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必讀:習慣,閱讀,陪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礎

習慣: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

體育不是看跳多高, 跑多快, 打球多好, 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之前有提法啊叫做“養成教育”, 也就是進行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 當然這點學校一直再搞, 比如說安排值日, 比如上學不能遲到, 按時完成作業等等。 這些教育提前在家庭裡做好, 那麼學校教育就相對更容易成功。 甚至是事半功倍。 同時教育也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 不斷地自主學習, 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 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 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 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 培養好習慣。 比如, 這個月學會吃飯。 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 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 比如學會走路,

走路也有習慣, 當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 我們說不闖紅燈, 意味著要遵守規則, 遵守規則就是一個習慣。 心理學研究發現, 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 家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學校更有優勢, 畢竟, 學校是面對全體的教育。 家庭更容易因材施教。

閱讀: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播下的

“讀書未必改變命運, 但切切實實可以改變一個人”央視公益廣告如是說。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 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 是父母讀給孩子聽, 因為孩子不認字, 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 兒童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

童書不僅有價值薰陶的作用, 還有治癒的作用, 孩子要解決什麼問題, 都有相應的圖書, 看了之後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 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今後會主動找書讀書。

陪伴:陪伴的過程就是一起成長的過程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 在一起說話, 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 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 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 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

父母在積極向上的話題, 孩子就會隨之積極的狀態;父母在抱怨, 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 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 即使孩子今天不懂, 但在會有印記潛移默化的留存在記憶中, 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 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 新教育改革提出一個主張:共讀, 共寫, 共同生活。 基調就是陪伴。 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 哪怕時間很緊張,

哪怕做做樣子。 回到家, 很多父母打遊戲, 看電視, 這很正常, 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 就必須克制自己的行為。 現在留守兒童的許多問題, 恰恰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 缺少家庭的溫暖造成的。 可見, 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

據說很多小學的孩子在補初中的課程, 初中的孩子再補高中的課程。 家長的教育焦慮導致了揠苗助長已經習以為常。 其實, 對於循序漸進的教育規律而言, 家長只要做好最基礎的家庭教育, 讓孩子養成習慣, 學會閱讀, 陪伴孩子一起長大, 就已經足夠, 根深葉茂則是必然的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