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假如晉悼公不是英年早逝,他會統一中原嗎?

興霸業晉悼公---壯志未酬身先死

晉悼公內和外聯, 在收服鄭國後, 終於讓晉國重新成為了霸主之國。 但是爭霸的道路充滿了艱辛, 俗話說“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稍不小心, 就前功盡棄。

晉悼公的壯志雄心遠不至只是成為一個諸侯霸主, 而是渴望成為天下共主, 坐在高高的王座上, 對諸侯們頤指氣使, 對臣民們發號施令。

為了實現自己的壯心雄心, 晉悼公在收服鄭國後, 著手對國內的權力結構進行調整, 使執政團隊更具有戰鬥力, 更能體現國君的政治意志, 晉悼公運用高明的政治手段和高超的調和藝術, 順利完成了管理團隊的重構和執政團隊的新老交替, 從而將國家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為長期穩定執政奠定了基礎, 在上一故事中已經講到, 在此不重複。

然而在國外, 卻並不那麼風平浪靜。 晉國雖然主導了中原的政治局勢, 但齊、秦、楚等大國對晉國並不十分服氣,

鄭國、陳國一向左右搖擺, 其餘諸侯國也同樣心懷異志。 為了進一步穩固霸權, 加強對諸侯國的控制, 西元前559年, 晉悼公召集諸侯們在向地會盟。

為什麼要召開盟會呢?原因是晉國的盟國吳國被楚國欺負了。 西元前560年, 與晉悼公爭奪霸權的楚共王去世了,

楚康王繼位, 楚國舉行國喪, 祭奠楚共王。 吳國不顧道義, 竟然趁機出兵入侵楚國, 楚國君臣百姓同仇敵愷, 將吳軍殺了個屁滾尿流。 吳國也算是姬姓後代, 竟然墮落到如此地步, 既令人齒冷, 又叫人悲哀。

因為吳國後面的支持力量是晉國, 吳國吃了悶虧, 就跑到晉國去尋找安慰。 晉悼公得知原委, 對吳國的行為進行了譴責。 吳國自尋羞辱, 怪不得別人。

當然吳國是盟國, 作為霸主國, 晉悼公還是得給吳國留一些顏面, 為吳國主持所謂的公道, 於是召集諸侯們會盟, 討論替吳國復仇事宜。 晉悼公要求諸侯國配合吳國襲擾楚國, 並替吳國謀劃如何進攻楚國。

楚國雖然失去霸權, 但畢竟還是大國, 諸侯國擔心與楚國結仇,

一旦晉國不能提供保護, 自己就會成為楚國報復的目標, 所以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誰都不出聲。

晉悼公見霸主的命令如此不見效, 就向范宣子使了一個眼色。 范宣子會意, 就大聲宣佈說:“盟主有令, 積極配合霸主執行命令, 對晉國忠誠的國家,

將會減免三年內朝貢的財物。 魯國一向積極配合盟主的工作, 所以我們國君決定免去魯國三年的貢賦。 ”

魯國參與盟會的季武子、子叔齊子一向與范宣子交好, 聽到范宣子的話, 立刻明白晉悼公是想魯國支持晉國的決定, 只不過口頭上支持一下就能免掉魯國的貢賦, 這生意還是劃得來的。 季武子等就站出來, 代表魯國公開支持晉悼公的決定。 其他諸侯代表一看魯國都表了態, 就不敢反對了。

西邊的秦國也是小動作不斷, 荀氏封地與秦地接壤, 受害最深。 荀偃成為正卿後, 要求晉悼公出兵征討秦國。 晉悼公與荀偃約定:悼公止步於國境線, 但允許荀偃可以隨機行事。

晉悼公親率大軍, 討伐秦國, 在棫林大敗秦軍。 晉悼公按照約定,將三軍交于荀偃,自己先行回國。荀偃指揮三軍,繼續西征。秦軍一路,堅壁清野,邊戰邊向西撤退,晉軍和諸侯聯軍進擊到黃河邊的時候,都不願西進。荀偃想渡過黃河攻擊秦國本土,但新軍和上軍不聽指令,自行撤退。荀偃只得撤軍。在西進途中,欒鋮和士鞅戰死,算是晉國方面的一個損失。

南方的衛國,國內發生政變。衛國一向出君子,但總是昏君當道,小人當政。衛獻公刻薄寡恩,執政孫文子驕悍僭越,兩人都不得民心。西元前559年,衛國內亂,孫文子和孫惠子發動政變,攻打衛獻公,獻公求和不被允許,只得逃往齊國。孫文子擁立了衛殤公,把持了朝政。晉悼公接受當年文公處理衛成公事件的教訓,沒有干涉衛國內政,默認了衛殤公的合法性,只要衛國忠於晉國,管他誰是衛國國君。不過衛國就因此動亂了十多年,直到衛獻公復辟。

齊國曾經是霸主國,對晉國的忠誠從來就是三心二意,周王室受晉國的壓制,心中同樣憤憤不平。周王室要借齊國來平衡晉國的影響力,派劉定公犒賞齊國,劉定公也只能含糊其辭:齊侯當仿效姜太公以勤王事。得到周王室的暗許,讓齊靈公這個混世魔王受寵若驚,野心澎湃,時不時在各種場合挑出一點事來。

晉國大概察覺到齊國的躁動,就想給齊國一點警告。西元前659年,在一場宴會上,范宣子讓齊國演奏《韶樂》,《韶樂》是諸侯朝見天子的禮樂,然後又借了齊國的鳥羽和旄車便不歸還。這完全不合禮制,是公開的輕視和羞辱。齊靈公得知後大怒,決定展開報復。西元前558年夏天,魯國大夫孟獻子築城,齊國糾合邾、莒兩國一起,攻打孟獻子的新城。齊、魯都是晉國的盟國,齊靈公所作所為,當然是破壞聯盟的惡劣行為。

晉悼公盛怒,決定出兵討伐齊國。然而就在這一年的7月,晉悼公突然染病,並且迅速惡化,最終醫治無效,帶著一腔未酬的熱血壯志離世。

晉悼公去世之後,中原大地突然失去了方向,華夏族到底走向何方,引起了仁人志士們的深思。

欲知後事,請繼續閱讀《春秋霸業》的下一個系列《風雷激蕩天欲變》。

晉悼公按照約定,將三軍交于荀偃,自己先行回國。荀偃指揮三軍,繼續西征。秦軍一路,堅壁清野,邊戰邊向西撤退,晉軍和諸侯聯軍進擊到黃河邊的時候,都不願西進。荀偃想渡過黃河攻擊秦國本土,但新軍和上軍不聽指令,自行撤退。荀偃只得撤軍。在西進途中,欒鋮和士鞅戰死,算是晉國方面的一個損失。

南方的衛國,國內發生政變。衛國一向出君子,但總是昏君當道,小人當政。衛獻公刻薄寡恩,執政孫文子驕悍僭越,兩人都不得民心。西元前559年,衛國內亂,孫文子和孫惠子發動政變,攻打衛獻公,獻公求和不被允許,只得逃往齊國。孫文子擁立了衛殤公,把持了朝政。晉悼公接受當年文公處理衛成公事件的教訓,沒有干涉衛國內政,默認了衛殤公的合法性,只要衛國忠於晉國,管他誰是衛國國君。不過衛國就因此動亂了十多年,直到衛獻公復辟。

齊國曾經是霸主國,對晉國的忠誠從來就是三心二意,周王室受晉國的壓制,心中同樣憤憤不平。周王室要借齊國來平衡晉國的影響力,派劉定公犒賞齊國,劉定公也只能含糊其辭:齊侯當仿效姜太公以勤王事。得到周王室的暗許,讓齊靈公這個混世魔王受寵若驚,野心澎湃,時不時在各種場合挑出一點事來。

晉國大概察覺到齊國的躁動,就想給齊國一點警告。西元前659年,在一場宴會上,范宣子讓齊國演奏《韶樂》,《韶樂》是諸侯朝見天子的禮樂,然後又借了齊國的鳥羽和旄車便不歸還。這完全不合禮制,是公開的輕視和羞辱。齊靈公得知後大怒,決定展開報復。西元前558年夏天,魯國大夫孟獻子築城,齊國糾合邾、莒兩國一起,攻打孟獻子的新城。齊、魯都是晉國的盟國,齊靈公所作所為,當然是破壞聯盟的惡劣行為。

晉悼公盛怒,決定出兵討伐齊國。然而就在這一年的7月,晉悼公突然染病,並且迅速惡化,最終醫治無效,帶著一腔未酬的熱血壯志離世。

晉悼公去世之後,中原大地突然失去了方向,華夏族到底走向何方,引起了仁人志士們的深思。

欲知後事,請繼續閱讀《春秋霸業》的下一個系列《風雷激蕩天欲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