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NBA說成美國職業男子籃球,這不是有病麼?

今天, 一篇名為《中外文混雜, 真讓人犯暈》的文章引發了爭議。 在文中, 作者點名批評了CBA、NBA、KHL等體育聯盟習慣于用英文簡寫, 會讓人犯暈, 摸不著頭腦。

這篇文章火大了。 在網易上, 評論數達到了16765條。 有極端的網友甚至這樣評論:"看來以後上廁所也要有標準姿勢, 包括高低、角度、朝向, 不符合的要整改……"

網易評論截圖

那麼問題來了。

這個稿件的作者是誰?

她瞭解體育嗎?

她懂NBA嗎?

她憑什麼可以這麼說?

這種文章登上頭版意味著什麼?

百度的結果

結果一:

小碼哥發現找到了一個負責校園教育的記者。

在看了張爍過去寫的30篇文章, 《同學, 一味吐槽有用嗎》《科學自助餐, 學生怎麼吃得歡》《重視高考, 但不唯高考是人》等文後, 大致可以判斷, 這個張爍是專門跑教育的記者, 與體育沒有什麼交集。 搜索結果中, 僅有幾篇跟體育有點關係的, 也是校園體育話題, 比如《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結果二:

小碼哥在作者所在單位的編輯記者博客排行榜的網站當中, 找到了張爍的職位, 她隸屬于總編部, 還留了一張資料圖。

此外, 在相關網站上也找到了張爍提問的照片。 3月2日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中, 記者張爍第一個向發言人提問。

同時在百度圖片中, 小碼哥還搜到了一張張爍參加會議的圖片。 從圖片來看, 髮型與臉型都基本上是一致, 這兩個張爍應該是同一個人。

結果三:

綜合過往作品, 所屬部門, 以及專業領域三方面, 不論哪一個張爍, 跟體育都沒有過多交集。

▌ 這位作者不是第一次惹爭議。

張爍之前寫過的文章就曾引發過質疑。 2015年10月16日, 她曾表發了一篇名為《中國成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 僅次於美英》的文章。 在文中, 張爍以三個方面“中國能量, 撬動留學版圖”、“中國魅力, 吸引全球才俊”、“中國前景, 集聚人才寶庫”怒贊中國文化提升了國際形象和世界影響。

但中國教育專家熊丙奇, 卻針鋒相對地寫了一篇題為《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的喜與憂》的文章, 反駁張爍的觀點。 他認為中國教育不能光看資料還要看結構, 來華留學生教育水準普遍比較弱, 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 占比總計達到了70.85%。 所以, 對歐美國家大學來說, 我國大學還缺乏競爭力。

這次爭論, 很顯然張爍沒有仔細研究, 就做出了草率的判斷。

▌ 這樣的文章登上頭版意味著什麼?

雖然文章看起來是一個小豆腐塊, 但在寸土寸金的頭版上, 它其實不算是一篇很小的文章。

能在頭版上發佈的文章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但還是可以做一下文獻調查看看含金量。 大致流覽一下此前在頭版底部同一塊區域發佈過的文章, 3月2日頭版尾部是一篇《讀懂中國期待》,是一篇時評;3月6日是一篇重要會議通稿,都是分量很重的稿件。

小碼哥查看了3月1日至3月20日所有刊登在“要聞”版面中的沉底文章後發現,稿件內容主要包括當日的熱點、經濟、民生問題,以及特色文化點評和報導。除此之外,它還有熱點事件幕後的圖片報導。比如3月10日,就刊登了一張北京市民賞花的圖片,氣氛十分的祥和。

人民日報截圖

同時,小碼哥發現,這也是近一月來該報第一篇有關乎體育內容的稿件登上了頭版。一般而言,體育版塊是靠後的,小碼哥翻閱電子版過刊發現,體育板塊在第23版。

由此可見這篇稿件的重要程度。

但稿件的觀點到底有無價值呢?張爍也許不知道,去年4月份廣電總局為推廣漢語,就曾要求各電視臺以後在節目中把NBA說成“美職籃”、把CBA說成“中職籃”。中國國家電視臺體育頻道,曾堅持了一個多月,但由於太過繞口,而且觀眾也聽得彆扭,畢竟NBA與CBA都說了十幾年了,說成“美職籃”、“中職籃”反而顯得異常尷尬。

最終CCTV5還是放棄了這一提議,在以後的節目當中依然說成了NBA與CBA。這種情況也許就是作者張爍所說的“情有可原”吧。她在文中曾寫道:與此相比,一些情況下夾雜外文則顯得“情有可原”。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生小王告訴記者:“工作或研究時,如果用‘去氧核糖核酸’代替‘DNA’,或是用‘聚合酶鏈式反應’代替‘PCR’,既不好說,也不好寫,反而會帶來一些困擾。”

所以,這段曲折張爍可能根本沒有去查閱。其實,她並沒有意識到因為多年的習慣,“NBA”在體育界跟我們對“DNA”一樣的根深蒂固。

或許是對體育不夠瞭解,但網友們可不管那麼多,看看網友們的評論吧。

有怒不可遏的:

你瞭解NBA嗎?你知道CBA嗎?不知道不要XJB講。

瞎說什麼?NBA才叫得最順口,叫中職籃反而不知道他是什麼聯盟了。

也有調侃的:

在國外有時候是真一時想不起來中文,有點語言退化的感覺,難道大家覺得語言退化很潮?

去醫院照個B超拍個CT,老實說,純中文我真不知道咋說。

一邊說跟國際接軌,一邊又不夾雜英文。

當然,也有少數網友是表示支持的。

對於這件事,小碼哥想說一句話,不能說英文麼?Who cares !

3月2日頭版尾部是一篇《讀懂中國期待》,是一篇時評;3月6日是一篇重要會議通稿,都是分量很重的稿件。

小碼哥查看了3月1日至3月20日所有刊登在“要聞”版面中的沉底文章後發現,稿件內容主要包括當日的熱點、經濟、民生問題,以及特色文化點評和報導。除此之外,它還有熱點事件幕後的圖片報導。比如3月10日,就刊登了一張北京市民賞花的圖片,氣氛十分的祥和。

人民日報截圖

同時,小碼哥發現,這也是近一月來該報第一篇有關乎體育內容的稿件登上了頭版。一般而言,體育版塊是靠後的,小碼哥翻閱電子版過刊發現,體育板塊在第23版。

由此可見這篇稿件的重要程度。

但稿件的觀點到底有無價值呢?張爍也許不知道,去年4月份廣電總局為推廣漢語,就曾要求各電視臺以後在節目中把NBA說成“美職籃”、把CBA說成“中職籃”。中國國家電視臺體育頻道,曾堅持了一個多月,但由於太過繞口,而且觀眾也聽得彆扭,畢竟NBA與CBA都說了十幾年了,說成“美職籃”、“中職籃”反而顯得異常尷尬。

最終CCTV5還是放棄了這一提議,在以後的節目當中依然說成了NBA與CBA。這種情況也許就是作者張爍所說的“情有可原”吧。她在文中曾寫道:與此相比,一些情況下夾雜外文則顯得“情有可原”。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生小王告訴記者:“工作或研究時,如果用‘去氧核糖核酸’代替‘DNA’,或是用‘聚合酶鏈式反應’代替‘PCR’,既不好說,也不好寫,反而會帶來一些困擾。”

所以,這段曲折張爍可能根本沒有去查閱。其實,她並沒有意識到因為多年的習慣,“NBA”在體育界跟我們對“DNA”一樣的根深蒂固。

或許是對體育不夠瞭解,但網友們可不管那麼多,看看網友們的評論吧。

有怒不可遏的:

你瞭解NBA嗎?你知道CBA嗎?不知道不要XJB講。

瞎說什麼?NBA才叫得最順口,叫中職籃反而不知道他是什麼聯盟了。

也有調侃的:

在國外有時候是真一時想不起來中文,有點語言退化的感覺,難道大家覺得語言退化很潮?

去醫院照個B超拍個CT,老實說,純中文我真不知道咋說。

一邊說跟國際接軌,一邊又不夾雜英文。

當然,也有少數網友是表示支持的。

對於這件事,小碼哥想說一句話,不能說英文麼?Who cares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