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時期,四大夫雪恥之戰(四)—悲哀的魯、衛、曹

靡笄山大戰, 是晉、魯、衛、曹四國外交官因受到齊頃公的侮辱而引發的一場雪恥大戰。 由於齊頃公動員工作做得好, 在理屈的情況下, 齊頃公依然帶隊向四個國家主動出擊, 前期獲得了兩個小勝, 但最終以向晉國“朝晉”而告終, 讓出了諸侯霸主位置。 四國雖然勝利了, 但魯、衛、曹三國並沒有感到有多少喜悅。

先說前期。 魯國、衛國與齊國是鄰居。 齊頃公聽說魯國向楚借兵侵齊不成, 而後與晉國聯手, 先向魯國不宣而戰, 來個突然襲擊, 佔領龍邑。 而後在新築大敗衛國孫良夫的軍隊。 形勢非常危急, 魯國季孫氏、叔孫氏兩家車徒, 在衛國的新築與另外三個國家軍隊進行大集結。 集結後, 分清了職責, 統一了標識、指揮, 調配了力量。 確定了行軍路線, 戰場選擇。

按照原來的部署, 主力是晉軍, 左軍是魯國軍隊, 牽制齊國的國佐部隊。 右軍是衛曹的軍隊, 牽制齊高固的左軍。

戰鬥爆發後, 晉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徹底打亂了齊頃公的整體部署, 齊軍迅速敗退。 三個小國與晉軍一起對齊軍進行了長途追擊。 車徒不休息, 狂追四百五十多裡, 由於沒有抓獲晉君, 一路把齊國的所有關隘全部毀損, 齊國都城已經遙遙相望, 四個國家的官兵都有了“志在滅齊”的念頭。

齊頃公逃跑非常狼狽, 出兵時, 五萬人馬狂奔五百多裡, 沒有怎麼休整就投入戰場, 而後又被人家猛追, 狂奔五百多裡回來, 人、馬體能消耗已經遠遠超過極限, 前面就是國都, 追兵依然沒有懈怠的跡象, 他終於感覺到了“國滅”的危險。 到了離都城不遠的袁婁, 不走了。 幹什麼呢?向晉國認輸投降。 投降的條件是把滅亡紀國繳獲的兩件紀國祖傳家寶甗、玉磬送給晉國,

情願與晉平起平坐當霸主;歸還佔領的魯、衛二國的地盤。

齊國的談判人員是國佐, 晉國的談判人員是主帥郤克。 作為戰勝國的魯、衛、曹竟然害怕的只躲在幕後。 連坐在談判桌上的膽量也沒有。 魯、衛、曹怕什麼呢?國小, 被欺負慣了,

這次大戰, 氣是爭回來了, 可是把個盟主得罪的可不輕。 特別是國佐說的這番話更是嚇住了他們:“齊雖褊小, 其賦千乘;諸臣私賦, 不下數百。 今偶一挫衄, 未及大虧。 元帥必不允從, 請收合殘兵, 與元帥決戰于城下!一戰不勝, 尚可再戰, 再戰不勝, 尚可三戰。 若三戰俱敗, 舉齊國皆晉所有”。 畢竟沒有抓住齊頃公, 在齊國境內打仗, 晉國能保證勝利嗎?萬一不勝, 小紀國被滅亡的事實如在眼前。 當郤克與國佐談判鬧僵之後, 季孫行父與孫良夫實在在幕後坐不住了。 因為晉國不會長久在這裡駐紮, 一旦回兵, 魯、衛、曹就要遭殃。 於是趕緊出來, 把當前形勢給郤克進行了分析:“打仗有勝有敗, 元帥應適可而止。 我們看這條件也可以,
你就答應吧。 不然我們這些小國怎麼辦?”最終郤克同意了。 談判桌上, 國佐又讓一步:“齊認朝晉”, 也就是願意讓出盟主位置, 晉軍退兵, 並立下書面保證。

郤克實現了向晉君要兵作出的保證。 可晉國也真窩囊, 過了沒幾年, 聽說齊頃公為了報仇竟然“吊死問喪, 恤民修政”, 竟然怕齊國侵騷擾, 逼著魯、衛給人家曾經被齊侵奪過, 又歸還了的地盤。

這是什麼邏輯?

國弱兵少地盤小, 為了生存, 只有疲於奔命, 向大國朝貢、送禮、結盟。 誰厲害依靠誰, 存續一天說一天, 這正是當時整個華夏大地政治大趨勢。 最終演繹大規模的兼併戰爭, 為秦朝統一累積了條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