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大眾汽車加快電動汽車佈局 與江淮合作框架落地

在大眾集團與江淮汽車宣佈成立合資公司不久, 6月15日, 投資協議正式簽署, 涉及合肥市政府、大眾汽車集團和江淮汽車三方。

根據官方透露的內容, 在協定框架內, 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淮汽車將共同向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推出電動車型產品。

與江淮汽車合作是大眾集團2025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5戰略是大眾汽車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 將幫助大眾汽車集團在未來移動出行方式領域取得成功, 進而成為世界領先的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

大眾2025戰略落子江淮

在大眾汽車的戰略框架中, 核心汽車業務是重中之重, 將對現有業務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以此應為全新移動出行時代, 其中, 具體的執行步驟中關鍵的一點是對汽車動力傳動系統的產品組合進行優化。 在未來十年, 大眾汽車集團將推出超過30款電動車行(BEV)。

與江淮汽車的合作是其2025戰略落地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協議簽署現場, 海茲曼教授表示:“我們與江淮汽車成立的合資企業, 是我們在中國市場開展新能源汽車攻勢, 為消費者提供全系列電動汽車的重要支柱。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非常感謝安徽省政府與合肥市政府所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該協定的簽署為合資企業的建立, 包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互聯技術、汽車資料服務等領域的發展創造了更多良好條件。 按照合資協議, 新工廠和研發中心將在未來陸續建立。 此外, 合資企業還計畫建立新的二手車平臺, 並積極從事所有相關的業務活動。 按計劃, 新成立的合資企業將於2018年正式投產首款電動汽車。

新的合資企業是大眾汽車集團在“攜手同心—2025戰略”指引下, 為實現可持續移動出行宏偉目標所提出的最新舉措。 攜手三個中國合作夥伴——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和江淮汽車, 大眾汽車集團有望快速推進電動汽車攻勢。 到2020年, 我們計畫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約40萬輛電動汽車;2025年之前, 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約150萬輛電動汽車。

移動化轉型正在加速

移動出行戰略是大眾汽車集團的核心目標, 加快業務轉型的任務也迫在眉睫。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 CEO 海茲曼教授表示:“在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淮汽車共同建立這一開創性的合資企業過程中,

安徽省政府與合肥市政府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支持。 今天簽署的協定是推進該專案的又一重要步驟。 我們與江淮汽車建立的強大合作夥伴關係, 將為中國快速發展的可持續移動出行業務做出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 還將大力推進大眾汽車集團從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向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轉變。 ”

在國家資訊中心針對“汽車共用影響今後購車需求”的調研中,總體指標顯示,4%的消費者認為“不需要保有車了”,27.8%的消費者認為“只保有一輛自己的車就夠了,不夠用時隨時租用”;同時,在無車的消費群體中,以上兩個指標的比例分別為5.3%和29.4%。也就是說,目前沒有車的消費群體對購車車輛的興趣度更低。新一代的消費觀念正在轉變,傳統汽車消費模式中賴以生存的基礎將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政府正在從政策層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共用經濟的發展。汽車共用的新興企業也方興未艾,其中不乏汽車製造企業的身影。

目前,在中國市場,由汽車製造企業主導的汽車共用企業已經多達5家,分別是盼達、長安出行、曹操和外資品牌Car2go、Car2share,汽車製造企業提供支援的Evcar、綠狗、易微享、暢的、Gofun、易開、易威和協力廠商的EZZY、有車、一度用車、我行和易秒。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滴滴、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大量汽車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

羅蘭貝格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共用車輛的數量為26萬輛,2020年將達到100萬輛,2025年將達到600萬輛。屆時,汽車消費市場將被共用業務大量蠶食。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也將被解構,然後進行重構。因此,汽車製造商的服務化轉型迫在眉睫。賓士、寶馬、通用等汽車企業已經在積極行動中。

據瞭解,大眾將從約車服務(即按需出行服務)入手,並以約車服務為核心,開展無人駕駛計程車、汽車共用和按需運輸等服務。在今年5月底,大眾汽車集團已與按需出行服務商Gett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此領域邁出了第一步。

在迅速擴張的出行服務市場中,大眾汽車集團為新設立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業務設立了目標,至2025年創收達到數十億歐元。

與此同時,大眾還將面向所有區域和品牌推進數位化進程,並對投資決策予以集中管理,以便為集團及其旗下品牌帶來最大化的附加價值。

在國家資訊中心針對“汽車共用影響今後購車需求”的調研中,總體指標顯示,4%的消費者認為“不需要保有車了”,27.8%的消費者認為“只保有一輛自己的車就夠了,不夠用時隨時租用”;同時,在無車的消費群體中,以上兩個指標的比例分別為5.3%和29.4%。也就是說,目前沒有車的消費群體對購車車輛的興趣度更低。新一代的消費觀念正在轉變,傳統汽車消費模式中賴以生存的基礎將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政府正在從政策層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共用經濟的發展。汽車共用的新興企業也方興未艾,其中不乏汽車製造企業的身影。

目前,在中國市場,由汽車製造企業主導的汽車共用企業已經多達5家,分別是盼達、長安出行、曹操和外資品牌Car2go、Car2share,汽車製造企業提供支援的Evcar、綠狗、易微享、暢的、Gofun、易開、易威和協力廠商的EZZY、有車、一度用車、我行和易秒。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滴滴、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大量汽車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

羅蘭貝格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共用車輛的數量為26萬輛,2020年將達到100萬輛,2025年將達到600萬輛。屆時,汽車消費市場將被共用業務大量蠶食。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也將被解構,然後進行重構。因此,汽車製造商的服務化轉型迫在眉睫。賓士、寶馬、通用等汽車企業已經在積極行動中。

據瞭解,大眾將從約車服務(即按需出行服務)入手,並以約車服務為核心,開展無人駕駛計程車、汽車共用和按需運輸等服務。在今年5月底,大眾汽車集團已與按需出行服務商Gett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此領域邁出了第一步。

在迅速擴張的出行服務市場中,大眾汽車集團為新設立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業務設立了目標,至2025年創收達到數十億歐元。

與此同時,大眾還將面向所有區域和品牌推進數位化進程,並對投資決策予以集中管理,以便為集團及其旗下品牌帶來最大化的附加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