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代袁宏道:虎丘記

虎丘去城可七八裡, 其山無高岩邃壑, 獨以近城, 故簫鼓樓船, 無日無之。 凡月之夜, 花之晨, 雪之夕, 遊人往來, 紛錯如織, 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 傾城闔戶, 連臂而至。 衣冠士女, 下迨蔀屋, 莫不靚妝麗服, 重茵累席, 置酒交衢間。 從千人石上至山門, 櫛比如鱗, 檀板丘積, 樽罍雲瀉, 遠而望之, 如雁落平沙, 霞鋪江上, 雷輥電霍, 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 唱者千百, 聲若聚蚊, 不可辨識。 分曹部署, 竟以歌喉相鬥, 雅俗既陳, 妍媸自別。 未幾而搖手頓足者, 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 石光如練, 一切瓦釜, 寂然停聲, 屬而和者, 才三四輩;一簫,

一寸管, 一人緩板而歌, 竹肉相發, 清聲亮徹, 聽者魂銷。 比至夜深, 月影橫斜, 荇藻淩亂, 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 四座屏息, 音若細發, 響徹雲際, 每度一字, 幾盡一刻, 飛鳥為之徘徊, 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 飛岩如削。 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 巒壑競秀, 最可觴客。 但過午則日光射人, 不堪久坐耳。 文昌閣亦佳, 晚樹尤可觀。 而北為平遠堂舊址, 空曠無際, 僅虞山一點在望, 堂廢已久, 余與江進之謀所以複之, 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 餘既乞歸, 恐進之之興亦闌矣。 山川興廢, 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 登虎丘者六。 最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 遲月生公石上。 歌者聞令來, 皆避匿去。 餘因謂進之曰:“甚矣, 烏紗之橫, 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

有不聽曲此石上者, 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 虎丘之月, 不知尚識餘言否耶?

賞析:

虎丘離城約七八裡路, 這座山沒有高峻的山峰與幽深的峽谷, 只不過因為靠近城市, 因此奏著音樂的遊船, 沒有一天不到那兒去。 凡是有月亮的夜晚, 開花的早晨, 下雪天的黃昏, 遊人來往穿梭, 猶如織布一樣, 而以中秋最為繁盛熱鬧。

每到這一天, 全城閉戶, 攜手並肩而來。 上至士大夫鄉紳、大家婦女, 下至貧民百姓, 全都塗脂抹粉, 鮮衣美服, 重重疊疊地鋪設席氈, 將酒肴擺在大路邊, 從千人石一直到山門, 如梳齒魚鱗般密集相連。 檀板聚積如小山, 樽罍似雲霞般傾瀉, 遠遠望去, 猶如成群的大雁棲落在平坦的沙灘, 彩霞鋪滿江面,

電閃雷鳴, 無法具體描繪它的形狀。

剛開始安設筵席時, 唱歌的人成百上千, 聲音如團聚在一起的蚊子, 沒法分辨識認。 等到分批安排, 爭相以歌喉比高低;雅樂和俗樂各各陳獻後, 美和醜自然區別開了。 不多時, 搖頭頓腳按節拍而歌的, 只不過幾十個人而已。 一會兒, 明月升到天空, 月光照在石上猶如潔白的絹綢, 所有粗俗的歌曲, 不再發出聲響, 跟隨著唱和的, 只有三四個人。 一支簫, 一寸管, 一人慢慢地打著歌板唱著, 管樂伴著歌喉, 聲音清脆瀏亮, 使聽的人深受感動。

等到夜深, 月亮西斜, 樹影散亂, 於是連簫板也不用, 一個人登場, 四圍的人屏住聲息, 聲音如細而直上的毛髮, 響徹雲端, 每吐一字, 幾乎拖長達一刻之久, 飛鳥聽了為之回翔盤旋,

壯士聽了感動得流下眼淚。

劍泉深得無法測量, 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 千頃雲因為有天池等山作為幾案, 山峰峽谷, 爭奇鬥秀, 是請客飲酒的好地方。 但是過了中午便陽光逼人, 不能久坐。 文昌閣也不錯, 晚上林中的景色尤為迷人。 朝北為平遠堂舊址, 空曠沒有遮攔, 僅僅遠遠望見虞山, 如小小的黑點。 堂荒蕪已經很久了, 我和江進之商量修復它的辦法, 想在裡面供奉韋應物、白居易等人, 但不久生了病, 我既然已經辭了官, 恐怕進之的興致也消盡了。 山川的興旺和荒廢, 確實有它的運數啊!

在吳縣作了兩年官, 登虎丘山六次。 最後一次和江進之、方子公一起登, 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 唱歌的人聽說縣令到來,

都躲避開了。 我因此對進之說:“做官的橫行氣盛, 衙役庸俗粗野, 是多麼厲害呀!以後不作官了, 有不在這石上聽歌的, 有月亮為證!”現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職客居吳縣, 虎丘的月亮不知道還記得我的話嗎?

注釋

①萬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吳縣令, 期間,六次遊覽虎丘。 萬曆二十四年, 解職離吳前, 留連虎丘勝景, 寫下這篇描寫吳中民俗的散文。 虎丘, 蘇州名勝之一。 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葬在這裡, 三日有虎來踞其上, 故名。

②蔀(pǒu 部)屋:草席蓋頂的屋子, 指窮苦人家昏暗的屋子。 這裡指貧民。

③雲:像雲一樣。

④雷輥:車輪轉聲, 這裡指雷的轟鳴聲。

⑤瓦釜:用黏土燒制的鍋, 這裡比喻粗俗的歌聲。

⑥竹肉:這裡指簫管和歌喉。 《晉書·孟嘉傳》:“絲不如竹, 竹不如肉。 ”

⑦千頃雲:山名,在虎丘山上。

⑧江進之:江盈科,字進之,桃源(今湖南桃源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官至四川提學副使,時任長洲縣令。著有《雪濤閣集》。

⑨韋蘇州:唐代人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

⑦千頃雲:山名,在虎丘山上。

⑧江進之:江盈科,字進之,桃源(今湖南桃源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官至四川提學副使,時任長洲縣令。著有《雪濤閣集》。

⑨韋蘇州:唐代人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