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進的師父,林沖的同僚,教頭王進去了哪裡?

王進, 《水滸傳》首位被高俅陷害的教頭。

王進與其他好漢不同, 他沒有選擇反抗, 而是選擇逃避。 帶著母親逃難。

王進與高俅之間沒有恩怨,

高俅與王進的爹王升有就舊恨。 高俅原是東京幫閒的圓社高二, 先時曾學使棒, 被王進爹一棒打翻, 三四個月將息不起。

此處的“圓社”, 指的是宋代蹴鞠的團體。

高俅發跡了, 當然要報仇。 王升沒了, 只能找王進, “父債子還”嘛。

王進娘建議王進跑路, 王進尋思, 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鎮守邊庭, 他手下軍官, 多有曾到京師, 愛與他使槍棒的極多。

於是, 帶著母親去投奔。

母子二人脫了天羅地網之厄, 非常高興, 因而錯過了宿頭。 就這樣, 來到了史家莊。

之後, 王進見史進都是些花拳繡腿, 便傳授他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半年之後, 史進盡得真傳, 王進決定離開, 去延安府投軍役。

之後, 史進與少華山三頭領結交,

被獵戶李吉告發, 華陰縣縣令派兵包圍史家莊, 史進和朱武、陳達、楊春一起殺敗了官兵, 史進不願落草, 踏上尋師之路。

到了渭州, 史進遇到魯智深, 得知了師傅的下落, 原著道:“魯提轄連忙還禮, 說道:聞名不如見面, 見面勝似聞名。 你要尋王教頭, 莫不是在東京惡了高太尉的王進?史進道:正是那人。 魯達道:俺也聞他名字。 那個阿哥不在這裡。 洒家聽得說, 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 俺這渭州, 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 那人不在這裡。 ”

魯提轄的說法, 與王進的說法一樣, 去延安府。

之後, 史進去延安府。 可是, 沒有尋到王進。 自此, 王進的下落成謎。

王進,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什麼作用呢?讓我們弄清楚施耐庵筆下的好漢指的是哪些人。

王進的武藝以及地位, 絕對稱得上好漢。 但, 他卻不是好漢。 為何?沒殺過人, 沒放過火。 施耐庵的筆下, 所謂的好漢, 都是殺人放火的。

所以, 王進不是好漢, 只是一個逃亡的教頭。

正因此, 他沒有江湖綽號。

王進去哪了呢?原著有答案, 但史進沒找到。

為何?因為他得罪的是高俅。

王進被迫害, 但他很自律, 不想反抗, 不想落草, 只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他倒是安穩了, 把讀者弄糊塗了。

朋友們喜歡刨根問底, 都想知道王進的真正下落。

他在哪呢?老種經略相公軍中。

王進的目的地, 不是秘密, 魯提轄清楚王進在延安府, 說明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哪裡, 特別是官場中人。

王進去延安府, 是為投軍役, 躲避高俅的迫害。 大家都知道了, 還怎麼躲?因此, 既有可能改名換姓。

此處, 需要講一下老種經略相公。

據《宋史》記載, 宋人種世衡創建“種家軍”。

在宋朝, “種家軍”比楊家將的影響、名氣等都大。 種家軍名將輩出, 從種世衡到他的子孫, 種詁、種諤、種診、種誼、種朴、種師道、種師中等, 皆為名將。 種家子弟五代從軍,

數十人戰死沙場。

至於《水滸傳》裡的老種和小種, 指的是種師道和種師中兩兄弟。

這樣的“種家軍”, 高俅再厲害, 也是不敢惹的。

王進投老種經略相公, 是絕對明智的, 也是安全的。

可是,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高俅不敢惹封疆大吏老種經略相公, 但他可以暗殺王進, 比如下毒等。

王進,不可多得的人才。老種經略相公絕不會讓他被高俅害死。所以,會讓他改名換姓,在最偏遠的地區參軍。

只有這樣,王進才安全。

王進去過延安府不假,但不在老種經略相公身邊,被經略安排在偏遠的地區。

如此一來,史進不可能找到他。別說史進,就算手伸的很長的高俅,也無能為力。

可以確定的說,王進定在老種經略相公的軍中,至於具體在何位置,難以確定。

王進,不可多得的人才。老種經略相公絕不會讓他被高俅害死。所以,會讓他改名換姓,在最偏遠的地區參軍。

只有這樣,王進才安全。

王進去過延安府不假,但不在老種經略相公身邊,被經略安排在偏遠的地區。

如此一來,史進不可能找到他。別說史進,就算手伸的很長的高俅,也無能為力。

可以確定的說,王進定在老種經略相公的軍中,至於具體在何位置,難以確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