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夢中看見未來:有70%的科學家從夢中得到過有益的啟示

每個人都做過夢, 夢中的故事千奇百怪, 荒誕怪異。 人醒後, 一般對夢中的故事記得不是很清楚, 但有的時候卻記得一清二楚, 這是為什麼呢?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夢是人體一種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 人在入睡後, 人體的右腦細胞還在活動, 這部分活躍的細胞, 就是夢的來源。 科學家曾做過實驗來阻斷實驗者做夢, 在多次做夢被打擾後, 發現實驗者生理異常, 並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應。

分析表明, 夢是一種調節機理, 是平衡各種功能的結果。 沒有夢的睡眠實際上品質不會太好, 甚至可能是大腦受到傷害的一種表現。

當然, 如果長期噩夢不斷, 則是對身體病症的一種喻示, 應該引起重視。 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 人們睡醒後不記得夢中情景和人類左右腦的分工有關, 還和夢中情景對本人的震撼強度有關。

人類很早就開始了夢的研究, 其中又以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佛洛德和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折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等為代表。

夢中的一些東西粗看來顯得不可思議, 但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可以得到印證。 有趣的是, 科學家的很多發明都得到夢的啟示。

德國有機化學家凱庫勒就曾經從夢中得到啟發。 19世紀中葉, 隨著石油工業的迅猛發展, 人們對有機化學的研究開始深入。 苯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學原料,

有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 按之前化學家的認識, 苯應該由24個氫原子和6個碳原子配對。 苯的化學結構式到底是怎樣的, 化學家們開始了研究, 凱庫勒也加入了研究的行列。

他的腦子裡始終充滿著苯的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 他經常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一研究起來就不歇手。 他在黑板、地板、筆記本、牆壁上畫著各種各樣的化學結構式, 設想過幾十種可能的排法, 但是都經不起推敲, 被自己否定了。 一天, 凱庫勒坐馬車回家。 由於連日來忙碌過度, 不一會兒, 他就在晃晃悠悠的馬車上睡著了。 在夢中, 碳原子和氫原子還在他腦海中不斷地變動著組合模式。 夢中, 他看到一條蛇, 不停地變化著, 突然它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形成了一個環。 凱庫勒一下子從夢中驚醒, 好似有所感悟, 立刻在本子上寫下來。 不久, 他成功地找到了苯的化學結構式, 終成一大化學巨匠。

無獨有偶, 丹麥著名物理學家波爾也借助夢提出了“原子結構模型”。 波爾為早日找出原子的結構, 已經在實驗室待了幾天。 他實在是太困了, 不由得在案臺上睡著了。 夢中, 他看見自己站在熱氣滾滾的太陽上, 九大行星圍著太陽轉動, 好似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栓在太陽上。 他醒後, 立馬意識到這是一個全新而有效的結構, 並著手研究, 終於第一個提出了“原子結構模型”。

英國劍橋大學曾對許多創造性學者的工作進行過一次大型調查。 在最後的調查結果中表明, 有70%的科學家從夢中得到過有益的啟示。

必須承認, 他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俗語說, “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科學家表面上受益於夢的啟示, 實際上是自己努力思考的必然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