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國歌百年演變史話

國歌, 是代表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歌曲。

今年3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了2017年立法工作計畫。 其中, 關於國歌法的法律案擬於今年6月初審。 這意味著, 國歌和國旗、國徽一樣, 將有一部專門的法律。

世界上最早出現國歌的國家是荷蘭。 中國出現國歌的時間較晚, 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歷史, 卻經歷了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最初的為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 到成為今天激勵人民群眾居安思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時代之音。

百年來中國國歌的演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一個縮影。

清朝末年的國歌

1880年, 清政府駐英國大使、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在出使期間, 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上演奏國歌, 甚為羡慕和感動。 他覺得中國也應當有自己的國歌, 於是上奏朝廷, 呈上自己擬就的《國樂草案》, 並為國樂定名為《普天樂》, 但未能獲得批准。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首臨時國歌誕生於1896年。 那一年, 清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為特使, 去西歐諸國和俄羅斯訪問。 在外國政府舉行的歡迎儀式上, 因沒有中國國歌, 李鴻章十分尷尬。 為避免再度尷尬, 李鴻章遂讓隨員用一首古曲填詞, 作為國歌。 詞最後定為唐朝詩人王建的絕句:“金殿當頭紫閣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雲車駕六龍。 ”由於這是李鴻章首創的, 後人稱之為《李中堂樂》。 但李鴻章回國後, 這首歌曲並沒有被清政府正式使用。

1906年, 清政府成立陸軍部。 陸軍部譜制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 詞為:“於斯萬年, 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 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產博。 揭我黃龍帝國旗, 唱我帝國歌!”這首歌成為代國歌, 每當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 便用此歌代替。

我國第一首正式的國歌定於1911年。 國歌名為《鞏金甌》, 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嚴複作詞, 禁衛軍軍官、皇室成員傅侗作曲, 詞為:“鞏金甌, 承天幬, 民物欣鳧藻。 喜同胞, 清時幸遭, 真熙嗥, 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 海濤濤。

”但這首為滿清王朝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國樂, 還未來得及傳唱, 僅6天后, 武昌起義爆發, 清王朝就滅亡了。

綜觀清朝末年的這幾首國歌, 都有一個特點, 歌詞大多粉飾太平, 為滿清政權歌功頌德, 音樂大多採用舒緩的佛堂曲調。 所以, 在中國音樂史上根本沒有什麼地位, 也沒有後人傳唱。

北洋軍閥時期的國歌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孫中山對制定國歌非常重視, 指示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公開徵集國歌。 一些國學大師、社會名流如梁啟超、章太炎、張謇、嚴複、蔡元培等都嘗試為國歌作詞。 2月, 南京臨時政府公報刊出了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作曲的國歌擬稿, 歌名為《五旗共和歌》:“亞東開化中華早, 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國榮光, 錦繡河山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但這首歌曲還未正式頒佈傳唱,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被袁世凱篡奪, 這首歌曲也就不了了之。

1913年4月8日, 北洋軍閥政府的國會決定將《卿雲歌》作為國歌, 歌詞為《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卿雲爛兮, 釓漫漫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該詞傳說為舜所作, 汪榮寶在最後加上“時哉夫,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並請僑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譜曲。

1915年5月23日, 袁世凱的北京政府政事堂決定將由蔭昌作詞、王露作曲的《中華雄立宇宙間》作為國歌, 歌詞為:“中華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胄來從昆侖巔, 江河浩蕩山綿連, 共和五族開堯天, 億萬年。 ”1916年年初袁世凱復辟帝制時,

將最後兩句改為“勳華揖讓開堯天, 億萬年”。 1919年, 北洋政府教育部決定以趙元任作詞作曲的《盡力中華歌》為代國歌, 歌詞為:“聽!我們同唱中華中華中華!聽!君不聞亞東四萬萬聲的中華中華中華!來!三呼萬歲中華中華!都用同氣同聲的同調同歌中華中華!”同年12月, 北洋政府教育部決定組織“國歌研究會”, 具體負責國歌的制定。 1921年3月31日, 北洋政府國務院根據章太炎的建議, 決定重新將《卿雲歌》作為國歌, 但去掉了汪榮寶加的詞, 並請我國著名音樂家肖友梅譜曲, 其曲調風格為西洋音樂的E調長旋法與中國姑洗宮調的相結合。 1926年, 奉系軍閥張作霖主政北京時, 曾仿日本堂歌式樣重制國歌, 並親自作詞:“中華雄立宇宙間, 萬萬年!保衛人民中不偏, 諸業發達江山固,四海之內太平年,萬萬年!”

國民黨政府時期的國歌

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的國歌是以國民黨黨歌代替的。

1928年10月,在國民黨的一次中常會上,中常委戴季陶重提此事,提議以孫中山給黃埔軍校的訓詞作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歌歌詞,被中常會接受。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正式開學,孫中山以國民黨總理兼黃埔軍校總理的身份,在開學典禮上發表講話。講話中,有一段給黃埔軍校的訓詞,後作為軍校的辦學方針。訓詞為:“三民主義,吾党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久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訓詞雖然只有48個字,但言簡意賅,鼓勵黃埔師生和國民黨黨員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孫中山的訓詞在國民黨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用它作為國民黨黨歌是很合適的。

國民黨黨歌歌詞確定後,國民黨中常會成立了“黨歌曲譜審查委員會”,成員有蔣介石、蔡元培等9人。委員會從應徵的100多首曲譜中,最後選定了江西作曲家程懋筠的曲譜,其曲調風格頗似教堂之聖詠。1929年1月10日,國民黨第109次中常會正式決定這首歌為黨歌,定名為《三民主義歌》。

國民黨黨歌頒發後,不僅國民黨各級黨部在集會時演唱它,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甚至一些社會團體,在重大場合也演唱它。不久,有人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詢問能否以國民黨黨歌代國歌。1930年3月13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議案,決定在中華民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國民黨黨歌代用。

新中國的國歌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為新國家制定國歌,最早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決定以法國人歐仁·鮑狄埃作詞、比爾·狄蓋特作曲的《國際歌》作為國歌。

18年後,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開始考慮籌建新國家。1949年6月,在北平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任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負責政協會議的籌備工作。籌委會的第六小組負責國歌、國旗、國徽的制定,組長為著名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負責人馬敘倫,副組長為葉劍英、沈雁冰。籌委會在報紙上刊登啟事,徵求國歌詞譜。全國各地來稿如同雪片紛至,共收到國歌徵稿632首,歌譜694首,連著名詩人郭沫若也寫了題為《中華頌》的歌詞,發表在10月1日的《人民日報》上。

籌委會聘請的顧問、著名音樂家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人認為,來稿中雖有許多優秀之作,但要作為國歌還不夠理想。於是著名美術家徐悲鴻在政協會上提出,可用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這樣,在9月下旬召開的全國政協會上通過決議,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代國歌。

諸業發達江山固,四海之內太平年,萬萬年!”

國民黨政府時期的國歌

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的國歌是以國民黨黨歌代替的。

1928年10月,在國民黨的一次中常會上,中常委戴季陶重提此事,提議以孫中山給黃埔軍校的訓詞作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歌歌詞,被中常會接受。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正式開學,孫中山以國民黨總理兼黃埔軍校總理的身份,在開學典禮上發表講話。講話中,有一段給黃埔軍校的訓詞,後作為軍校的辦學方針。訓詞為:“三民主義,吾党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久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訓詞雖然只有48個字,但言簡意賅,鼓勵黃埔師生和國民黨黨員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孫中山的訓詞在國民黨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用它作為國民黨黨歌是很合適的。

國民黨黨歌歌詞確定後,國民黨中常會成立了“黨歌曲譜審查委員會”,成員有蔣介石、蔡元培等9人。委員會從應徵的100多首曲譜中,最後選定了江西作曲家程懋筠的曲譜,其曲調風格頗似教堂之聖詠。1929年1月10日,國民黨第109次中常會正式決定這首歌為黨歌,定名為《三民主義歌》。

國民黨黨歌頒發後,不僅國民黨各級黨部在集會時演唱它,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甚至一些社會團體,在重大場合也演唱它。不久,有人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詢問能否以國民黨黨歌代國歌。1930年3月13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議案,決定在中華民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國民黨黨歌代用。

新中國的國歌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為新國家制定國歌,最早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決定以法國人歐仁·鮑狄埃作詞、比爾·狄蓋特作曲的《國際歌》作為國歌。

18年後,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開始考慮籌建新國家。1949年6月,在北平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任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負責政協會議的籌備工作。籌委會的第六小組負責國歌、國旗、國徽的制定,組長為著名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負責人馬敘倫,副組長為葉劍英、沈雁冰。籌委會在報紙上刊登啟事,徵求國歌詞譜。全國各地來稿如同雪片紛至,共收到國歌徵稿632首,歌譜694首,連著名詩人郭沫若也寫了題為《中華頌》的歌詞,發表在10月1日的《人民日報》上。

籌委會聘請的顧問、著名音樂家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人認為,來稿中雖有許多優秀之作,但要作為國歌還不夠理想。於是著名美術家徐悲鴻在政協會上提出,可用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這樣,在9月下旬召開的全國政協會上通過決議,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代國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