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浙江人逃難去鄰國,後代當了該國皇帝,但必須謀求中國同意!

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是分裂動盪時期, 原本文明的中心——中國北方陷入混戰之中, 很多人南下避亂。 南方的十國割據形勢雖然亂, 但是戰爭相對於北方還是少一點的。

五代的後漢時期, 中國浙江有一個叫胡興逸的人, 帶著家人宗族逃到了安南境內。 或許有人認為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 其實這話並不全對, 安南比今天的越南小, 大概就相當於越南的北方地區。

安南都護府

安南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的郡縣, 稱之為“北屬時期”。 安南歷史上叫過交趾, 秦漢之際曾屬於趙佗的南越國範圍。 唐朝曾在此地設置過安南都護府, 所以安南之名由此而來。

唐末的時候, 藩鎮割據, 安南這地方屬於靜海軍節度使。 胡興逸逃到安南之後, 居住在演州。 演州是唐朝貞觀年間設置的, 就是今天的越南演州府。

交趾

胡興逸在演州慢慢安頓下來, 勢力也大了起來, 成了地方上的寨主。 在中國的南宋時期, 越南進入了李朝時代, 李朝遷都大羅城後對外改稱大越國, “帝自華間城徙都於京府大羅城”。 這一稱號在南宋隆興二年, 被南宋政權所認可, “宋封帝為安南國王, 改交趾為安南國”, 這標誌著安南國獨立地位正式形成。

在李朝時代, 胡氏家族開始于安南皇族攀上親戚, 成了駙馬。 到了胡興逸的十二代孫胡廉時代, 他又從演州搬到清化的大吏鄉, 還當了宣尉黎訓的乾兒子, 從此改姓為黎了。

越南李朝皇帝

到了越南陳朝後期, 中國的明朝初年, 胡廉的第四世孫黎季犛(胡季犛)成了陳朝權勢很大的一個外戚。

胡季犛的兩位姑母都是陳朝有名君主陳明宗的皇后。 他的一位姑母明慈皇后生下了陳朝後期一位傑出君主陳藝宗, 也就是胡季犛的表兄。

陳朝後期, 安南政權非常混亂, 皇權爭奪紛繁複雜, 可以看看前幾天朱言的文章中國某鄰國發生領導人變更, 中國表示強烈不滿, 該國新領袖立馬下臺!

升龍城

明朝初建的時候, 朱元璋對安南主要是安撫懷柔政策, 後來也想干預他們的政治秩序, 不過天高皇帝遠, 也就作罷了。 安南國君陳藝宗是個民族意識很強的人, 所以也重用同樣民族意識很強的黎季犛。

陳藝宗當皇帝時間不長, 但當太上皇把持權力的時間很長, 直到快死的時候, 他才意識到黎季犛對陳朝江山的威脅。 黎季犛早已步步為營地謀篡陳朝政權, 洪武三十年(1397), 黎季犛推行了財政幣制、官制、地方行政等一正系列的改革。 另外, 他還強迫陳順宗遷都清化。

升龍城

為了收買士人,黎季犛還以陳順宗的名義發佈詔書,說:

今國都之制已備,而州縣尚缺,其何以廣化民之道哉。應令山南、京北、海東諸路府各置一學官,賜官田有差……路官督學官教訓生徒,使成才藝,每歲季則選秀者貢於朝,朕將親試而擢之焉。

後世安南史家這樣評論此詔書:“當時有此詔令,何美如之!然不見施行者,非帝意也,乃季犛欲行篡奪,托此以收人心爾。”

清化皇城古跡

遷都清化的第二年三月,黎季犛又逼迫陳順宗禪位給年僅三歲的皇太子,史稱陳少帝。黎季犛親自輔政,自稱德興烈大王,隨後又稱國祖章皇。建文二年(1400年)二月,黎季犛廢少帝而自立為帝,正式取代陳氏的帝位,改紀年為聖元,國號大虞。

為何黎季犛的國號要叫大虞呢?因為他這個黎氏本姓胡,是中國浙江人。黎季犛篡位之後,把姓又改回為胡,叫胡季犛,還自稱是中國傳說中的舜帝後裔,舜帝建國號叫虞,所以胡季犛國號也叫大虞。

胡季犛

除此之外,司馬遷在《史記》裡面還考證過,“中國之虞與荊蠻句吳兄弟也”,古史中的虞與荊楚、句吳都是兄弟國家,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曾稱為吳王。胡季犛此舉,也是為了拉近與大明的關係,希望得到大明的承認。

胡季犛篡位之後,沒幹一年,就禪位了,讓自己的次子胡漢蒼當皇帝,自己也當太上皇,實際上仍掌控安南的實權。

大明版圖

胡季犛為啥要這麼幹呢?胡漢蒼是胡季犛與陳明宗女兒徽甯公主所生,是陳氏皇族的外甥。胡季犛選擇了胡漢蒼,還派使臣到明朝去說“陳氏已絕,漢蒼,明宗外孫,暫權國事。”這樣一來,胡季犛篡位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大明朝真的能允許胡季犛這樣就安安穩穩地執政嗎?

升龍城

為了收買士人,黎季犛還以陳順宗的名義發佈詔書,說:

今國都之制已備,而州縣尚缺,其何以廣化民之道哉。應令山南、京北、海東諸路府各置一學官,賜官田有差……路官督學官教訓生徒,使成才藝,每歲季則選秀者貢於朝,朕將親試而擢之焉。

後世安南史家這樣評論此詔書:“當時有此詔令,何美如之!然不見施行者,非帝意也,乃季犛欲行篡奪,托此以收人心爾。”

清化皇城古跡

遷都清化的第二年三月,黎季犛又逼迫陳順宗禪位給年僅三歲的皇太子,史稱陳少帝。黎季犛親自輔政,自稱德興烈大王,隨後又稱國祖章皇。建文二年(1400年)二月,黎季犛廢少帝而自立為帝,正式取代陳氏的帝位,改紀年為聖元,國號大虞。

為何黎季犛的國號要叫大虞呢?因為他這個黎氏本姓胡,是中國浙江人。黎季犛篡位之後,把姓又改回為胡,叫胡季犛,還自稱是中國傳說中的舜帝後裔,舜帝建國號叫虞,所以胡季犛國號也叫大虞。

胡季犛

除此之外,司馬遷在《史記》裡面還考證過,“中國之虞與荊蠻句吳兄弟也”,古史中的虞與荊楚、句吳都是兄弟國家,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曾稱為吳王。胡季犛此舉,也是為了拉近與大明的關係,希望得到大明的承認。

胡季犛篡位之後,沒幹一年,就禪位了,讓自己的次子胡漢蒼當皇帝,自己也當太上皇,實際上仍掌控安南的實權。

大明版圖

胡季犛為啥要這麼幹呢?胡漢蒼是胡季犛與陳明宗女兒徽甯公主所生,是陳氏皇族的外甥。胡季犛選擇了胡漢蒼,還派使臣到明朝去說“陳氏已絕,漢蒼,明宗外孫,暫權國事。”這樣一來,胡季犛篡位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大明朝真的能允許胡季犛這樣就安安穩穩地執政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