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三十而立的自我救贖與重生

2016年的生日一過, 我也算正式邁入而立之年。

從29到30, 不過一歲之差, 卻依然有強烈的分水嶺之感, 就這麼一瞬間, 再也回不去的20s, 也不敢在心底傲嬌地想當然“年輕就是資本”, 更沒有了不怕犯錯、從頭再來的年少輕狂……

三十歲, 我獲得了什麼?

美滿的家庭, 安定的住所, 不愁溫飽的生活, 完成了在30歲前拿到研究生畢業證及留學海外的承諾……似乎一切都很圓滿;可想想又似乎“一無所有”, 常常覺得自己思維貧乏、能力虧欠, 事業更是從新開始……

於是, 我不斷在思考在追尋答案, 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 在三十歲這一年有了些觸及心扉的感悟, 一些關乎心智上的成長與成熟。

1、二次擇業:聽從內心, 想好再出發

2016年初從海外歸國, 收回一顆“瀟灑”隨性的心, 開始直面“殘酷”的生存現實。

有位學長曾提醒說, 要“以終為始”, 即在開始研究生生涯之前, 就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如何轉型發展,

然後朝這個目標去修煉努力, 最終才會實現想要的效果。

但這兩年我似乎並沒有真正停下來好好想想, 我最終想要的職業是怎樣的。 只是在最初給自己簡單設定了擇業原則——跨行業的大企業平臺發展機會, 並做好從頭開始的心理準備。

可真正到了選擇的時候, 卻依然有點不知所措。 心裡隱約渴望的方向, 卻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而遲疑不定。 是堅守自己的方向, 還是迎合世俗的追求?在跨領域的全新挑戰或堅持原有的經驗特長, 在高強度工作節奏或平衡家庭生活的糾結中猶豫不前, 雖然婉拒了一些offer, 卻也走了不少彎路。

我的職業導師告訴我, 人各有所長, 有自己的長處, 也有短板, 不要嘗試去拼命拔高你的短板,

而是儘量發揮長處, 而短板只要補足到一般水準即可。

一位專門從事職業規劃的學長則用一杯咖啡的時間點撥我, 尋找你的優勢, 可以嘗試列舉從小到大做過的印象深刻而又有成果性的事件, 哪一類讓你最有成就感, 就會知道答案了。

於是, 二次擇業, 已經不是人云亦云, 而是聽從自己的內心, 唯有適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選擇。 唯有如此, 出於自己所好形成的內推力才會源源不斷, 我也堅信自己的這份執著會帶來不俗的表現和收效。

年已三十, 帶著從頭開始的心理準備, 不免有些不安和焦慮。 但經歷找工作的折騰, 我相信自己真正找到了我的初衷, 兼顧興趣特長同時又能發揮價值的工作。

現在, 一切安定下來,

在專業的領域裡沉澱自己, 積累經驗, 他日方能長歌善舞。

2、慢熬細燉成一碗自我救贖的雞湯

還記得李笑來老師說, 等到了30來歲的某一天, 他才頓悟原來可以跟時間做朋友, 人也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智。

而我到了而立之年, 也是瞬間有了醍醐灌頂之感, 許多之前被我忽略的事實、那些被我視而不聽的道理, 終於在自己的深刻感悟中逐漸清晰, 更加堅定了一些準則, 成為了指導當下行動的方向和指南。

(1)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

在學習、工作與家庭中, 在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角色平衡中, 有時總想什麼都做好, 卻又不一定能夠面面俱, 不免有摩擦有碰撞有不快, 在不斷的融合中, 明白了每個人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當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 唯一能做的是改變你自己。

於是, 在一次次衝突中, 以他人為鏡反觀不足, 並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和改進;同時更多地瞭解對方的特點, 當你發現他/她的特質後, 下次面臨問題時, 你會覺得這並非故意刁難或針對你而言的問題, 而是“這個人本來習性就是這樣”, 然後泰然處之, 淡定地“就事論事”、順勢而為, 才能避免更多的不愉快。 這中間, 當然也不是一味地忍讓, 而是在禮貌當中堅定地表達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堅持在平等的位置上對話, 才能得到有效而滿意的溝通結果。

(2)堅定做自己, 選擇一種“信仰”, 學會“斷舍離”

這一年, 我也在不斷面臨各種選擇, 有時候什麼都想要, 最後反而什麼都做不好。 如何取捨的問題時時困擾著我, 不愧是典型的糾結型天秤座。想來卻是心裡缺少一桿秤,現在我不能說找到了這桿秤,起碼意識到了自身應該恪守的三個標準問題。

第一是獨立判斷性。

有時候每個選擇總希望能讓周邊所有人都滿意,卻弱化了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猶豫中不免錯失最好的機會,或者在錯誤的選擇上浪費了太多時間精力。

當意識到這一點,才會想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一味迎合世俗眼光或別人的評價,就算結局合乎圓滿,也難以安放自己的憋屈。

第二關乎“信仰”。這裡的信仰,並非單指宗教信仰,而是一種心中的信念,從而形成了價值觀取向。

這一年,身邊一位朋友信教入主了,在那段迷惘的時期,她的分享給了我們不少力量。

雖然我並沒有立刻被感化信主,但看到被她們奉為真理的聖經當中的箴言,感召了芸芸大眾特別是西方國度的人民一心從善、親如兄弟姊妹,也讓我相信,有這樣一種信仰理念的存在,內心肯定是堅定和踏實的。

看過《血浴鋼鋸嶺》的人都知道,男主角一直堅持他的宗教信仰,雖然堅持不拿槍的信念不被旁人所理解,但最後憑藉治病救人的強大信仰力量,他竟然在危急關頭的一夜間挽救幾十位戰友的性命,令周邊所有人肅然起敬。

而在生活當中的“信仰”,可以是事業、家庭、財富或者健康,就看以哪一種為“秤桿”,就能快速做出選擇。

比如以家庭為重,就會更重視家庭婚姻和親子關係,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如果以健康為信仰,就會時刻注意飲食和加強運動,甚至在“輕重緩急”排序中把它列為首位。

所以,再次面臨選擇,從自己的“信仰”標準出發,擇業也好,生活也罷,我會多考慮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作用,而放棄那些無謂的掙扎。

其實,凡事不可能盡善盡美,盡心盡力便已足夠;同時人不能太貪心,很多事情不可能平均用力,明確事情的輕重緩急、抓大放小,學會“斷舍離”。

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可行動起來也容易迷失方向。

在三十這一年,我的體驗突然來得愈加洶湧,於是時刻警醒自己,讓前行之路更加篤定。

3、別拿健康運動不當一回事

2016年對我而言還有段心有餘悸的回憶。

4月份的時候,兒子高燒不退,某天晚上直流鼻血,等第二天早上送到醫院檢查時被發現血小板降至極低,後果不可想像,當時我一聽差點崩潰,一種最不願意想到的情況還是立刻聯想到了。所幸後來經過種種排查,排除了最壞的情況,最終住院兩周康復至今。

可是,每次念及孩子打針吃藥的痛苦,就一陣心悸,也充滿了愧疚。那會我正忙著寫論文,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孩子生病都是交給奶奶,並沒有過於在意。當然自己的身體更是無暇顧及,睡眠不足精神憔悴不說,還連續兩個月裡感冒了三次。而在年底,母親在體檢中又發現疑似有問題,驚詫之餘趕緊尋醫問藥最終確診結果還好……這一切,讓我心有戚戚,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家人,重視健康呢?

以前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疏於運動,總覺得學習、工作或生活忙忙碌碌沒有空隙,想運動而沒有行動,這一耽擱竟然一年之久。

難道我們忙得一點運動的時間都沒有嗎?“不是,是因為你沒有把它放在重要事情的首位”,一位跑過兩次全馬的前輩如是說。在一次採訪中,我們問過他同一個問題,任職一大企業高管的他工作更加繁忙,可每週兩次的跑步運動甚至週末登山鍛煉一次都沒落下過,如今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看看身邊企業界的一些老闆,潘石屹、王石等,不但重視運動健康,更是把運動文化滲入到企業文化中,形成一種堅定有力的理想信念。

“早睡早起,堅持每天運動後,你會發現你一天的精力充沛,也更有信心去面對工作和各種問題”,前輩說。於是,每週兩次跑步,或增加瑜伽、健身等運動,成為我將持續努力的方向。

4、保持開放而好奇的心態,越活越年輕

時隔兩年回到工作崗位,我還沒能馬上就任中層管理職位,身邊的同事早已增加不少90後的小鮮肉小仙女。除了多點歲數和經驗,有些新興的技能和關注面已不太一樣。如果不是保持開放而好奇的心態,不一同瞭解社會輿情甚至八卦、不與大家調侃討論,也許都不容易融入團隊,不可能很快打成一片。

一位我所欽佩的四十出頭的女領導,平時雷厲風行,工作能力很強,不僅把大家管理得服服帖帖、一團和氣,平時更是從衣食住行到輿情八卦,與一批年輕下屬溝通毫無障礙和違和感,令人懷疑她到底有沒那麼大歲數。

我想,這是因為保持對新事物和新話題的好奇和關注,才不會被社會拋到後頭,才會被後來者接納,越活越年輕。

另外,由於原來工作中並不需要太多辦公工具的應用,自己也就理所當然忽略了,更是偷懶或者因為未知而選擇逃避,以至於到應用時,才有類似“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世事洞察皆學問”,平時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保持對新事物新應用的好奇心,有時就算胡亂搗鼓下,不知所以然,也能知其然,點滴積累自然會水到渠成。

持續保持這種開放好奇和廣泛涉獵的心態,方能更加充盈思想。

5、善待自己,做更精緻知性的女子

女人的三十歲,也許回不去青春靚麗的20歲,也許心智的成熟和智慧經驗的沉澱,會讓一位女性愈加散發魅力。但如果一直缺乏對外貌形象的重視,只會加深歲月在容貌上的痕跡。

雖說“人不可貌相”,我們也不至於要靠強施粉黛來掩飾歲月的滄桑,但精緻簡單的妝容,卻是女生乾淨整潔、給人清新靚麗的表現,能給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慚愧的是,就在去年,我才真正擁有了一管口紅,並且真正在意整套的清潔護膚流程及相關用品;而在此之前,每當女生們嘰嘰呱呱討論什麼牌子的化妝品好用時,我卻一臉茫然。當然並非強迫自己認識那麼多大牌並非加入討論不可,但略懂一二善待自己的“臉”,還是女生不可缺少的功課。

就算再忙,略施粉黛,簡單塗下口紅甚至只是潤唇膏,都會讓你看起來更有光彩。想像經過精心打扮、衣著得體幹練遊走在職場或交際場合中,的確會讓信心大增,更為你的印象加分。

而相對外表而言,更應該羡慕那種內外兼修的女子。那種由知識和智慧武裝起來的內涵所散發出來的氣質和魅力,相比外表更經得起歲月變遷的考驗,甚至如陳釀般愈久彌香。

除了職場上的不斷提升,讀書,也成了一個修煉氣質的絕佳方式。“書中自有顏如玉”,每次捧起書本,周邊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安靜,那些所謂的世事紛擾都暫時置之腦後,不帶從中獲得什麼的功利性和目的,盡情汲取他人淬煉而成的知識精華,不覺中心靈也會得到淨化,就算忙裡偷閒翻上幾頁、積少成多,也能“博觀而約取”,不自覺中提升認識的高度和境界。

而今,給自己立下規定:每天至少堅持看10頁書,再逐漸增加爭取漸入佳境。希望再次尋回那個愛讀書、好文字的好女子。

也許我所認為的這些多麼觸碰心扉、醍醐灌頂的感悟,在許多人看來不過是日常小事,而我不過是後知後覺,但相信這些自己的深刻頓悟,能令我的三十歲再獲重生,慢慢修煉成更美好的自己。

不愧是典型的糾結型天秤座。想來卻是心裡缺少一桿秤,現在我不能說找到了這桿秤,起碼意識到了自身應該恪守的三個標準問題。

第一是獨立判斷性。

有時候每個選擇總希望能讓周邊所有人都滿意,卻弱化了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猶豫中不免錯失最好的機會,或者在錯誤的選擇上浪費了太多時間精力。

當意識到這一點,才會想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一味迎合世俗眼光或別人的評價,就算結局合乎圓滿,也難以安放自己的憋屈。

第二關乎“信仰”。這裡的信仰,並非單指宗教信仰,而是一種心中的信念,從而形成了價值觀取向。

這一年,身邊一位朋友信教入主了,在那段迷惘的時期,她的分享給了我們不少力量。

雖然我並沒有立刻被感化信主,但看到被她們奉為真理的聖經當中的箴言,感召了芸芸大眾特別是西方國度的人民一心從善、親如兄弟姊妹,也讓我相信,有這樣一種信仰理念的存在,內心肯定是堅定和踏實的。

看過《血浴鋼鋸嶺》的人都知道,男主角一直堅持他的宗教信仰,雖然堅持不拿槍的信念不被旁人所理解,但最後憑藉治病救人的強大信仰力量,他竟然在危急關頭的一夜間挽救幾十位戰友的性命,令周邊所有人肅然起敬。

而在生活當中的“信仰”,可以是事業、家庭、財富或者健康,就看以哪一種為“秤桿”,就能快速做出選擇。

比如以家庭為重,就會更重視家庭婚姻和親子關係,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如果以健康為信仰,就會時刻注意飲食和加強運動,甚至在“輕重緩急”排序中把它列為首位。

所以,再次面臨選擇,從自己的“信仰”標準出發,擇業也好,生活也罷,我會多考慮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作用,而放棄那些無謂的掙扎。

其實,凡事不可能盡善盡美,盡心盡力便已足夠;同時人不能太貪心,很多事情不可能平均用力,明確事情的輕重緩急、抓大放小,學會“斷舍離”。

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可行動起來也容易迷失方向。

在三十這一年,我的體驗突然來得愈加洶湧,於是時刻警醒自己,讓前行之路更加篤定。

3、別拿健康運動不當一回事

2016年對我而言還有段心有餘悸的回憶。

4月份的時候,兒子高燒不退,某天晚上直流鼻血,等第二天早上送到醫院檢查時被發現血小板降至極低,後果不可想像,當時我一聽差點崩潰,一種最不願意想到的情況還是立刻聯想到了。所幸後來經過種種排查,排除了最壞的情況,最終住院兩周康復至今。

可是,每次念及孩子打針吃藥的痛苦,就一陣心悸,也充滿了愧疚。那會我正忙著寫論文,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孩子生病都是交給奶奶,並沒有過於在意。當然自己的身體更是無暇顧及,睡眠不足精神憔悴不說,還連續兩個月裡感冒了三次。而在年底,母親在體檢中又發現疑似有問題,驚詫之餘趕緊尋醫問藥最終確診結果還好……這一切,讓我心有戚戚,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家人,重視健康呢?

以前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疏於運動,總覺得學習、工作或生活忙忙碌碌沒有空隙,想運動而沒有行動,這一耽擱竟然一年之久。

難道我們忙得一點運動的時間都沒有嗎?“不是,是因為你沒有把它放在重要事情的首位”,一位跑過兩次全馬的前輩如是說。在一次採訪中,我們問過他同一個問題,任職一大企業高管的他工作更加繁忙,可每週兩次的跑步運動甚至週末登山鍛煉一次都沒落下過,如今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看看身邊企業界的一些老闆,潘石屹、王石等,不但重視運動健康,更是把運動文化滲入到企業文化中,形成一種堅定有力的理想信念。

“早睡早起,堅持每天運動後,你會發現你一天的精力充沛,也更有信心去面對工作和各種問題”,前輩說。於是,每週兩次跑步,或增加瑜伽、健身等運動,成為我將持續努力的方向。

4、保持開放而好奇的心態,越活越年輕

時隔兩年回到工作崗位,我還沒能馬上就任中層管理職位,身邊的同事早已增加不少90後的小鮮肉小仙女。除了多點歲數和經驗,有些新興的技能和關注面已不太一樣。如果不是保持開放而好奇的心態,不一同瞭解社會輿情甚至八卦、不與大家調侃討論,也許都不容易融入團隊,不可能很快打成一片。

一位我所欽佩的四十出頭的女領導,平時雷厲風行,工作能力很強,不僅把大家管理得服服帖帖、一團和氣,平時更是從衣食住行到輿情八卦,與一批年輕下屬溝通毫無障礙和違和感,令人懷疑她到底有沒那麼大歲數。

我想,這是因為保持對新事物和新話題的好奇和關注,才不會被社會拋到後頭,才會被後來者接納,越活越年輕。

另外,由於原來工作中並不需要太多辦公工具的應用,自己也就理所當然忽略了,更是偷懶或者因為未知而選擇逃避,以至於到應用時,才有類似“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世事洞察皆學問”,平時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保持對新事物新應用的好奇心,有時就算胡亂搗鼓下,不知所以然,也能知其然,點滴積累自然會水到渠成。

持續保持這種開放好奇和廣泛涉獵的心態,方能更加充盈思想。

5、善待自己,做更精緻知性的女子

女人的三十歲,也許回不去青春靚麗的20歲,也許心智的成熟和智慧經驗的沉澱,會讓一位女性愈加散發魅力。但如果一直缺乏對外貌形象的重視,只會加深歲月在容貌上的痕跡。

雖說“人不可貌相”,我們也不至於要靠強施粉黛來掩飾歲月的滄桑,但精緻簡單的妝容,卻是女生乾淨整潔、給人清新靚麗的表現,能給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慚愧的是,就在去年,我才真正擁有了一管口紅,並且真正在意整套的清潔護膚流程及相關用品;而在此之前,每當女生們嘰嘰呱呱討論什麼牌子的化妝品好用時,我卻一臉茫然。當然並非強迫自己認識那麼多大牌並非加入討論不可,但略懂一二善待自己的“臉”,還是女生不可缺少的功課。

就算再忙,略施粉黛,簡單塗下口紅甚至只是潤唇膏,都會讓你看起來更有光彩。想像經過精心打扮、衣著得體幹練遊走在職場或交際場合中,的確會讓信心大增,更為你的印象加分。

而相對外表而言,更應該羡慕那種內外兼修的女子。那種由知識和智慧武裝起來的內涵所散發出來的氣質和魅力,相比外表更經得起歲月變遷的考驗,甚至如陳釀般愈久彌香。

除了職場上的不斷提升,讀書,也成了一個修煉氣質的絕佳方式。“書中自有顏如玉”,每次捧起書本,周邊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安靜,那些所謂的世事紛擾都暫時置之腦後,不帶從中獲得什麼的功利性和目的,盡情汲取他人淬煉而成的知識精華,不覺中心靈也會得到淨化,就算忙裡偷閒翻上幾頁、積少成多,也能“博觀而約取”,不自覺中提升認識的高度和境界。

而今,給自己立下規定:每天至少堅持看10頁書,再逐漸增加爭取漸入佳境。希望再次尋回那個愛讀書、好文字的好女子。

也許我所認為的這些多麼觸碰心扉、醍醐灌頂的感悟,在許多人看來不過是日常小事,而我不過是後知後覺,但相信這些自己的深刻頓悟,能令我的三十歲再獲重生,慢慢修煉成更美好的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