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靜樂——傳承紅色文化的土地

靜樂, 由來已久的兵家重鎮。 這裡人傑地靈, 物華天寶。 這裡, 是三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也是見證歷史風雲激蕩的一方熱土。

靜樂堅守正義的熱土

翻開典籍, 即可看到靜樂文韜武略, 各領風騷。 生員數以千計, 貢生不乏其人, 進士金榜題名者眾多, 遍佈天下, 更以軍事人才享有盛譽。 隋朝末期, 單雄信、羅士信為農民義軍領袖, 為反隋興唐立下了不朽功勳。 宋代白重贊英勇善戰, 先後擢升刺史、檢校太尉、大將軍。 明代驍將郭英隨駕年深, 曾調雲南、遼東等地, 以功升正遷戶, 至王東樓公瀚、遼東全州守備等職。

明末清初, 李述孔、李宗盛父子揭竿而起, 聚眾千餘, 積極聲援支持李自成起義, 反抗明朝封建壓迫四十餘年, 有力地動搖了黑暗的封建統治。 民國期間, 農民張四則組織乾草會暴動, 反抗苛捐雜稅與官紳壓迫, 沉重地打擊了官府, 雖慘遭殺害, 卻臨死不懼, 浩氣凜然。 清末, 武澤霖、郭正、高佩天等參加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 積極參與辛亥革命。 1912年, 武澤霖、李鎮華、高佩天等組織地方武裝, 推翻了清廷在靜樂的統治, 並組織了忻代寧公團靜樂分團, 奉命開赴大同討伐清軍, 凱旋而歸。 僅此幾例, 足以說明有壓迫, 就有反抗;有鬥爭, 必有為正義而赴湯蹈火的仁人志士。

靜樂, 由來已久的兵家重鎮。 這裡人傑地靈, 物華天寶。 這裡, 是三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也是見證歷史風雲激蕩的一方熱土。

靜樂堅守正義的熱土

翻開典籍, 即可看到靜樂文韜武略, 各領風騷。 生員數以千計, 貢生不乏其人, 進士金榜題名者眾多, 遍佈天下, 更以軍事人才享有盛譽。 隋朝末期, 單雄信、羅士信為農民義軍領袖,

為反隋興唐立下了不朽功勳。 宋代白重贊英勇善戰, 先後擢升刺史、檢校太尉、大將軍。 明代驍將郭英隨駕年深, 曾調雲南、遼東等地, 以功升正遷戶, 至王東樓公瀚、遼東全州守備等職。 明末清初, 李述孔、李宗盛父子揭竿而起, 聚眾千餘, 積極聲援支持李自成起義, 反抗明朝封建壓迫四十餘年, 有力地動搖了黑暗的封建統治。 民國期間, 農民張四則組織乾草會暴動, 反抗苛捐雜稅與官紳壓迫, 沉重地打擊了官府, 雖慘遭殺害, 卻臨死不懼, 浩氣凜然。 清末, 武澤霖、郭正、高佩天等參加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 積極參與辛亥革命。 1912年, 武澤霖、李鎮華、高佩天等組織地方武裝, 推翻了清廷在靜樂的統治, 並組織了忻代寧公團靜樂分團, 奉命開赴大同討伐清軍,
凱旋而歸。 僅此幾例, 足以說明有壓迫, 就有反抗;有鬥爭, 必有為正義而赴湯蹈火的仁人志士。

靜樂威震敵膽的抗日戰場

繼1937年10月成立了動委會和中共靜樂縣委員會、縣犧盟遊擊大隊以及農、工、青、婦抗日群眾團體之後, 1938 年, 靜樂三區遊擊隊200 餘人參加了八路軍。

1939 年3 月5 日, 日軍兵分兩路進攻靜樂縣城, 靜樂城守軍, 國民黨騎兵一軍軍長趙承綬率部隊棄城而逃。 國民黨靜樂縣政府和國民黨縣黨部也向南逃到了婁煩鎮的三元村。 1939 年12月, 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日統一戰線, 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閻錫山在晉西和晉西北發動“晉西事變”, 妄圖趕走共產黨和八路軍。 中共靜樂縣委根據黨中央和晉西北區黨委的指示, 對閻錫山發動的事變進行了有力反擊。 1940 年1 月2 日, 摧毀了國民黨頑固派縣黨部和縣政府。 1940 年1 月5日, 靜樂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時曙明任第一任縣長。 日軍侵佔靜樂後, 在全縣實行“三光”政策, 燒殺掠搶, 姦淫婦女, 製造慘案, 無惡不作, 罪惡滔天。 在抗日政府的領導下, “牢記國仇家恨,把日本鬼子趕出靜樂,趕出晉西北,趕出山西,趕出中國!”已成為靜樂軍民的強烈呼聲和堅定信念。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八路軍駐靜部隊與遊擊隊、武工隊、民兵等地方武裝,採取地雷戰、圍困戰、伏擊戰、阻擊戰、誘敵戰等戰術,與日寇展開了殊死的鬥爭。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對敵作戰2000 餘次,擊斃日偽軍5000 餘人。

1940 年6 月的米峪鎮戰鬥中,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八旅在賀龍師長、關向應政委及張宗遜旅長、李井泉政委的指揮下,與二支隊配合,斃傷敵人700 餘名,生俘大尉以下官員100 余人,繳獲步槍15支,子彈900 余發,馬80 匹,重機槍六挺及一批軍用物資。著名的“米峪鎮戰鬥”被永久地載入抗日戰爭史冊。1940 年8 月20 日,百團大戰第一槍在康家會打響,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八旅四團,七一六團斃敵200 餘名,俘獲日兵12 名,繳獲迫擊炮兩門、重機槍二挺、輕機槍23 挺、步槍百余支及大量彈藥、手槍十余支,炸毀敵汽車兩輛,並斃敵100 餘名。康家會戰鬥聞名晉西北,譽滿華北地區,成為百團大戰裡應外合、圍點打援的典範戰例之一。為配合康家會戰鬥,誘殲縣城增援之敵,八路軍三五八旅七一六團在硯灣開展了阻擊戰,經過四十分鐘的激戰,大獲全勝,斃傷日寇90 餘人,俘虜日兵十人,炸毀敵車兩輛,繳獲敵炮一門以及步槍、輕、重機槍等軍火器械。此次阻擊戰亦為三五八旅伏擊戰的典範戰例之一,被載入八路軍軍史。據團結出版社《百團大戰紀實》載,康家會戰鬥為百團大戰首戰。該戰大獲全勝後,三五八旅七一六團、縣大隊民兵在豐潤村民兵的配合下,攻打豐潤日偽碉堡,殲滅日軍20 餘名,俘獲偽軍13名,並繳獲五箱手榴彈、2000 餘發子彈及一挺輕機槍、30 余支步槍。

1940 年8 月,三五八旅七一四團在三區遊擊隊長宋寶玉、王佩珍以及西窯村、任家村、李家灣、前文明民兵的配合下,經過一天激烈的戰鬥,攻克了地處軍事要塞的連堡口,共殲敵100 餘名,炸毀汽車三輛,繳獲小鋼炮三門以及其它軍火武器、軍用物資。地處靜樂南大門的婁煩鎮敵碉堡大小共有5 個,並在鎮北二裡許的山梁上築有大小碉堡各一個,且相互間有暗道相通,暗道上設有吊橋,四周有高達四尺的雙層鐵絲網,確實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攻克任務十分艱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官員張金如認為要想攻克,確實不可能。但1944 年9 月,在抗日軍民三天三夜的強攻下,被連根端掉。炸毀鎮內5 座碉堡,石樑山戰鬥共殲敵40 多人。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盟邦記者團目睹了此次戰鬥的全過程。

1944 年8 月28 日,英雄的二支隊與一區武工隊一彈未發,智取敵碉堡,生擒6 名日軍,繳獲兩門迫擊炮,輕重機槍各一挺,炮彈40 餘發、子彈4000 餘發,六支步槍及其它軍用品。這次戰鬥被列為晉綏六分區光輝模範戰例,八分區通報表彰了二支隊,使其譽滿晉西北抗日戰區。1945 年9 月11 日,八路軍正規部隊與民兵合圍靜樂縣城,採取圍困戰的戰術,經過激烈戰鬥,25 輛日軍汽車被全部炸毀。次日,日軍棄城逃往忻縣。至此,被日軍盤距近七年之久的靜樂縣城,宣告光復。豐潤戰鬥、火燒汾河大橋、火燒天柱山炮樓、智取三角山碉堡、東大樹伏擊戰、曲峪戰鬥、忻崞支隊汾河川痛擊日偽軍、二支隊配合遊擊隊、民兵奪糧戰鬥、娘子神遭遇戰、圍困石樑山敵碉堡、梁紋溝誘敵戰、瞭人峁痛擊日寇、圍困石神據點以及遍及全縣威力無比的地雷戰等,靜樂軍民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是賦予每個炎黃子孫的神聖使命。我們不能忘記“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先人開道為後人,後人繼業慰忠魂”的真諦所在。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健全我們的靈魂,完善我們的人格,繼續傳承和發揚“蘊於化而踐於行,承其志而興其業”的紅色文化,信心百倍,壯懷激烈,增強凝聚力,釋放能量,提升發展標杆,挺立改革開放潮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努力進取,甘於奉獻!(辛艾青)

“牢記國仇家恨,把日本鬼子趕出靜樂,趕出晉西北,趕出山西,趕出中國!”已成為靜樂軍民的強烈呼聲和堅定信念。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八路軍駐靜部隊與遊擊隊、武工隊、民兵等地方武裝,採取地雷戰、圍困戰、伏擊戰、阻擊戰、誘敵戰等戰術,與日寇展開了殊死的鬥爭。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對敵作戰2000 餘次,擊斃日偽軍5000 餘人。

1940 年6 月的米峪鎮戰鬥中,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八旅在賀龍師長、關向應政委及張宗遜旅長、李井泉政委的指揮下,與二支隊配合,斃傷敵人700 餘名,生俘大尉以下官員100 余人,繳獲步槍15支,子彈900 余發,馬80 匹,重機槍六挺及一批軍用物資。著名的“米峪鎮戰鬥”被永久地載入抗日戰爭史冊。1940 年8 月20 日,百團大戰第一槍在康家會打響,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八旅四團,七一六團斃敵200 餘名,俘獲日兵12 名,繳獲迫擊炮兩門、重機槍二挺、輕機槍23 挺、步槍百余支及大量彈藥、手槍十余支,炸毀敵汽車兩輛,並斃敵100 餘名。康家會戰鬥聞名晉西北,譽滿華北地區,成為百團大戰裡應外合、圍點打援的典範戰例之一。為配合康家會戰鬥,誘殲縣城增援之敵,八路軍三五八旅七一六團在硯灣開展了阻擊戰,經過四十分鐘的激戰,大獲全勝,斃傷日寇90 餘人,俘虜日兵十人,炸毀敵車兩輛,繳獲敵炮一門以及步槍、輕、重機槍等軍火器械。此次阻擊戰亦為三五八旅伏擊戰的典範戰例之一,被載入八路軍軍史。據團結出版社《百團大戰紀實》載,康家會戰鬥為百團大戰首戰。該戰大獲全勝後,三五八旅七一六團、縣大隊民兵在豐潤村民兵的配合下,攻打豐潤日偽碉堡,殲滅日軍20 餘名,俘獲偽軍13名,並繳獲五箱手榴彈、2000 餘發子彈及一挺輕機槍、30 余支步槍。

1940 年8 月,三五八旅七一四團在三區遊擊隊長宋寶玉、王佩珍以及西窯村、任家村、李家灣、前文明民兵的配合下,經過一天激烈的戰鬥,攻克了地處軍事要塞的連堡口,共殲敵100 餘名,炸毀汽車三輛,繳獲小鋼炮三門以及其它軍火武器、軍用物資。地處靜樂南大門的婁煩鎮敵碉堡大小共有5 個,並在鎮北二裡許的山梁上築有大小碉堡各一個,且相互間有暗道相通,暗道上設有吊橋,四周有高達四尺的雙層鐵絲網,確實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攻克任務十分艱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官員張金如認為要想攻克,確實不可能。但1944 年9 月,在抗日軍民三天三夜的強攻下,被連根端掉。炸毀鎮內5 座碉堡,石樑山戰鬥共殲敵40 多人。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盟邦記者團目睹了此次戰鬥的全過程。

1944 年8 月28 日,英雄的二支隊與一區武工隊一彈未發,智取敵碉堡,生擒6 名日軍,繳獲兩門迫擊炮,輕重機槍各一挺,炮彈40 餘發、子彈4000 餘發,六支步槍及其它軍用品。這次戰鬥被列為晉綏六分區光輝模範戰例,八分區通報表彰了二支隊,使其譽滿晉西北抗日戰區。1945 年9 月11 日,八路軍正規部隊與民兵合圍靜樂縣城,採取圍困戰的戰術,經過激烈戰鬥,25 輛日軍汽車被全部炸毀。次日,日軍棄城逃往忻縣。至此,被日軍盤距近七年之久的靜樂縣城,宣告光復。豐潤戰鬥、火燒汾河大橋、火燒天柱山炮樓、智取三角山碉堡、東大樹伏擊戰、曲峪戰鬥、忻崞支隊汾河川痛擊日偽軍、二支隊配合遊擊隊、民兵奪糧戰鬥、娘子神遭遇戰、圍困石樑山敵碉堡、梁紋溝誘敵戰、瞭人峁痛擊日寇、圍困石神據點以及遍及全縣威力無比的地雷戰等,靜樂軍民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是賦予每個炎黃子孫的神聖使命。我們不能忘記“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先人開道為後人,後人繼業慰忠魂”的真諦所在。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健全我們的靈魂,完善我們的人格,繼續傳承和發揚“蘊於化而踐於行,承其志而興其業”的紅色文化,信心百倍,壯懷激烈,增強凝聚力,釋放能量,提升發展標杆,挺立改革開放潮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努力進取,甘於奉獻!(辛艾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