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7世紀英國和中國首都各發生了一場災難,結果燒出一個日不落帝國炸沒了一個大明朝

天道常有數縱觀歷史發展人類的軌跡總是有一些巧合而又無法解釋的現象, 這冥冥之中總有股力量提示我們, 雖然我們看不見這股力量, 但他確實存在。 今天小編就給各位看官聊聊17世紀歐亞大陸兩端兩個國家發生的兩場災難, 以及之後的影響。

先談中國西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時), 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次真正是驚天動地的巨大爆炸。 據當時的《天變邸抄》描述, 當日, “天色皎潔, 忽有聲如吼, 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 灰氣湧起, 屋宇動盪。 須臾, 大震一聲, 天崩地塌,

昏黑如夜, 萬室平沉。 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 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街), 西及平則門(今阜城門)南, 長三四裡, 周圍二十三裡, 盡為齏粉, 屋以數萬計, 人以萬計”。

天啟大爆炸示意圖

“兩萬多居民非死即傷, 斷臂者、折足者、破頭者無數, 屍骸遍地, 穢氣熏天,

一片狼藉, 慘不忍睹”。 一時間人畜、樹木、磚石突然騰空而起, 不知去向。 爆炸力之大, 乃至炸飛的“大木遠落密雲”, 石駙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擲出順成門(今宣武門)外, 其後, “木、石、人複自天雨而下, 屋以千數, 人以百數”, 衣物、銀錢、器皿更是飄至昌平的閱武場中或散落到西山上或東北郊去了。 災後, “所傷男婦俱赤體, 寸絲不掛, 不知何故”, 而且“死者皆裸”。

皇帝明熹宗正在乾清宮用早膳, 突然地動殿搖, “乾清宮御座、禦案俱翻倒”, 明熹宗不顧九五之尊, 起身沖出乾清宮直奔交泰殿, “內侍俱不及隨, 只一近侍掖之而行”, 途中“建極殿檻鴛瓦飛墮”, 正中近侍頭部, 腦漿迸裂倒地而亡。 紫禁城中正修建大殿的工匠, 因“震而下墮者二千人,

俱成肉袋”。 而且天啟皇帝唯一的兒子也在這次大爆炸中身亡, 天啟也受驚嚴重去世, 最後傳位於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崇禎, 崇禎也就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明思宗

而幾乎在同時一間段內1666年倫敦也曾發生過一場空前大火災, 並以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之巨而名垂史冊——它的名字乾脆就叫“倫敦大火”(Great Fire of London)。

那場火災真的把倫敦全城都被送進了“人間煉獄”。

倫敦大火

倫敦在大火燒起來之前, 整個城市已經整整鬧了近兩年的大瘟疫, 消滅近十萬人口。 由於城市髒亂臭的生活環境和被嚴重污染的水質,

倫敦從中世紀起一直到近代早期, 一直瘟疫不斷。 1665年4月, 瘟疫又開始在倫敦出現, 這次瘟疫的規模比以往的都要大, 並蔓延神速。 到了同年7月, 已經瘟疫已經傳播到了倫敦內城區, 嚇得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屁滾尿流, 帶著全家老小拔腿就跑, 一直跑到遙遠的牛津郡才安頓下來。

結果這一把火燒光了就像一次大消毒, 倫敦的瘟疫就此遏制, 而且火災後的倫敦老舊的基礎設施幾乎全部損毀, 英國政府不得已開展了大規模重建計畫, 當年10月1日, 建築師提出了一整套災後重建計畫, 涉及一系列大型建築和標誌性工程, 聖保羅大教堂、大火紀念柱、皇家交易所、格林尼治天文臺等等。 一座又一座公共建築的重建, 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成為了光榮革命之後英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倫敦重建計畫

倫敦的重建還促進了英國現代金融制度的建立。歐洲很早就有了海事保險,但那時的保險並不完善,海難以外的很多保險,如火災保險,並不存在。倫敦大火的威力有力促進了保險業的變革,火災保險率先在倫敦,並很快在整個英國普及開來。保險逐漸完善提升了英國人進行商業拓展的信心,還在客觀上刺激了現代銀行業的產生。

大英帝國鼎盛圖

看了上面的資料不知道各位如何思考,大英帝國因為一場大火從此一路崛起,而本已日暮西山大明朝在爆炸後僅殘存了38年。同樣西方的歐洲和東方的亞洲也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徹底倒轉,各位有什麼看法請在留言板指出。

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成為了光榮革命之後英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倫敦重建計畫

倫敦的重建還促進了英國現代金融制度的建立。歐洲很早就有了海事保險,但那時的保險並不完善,海難以外的很多保險,如火災保險,並不存在。倫敦大火的威力有力促進了保險業的變革,火災保險率先在倫敦,並很快在整個英國普及開來。保險逐漸完善提升了英國人進行商業拓展的信心,還在客觀上刺激了現代銀行業的產生。

大英帝國鼎盛圖

看了上面的資料不知道各位如何思考,大英帝國因為一場大火從此一路崛起,而本已日暮西山大明朝在爆炸後僅殘存了38年。同樣西方的歐洲和東方的亞洲也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徹底倒轉,各位有什麼看法請在留言板指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