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朝——市派“第一書記”帶領村民奔小康

2015年8月, 在鐵嶺市委政法委任職的張朝, 受市委組織部選派到凡河鎮新興堡村擔任第一書記。 任職以來, 他牢記第一書記“建好班子、帶好隊伍、改善民生”的責任, 履行第一書記“抓党建、助發展、促脫貧”的使命, 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礎上, 從加強党的基層組織建設入手, 推動村莊經濟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積極投身到駐村幫包工作中。 這兩年, 張朝心系這片熱土, 忙並快樂著。

抓好核心,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張朝認為, 村黨支部是村裡各項工作的核心, 只有抓好這個核心, 才能建設好黨員隊伍, 帶動全村百姓建設好新農村。 為做好黨支部換屆工作, 解決黨組織渙散問題, 他與全村黨員逐一談心, 瞭解實際情況, 做通思想工作, 又專門到凡河鎮北高牆、大蓮花等村學習換屆流程, 積極參加換屆期間鎮裡組織的每一次會議,

主持了從民主推薦到正式選舉的全過程, 成功選出了新一屆黨員支持、群眾認可的黨支部。 為發揮好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他積極向上級黨組織申請, 並多方籌措資金, 修繕村部, 建成黨員之家、黨群服務大廳和党建文化廣場, 曾經破敗的基層組織陣地煥然一新。 他利用黨員活動陣地, 開好“三會一課”, 抓好“兩學一做”, 每當重大節日, 他積極爭取扶貧資金, 走訪貧困居民, 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 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升, 真正成為領導農村各項事業的核心。

選好路子, 助推村莊經濟發展。 張朝認為, 農村經濟發展是農村各項事業基礎, 而要想發展農村經濟, 必須選對路子。 凡河鎮新興堡村一直以來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要經濟來源, 經濟模式單一, 傳統的銷售模式讓大米賣不出價, 他利用自身對網路的瞭解, 從水稻種植和銷售上入手, 將產品形成特色品牌, 利用“互聯網+農業”運營模式進行網上銷售, 形成了從糧食生產到加工成產品到銷售, 這樣一個一二三產業聯動的模式,

大米現已銷往山東、江蘇等地, 全村水稻價格不僅得到了提升, 更是供不應求。 在拓展農產品銷售途徑取得成功後, 他又帶領村民調整種植結構, 村裡旱田主要種植玉米, 但是當前玉米賣不出價格, 針對無法將旱田改為水田的農戶, 他多次到周邊地區去調研、學習, 帶領村民搞起了大棚黃瓜種植, 在原來的玉米地上建起了大棚, 以訂單銷售的方式出售黃瓜, 節約了農民的運輸成本, 增加了農民的收益, 真正為新興堡村實現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

建好設施, 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張朝認為, 基礎設施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發展, 只有夯實基礎, 才能促進農村繁榮。 由於歷史原因, 新興堡村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 春耕用水保證不了, 他協調鎮政府、水利等部門, 爭取農業資金, 帶領全村黨員幹部, 連續奮戰1個月, 運送土立方量達到5000多立方, 鋪設排水管200餘節, 近萬延長米的骨幹供水區、排水渠清淤工程得以竣工, 並修復田間了田間機耕道, 確保了全村的春耕順利進行。2016年夏天連降大雨,多名貧困戶家中大量積水,房屋隨時有坍塌的危險,為排除隱患,他帶著支部人員在雨水中連續奮戰8個小時,雙腳泡的走不了路了,貧困戶的家安全了。北海艦隊退役老黨員,已有83歲高齡的張寶成老大爺激動的說:“小張書記,謝謝你為我們村做的一切,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黨的溫暖,這永遠是你的家!”

搞好活動,形成村屯文明風尚。

過去,新興堡村,張朝並不是生長於斯。現在,通過兩年的第一書記任職,張朝已經心系這片熱土,密不可分了。未來,張朝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團結帶領新興堡村廣大黨員群眾,奮進在更美好的新農村道路上。

本文系人間正道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載。

確保了全村的春耕順利進行。2016年夏天連降大雨,多名貧困戶家中大量積水,房屋隨時有坍塌的危險,為排除隱患,他帶著支部人員在雨水中連續奮戰8個小時,雙腳泡的走不了路了,貧困戶的家安全了。北海艦隊退役老黨員,已有83歲高齡的張寶成老大爺激動的說:“小張書記,謝謝你為我們村做的一切,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黨的溫暖,這永遠是你的家!”

搞好活動,形成村屯文明風尚。

過去,新興堡村,張朝並不是生長於斯。現在,通過兩年的第一書記任職,張朝已經心系這片熱土,密不可分了。未來,張朝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團結帶領新興堡村廣大黨員群眾,奮進在更美好的新農村道路上。

本文系人間正道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