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

我們先來聽一個例子:一位媽媽買回來一個鳳梨, 好奇的孩子被這個從未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 這位媽媽可能會有兩種方式對待好奇的孩子。

一種方式是:媽媽告訴孩子“這是鳳梨, 是可以吃的, 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 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 你提不動它, 但是它是圓的, 你可以滾動它。 你聞一聞, 它是不是很香啊?現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它, 切好後用鹽水泡一泡, 它吃起來就又香又甜了。 ”

另一種方式是:媽媽告訴孩子“這是鳳梨”, 然後就把鳳梨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 自己先去忙乎把買回來的其它東西處理好。 好奇的孩子一定會對這個鳳梨“採取行動”, 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鳳梨, 趕緊又把手縮了回來, 並且對著媽媽喊: “媽媽, 這個鳳梨很刺手, 我被它刺了一下。 ”

媽媽回應說:“是的, 孩子, 鳳梨會刺手, 不要緊的。 ” 於是孩子又嘗試抓起鳳梨的葉子,

把它拎了起來, 可是鳳梨很重, 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 “媽媽, 這個鳳梨很重, 我拎不動它。 ” “是的, 鳳梨很重。 ”

孩子可能又嘗試著滾動鳳梨, 結果真的把它滾動了, 他高興極了:“媽媽, 我把鳳梨滾動了。 ” 媽媽也很高興:“你真能幹!” “媽媽, 我聞到一股香香的氣味, 鳳梨是不是可以吃的?” “對, 孩子, 鳳梨是一種水果, 是可以吃的。 ” “怎樣吃呀?” “把皮削掉, 切成一片一片, 用鹽水泡一泡, 就可以吃了。 ” “讓我試一試……真好吃的!”

這兩種方式, 你主張哪一種?你常用的是哪一種?它們有什麼區別, 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嗎?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第一種方式, 孩子很快就學會了, 鳳梨是多刺的, 是很重的, 是可以滾動的, 是很香的, 是要泡了鹽水才可以吃的。 這是媽媽直接告訴他的,

不是孩子自己發現的。 將來媽媽又帶回來一件新奇的東西, 孩子也可能會像這次那樣等著媽媽告訴他關於這個東西的知識。

第二種方式, 孩子最終也明白了, 鳳梨是多刺的, 會刺手, 鳳梨是很重的;鳳梨可以滾動, 因為它是圓的;它聞起來很香, 切開來是金黃色的, 沾上鹽水再吃, 又香又甜。 這一切都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發現的, 孩子不僅懂得了鳳梨的特性, 他還學到了認識鳳梨的方法, 你可以摸一摸, 可以拎一拎, 滾一滾, 聞一聞, 切開它, 嘗一嘗, 下一次媽媽可能帶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質的東西, 孩子可能又會用他用過的方法來探索它, 認識它, 在這個過程中於是孩子明白了這些都是性質不一樣的東西,

要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認識它們。

兩種方法的結果很不一樣:第一種方式, 孩子很快學到了知識, 可是他是被動接受的;第二種方式, 孩子也學到了知識, 速度比較慢, 但是孩子又同時學到認識事物的方法, 還學到了要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選擇不同的認識方法的思維方式, 更重要的是, 他體會到了主動學習, 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感, 久而久之, 孩子就能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