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默克爾不能回避的歷史,羅馬帝國被湧入的難民毀滅

文/深刻而不死板

出於人道以及引進勞動力的考慮, 默克爾草率的決定接收多達百萬的敘利亞難民。 默克爾希望這些年輕的難民能為已步入老齡化的德國社會注入新的血液與活力, 但是一次次恐怖襲擊很快就擊碎了默克爾的美夢, 難民不但沒能解決德國的問題, 反而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 默克爾不知道, 就在1800多年前, 她的祖先也正是以難民的身份湧入了羅馬帝國, 並最終讓這個超級大國轟然倒塌。

德國總理默克爾被難民奉為“媽媽”

西元3-5世紀, 由於氣候的變化與東方遊牧民族的驅趕(後者也是因為氣候原因開始遷徙), 大批的日爾曼人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在北方陷入寒冷與戰亂的情況下, 他們把目光都瞄向了羅馬帝國, 這個富庶而又強大的鄰居。

雖然200多年來, 他們一直沒能突破堅如磐石的萊茵河與多瑙河防線,

但是如今為生活所迫的日爾曼諸部落決定背水一戰。 西元166年, 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率領羅馬軍隊與日爾曼人展開了殊死搏鬥, 皇帝發現此次的入侵非同小可, 敵人的數量以及戰鬥的決心都遠非往日的入侵可比。

皇帝不知道, 從這一年起, 羅馬帝國將與這些南下的日爾曼難民展開近300多年的拉鋸戰, 並最終徹底坍塌在這些難民的腳下。

遷徙途中的日爾曼人

一、難民潮帶來的惡果

日爾曼難民的入侵深深改變了羅馬帝國, 帝國中後期的痼疾, 幾乎都與難民的入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可以說, 入侵就像一個導火索, 讓帝國所有潛藏的矛盾一齊爆發, 其所帶來的種種惡果, 徹底耗盡了帝國的活力, 並最終拖垮了他。

(一)軍人勢力的膨脹

難民入侵帶來的第一個惡果就是軍人勢力的膨脹, 自從馬略的職業兵制改革後, 羅馬軍隊的權力就已經開始擴大並開始影響政治, 當時羅馬的權勢人物, 像蘇拉、凱撒、龐培幾乎全是軍事將領出身, 他們通過軍隊鞏固自己的權力,

依靠軍隊維持自己的統治。 奧古斯都之後, 由於長久的和平, 軍隊的影響力趨於弱化。 但是由於日爾曼難民的大舉入侵, 軍隊的勢力再一次借屍還魂, 膨脹了起來。

在以前, 日爾曼人的入侵是短暫的, 不持久的, 但是現在的入侵卻幾乎年年有, 月月有, 邊境的軍隊幾乎隨時處於備戰狀態。 頻繁的戰爭讓將領與軍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全帝國的財力都被優先供給軍人的軍餉, 邊境將領因為戰爭的需要地位也越來越高。

漸漸地, 像馬可•奧勒留那樣的哲學家皇帝銷聲匿跡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軍人皇帝, 他們深諳兵法, 屢屢擊敗蠻族, 但是卻不懂治國之道, 在經濟上乏善可陳。

他們把帝國所有的資源用於滿足貪婪的軍隊,

但卻依然頻遭背叛, 據統計, 僅僅在三世紀, 27名正式的皇帝中就有16位死於自己的軍隊之手, 軍隊將自己的將軍推上皇位, 但只要皇帝對自己稍有怠慢, 就立即兵刃相加, 或者推出另一位將軍進行又一輪的叛亂, 軍隊儼然成為了帝國的混亂之源。

為了抵禦入侵的日爾曼難民, 羅馬人不得不依仗軍隊, 但軍隊卻仗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胡作非為, 肆意榨取著帝國人民的血汗, 在羅馬平民的心目中, 軍隊與入侵的難民毫無二致, 甚至更為兇惡。

羅馬軍隊迎擊日爾曼入侵者

(二)經濟上的崩潰

難民入侵帶來的第二個惡果就是經濟的崩潰,日爾曼人以前對羅馬的入侵,通常規模較小,羅馬軍隊通常可以在邊境線上就將其扼殺,各省的經濟不會因為入侵而受到影響。但是如今卻是今非昔比,為了生存,幾乎所有的日爾曼部落都開始南下,這導致帝國漫長的邊境線幾乎處處受敵,一個日爾曼部落只要突破邊境線的一角,就可以如入無人之境。

難民的入侵是如此深入,以至於連一直不設防的羅馬城都在恐慌之下建起了城牆。為了應對入侵,羅馬的防禦體系由以前的邊境防禦改為了縱深防禦,即擴大戰線的厚度,將敵人誘到內部用主力殲滅。

雖然這種戰術戰果卓著,但是卻讓靠近蠻族的行省屢屢慘遭荼毒,高盧、希臘等行省原本都是繁華之地,卻都在這種戰略下捨棄給了蠻族,雖然羅馬人贏得了暫時的勝利,但這些行省卻因為入侵者的劫掠元氣大傷,一直沒有恢復。

外部行省經濟的殘破以及軍隊貪婪的胃口,導致帝國對於其餘行省的剝削進一步加深,義大利、埃及、敘利亞幾個行省的經濟產出幾乎承擔了整個帝國的支出,漸漸地,這些原本富庶的行省也陷入了貧困,帝國可用的資金越來越少,皇帝們就以摻假的銀幣來蒙混過關,假幣的大量超發導致了前所未有的通貨膨脹。據統計,從258-275年,帝國的物價上漲了1000 %,過度的通貨膨脹摧毀了城市的經濟與帝國的農業,帝國的根基,已然塌了。

(三)國家的分裂

難民入侵所造成的最嚴重的的後果,無疑是帝國的分裂,羅馬北部的萊茵河與多瑙河防線十分漫長,帝國的皇帝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從戴克裡先開始,就設立了四帝共治制度,每一個皇帝負責一段防線,這樣每個區域的防務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安排與管理,但是戴克裡先沒想到的是,他的舉措讓原本就有分裂傾向的帝國真的走向了分裂。

羅馬帝國雖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卻由截然不同的兩部分組成,那就是說拉丁語的西部與說希臘語的東部,這兩個部分雖然在經濟與文化上有一定差異,但是幾百年來卻一直相安無事。但是難民潮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雖然難民入侵聲勢浩大,但卻主要影響的是西部帝國,東部帝國因為海洋的阻隔,大部分行省都處於蠻族的威脅之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富庶而又不受蠻族所擾的東部越來越不想無償的幫助西部,如果說利益的不相關性埋下了分裂的種子,那麼四帝共治就是今後分裂的導火索。

因為不同的利益糾葛,兩個帝國越來越疏遠,而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遷都,這種分裂終於開始成為現實,從此,帝國有了兩個中心,一個是西邊的羅馬,一個是東邊的君士坦丁堡,帝國的分裂再也無法挽回了。

(東部帝國除了希臘半島會遭受蠻族入侵外,其他的主幹地區由於君士坦丁堡和大海的阻隔根本不會被蠻族所擾。)

二、反客為主的難民

難民潮帶來的惡果拖垮了帝國,使得羅馬各省經濟凋敝,陷於衰落,而帝國各省的子民也在頻繁的戰爭、瘟疫與經濟崩潰的三重影響下人口銳減。帝國不得不開始依靠遷入帝國的日爾曼難民,如果說三世紀的羅馬依靠的是新獲得羅馬公民權,已經完全羅馬化的帝國行省居民,那麼4-5世紀的羅馬則依靠的是徹徹底底的外來者——日爾曼難民。

後期的羅馬帝國,不僅軍隊大量招募日爾曼人,連皇帝也變成了日爾曼人,像西羅馬著名的皇帝瓦倫提尼安一世,就是地地道道的黃毛日爾曼人,而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的西羅馬所謂的“棟樑”斯提裡科和埃提烏斯,也都是日爾曼人。

此時的羅馬,皇帝是日爾曼人,軍隊是披著羅馬裝備的日爾曼人,後期的西羅馬帝國,上演的其實是一場日爾曼人扮演的羅馬與後來日爾曼難民間的可笑戰爭。而我們所謂的西羅馬的最後一位皇帝羅慕洛斯•奧古斯都也是一個具有日爾曼血統的皇帝。他相對於篡位者奧多亞克而言,也只不過早一些羅馬化了而已。

實際上,從西部帝國蠻族化那天起,羅馬帝國就已經名存實亡了,西元476年西羅馬的終結只不過是為帝國服務的日爾曼人不願再扮演羅馬人而已。從那年起,早已反客為主的日爾曼難民們正式成為了帝國的主人,他們各自都以羅馬繼承者的名義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之後的查理曼、拿破崙以及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都爭先給自己冠上羅馬人皇帝的頭銜,並深深以此為榮。

但是實際上,他們在血統上都不是真正的羅馬人,甚至連他們統治的子民也無一可以稱得上是血統意義上的羅馬人。帝國與日爾曼難民拉鋸了幾百年,到頭來卻讓這些難民繼承了自己的法統與文化,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蠻族化的羅馬軍隊

結語

今日的西歐各國宛若昔日的羅馬般為難民所擾,不同的是,羅馬接受日爾曼難民更多是迫於形勢的無奈選擇,而今日的西歐則是主動接納。某種程度上,歷史在重演,難民的湧入徹底改變了歐洲,使得原本處於邊緣的右翼政黨重回政治的舞臺,而西歐本地人與難民之間的矛盾也一觸即發。西歐各國的接收難民究竟是福是禍,歷史究竟會不會重演,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英] 邁克爾•格蘭特 .羅馬史[M].北京: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 斯塔夫裡阿諾斯 .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

羅馬軍隊迎擊日爾曼入侵者

(二)經濟上的崩潰

難民入侵帶來的第二個惡果就是經濟的崩潰,日爾曼人以前對羅馬的入侵,通常規模較小,羅馬軍隊通常可以在邊境線上就將其扼殺,各省的經濟不會因為入侵而受到影響。但是如今卻是今非昔比,為了生存,幾乎所有的日爾曼部落都開始南下,這導致帝國漫長的邊境線幾乎處處受敵,一個日爾曼部落只要突破邊境線的一角,就可以如入無人之境。

難民的入侵是如此深入,以至於連一直不設防的羅馬城都在恐慌之下建起了城牆。為了應對入侵,羅馬的防禦體系由以前的邊境防禦改為了縱深防禦,即擴大戰線的厚度,將敵人誘到內部用主力殲滅。

雖然這種戰術戰果卓著,但是卻讓靠近蠻族的行省屢屢慘遭荼毒,高盧、希臘等行省原本都是繁華之地,卻都在這種戰略下捨棄給了蠻族,雖然羅馬人贏得了暫時的勝利,但這些行省卻因為入侵者的劫掠元氣大傷,一直沒有恢復。

外部行省經濟的殘破以及軍隊貪婪的胃口,導致帝國對於其餘行省的剝削進一步加深,義大利、埃及、敘利亞幾個行省的經濟產出幾乎承擔了整個帝國的支出,漸漸地,這些原本富庶的行省也陷入了貧困,帝國可用的資金越來越少,皇帝們就以摻假的銀幣來蒙混過關,假幣的大量超發導致了前所未有的通貨膨脹。據統計,從258-275年,帝國的物價上漲了1000 %,過度的通貨膨脹摧毀了城市的經濟與帝國的農業,帝國的根基,已然塌了。

(三)國家的分裂

難民入侵所造成的最嚴重的的後果,無疑是帝國的分裂,羅馬北部的萊茵河與多瑙河防線十分漫長,帝國的皇帝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從戴克裡先開始,就設立了四帝共治制度,每一個皇帝負責一段防線,這樣每個區域的防務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安排與管理,但是戴克裡先沒想到的是,他的舉措讓原本就有分裂傾向的帝國真的走向了分裂。

羅馬帝國雖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卻由截然不同的兩部分組成,那就是說拉丁語的西部與說希臘語的東部,這兩個部分雖然在經濟與文化上有一定差異,但是幾百年來卻一直相安無事。但是難民潮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雖然難民入侵聲勢浩大,但卻主要影響的是西部帝國,東部帝國因為海洋的阻隔,大部分行省都處於蠻族的威脅之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富庶而又不受蠻族所擾的東部越來越不想無償的幫助西部,如果說利益的不相關性埋下了分裂的種子,那麼四帝共治就是今後分裂的導火索。

因為不同的利益糾葛,兩個帝國越來越疏遠,而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遷都,這種分裂終於開始成為現實,從此,帝國有了兩個中心,一個是西邊的羅馬,一個是東邊的君士坦丁堡,帝國的分裂再也無法挽回了。

(東部帝國除了希臘半島會遭受蠻族入侵外,其他的主幹地區由於君士坦丁堡和大海的阻隔根本不會被蠻族所擾。)

二、反客為主的難民

難民潮帶來的惡果拖垮了帝國,使得羅馬各省經濟凋敝,陷於衰落,而帝國各省的子民也在頻繁的戰爭、瘟疫與經濟崩潰的三重影響下人口銳減。帝國不得不開始依靠遷入帝國的日爾曼難民,如果說三世紀的羅馬依靠的是新獲得羅馬公民權,已經完全羅馬化的帝國行省居民,那麼4-5世紀的羅馬則依靠的是徹徹底底的外來者——日爾曼難民。

後期的羅馬帝國,不僅軍隊大量招募日爾曼人,連皇帝也變成了日爾曼人,像西羅馬著名的皇帝瓦倫提尼安一世,就是地地道道的黃毛日爾曼人,而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的西羅馬所謂的“棟樑”斯提裡科和埃提烏斯,也都是日爾曼人。

此時的羅馬,皇帝是日爾曼人,軍隊是披著羅馬裝備的日爾曼人,後期的西羅馬帝國,上演的其實是一場日爾曼人扮演的羅馬與後來日爾曼難民間的可笑戰爭。而我們所謂的西羅馬的最後一位皇帝羅慕洛斯•奧古斯都也是一個具有日爾曼血統的皇帝。他相對於篡位者奧多亞克而言,也只不過早一些羅馬化了而已。

實際上,從西部帝國蠻族化那天起,羅馬帝國就已經名存實亡了,西元476年西羅馬的終結只不過是為帝國服務的日爾曼人不願再扮演羅馬人而已。從那年起,早已反客為主的日爾曼難民們正式成為了帝國的主人,他們各自都以羅馬繼承者的名義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之後的查理曼、拿破崙以及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都爭先給自己冠上羅馬人皇帝的頭銜,並深深以此為榮。

但是實際上,他們在血統上都不是真正的羅馬人,甚至連他們統治的子民也無一可以稱得上是血統意義上的羅馬人。帝國與日爾曼難民拉鋸了幾百年,到頭來卻讓這些難民繼承了自己的法統與文化,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蠻族化的羅馬軍隊

結語

今日的西歐各國宛若昔日的羅馬般為難民所擾,不同的是,羅馬接受日爾曼難民更多是迫於形勢的無奈選擇,而今日的西歐則是主動接納。某種程度上,歷史在重演,難民的湧入徹底改變了歐洲,使得原本處於邊緣的右翼政黨重回政治的舞臺,而西歐本地人與難民之間的矛盾也一觸即發。西歐各國的接收難民究竟是福是禍,歷史究竟會不會重演,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英] 邁克爾•格蘭特 .羅馬史[M].北京: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 斯塔夫裡阿諾斯 .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