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的另類臉譜:7位被誤讀的掌舵人和一個被刻意遺忘的王朝

他們曾經鷹揚跋扈, 卻也都頗有些壯志未酬的悲哀。

民國十七年之前的北洋王朝, 一共誕生了7位掌舵人, 確切的說是5位總統、1位執政、1位陸海軍大元帥。 而後世除了東北王張作霖還有一些評書軼事流傳于世, 其餘6個皆被貼上丑角的臉譜。

然而, 這顯然是有失公允。 如果說他們的時代被定論成軍閥混戰的歷史, 這個無可厚非。 但是在風雲亂世的背後, 還有一條若隱若現的脈絡:他們多是出於袁世凱的北洋系, 但是諷刺的是在袁世凱生前, 軍閥混戰是不存在的。

而袁世凱的一生, 經略朝鮮治理直隸;徐世昌在東北的發展, 可以說都是有口皆碑, 卓有成效。 而黎元洪、段祺瑞、馮國璋都是在張之洞、袁世凱編練新軍的過程中, 晚清“電燈點煙”的軍隊中, 相對而言出類拔萃的軍事人才。 即使像曹錕這樣的粗人, 麾下也有吳佩孚這樣被稱為“玉帥”的儒將;即使張作霖這樣的綠林出身, 卻還是會被對手宋教仁稱為“二十世紀的梁山泊。 ”

但是, 遺憾的是, 他們在當時都沒能找到真正適合中國的道路。

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埋葬了他所有的輝煌與榮光;而黎、徐、馮三人也是受制於人;段祺瑞和張作霖, 軍事上曾經都如此強勢, 段在任上通過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僥倖獲得戰勝國的身份, 但歷史上的首次出兵護僑, 則是真槍真炮的開戰日俄, 當時也被俄國稱為干涉的“帝國主義國家”;而張作霖因為始終拒絕與日軍合作, 最後賠上的是自己的生命;最不濟的曹錕,

賄選醜聞的背後卻還在任上通過了中國第一部完整的法案, 麾下的玉帥吳佩孚更是被評為“中國的最強者”。

最想說的是他們的晚節。 這些曾經窮兵黷武的愚昧軍閥, 在外敵面前, 都表現出了非凡的氣節。 馮、黎二人在早年都曾主動刺探日軍軍情以報國需,

而甲午海戰時的黎元洪, 更是敢於鑿船自沉, 在危境之時, 敢於捨生取義, 絕不有損大義。 而在日軍佔領華北後, 自然對徐、曹、吳等人也都威逼利誘, 但是他們均斷然拒絕, 而像吳佩孚最終的死因, 或多或少都與日軍有關。

當然還有那個“為日本去一大敵”的袁世凱, 即使曾經叱吒那個風雲變幻、萬象崢嶸的大時代,最後收穫的不若是百年孤獨的悲涼與愧怍……

即使曾經叱吒那個風雲變幻、萬象崢嶸的大時代,最後收穫的不若是百年孤獨的悲涼與愧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