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難得一見的明朝嘉靖年間《宿州志》,有多少人以為宿州之前是縣!

宿州, 在本地人稱為虛(宿)線(縣), 以為之前宿州就是宿縣, 只是個縣, 就是本地人也這樣認為, 殊不知宿州所為州級別的城池已經存在了千餘年, 是千年古城, 上世紀也是宿縣地區, 下轄十縣一區, 唐朝年間, 設置宿州, 下轄虹縣(現在的泗縣、靈璧、五河、固鎮縣一帶), 臨渙縣(今淮北市), 符離縣(今宿州北), 蘄縣(今宿州南), 宋朝年間因靠近東京汴京, 橫跨汴河, 北宋末年成為北宋第二大都市, 可惜金兵南下, 北宋命脈汴河被毀, 宿州和開封, 宋州等在汴河之上的城池從此沒落, 宿州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

不過, 就是這樣一座古城, 很難查到文獻記錄, 也沒什麼文化古跡, 只有護城河保存完好, 就目前已知存在世上最早的一部《宿州志》,在寧波天一閣藏書——明朝弘治年間 (1499年) 編修的《宿州志》, 距今已五百多年。

《宿州志》中記載宿州的建制沿革, 山川地理, 人口風俗,

珍禽異獸, 花草樹木, 名人鄉賢。 。 。 小編只能摘幾頁給大家看看啦。

(建制沿革, 中間寫到憑邳控徐, 跨汴阻淮, 信江北一要地。 )

(宿州山川河流,摘取一段文字,最主要的是相山,可是當時宿州最有名的山,古宿州八景之一,現在是淮北市風景,相靈疊翠)

(宿州鄉坊,摘取的一部分文章)

明朝,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國號大明,歷經12世,傳16個皇帝。他們都是孝道積極的宣傳者、忠實的推崇者,執行者。上行下孝,故明代宿州知州大多都是孝道的宣傳者,推崇者,執行者。

從成祖朱棣永樂13年宿州知州張敬山創修《宿州志》;代宗朱祁鈺景泰3年,宿州知州黎用顯重修《宿州志》;孝宗朱祐堂弘治12年,宿州知州曾顯重修《宿州志》兩卷兩冊;世宗朱厚熜嘉靖16年,宿州州判余鍧再修《宿州志》八卷兩冊,到神宗朱翊鈞萬曆24年,宿州知州崔維岳再修《宿州志》。以上述典籍資料中,從地域命名、大興土木建修孝祠、孝廟,到民間的孝賢故事、詩詞歌賦的吟誦傳唱,等等,充盈在《宿州志》的篇目篇幅中。

地籍命名融入“孝道”思想。明代再置宿州,歸屬于鳳陽府。當時宿州轄1個城坊(現稱城關),州屬7個鄉、一個縣:靈璧縣(靈璧縣為宋朝宿州所建,縣管轄地界比今靈璧要大的多,以後會介紹到)。州屬7個鄉,在宿州州屬7個鄉中,以“孝賢”地籍命名的就有4個,他們是:閔子鄉、孝義鄉、閔孝鄉、仁義鄉。顯而易見,當時宿州人對“孝道”思想的認同,可見一斑。以閔為名,是閔子騫是宿州人,為孔子七十二門之首,二十四孝之一,出生于按明朝的說法閔子鄉閔子集。(今宿州閔賢集)

又當時,明洪武馬秀英馬皇后出生于閔子鄉新豐裡,孝慈高皇后父徐王在此,所以當時閔子鄉應是宿州當時最重要的一個地方。所以,宿州也是當之無愧的孝賢故里。

(宿州山川河流,摘取一段文字,最主要的是相山,可是當時宿州最有名的山,古宿州八景之一,現在是淮北市風景,相靈疊翠)

(宿州鄉坊,摘取的一部分文章)

明朝,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國號大明,歷經12世,傳16個皇帝。他們都是孝道積極的宣傳者、忠實的推崇者,執行者。上行下孝,故明代宿州知州大多都是孝道的宣傳者,推崇者,執行者。

從成祖朱棣永樂13年宿州知州張敬山創修《宿州志》;代宗朱祁鈺景泰3年,宿州知州黎用顯重修《宿州志》;孝宗朱祐堂弘治12年,宿州知州曾顯重修《宿州志》兩卷兩冊;世宗朱厚熜嘉靖16年,宿州州判余鍧再修《宿州志》八卷兩冊,到神宗朱翊鈞萬曆24年,宿州知州崔維岳再修《宿州志》。以上述典籍資料中,從地域命名、大興土木建修孝祠、孝廟,到民間的孝賢故事、詩詞歌賦的吟誦傳唱,等等,充盈在《宿州志》的篇目篇幅中。

地籍命名融入“孝道”思想。明代再置宿州,歸屬于鳳陽府。當時宿州轄1個城坊(現稱城關),州屬7個鄉、一個縣:靈璧縣(靈璧縣為宋朝宿州所建,縣管轄地界比今靈璧要大的多,以後會介紹到)。州屬7個鄉,在宿州州屬7個鄉中,以“孝賢”地籍命名的就有4個,他們是:閔子鄉、孝義鄉、閔孝鄉、仁義鄉。顯而易見,當時宿州人對“孝道”思想的認同,可見一斑。以閔為名,是閔子騫是宿州人,為孔子七十二門之首,二十四孝之一,出生于按明朝的說法閔子鄉閔子集。(今宿州閔賢集)

又當時,明洪武馬秀英馬皇后出生于閔子鄉新豐裡,孝慈高皇后父徐王在此,所以當時閔子鄉應是宿州當時最重要的一個地方。所以,宿州也是當之無愧的孝賢故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