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段祺瑞曾耍弄過日本,借了1億多給公務員開支,到死也沒還!

北洋政府, 可以說是中國最窮的政府, 就連給公務員開支的錢都沒有。 段祺瑞當了一把手後, 開始想辦法, 從日本借來了1個多億, 給公務員開支。 但是, 這筆錢到最後也沒有還!

(北洋政府軍隊)

1911年, 中華民國成立, 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1912年——1928年, 屬於北洋政府階段, 當時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占主導地位 。

袁世凱死後, 北洋政府分崩離析, 皖系、直系兩大派系先後控制中央政府,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 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壯大的奉系控制。 後來, 蔣介石的北伐軍打破了北洋政府的通知, 1928年, 張作霖死後正式宣告結束。

一位經濟學家就說過, 民國建立的頭兩年, 政府是零收入的, 而公務員的工資, 基本是開不出來的。 用現在時髦的話說, 就是帳面工資。

資料顯示, 北洋政府初期, 很多公務員去討要工資, 公安也不阻攔, 因為他們也是被拖欠工資。

(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長時間的一把手。 1916年至1920年, 段祺瑞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 1924年至1926年, 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為了解決北洋政府公務員開不出工資的問題, 段祺瑞打算從日本借款。

當時, 日本的經濟狀況, 因歐戰關係增加了商品輸出, 有了過剩的資本, 為向中國輸出資本提供了可能條件。

因此, 日本便採取了所謂“菊分根”政策, 即像菊花分根移植一樣, 將資本輸入中國, 大量借款給段祺瑞政府, 以掠奪中國種種特權, 企圖變中國為其獨佔的殖民地。

1917年至1918年間, 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簽訂的一系列公開和秘密借款條約, 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總額達1.45億日元, 這筆外債就叫“西原借款”。 這些錢, 大部分用來給北洋政府公務員開工資。

(段祺瑞)

“西原借款”中的八筆借款有五筆都假借了辦交通事業的名義, 其數額達到九千萬元。 其操作過程, 一般是經辦的中國交通部先收錢, 然後再“借”給財政部, 用於彌補各項軍政開支的缺口。 其實, 這筆錢主要是用來給北洋政府公務員開工資了。

葉恭綽身為交通次長, 認為錢是用交通部的名義借來的, 還本付息是交通部的責任, 因此主張將借款留在交通部專款專用, 以便今後“業務發展, 盈利增加, 還有歸還的希望”。 他親自去見段祺瑞, 提出:“這樣的借款在經濟上毫無計畫, 借來的錢隨手用掉, 將來怎樣還本付息?”

段祺瑞對此並沒有什麼表示, 只是說:“財政部當有統籌的辦法。 ”

財政部是用錢的部門, 哪有什麼統籌或賺錢的辦法。 葉恭綽斷言:“西原借款本利都將落空。 ”

就如葉恭綽判斷的那樣, 段祺瑞壓根就沒想還過。

段祺瑞之所以敢於“一瞪眼完了”, 是因為包括“西原借款”在內的所有日本借款本身存在可以利用的漏洞。 它們的借款條件很低, 都是以電線、森林等有名無實的東西作為抵押品, 等於是空頭支票, 就算中國政府最後不還款, 日本債權方面對於約定擔保品也無法進行處分——電線、森林之類的根本就無法變現!

後來,日本國從中國要錢,那時已經是蔣介石政府。

當時,蔣介石稱拒不承認北洋政府的借款。後來,日本人曾將派員到中國討薪,蔣介石動用了間諜手段,偷走了協議的原件。所以,這些錢日本人沒有收回去。

後來,日本國從中國要錢,那時已經是蔣介石政府。

當時,蔣介石稱拒不承認北洋政府的借款。後來,日本人曾將派員到中國討薪,蔣介石動用了間諜手段,偷走了協議的原件。所以,這些錢日本人沒有收回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