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背後,諸葛亮“十面埋伏”有何弦外之意?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 諸葛神機妙算, 有著死諸葛嚇死活仲馬, 三氣周瑜等佳話, 當然還有空城計更是家喻戶曉, 老少皆知。 那麼這故事的背後又有何說法?且先看看空城計的過程。

街亭一戰, 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 最後失守, 此時諸葛亮沒辦法, 只得退到西城。 而司馬懿和張張郃等人乘勝追擊一路跟來。 此時, 城中大小老弱加起來也才五千人, 而精兵都在外面, 一時找不到救援。 城內之人無不驚慌失措, 而諸葛亮上城樓觀望之後, 對城內老小說:”大家不必擔心, 我有一計, 定可讓這司馬懿退兵。


說完傳令下去, 讓城中守衛按兵不動, 城門大開, 且讓百姓在街上掃街, 不要大聲喧嘩。 而這邊, 自己帶著兩個書童, 帶著一張撫琴, 披風戴綸地在城上悠然地彈起了”十面埋伏“。 司馬懿見後很是疑惑, 認為諸葛亮這樣做定是在城中設有埋伏, 不可進攻, 於是帶領軍隊撤退。

而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問道:”這會不會是諸葛亮故意做出樣子來嚇人的?要不讓我帶兵殺進去如何?“而司馬懿解釋道:”諸葛亮一生嚴謹, 不可能冒險, 現在敢大開城門, 定是有埋伏於城內, 如貿然前去, 定中他計。 還是撤退為妙。 “

這樣看來, 是諸葛亮比司馬懿勝過一籌.其實有人會提問:”司馬懿大可讓他的兒子帶小部隊前去試談, 為何還要急急退步呢?其實答案在諸葛亮的”十面埋伏“裡。 司馬懿又不是傻子, 其實早知諸葛亮是什麼想法, 只是當司馬懿聽到諸葛亮談的”十面埋伏“之後, 他開始有了想法, 當時的曹操大軍比較強大, 而如何這一戰直接進攻, 諸葛一死, 司馬懿就沒有了對手。 正是那一句兔死狗烹讓司馬懿明白,

留著諸葛亮對自己有好處。 於是退步而去。

這正是剛說的, 司馬懿都知道諸葛亮是一生嚴謹之人, 為何敢出如此之計?其實諸葛亮有十足把握, 他深知司馬懿能聽懂他的弦外之音。

其實這一出空城計妙就妙在這”十面埋伏“, 隔空傳音,

在是隔空對話。 當然, 歷史上三國裡並沒有這一出, 只是在《三國演義》裡添加的。 我們也只是各抒己見來分析分析當時羅貫中心裡的想法而已, 並沒有具體的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