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開國皇帝的一道密詔,每屆皇帝秘密執行,數百年後終被發現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是個英明仁慈的皇帝。 任職期間, 勵精圖治, 為大宋開創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 趙匡胤對於開國功臣, 為了不危及自己的帝位, 採用的是杯酒釋兵權的方式, 讓有功之臣得到妥善的安置。

或許是經歷了太多戰爭慘痛的教訓, 長期的戰爭, 國力減弱, 百姓遭殃, 得不償失, 所以趙匡胤一改常態, 要改變治國方略。

趙匡胤覺得, 論危害性, 武將比文官危害性要大的多, 歷史上經常發生武將造反的事情, 拼著命打下來的江山很容易付諸東流。

所以他有個獨特的想法, 那就是採用文官治國。 畢竟文官沒有軍隊將領的那種魄力去造反, 再說大宋江山暫時穩固, 需要一批能人來共同治理國內蕭條的狀況。

所以廣開言路, 招賢納士, 讓更多的文人參與到治國運動中來。 對於一些重要崗位, 還將有些兵權下放到文官手裡。

俗話說, 武以安邦, 文以治國。 趙匡胤採用的這種方式, 一度讓大宋朝迎來新的局面, 國家經濟蒸蒸日上, 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

不過話說回來,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 有利有弊。 也就產生了讓大家一直認為的宋朝中後期軍事力量有點薄弱的跡象, 老有邊境小國侵犯的事情發生。

其實論軍事力量, 並不薄弱, 宋朝能打仗的將領還是非常多的, 只不過宋朝皇帝一心想減少戰亂, 讓百姓少遭殃。 再說, 只有經濟上去了, 才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國防建設上。

宋朝的皇帝們秉持這種做法,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生前留下一份密詔, 要求宋朝每屆皇帝要遵照秘密執行。

這份詔書被刻在太廟的一隱秘石碑上, 只能皇帝一人才能看到。 數百年後, 宋朝滅亡時, 才被發現。

只見石碑中記載的內容主要有三點:一是柴氏子孫有罪, 不得加刑,

縱犯謀逆, 止於獄中賜盡, 不得市曹刑戮, 亦不得連坐支屬;二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是 子孫有渝此誓者, 天必殛之。

或許正是這份密詔的作用, 幾百年來, 讓大宋朝的文人得到善待。 甚至只要是文官確實有理, 還可以經常頂撞皇帝, 而不受懲罰, 比如宋朝著名的包拯就是一個例子。

比如宋朝著名的包拯就是一個例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