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黔貨出山」仙源紅:大者,天成

仙源紅之路

習水縣雙龍鄉興中村玉萍組的雷其望幾十年來種著自己的田, 儘管有十來棵古茶樹, 但只是自己採摘茶葉制茶喝,

當然, 這制茶的工藝無法讓古茶樹的價值得到體現。 貴州仙源紅古茶樹茶業有限公司的到來改變了雷其望的生活, 公司委託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他管理古茶樹, 並收購其他茶農的茶青。 這樣一來, 他的年收入直接增加了15000元。 以往只能自己喝, 現在憑空變成了“搖錢樹”、“致富樹”, 雷其望非常高興, “這個產業好, 跟隨公司一起, 我也開闊了眼界。 ”嘗到了甜頭的雷其望根據公司指示, 又發展周圍農民用古茶樹的茶種種植了2000株小茶苗。

即便只是管理好自家的茶樹, 採摘茶青賣給公司, 每戶每年也能增加4000元左右的收入, 這對於當地村民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根據2015年02月13日習水縣統計局公佈的《習水縣2014年經濟運行情況》顯示,

2014年習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7082元。

剛到習水時, 劉國鋒去考察古茶樹, 當地村民對古茶樹不屑一顧, “你要呀, 我送你一棵。 ”現在劉國鋒再去找那村民要古樹, 對方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連忙搖頭, “不送了, 不送了!”

2014年, 特驅新農業投資事業部旗下貴州仙源紅古茶樹茶業有限公司制訂了建設古茶主題公園及古茶休閒度假區的規劃, 計畫占地面積1萬餘畝, 將分三期完成。 一期工程為初制廠和精製廠, 現已開工。 整個工程預計2020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而這, 只是一個開始。

已經香飄海外的“仙源紅”如今正在國內遍地開花, 並逐步走向資本市場了。

習水縣土城鎮, “仙源紅茶肆”訴說著船幫時代, 在這條海上絲綢之路上,

船老大與茶的故事, 見證著“仙源紅”古樹紅茶的興起。

內蒙古包頭市石拐區, 卡伊葡萄莊園正在建造, 丹麥王室亨利克親王與劉總“以茶換酒”的故事將在此延續, “仙源紅”古樹紅茶擔當起了中丹文化交流的使者。

海南五指山, 古茶樹再次被發現……

這是實體。

在資本市場領域, 劉國鋒團隊正與有關機構積極討論協商, 初步確定, 古茶樹以及古茶樹所產的紅茶將通過上海文交所進行交易。

他解釋道:一棵古茶樹年產紅茶標準為4盒共480G, 目前內部價1280元一盒, 即一斤古樹茶5000元, 一棵樹的茶青收益權賣1000元, 但必須持續買20年以上, 即一棵樹賣20000元, 獲得古茶樹收益權的持有人相當於購買了4盒茶青的收益, 其中2盒以1000元/盒的價格回收, 現金回報達到10%,

同時還得到2盒茶的回報。 這2盒茶可以提走, 也可以獲得提貨券(五年一個週期, 五年達到紅茶最佳狀態)進行交易, 也可以由公司回收。

為了保證持有人的利益, 劉國鋒聘請了以古茶樹資訊總監文偉平為首的專業團隊, 保證每棵古茶樹的資訊全部公開透明可追溯。 這, 就是“仙源紅”的故事, 一個關於古樹紅茶的故事, 一個希望發展新農業帶動農民致富的故事;你品嘗到的是回味甘甜的香茗, 它以希望紮根大農業的款款深情, 娓娓訴說著幾千年前“鰼人”馴化古茶的歷史, 又孕育出中丹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儘管它已積澱千年, 但它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或許你也可以與我們一同, 見證一個紅茶“大者”的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