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監”的發展過程和級別

“太監”和“宦官”在清朝前不是相同的概念, 宦官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 不過那時的宦官並非閹割之人, “悉用閹人”是東漢以後, 太監一詞遼代才出現, 明代宦官和太監才發生聯繫;太監是宦官的上司, 是高級宦官, 充任太監的必須是宦官, 而宦官卻都不都是太監, 到了清朝, 太監才成為宦官的同義詞。

當今我們看宮廷劇, 都能看到皇帝或妃子身邊“男貌女聲”的作態扭曲的人物—太監, 大家都認為:閹割後服務於皇室的都是太監, 豈不然, 在明代只有最高級的宦官、即紫禁城二十四衙門首領才能統稱為:太監。

太監之下是少監, 一般作太監的助手, 有時也出任各地的鎮守。 第三等級是:監丞。 以上均為高級宦官, 只有那些有文化且資歷深的宦官才能出任, 資歷較淺的只能擔任:典薄、長隨、奉禦、當差、聽事等。 清朝的宦官開始統稱:太監, 也有等級排序, 並逐漸形成定制。 最大的宦職為“督領侍”, 相當於朝廷的二品官銜。 據《歷代職官表》記載, 太監的職制是:總管太監, 四品;副統管太監, 六品;首領太監, 八品等。 賞有太監頂戴統稱:老爺, 沒有頂戴的叫:師傅。

在各宮又分:首領, 大師傅, 二師傅, 帶班, 陳人, 最後就是小徒弟啦。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