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只為一朵花,風燭老人傾囊相授,皮藝大師「花樣百出」

文|周娟娟 圖|陳惠美 本文經編輯整理

客家纏花-供花

「那朵花好像在對自己眨著眼睛,

每一片細節, 都纏繞得如同絲綢般細緻,

柔滑且充滿光澤。

如同血液流經皮膚, 溫暖、親切,

讓我一見鍾情。 」

《荷》

第一次見到春仔花, 陳惠美已將近50歲,

愛玉阿嬤已是風燭之年的九旬老人。

為了傳承, 愛玉阿嬤傾囊相授,

為了讓它開枝散葉, 陳惠美不計回報

一朵花 兩代人

在遇見春仔花之前, 陳惠美已經是臺灣著名的皮藝大師。

說到和春仔花的相遇, 陳惠美的眼睛有星星般閃耀的光芒, 如同少女說起初戀, 一臉幸福。

春仔花, 又稱纏花, 是臺灣早期民間婦女傳統女紅, 以絲線為材, 在紙上緊密纏繞成飾物, 是女子出嫁時頭上的必備發飾, 寓意著人們最美好的祝福。

春仔花常見的12種花型各有其意義, 石榴花代表多子多孫多福氣, 百合花代表百年好合, 玫瑰代表愛情……每一種都顯示了傳統習俗的美好, 卻都阻止不了一項傳統工藝的沒落。

從一見傾心, 到瞭解春仔花日漸沒落的現狀, 陳惠美覺得痛心不已。 她決定親自拜師學藝, 把這門幾近失傳的手藝傳承下去。 幾經探尋, 陳惠美終於找到精通春仔花各項工藝的陳愛玉阿嬤。

《平安團圓》

阿嬤本就擔心春仔花這項工藝即將失傳, 見有人真心願意傳承, 便傾囊相授, 將自己創作的十二種春仔花樣式全部教授給她。

沒過幾年, 愛玉阿嬤以97歲高齡離世, 陳惠美感恩于愛玉阿嬤的傾囊相授, 決定接過傳承的重任, 要將春仔花發揚光大。

創新傳承花樣多

春仔花工作室手繪圖

為了更好地傳承, 陳惠美成立了春仔花工作室。 別人開拓新事業大多為了賺錢, 而陳惠美的第二“職業”不只不賺, 還需要她用做皮藝的收入來扶持。 但她有一個信念, 就是堅持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蝶戀花》

最初陳惠美在臺北工藝研究所招攬喜歡春仔花的學員, 給學員們上課, 除了說技法, 她也會講春仔花的歷史和故事。 陳惠美開始的教學全部以基本工法和紅絲線為主, 她認為這是對傳統的尊敬, 也是她內心深處對愛玉阿嬤的感恩。

《客家喜》春仔花的基本技法可以分為:繞、撚、盤、折、綁 、帶金六種。

在扎實基本功以後,她開始鼓勵學生跳出傳統概念,把這項式微的技藝運用到生活中,與時尚流行結合。在各種研習課程中,她積極培養學員以多元化的角度探討並運用春仔花藝術之美。

陳惠美認為春仔花不是說花的意思,還有花樣的含義。

春仔花講求的是要纏得平滑漂亮,過程中線與線之間不能互相重疊,也不能空隙太大而留白,因此製作時需要很大的耐心與毅力,慢慢纏繞。“做纏花就像是在修養禪心,要靜下心來才能繞得好。”陳惠美笑著說。

《牡丹》

有時候,陳惠美會呆呆地望著一株小花草,一幅圖片或者一處風景。熟悉她的人不會奇怪,生活中的點滴都會成為她的靈感來源。

經過陳惠美的不斷研習,春仔花從平面走向立體。形式上也跳脫出最初的大紅色和婚嫁用品的局限。頭花、發飾、胸針、掛畫,甚至裝置藝術……春仔花的範圍越來越廣。材質上也積極突破,還嘗試寶石鑲嵌等工藝,讓春仔花有了更高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開枝散葉

《春花圓夢》

隨著優秀作品的參展和開課次數的增加,春仔花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歡。艱難經營的工作室也逐漸走上正軌。甚至有許多國內的服裝及家飾設計師,希望將春仔花的元素運用在其他領域,為春仔花和自己的設計都帶來嶄新的面貌。

面對這些邀約,陳惠美都懷抱著感恩的心,把握每一次推廣的機會,認真參與。但市場並非是陳惠美最大的考量,她的創作宗旨一直都只是如何把春仔花做得更精細、更有姿態。“至於在市場上是否能有優勢我並不在意,我只是想快樂地創作。”

《謝謝》

陳惠美一直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愛玉阿嬤的春仔花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下去!如今,看著瀕臨失傳的手藝在自己的呵護下得到社會的認可,陳惠美感慨萬千,她對逝去的愛玉阿嬤和自己都有了交代。

跟陳惠美學做春仔花

陳惠美,1950年出生于宜蘭,皮雕手藝人、春仔花工作室負責人,長期進行春仔花的個人創作與教學,致力於繼承傳統春仔花技法,加入創新手法多元發展。

製作流程:

纏:是製作纏花的主要工夫,注意鬆緊手法,纏出來的紙片才疏密得當。綴:加上色紙、珠飾、半寶石來點綴,最常見的點綴是用金箔紙。繪:在紙板上繪出“半月形”或“唇形”。剪:將所需形狀的紙片剪下來。組:將纏好的紙片組合,製作各種形狀。

材料與工具:半唇形紙片×10、單邊帶金唇形零件×2、花蕊×3、髮夾×1

1.將6片半唇形紙片纏於同一條鐵絲上。

2.將4片半唇形紙片纏於同一條鐵絲上。

3.以每2片為一單位綁成葉片。

4.在3葉花瓣上放置花蕊並固定綁緊。

5.將2葉花瓣疊於上述組合上綁緊固定。

6.固定後開始造型,並將單邊帶金唇形與花朵組合。

7.固定綁緊後將所有鐵絲留下1.5~2釐米後其餘斜剪,再置於髮夾上固定綁緊並加以整型。

大師講解:製作春仔花,除了掌握基本的撚、搓、曲、折、繞等技能以外,更多也考驗製作人的想像力,如何利用這些簡單的零件,製作出讓人驚豔的花朵,需要時間,也需要功夫,多練習吧。

詳細瞭解陳惠美與纏花的故事,

可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職人志》

手工君特惠價 7.5折包郵

《職人志》——52位臺灣頂尖手藝人的故事,

被評為“2014年臺灣最美的30本書”之一,簡體中文版原價78元/本

↙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職人志》

《客家喜》春仔花的基本技法可以分為:繞、撚、盤、折、綁 、帶金六種。

在扎實基本功以後,她開始鼓勵學生跳出傳統概念,把這項式微的技藝運用到生活中,與時尚流行結合。在各種研習課程中,她積極培養學員以多元化的角度探討並運用春仔花藝術之美。

陳惠美認為春仔花不是說花的意思,還有花樣的含義。

春仔花講求的是要纏得平滑漂亮,過程中線與線之間不能互相重疊,也不能空隙太大而留白,因此製作時需要很大的耐心與毅力,慢慢纏繞。“做纏花就像是在修養禪心,要靜下心來才能繞得好。”陳惠美笑著說。

《牡丹》

有時候,陳惠美會呆呆地望著一株小花草,一幅圖片或者一處風景。熟悉她的人不會奇怪,生活中的點滴都會成為她的靈感來源。

經過陳惠美的不斷研習,春仔花從平面走向立體。形式上也跳脫出最初的大紅色和婚嫁用品的局限。頭花、發飾、胸針、掛畫,甚至裝置藝術……春仔花的範圍越來越廣。材質上也積極突破,還嘗試寶石鑲嵌等工藝,讓春仔花有了更高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開枝散葉

《春花圓夢》

隨著優秀作品的參展和開課次數的增加,春仔花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歡。艱難經營的工作室也逐漸走上正軌。甚至有許多國內的服裝及家飾設計師,希望將春仔花的元素運用在其他領域,為春仔花和自己的設計都帶來嶄新的面貌。

面對這些邀約,陳惠美都懷抱著感恩的心,把握每一次推廣的機會,認真參與。但市場並非是陳惠美最大的考量,她的創作宗旨一直都只是如何把春仔花做得更精細、更有姿態。“至於在市場上是否能有優勢我並不在意,我只是想快樂地創作。”

《謝謝》

陳惠美一直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愛玉阿嬤的春仔花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下去!如今,看著瀕臨失傳的手藝在自己的呵護下得到社會的認可,陳惠美感慨萬千,她對逝去的愛玉阿嬤和自己都有了交代。

跟陳惠美學做春仔花

陳惠美,1950年出生于宜蘭,皮雕手藝人、春仔花工作室負責人,長期進行春仔花的個人創作與教學,致力於繼承傳統春仔花技法,加入創新手法多元發展。

製作流程:

纏:是製作纏花的主要工夫,注意鬆緊手法,纏出來的紙片才疏密得當。綴:加上色紙、珠飾、半寶石來點綴,最常見的點綴是用金箔紙。繪:在紙板上繪出“半月形”或“唇形”。剪:將所需形狀的紙片剪下來。組:將纏好的紙片組合,製作各種形狀。

材料與工具:半唇形紙片×10、單邊帶金唇形零件×2、花蕊×3、髮夾×1

1.將6片半唇形紙片纏於同一條鐵絲上。

2.將4片半唇形紙片纏於同一條鐵絲上。

3.以每2片為一單位綁成葉片。

4.在3葉花瓣上放置花蕊並固定綁緊。

5.將2葉花瓣疊於上述組合上綁緊固定。

6.固定後開始造型,並將單邊帶金唇形與花朵組合。

7.固定綁緊後將所有鐵絲留下1.5~2釐米後其餘斜剪,再置於髮夾上固定綁緊並加以整型。

大師講解:製作春仔花,除了掌握基本的撚、搓、曲、折、繞等技能以外,更多也考驗製作人的想像力,如何利用這些簡單的零件,製作出讓人驚豔的花朵,需要時間,也需要功夫,多練習吧。

詳細瞭解陳惠美與纏花的故事,

可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職人志》

手工君特惠價 7.5折包郵

《職人志》——52位臺灣頂尖手藝人的故事,

被評為“2014年臺灣最美的30本書”之一,簡體中文版原價78元/本

↙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職人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