”

這樣說的好處就是:給出孩子有選擇性的督促,提醒孩子該做什麼,有助於孩子秩序感的形成。其實有時候孩子根本沒意識到他在磨蹭,因為他們的時間意識很淡薄,還以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已。

以上只是生活中幾個常見的例子,媽媽每天和孩子說的話肯定不止這幾句,睿媽只是希望你能從中領會到說話的奧秘,做一個會和孩子說話的好媽媽。

jiaoziyoufa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