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小書大來頭(二)

接前文所述, 話說1917年冬天, 山西、內蒙古又爆發了大規模鼠疫(咦, 我為什麼要說“又”呢)。

這次鼠疫持續的時間雖然不是太長, 但同樣具有超強破壞力。

“去冬及今春, 綏遠一帶鼠疫流行, 有司備藥延醫, 如臨大敵, 交通斷絕者數月。 稅款運費, 公私兩傷, 卒之死人數千, 借款百萬。 ”——寫這段話的, 正是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

同樣是銀元, 為什麼只聽說“袁大頭”, 沒聽說“徐大頭”?

有病就得治,

但徐大總統一打聽——“問以治痊者若干人?曰:無有也。 問以何法能愈此病?曰:無有也。 ”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 “治好了幾個?木有。 什麼辦法能治?也木有”——聽上去完全無解的節奏。

徐世昌成立了一個防疫會, 專門負責綏遠防疫事宜。 出任防疫會會長的是前中華民國代理國務總理江朝宗, 這規格也是蠻高的。

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 江朝宗淪為漢奸

江朝宗的名聲其實也不是太好, 他先是參與了張勳復辟, 後來在日本侵華時又當了漢奸。 但一碼歸一碼, 這次防疫, 江朝宗還是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鑒於當時西醫對鼠疫毫無辦法, 江朝宗只好在中醫上尋找突破口。 一位北平老中醫的話讓他喜出望外。

老中醫是這麼說的:“此等傳染, 皆有治法, 乃中醫所專長, 特為權勢所屈, 不能自伸其道爾。 然而成法具在, 古賢原未嘗欺人, 擇而用之, 是在明達。 ”

換成現代語言, 大致的意思就是:這些個傳染病, 中醫不但能治, 而且還都很擅長, 只不過你們沒給機會;但辦法都是現成的, 古人並沒有騙我們,

我們只要選擇好就可以。

這是個什麼人, 敢誇這樣的海口?

先來看一則舊新聞。

1913年, 民國政府在報紙上發佈了一則通告, 內容是前清隆裕皇太后的死訊——

“據清室內務府總管報稱, 二月二十二日丑時, 隆裕皇太后仙馭升遐等語, 當經派員查檢, 醫官曹元森、張仲元等所開脈方, 俱稱虛陽上升, 症勢叢雜, 氣壅痰塞, 至二十二日丑時, 痰壅薨逝……”

我一定是看到了假皇后……

沒錯!上面那個確實是假的, 真皇后長這樣……

隆裕皇太后的葬禮,可謂盛況空前

通告裡的“醫官曹元森”,就是給江朝宗提建議的這位老中醫。滿清垮臺之前,曹先生曾在宮中擔任御醫;隆裕皇太后的最後時刻,曹先生又是主要的救治者,這身份、這資歷,專業水準就不用多說了吧?

資歷歸資歷,“此等傳染,皆有治法,乃中醫所專長”這樣的話,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曹元森的隨口胡吹?

依據還真有,當時曹元森有沒有提供,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但2009年有一篇由“天津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以下簡稱教研室)撰寫的論文,提到了不少例證。

論文裡提到,“伴隨著重大疫情的出現,中醫始終奮戰在抗擊傳染病的第一線,從金元時期河北劉完素、李杲中原治疫,到清代余霖、吳鞠通、王清任京師治疫;從丁國瑞、曹元森等天津、山西治疫,到孔伯華、楊浩如等廊坊治霍亂,張錫純天津、河北治療霍亂、猩紅熱等。”

這段文字裡提到的幾次防疫,發生在曹元森之後的咱先略過不提,只說之前的。

宋金交戰時期,河北是主要戰場,天災加上人禍,瘟疫流行是常有的事。河北河間名醫、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根據北方氣候乾燥的特點,“開創了寒涼清熱為主治療外感熱病之先河”,並提出泄熱通腑、清熱解毒、養陰退熱三種不同的治法,形成完整的治療方案。

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

1202年,北方地區流行“大頭瘟”。與劉完素同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河北名醫李杲(即李東垣,中醫“脾胃學說”創始人),在這次疫情中立了大功。

“大頭瘟”症狀為“頭面腫盛,目不能開,呼吸困難,咽喉不利,舌幹口燥”,當時有醫生採用泄法治療,往往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而李杲認為,“身半之上,天之氣也,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為頭面,而為腫耳”,所以治療應以疏風清熱解毒為主。他用黃芩、黃連、板藍根、升麻、柴胡、桔梗等中藥組方,治好了很多患者。

金元四大家之二李東垣

為了盡可能擴大影響,李杲還讓人把藥方刻在木板上,立在人多的地方進行推廣。這個方子後來經過完善,現在仍然是治療大頭瘟的基本方,名字叫“普濟消毒飲”。

到了大清,1792-1793年,北京又遭遇了疫病大流行。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提到了這次大疫,“乾隆癸醜,春夏間,京中多疫。以張景嶽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吳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驗。有桐城一醫,以重劑石膏治馮鴻臚星實之姬,人見者駭異。然呼吸將絕,應手輒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

說到石膏,一般人想到的不外乎這兩個用途,一是骨折時固定肢體,二是裝修時會用到的牆角線。石膏能當藥吃,對普通人來說還真是個新鮮事。

普通石膏

文藝石膏

2b石膏

中藥材石膏

紀曉嵐文章裡提到的“桐城一醫”名叫餘霖,也是當時一位名醫。但余霖這個方子,別說普通人不瞭解,即使對當時的中醫界來說,也是聞所未聞。為啥?“重劑石膏”——劑量太大!

據說當時北京城正陽門外有人感染了疫病,“周身斑疹紫黑”,病情很是危急。而餘霖給此人開的藥方裡,每劑的石膏達到八兩之多,以致“醫家不敢用,病家不敢服,鋪家不敢賣”。結果患者連服15劑藥,光是石膏就吃了六斤,居然真治好了!

余霖的方子也流傳到了現在,叫做“清瘟敗毒飲”,如果有正在從事裝修業並有意轉行的同學,不妨研究一下。

1821年,北京再次流行疫病,“民多吐利、腹痛而死”,名醫吳鞠通“制苦溫芳香、扶陽祛穢之劑霹靂散以救之,大獲奇效”。

清代名醫吳鞠通

吳鞠通這個方子也是神了,據說在當年的鄉試中,主考官買了百餘劑霹靂散供考生服用,結果考場中還真就連一個患病的都沒有。

至於1917年曹元森防治鼠疫,論文裡是這麼說的,“徐世昌總統派防疫委員會赴疫區實施預防治療,中醫以曹元森為首,親臨大同防疫一線。當時西醫執有防無治之議,曹則力主中醫治疫……通過分析鼠疫病機變化規律,提出急以逐穢為第一要務……在此原則指導下眾人針對山西鼠疫商定治疫主方,並根據病情靈活加減,病者獲救頗眾。”

(to be continued……)

隆裕皇太后的葬禮,可謂盛況空前

通告裡的“醫官曹元森”,就是給江朝宗提建議的這位老中醫。滿清垮臺之前,曹先生曾在宮中擔任御醫;隆裕皇太后的最後時刻,曹先生又是主要的救治者,這身份、這資歷,專業水準就不用多說了吧?

資歷歸資歷,“此等傳染,皆有治法,乃中醫所專長”這樣的話,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曹元森的隨口胡吹?

依據還真有,當時曹元森有沒有提供,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但2009年有一篇由“天津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以下簡稱教研室)撰寫的論文,提到了不少例證。

論文裡提到,“伴隨著重大疫情的出現,中醫始終奮戰在抗擊傳染病的第一線,從金元時期河北劉完素、李杲中原治疫,到清代余霖、吳鞠通、王清任京師治疫;從丁國瑞、曹元森等天津、山西治疫,到孔伯華、楊浩如等廊坊治霍亂,張錫純天津、河北治療霍亂、猩紅熱等。”

這段文字裡提到的幾次防疫,發生在曹元森之後的咱先略過不提,只說之前的。

宋金交戰時期,河北是主要戰場,天災加上人禍,瘟疫流行是常有的事。河北河間名醫、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根據北方氣候乾燥的特點,“開創了寒涼清熱為主治療外感熱病之先河”,並提出泄熱通腑、清熱解毒、養陰退熱三種不同的治法,形成完整的治療方案。

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

1202年,北方地區流行“大頭瘟”。與劉完素同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河北名醫李杲(即李東垣,中醫“脾胃學說”創始人),在這次疫情中立了大功。

“大頭瘟”症狀為“頭面腫盛,目不能開,呼吸困難,咽喉不利,舌幹口燥”,當時有醫生採用泄法治療,往往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而李杲認為,“身半之上,天之氣也,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為頭面,而為腫耳”,所以治療應以疏風清熱解毒為主。他用黃芩、黃連、板藍根、升麻、柴胡、桔梗等中藥組方,治好了很多患者。

金元四大家之二李東垣

為了盡可能擴大影響,李杲還讓人把藥方刻在木板上,立在人多的地方進行推廣。這個方子後來經過完善,現在仍然是治療大頭瘟的基本方,名字叫“普濟消毒飲”。

到了大清,1792-1793年,北京又遭遇了疫病大流行。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提到了這次大疫,“乾隆癸醜,春夏間,京中多疫。以張景嶽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吳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驗。有桐城一醫,以重劑石膏治馮鴻臚星實之姬,人見者駭異。然呼吸將絕,應手輒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

說到石膏,一般人想到的不外乎這兩個用途,一是骨折時固定肢體,二是裝修時會用到的牆角線。石膏能當藥吃,對普通人來說還真是個新鮮事。

普通石膏

文藝石膏

2b石膏

中藥材石膏

紀曉嵐文章裡提到的“桐城一醫”名叫餘霖,也是當時一位名醫。但余霖這個方子,別說普通人不瞭解,即使對當時的中醫界來說,也是聞所未聞。為啥?“重劑石膏”——劑量太大!

據說當時北京城正陽門外有人感染了疫病,“周身斑疹紫黑”,病情很是危急。而餘霖給此人開的藥方裡,每劑的石膏達到八兩之多,以致“醫家不敢用,病家不敢服,鋪家不敢賣”。結果患者連服15劑藥,光是石膏就吃了六斤,居然真治好了!

余霖的方子也流傳到了現在,叫做“清瘟敗毒飲”,如果有正在從事裝修業並有意轉行的同學,不妨研究一下。

1821年,北京再次流行疫病,“民多吐利、腹痛而死”,名醫吳鞠通“制苦溫芳香、扶陽祛穢之劑霹靂散以救之,大獲奇效”。

清代名醫吳鞠通

吳鞠通這個方子也是神了,據說在當年的鄉試中,主考官買了百餘劑霹靂散供考生服用,結果考場中還真就連一個患病的都沒有。

至於1917年曹元森防治鼠疫,論文裡是這麼說的,“徐世昌總統派防疫委員會赴疫區實施預防治療,中醫以曹元森為首,親臨大同防疫一線。當時西醫執有防無治之議,曹則力主中醫治疫……通過分析鼠疫病機變化規律,提出急以逐穢為第一要務……在此原則指導下眾人針對山西鼠疫商定治疫主方,並根據病情靈活加減,病者獲救頗眾。”

(to be continue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