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別克昂柯拉:停在樓下的毛頭小夥,如今陷入身份認同焦慮 | 心試駕

如果說高出一截的駕駛席、有用無用的四驅、寬闊厚重的車肩, 都拯救不了你在北上廣擁堵車流中的束手無策, 那還有什麼理由選一輛 SUV?

我們知道, 品牌價位都相近的前提下, 選擇 SUV 而不是常規轎車, 總是需要付出些代價的。 一般來講, 你會得到次一級的底盤, 這意味著原本能買到 E 級的你只能開上 C 級底盤的 GLC;車廠賦予動力時只會考慮價格一個變數, 這意味著引擎即便不同也只有變小的可能;不論配沒配上四驅, 車身重量都多少水漲船高, 也就是說無論怎樣, 它比起展廳邊上的小轎車都只能更慢不會更快。

更貴, 更慢, 更重, 更費油……慢著, 那麼今天熱火朝天的 SUV 都是些什麼人在趨之若鶩?

昂柯拉也是新世紀來滾滾 SUV 浪潮的一員,

它基於通用汽車的 GAMMA II 平臺。 不到 4.3 米的車長、不到 1.8 米的車寬, 只比一般小型車略大一小圈, 而 1.65 米的車高就可以傲視所有非 SUV 同級車。 即便是放在各家的小型 SUV 中, 能比肩的也不過是方頭方腦的 Jeep 自由客等少數幾個小夥伴。

在去年夏天, 最早發佈於 2012 年的昂柯拉剛剛經歷了一次中期改款(facelift)。

雖然整體筋骨沒大變化, 但和別克新家族造型靠攏的前臉著實漂亮了不少。

大燈輪廓由杏仁狀進化成更俐落的橫向四邊形, 前格柵加入了和新君越很像的飛翼裝飾, 實際尺寸雖然基本沒變, 視覺效果卻像是加寬了不少。

前大燈徹底 LED 化, 沒有了古樸的透鏡或是燈碗, 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感十足的反射式 LED。 日間行車燈化作上挑的雙眼皮, 原先濃眉大眼的虎頭寶寶如今已經步入了青春期。

這樣的直接結果是, 將新款昂柯拉和實際上科技配置更強大的兄長昂科威擺在一起, 相貌和氣場上也並不會落下風。

相對而言車尾就沒那麼顯著的變化,你需要細心留意,才能發現和街頭巷尾舊款車的不同之處。尾燈換上了引號似的 LED 刹車燈,燈罩內添了鍍鉻飾件,將尾部和側身腰線更緊密的聯繫起來。

2012 年昂柯拉誕生伊始,還是小型 SUV 方興未艾之際,通用在沒有太多同類參考的情況下,拿出了一款 5 年後的今天也絲毫不顯落後的外觀設計。而緊跟著時代更新後科技化的前大燈,又為全車增添了些許戲劇感。

進入車內,以一款如此尺寸小車的標準,昂柯拉車門打開時的質感稱得上厚重,也暗示了這個三維資料上不起眼的小傢伙,其實擁有著超越大多同級車的身板。

在眾多競相加長的後來者面前,2555mm 的軸距已經只能說是正常水準,而占不到什麼優勢。不過通用良好的整體結構優化,還是帶來了不錯的車內空間。前排足夠任何一個 1 米 8 標準小夥做上一節伸展運動,側向上儘管不比昂科威那般寬闊,也斷不至於像高鐵二等座般左右兩邊互相打架。

任何長度小於 4.5 米的車型,都幾乎不可能擁有如前座般自如的後排。不過通用的設計師們在昂柯拉上用上了一個小技巧,在後排頂部挖出一個深度不小的凹陷,來照顧各位發育良好的新世紀青年。

老實說在昂柯拉的內飾設計上,並不能看出太明顯的別克 “360 度環抱一體” 設計。不過如此反倒讓它更符合一台城市小車的內在氛圍。中規中矩的佈局規格,從第一印象、到實際上手都讓人感到熟悉和踏實。黑色鋼琴漆飾板間點綴著金屬銀色飾條,這台高配車型還被慷慨的賦予了暗紅色 Alcantara 翻毛皮與黑色真皮相間的座椅,視覺效果在這個檔次上讓人滿意。

作為別克家族一員,昂柯拉的內飾用料不會含糊。無論車門板還是儀錶盤,能用上軟質搪塑的部分都不會給你硬邦邦的塑膠板,各個按鍵旋鈕的質感也不會讓你從觸覺上,感受出這只是一輛入門級別克。

應該是同樣的那群設計師在內部儲物上也花了心思。昂柯拉的每個側門都有三處儲物格,車門把手被做成了其中之一,從而更高效的利用各處空間。尤其對於駕駛席來說,這個位置用來存放臨時性的停車卡、高速通行卡再順手不過。

雖然不足 1.8 米的車寬,在客觀上,讓後排坐下三個發育過度的 “微胖” 青年會稍顯擁擠。不過只坐四人的大多情況下,後排乘客就享用到寬大的中央扶手。可調節的後排頭枕,再加上前面說的車頂凹陷,昂柯拉的設計師們在後排空間上已經盡力而為,而實際的表現在同級車中也屬寬裕。

這台頂配版本的試駕車配置齊全,其中自然少不了別克的當家菜 “安吉星” 系統,導航功能也被以語音的方式整合進去,通過後視鏡上的三個按鈕可以和通用的後臺人員取得聯繫。藍牙、音訊接入、定速巡航、倒車影像等高端配置都有配備,自動空調之類就更不用多說。

更大的後備箱其實是不少人偏愛 SUV 的原因之一。昂柯拉在 SUV 中畢竟只是小巧型,356L 的空間在數位上乍一看似乎談不上大。但在實際的裝載測試中,昂柯拉還是表現出了我們出乎意料的肚量。尤其是規整的四周和平坦的地板,最大限度利用了車內空間。這台外表長不足 4 米 3 的小傢伙,不費力的在隔板以下裝入了三個箱子和三個背包。如果塞得更滿一些,放置前做好排布,再取下行李廂蓋板,更多的行囊對昂柯拉來講也不在話下。

更不用說,SUV 空間靈活的屬性,還給予了昂柯拉更多的裝載可能。356L 的數字只是行李箱隔板以下的容積。如果有必要,你隨時可以拆下蓋板獲得一個更大的 z 軸高度。或者是直接放倒後排,把 y 軸延伸到 1.3 米以上,此時超過 1300L 的空間足以讓它變身一輛雙座小貨車。

中期改款之際,別克只給了昂柯拉額外的 3 馬力和 5 牛·米。最終 143 馬力的最大功率和 205 牛·米的動力水準,已經略微跟不上虎狼而至的諸多新對手。不過放眼整系車型,昂柯拉全系都使用了同樣的這台 1.4T 發動機,而其他對手大多要到頂配才能擁有更強的動力。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消費者更有考慮意義的中低配車型上,昂柯拉的動力水準反而未必會吃虧。

這台頂配車配備了全時四驅系統,增加的 100 多公斤重量讓這台小車感受到了些許壓力。直接表現在踩下油門踏板,轉速需要升至 2000 轉以上,才能切實的感受到渦輪增壓器的存在。正常情況低轉速下的加速更偏向穩重,起步抬頭的趨勢不大明顯,這些都是四驅系統帶來的利弊互現。

6 速自動變速箱的表現還算順暢,檔位切換時的頓挫感恐怕只有駕齡多年的老司機才能覺察。中規中矩的表現符合別克身為大廠的一貫作風,你應該也不會指望它能有保時捷 PDK 式的淩厲。

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懸掛形式,可以說是此類小型 SUV 的標配。非獨立後懸並沒有牽連到整車的循跡性,昂柯拉的行駛素質做到了它應有的水準。1.5 噸的整備品質,相對偏軟的懸掛調教,再加上頂配車 215mm R18 的輪胎配置,給昂柯拉帶來了不錯的抓地性能。如果要說對什麼方面有微詞,恐怕是稍沉的車身、偏軟的懸掛,在同時也加劇了急刹車時的點頭現象。

在擁堵如北京三環路上行車,是絲毫稱不上愜意遊走的。一點點往前蹭、一段段向前溜的體驗,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深有體會。“都市車” 這個詞彙和概念的興起,也不過是近十來年間的事,可見大都市的行車環境之特殊,是足以促使車型屬性變化的。

在路上,昂柯拉表現得並不像它在品牌中的寶寶身份,沉穩有餘而衝勁不足。原本人們對這個時代、這個級別小車的心理預期,應該是小排量增壓驅動下的見縫插針,應該是早班地鐵裡生龍活虎的趕車小夥。

昂柯拉的性子就不緊不慢。1.4T 引擎更偏愛在 3000 轉以上發力,駛上一條暢通環路的它,往往會在聲聲怒吼下如小坦克般一往無前。但一旦早晚高峰驅它出門就仿佛縮手縮腳,靈活的轉向和小巧的車身剛剛好適應著摩肩接踵的車流,車速表的指標卻需要你給油門下更有力的指令。

但這並不全是昂柯拉的個人問題,而是都市 SUV 這個身份在犯毛病。原本是追求更高視野的駕駛席,卻只能把左右超過自己的車流看得更明朗。心裡安慰著好歹換來了四驅,卻不想天知道此時後軸被分到的動力能有一成還是兩成。

作為 SUV 它們在通過性方面的造詣約等於零,作為兩廂小車它們或多或少的更重更遲鈍。它們仿佛是為現代化都市應運而生,卻又更像是為企業生計而存在的妥協中點。

至少在中國大陸,城市化進程的不可逆已經是事實。你可以看到奧迪在 A4L 長度突破四米八後,旗下多出了三廂版 A3,寶馬也看著 3 系繼續長大,拿出了三廂的新 1 系。新車換代的過程中體型越來越大,更小尺寸留下的空檔卻終會有車型去填上。

昂柯拉是在小尺寸市場上 SUV 這個身份的先行者之一。2012 年上市的它到去年年中,已經在全球賣出了 50 萬台,你家社區樓下可能就停著不止一台,這背後是小型都市 SUV 的蓬勃發展。到今天,各家主流乃至次主流的汽車廠商,旗下都不會缺少這麼一輛 4 米出頭、踩著高蹺的小傢伙。

昂柯拉這樣的三維再適合城市不過,路邊的車位、社區的窄巷、甚至是早高峰隔壁車道的空隙,都在向著 “個頭夠用就好” 的小車們揮著橄欖枝。至於 SUV 的身份設定,更像是人們對於家用車的接受度高峰,在 “體面” 的三廂車之後越過了 “沒屁股” 的兩廂車,直接向著 “結實” 的 SUV 移情別戀了。近幾年盛夏的城市內澇,也讓不少親眼看到某些 SUV 淌過積水的人們,更加信賴這身形帶來的倖存者偏差式的精神安慰。好像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的小本本上,“要輕一點” 的確從沒出現在需求清單的前幾列。

沒人知道這些嬰兒潮般席捲而來的小傢伙們,未來將何去何從。然而身份迷局的影子裡,又是往往如此的存在即合理。

相貌和氣場上也並不會落下風。

相對而言車尾就沒那麼顯著的變化,你需要細心留意,才能發現和街頭巷尾舊款車的不同之處。尾燈換上了引號似的 LED 刹車燈,燈罩內添了鍍鉻飾件,將尾部和側身腰線更緊密的聯繫起來。

2012 年昂柯拉誕生伊始,還是小型 SUV 方興未艾之際,通用在沒有太多同類參考的情況下,拿出了一款 5 年後的今天也絲毫不顯落後的外觀設計。而緊跟著時代更新後科技化的前大燈,又為全車增添了些許戲劇感。

進入車內,以一款如此尺寸小車的標準,昂柯拉車門打開時的質感稱得上厚重,也暗示了這個三維資料上不起眼的小傢伙,其實擁有著超越大多同級車的身板。

在眾多競相加長的後來者面前,2555mm 的軸距已經只能說是正常水準,而占不到什麼優勢。不過通用良好的整體結構優化,還是帶來了不錯的車內空間。前排足夠任何一個 1 米 8 標準小夥做上一節伸展運動,側向上儘管不比昂科威那般寬闊,也斷不至於像高鐵二等座般左右兩邊互相打架。

任何長度小於 4.5 米的車型,都幾乎不可能擁有如前座般自如的後排。不過通用的設計師們在昂柯拉上用上了一個小技巧,在後排頂部挖出一個深度不小的凹陷,來照顧各位發育良好的新世紀青年。

老實說在昂柯拉的內飾設計上,並不能看出太明顯的別克 “360 度環抱一體” 設計。不過如此反倒讓它更符合一台城市小車的內在氛圍。中規中矩的佈局規格,從第一印象、到實際上手都讓人感到熟悉和踏實。黑色鋼琴漆飾板間點綴著金屬銀色飾條,這台高配車型還被慷慨的賦予了暗紅色 Alcantara 翻毛皮與黑色真皮相間的座椅,視覺效果在這個檔次上讓人滿意。

作為別克家族一員,昂柯拉的內飾用料不會含糊。無論車門板還是儀錶盤,能用上軟質搪塑的部分都不會給你硬邦邦的塑膠板,各個按鍵旋鈕的質感也不會讓你從觸覺上,感受出這只是一輛入門級別克。

應該是同樣的那群設計師在內部儲物上也花了心思。昂柯拉的每個側門都有三處儲物格,車門把手被做成了其中之一,從而更高效的利用各處空間。尤其對於駕駛席來說,這個位置用來存放臨時性的停車卡、高速通行卡再順手不過。

雖然不足 1.8 米的車寬,在客觀上,讓後排坐下三個發育過度的 “微胖” 青年會稍顯擁擠。不過只坐四人的大多情況下,後排乘客就享用到寬大的中央扶手。可調節的後排頭枕,再加上前面說的車頂凹陷,昂柯拉的設計師們在後排空間上已經盡力而為,而實際的表現在同級車中也屬寬裕。

這台頂配版本的試駕車配置齊全,其中自然少不了別克的當家菜 “安吉星” 系統,導航功能也被以語音的方式整合進去,通過後視鏡上的三個按鈕可以和通用的後臺人員取得聯繫。藍牙、音訊接入、定速巡航、倒車影像等高端配置都有配備,自動空調之類就更不用多說。

更大的後備箱其實是不少人偏愛 SUV 的原因之一。昂柯拉在 SUV 中畢竟只是小巧型,356L 的空間在數位上乍一看似乎談不上大。但在實際的裝載測試中,昂柯拉還是表現出了我們出乎意料的肚量。尤其是規整的四周和平坦的地板,最大限度利用了車內空間。這台外表長不足 4 米 3 的小傢伙,不費力的在隔板以下裝入了三個箱子和三個背包。如果塞得更滿一些,放置前做好排布,再取下行李廂蓋板,更多的行囊對昂柯拉來講也不在話下。

更不用說,SUV 空間靈活的屬性,還給予了昂柯拉更多的裝載可能。356L 的數字只是行李箱隔板以下的容積。如果有必要,你隨時可以拆下蓋板獲得一個更大的 z 軸高度。或者是直接放倒後排,把 y 軸延伸到 1.3 米以上,此時超過 1300L 的空間足以讓它變身一輛雙座小貨車。

中期改款之際,別克只給了昂柯拉額外的 3 馬力和 5 牛·米。最終 143 馬力的最大功率和 205 牛·米的動力水準,已經略微跟不上虎狼而至的諸多新對手。不過放眼整系車型,昂柯拉全系都使用了同樣的這台 1.4T 發動機,而其他對手大多要到頂配才能擁有更強的動力。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消費者更有考慮意義的中低配車型上,昂柯拉的動力水準反而未必會吃虧。

這台頂配車配備了全時四驅系統,增加的 100 多公斤重量讓這台小車感受到了些許壓力。直接表現在踩下油門踏板,轉速需要升至 2000 轉以上,才能切實的感受到渦輪增壓器的存在。正常情況低轉速下的加速更偏向穩重,起步抬頭的趨勢不大明顯,這些都是四驅系統帶來的利弊互現。

6 速自動變速箱的表現還算順暢,檔位切換時的頓挫感恐怕只有駕齡多年的老司機才能覺察。中規中矩的表現符合別克身為大廠的一貫作風,你應該也不會指望它能有保時捷 PDK 式的淩厲。

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懸掛形式,可以說是此類小型 SUV 的標配。非獨立後懸並沒有牽連到整車的循跡性,昂柯拉的行駛素質做到了它應有的水準。1.5 噸的整備品質,相對偏軟的懸掛調教,再加上頂配車 215mm R18 的輪胎配置,給昂柯拉帶來了不錯的抓地性能。如果要說對什麼方面有微詞,恐怕是稍沉的車身、偏軟的懸掛,在同時也加劇了急刹車時的點頭現象。

在擁堵如北京三環路上行車,是絲毫稱不上愜意遊走的。一點點往前蹭、一段段向前溜的體驗,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深有體會。“都市車” 這個詞彙和概念的興起,也不過是近十來年間的事,可見大都市的行車環境之特殊,是足以促使車型屬性變化的。

在路上,昂柯拉表現得並不像它在品牌中的寶寶身份,沉穩有餘而衝勁不足。原本人們對這個時代、這個級別小車的心理預期,應該是小排量增壓驅動下的見縫插針,應該是早班地鐵裡生龍活虎的趕車小夥。

昂柯拉的性子就不緊不慢。1.4T 引擎更偏愛在 3000 轉以上發力,駛上一條暢通環路的它,往往會在聲聲怒吼下如小坦克般一往無前。但一旦早晚高峰驅它出門就仿佛縮手縮腳,靈活的轉向和小巧的車身剛剛好適應著摩肩接踵的車流,車速表的指標卻需要你給油門下更有力的指令。

但這並不全是昂柯拉的個人問題,而是都市 SUV 這個身份在犯毛病。原本是追求更高視野的駕駛席,卻只能把左右超過自己的車流看得更明朗。心裡安慰著好歹換來了四驅,卻不想天知道此時後軸被分到的動力能有一成還是兩成。

作為 SUV 它們在通過性方面的造詣約等於零,作為兩廂小車它們或多或少的更重更遲鈍。它們仿佛是為現代化都市應運而生,卻又更像是為企業生計而存在的妥協中點。

至少在中國大陸,城市化進程的不可逆已經是事實。你可以看到奧迪在 A4L 長度突破四米八後,旗下多出了三廂版 A3,寶馬也看著 3 系繼續長大,拿出了三廂的新 1 系。新車換代的過程中體型越來越大,更小尺寸留下的空檔卻終會有車型去填上。

昂柯拉是在小尺寸市場上 SUV 這個身份的先行者之一。2012 年上市的它到去年年中,已經在全球賣出了 50 萬台,你家社區樓下可能就停著不止一台,這背後是小型都市 SUV 的蓬勃發展。到今天,各家主流乃至次主流的汽車廠商,旗下都不會缺少這麼一輛 4 米出頭、踩著高蹺的小傢伙。

昂柯拉這樣的三維再適合城市不過,路邊的車位、社區的窄巷、甚至是早高峰隔壁車道的空隙,都在向著 “個頭夠用就好” 的小車們揮著橄欖枝。至於 SUV 的身份設定,更像是人們對於家用車的接受度高峰,在 “體面” 的三廂車之後越過了 “沒屁股” 的兩廂車,直接向著 “結實” 的 SUV 移情別戀了。近幾年盛夏的城市內澇,也讓不少親眼看到某些 SUV 淌過積水的人們,更加信賴這身形帶來的倖存者偏差式的精神安慰。好像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的小本本上,“要輕一點” 的確從沒出現在需求清單的前幾列。

沒人知道這些嬰兒潮般席捲而來的小傢伙們,未來將何去何從。然而身份迷局的影子裡,又是往往如此的存在即合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