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辛亥革命後 孫中山計畫設5個首都 如今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城市

1912年隨著辛亥革命的成功爆發,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把南京作為民國的首都, 時隔2個月後,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北京又成了民國國都。 孫中山很早就對對當年中國大都城戰略佈局進行考慮和研究, 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一都四京”配置。 那麼都是哪5個城市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都”:武漢。 孫中山最早是想把武漢作為首都, 無論是是從交通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文化方面, 武漢都是最佳之選。 在孫中山看來, 武漢是中國的中心, 是軍事、經濟、人文地理的中心, 是真正的“國之中”、“天下之中”。 武昌起義成功後, 孫中山驚歎“武漢一呼, 四方回應。 ”簡單八個字, 道出了武漢扼控四方的重要戰略地位。

“東京”江寧:也就是南京。 南京確實位於中國地理位置的東部, 而且歷史極為悠久, 被稱為“六朝古都”。 明王朝初期, 江寧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天平天國時期也把南京作為首都。 孫先生沒有把南京作為首都, 是考慮到歷史上“屢都屢亡”的原因, 大概是秦淮河畔太適宜安逸享受, 會讓人不思進取。

“西京”重慶:重慶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城市之一, 歷史上曾經是巴人的首府, 西元1189年, 宋光宗先封恭王, 後即帝位, 自詡“雙重喜慶”, 升恭州為重慶府, 重慶由此得名。 而重慶在抗戰時期也一度成為陪都, 如今是四大直轄市之一。

“南京”廣州:孫先生認為從地理位置看, 廣州作為“南京”是在合適不過的。 廣州作為南方大城市, 與外國的自由貿易使其很早就成為繁花的大都市之一, 早年孫中山以廣州為革命根據地, 發動過多次起義,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 當選為海陸軍大元帥, 誓師北伐。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

“北京”順天:明朝和清朝地區把北京成為順天府, 同時北京也是明清2朝的首都, 孫中山因為難以接受欲推翻的清王朝都城作為新首都, 所以把北京作為扼守北方的“北京”。 如今的武漢、南京、重慶、北京、廣州無一不是各個地區的領頭羊, 均是富甲一方的大都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